时速350kmh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
(整理)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3、观测断面布置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
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 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确定。
路基沉降观测以地基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 观测为主。路基面沉降是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是 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技术条件的依据,因此, 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中又以路基面沉降 观测为主。
路基沉降观测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系统是用于测量铁路、公路、建筑物 等基础部位剖面沉降量。该系统在津京城际快速铁路、石 武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 成活率高、数值真实可靠、不受外界客观因素干扰、无人 为误差等突出特点。
路基沉降观测 路桥过渡段沉降监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三等
±1.0
±0.5
±6.0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 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 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km。基准点宜 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 点或稳固的其它水准基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 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 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基准点不足可加密,加密后的 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400m左右时,可 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 的位置,并与建筑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沉降变形点按路 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河北段)SZ-3标段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版本:受控状态: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二00九年一月九日目录一、沉降观测范围 (2)二、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2)三、沉降观测一般技术要求 (2)四、桥梁地段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五、人员及测量仪器配置 (14)六、附表 (15)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沉降观测范围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本管段里程:DK442+333.15~DK454+336.18二、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设计院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三、沉降观测一般技术要求本管段以桥梁下部结构物桥墩承台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桥梁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1.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管段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4-1规定执行:(表4-1)2.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4-2执行:(表4-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本管段范围内垂直位移监测按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施测,其监测网布设方法为: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根据京津城际沉降观测经验,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按不大于200m 布设,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对于连续梁沉降变形观测根据设计要求再进行确定。
3.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根据设计院沉降观测方案要求,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线路沉降观测及评估方法
线路沉降观测及评估方法
线路沉降观测适用于新建250~350km/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新建200km/h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
1.运营期间应对构筑物(桥梁、隧道、涵洞和路基等)变形继续监测,特别是针对区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段,要重点监测。
2.运营期间沉降监测应尽量利用建设期间布设的观测点,并根据运营监测需要在重点地段增设特征断面。
特征断面监测点的增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桥梁地段监测断面测点应不少于6个;
(2)路基地段监测断面测点应不少于6个。
3.桥梁地段可利用桥墩监测点进行桥梁受区域地面沉降影响的监测工作。
4.沉降监测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路基地段: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12个月内,沉降监测频次应按《高速铁路测量规范》规定执行,12个月后宜为1年一次;
(2)桥涵地段: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内,沉降监测频次应按《高速铁路测量规范>规定执行,24个月后宜为1年一次。
5.构筑物沉降监测方法和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6.区域沉降地段的监测方法可采用insar技术、gps技术、水准测量方法或建立分层水位监测井和分层沉降标的方法。
7.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可根据运营维护的需要进行监测,监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规范相关规定。
8.轨道几何状态检测
(1)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的内容应包括轨距、轨向、高低、水平、扭曲以及轨道中线三维坐标。
(2)轨道几何状态检测宜利用轨道控制网(cpiii),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测量。
(3)测量步长根据运营维护需要确定,其他测量要求应按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
e
底 板 、 属 测 杆 (  ̄0 金  ̄4 mm 厚 壁 镀 锌 铁 管 )及 保 护 套
图 1观 测 桩 及 埋 没 人 样 图
F
量 Q Q
1 变 形 观 测 的 内容 和 观 测 点 布 置 根据 不同的路基 高度及 不同的地基 条件 , 主要内容有 : 路基面 ① 的沉降变形观 测 ; ②路基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 ③路堤 本体 的沉 降变形
状, 高出埋设表面 5 mm, 表面做好 防锈 工作。一般路基填筑 至基床 后压密沉降。路基面弹性变形 ,是在列 车动荷 载作 用下可恢 复的变 表层顶面 , 载预压路堤填筑 到基床顶面 后 , 坑 埋置于设计位 置 , 加 挖 形, 与基床表面 支承刚度 密切 相关 , 采用 强化基床 , 一般 在 1 mm 左 坑 深 3 c , 长 1 c , 砂 浆 浇 注 固定 , 下 图 1示 。 0m 边 5m 用 见 右。 路基基床累计变形 , 是基床岩土在列 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的不 ② 沉降板 : ( 20 m Y: 一 # m ( 侧t 躺 可 恢 复 的 塑 性 变 形 , 基 床 岩 土 材 料 、 强 度 、 模 量 密 切 相 关 。 用 与 动 动 采 沉 降 板 的 组 成 :由 钢 1) I { Oln ( I l \
… … … ,
强 化 基 床 , 床 累计 变 形 很 小 , 累 计 变 形 值 约 在 1~2 m 以 内 , 基 其 c 累
计 变 形 率 在 1~2 mm/ 。地 基 及 路 堤 工 后 压 密 沉 降 , 地 基 岩 土 性 年 受
质 及相 应 地 基 处理 措 施 、 料 性 质 及 压 实 标 准 影 响 较 大 , 填 不确 定 因 素 管 ( 径 不 小 于 中7 m m、 直 5 多 , 工程建设管理控制的重点。 是 壁 厚 不 小 于 4mm 的 硬 复 杂和 多样 的环 境 , 样 复 杂 和 多 样 的 岩 土 , 同 以及 岩 土 材 料 本 身 P C 管 ) 成 , 底 板 尺 寸 V 组 钢 固 有 的 不确 定 性 和 变 异性 , 路 基 工 程 十 分 复 杂 , 基 工 程 的沉 降 变 使 路 为 5c 0 m 5 c , 1 m , 0m 厚 c 形 迄今 为 止 尚 无准 确 的计 算 方法 计 算 。 因此 , 有效 控 制客 运 专 线 路 为 见 下 图 2示 。 基 工 程 的 变 形 , 须 采 取 措 施 : 立 线 下 构筑 物 沉 降 变 形 观 测 网 , 必 建 采 取 高精 度 测量 仪器 对线 下构 筑 物 变形 进 行 观 测 ;采 取 科 学 有 效 的 方 法 对 线 下 构筑 物工 后 沉 降 变 形进 行 预 测和 评 估 ;采 取 信 息化 施工 方 法 , 后 沉 降 不 能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时 , 采 取 必要 的加 速 或控 制 沉 降措 工 应
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一、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1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1.2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位于墩身两侧中心距地面0.5m处;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梁墩身、承台观测标设置位置1.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1.4梁体观测标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设观测标的每孔简支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
桥梁梁体徐变观测平面布置图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所有观测线路在形成闭合环以前必须置镜两次以上,以保证不会形成相关闭合环。
并以固定端其中一点为固定点,其他点相对于该点的沉降。
梁体徐变观测标观测方向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二等精度平差),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墩身观测标观测方向工作基点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123456二、观测元件埋设技术要求2.1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如图所示承台观测标设置示意图2.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8mm不锈钢加工制作,全长120mm。
见图所示:2.3观测技术要求1、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沉降变形测量及评估
设置 两个观 测标 , 观测标 ~ l 设置于 底层承 台左侧小 里程角上 , 观测 标 设 置于底 层承 台右侧 大里 程角上 。 承台观 测标为 I } 缶 时 观测标 , 当墩身观 测标 正常 使 用后 , 承 台观 测 标随基 坑 回填将 不再 使用
3墩身 观 测标 :
I ) 观 测点 数量 每墩 不少 于2 处, 位于 墩 身两侧 ; 2 ) 桥 墩标 一般 设置在 墩底 高 出地面 或水 位1 . o n 1 左右。 当墩身 较矮 立尺 困 难时, 桥墩 观测标 位置 可降 低或设 置在对 应墩 身埋标 位置 的顶 帽上 。 特殊情 况 可按 照确保 观测精 度 、 观测 方便 、 利于 测点保 护 的原则 , 确 定相应 的位置 。 桥 墩
观测标 。 2 . 承台观 测标 :
有芜铜铁路后, 占用既有铜九线进入铜陵东站, 出站后并行铜九线右侧至大通 镇, 跨过海螺传送带、 1 0 3 省道和上水桥互通, 并沿沿江高速公路右侧行进至九 华 山站 , 出站 后在铜 九线 右侧与其 并行 至池州站 , 出站至终 ,  ̄D K 2 1 7 + 7 3 3 . 3 7 5 , 线路 全 长6 0 . 0 8 1 k m。 本 标池 州铜 九 客车上 行 疏解 线 起讫 里程 : S D K 6 0 +9 5 0 ~ 铜 九 线S D K6 4 + 6 8 1 . 0 5 6 ( = K 6 4 + 6 1 0 ) , 线路 长度 3 . 7 3 1 k nl i 本 标铜 陵东 铜 九改
型墅塑
塞 塑
盟
图 3连 续梁 梁 部测 点纵 向布置 示 意 图
客运专线桥梁沉降变形观测控制技术
2 桥 梁 线 下 工 程 沉 降观 测 设 计 标 准
2 1 一般 规定 .
() 1 无碴轨 道铺设 前 , 要对桥 梁 变形作 系统 的评估 , 确认 桥梁 基础沉 降变 形等 符合设 计要 求 。 ( ) 根据沉 降 资料分 析 , 2) 对沉 降量 可 能 超标 的墩 台 研究 对 策 , 出改进 措 施 , 提 以保 证 桥梁 工 程 的安
2 2 桥梁 沉 降观 内容及 测点 的布置 .
( )桥梁 工程 的每个 墩 、 1 台均要 进行 沉 降观测 , 观测标 志尽 量靠 近地 面 ( 面 ) 水 。 ( )桥墩 。观 测点设 在墩 身上 , 2 数量 每墩 不少 于 4处 , 分别 设 在 每个 墩 的墩 身 四角 ( 墩身 较 矮 时 , 观 测点 要 向外 移 , 避免架 梁后 无法 观测 )观测 点距 地面 ( 面 ) , 水 高度 为 1m 左 右 , 特殊 情况 可 按 照确 保 观测 精度 、 方便 观测 、 于测 点 保护 的原则 根据 具体情 况确 定 。 利 ( )桥 台。观测 点设 在 台顶 ( 3 台帽及 背墙 顶 )数 量 每 台不 少 于 4处 , 别 设在 台帽两 侧 及 背墙 两侧 , 分
全; 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 的沉降观测资料, 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 ) 梁主体 工程 完工 后 , 降观 测期一 般不 少 于 6个 月 ; 3桥 沉 岩石 地 基 等 良好 地 质 区段 的桥 梁 , 降观 沉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一、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背景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与运营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对铁路变形进行观测与评估成为必要手段。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旨在监测铁路沿线地形、地质、结构物及环境的变形状况,为铁路运营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方法1.地表观测技术:包括水准测量、GNSS 测量、全站仪测量等,主要用于监测地表高程、地形地貌、地基沉降等变形现象。
2.地下观测技术:包括钻孔观测、测斜仪、分层沉降观测等,主要用于监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隧道衬砌变形等。
3.结构物观测技术:包括结构物外观检查、裂缝观测、结构物内部监测等,主要用于监测桥梁、隧道、涵洞等结构物的变形状况。
4.环境因素观测技术:包括气象观测、地质观测、地震观测等,主要用于分析影响铁路变形的环境因素。
三、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各类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等。
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数据可视化:利用专业软件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分析。
四、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标准与指标1.评估标准: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如《铁路工程地质观测规程》、《铁路工程测量规程》等制定。
2.评估指标:包括变形量、变形速率、稳定性系数等,根据不同结构和环境条件制定。
五、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变形观测与评估:通过对路基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路基稳定性,提出相应的维护建议。
2.案例二:某客运专线铁路桥梁变形观测与评估:分析桥梁变形数据,评估桥梁结构安全,针对异常情况制定监测方案。
六、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分析与评估。
2.实时监测:发展无线传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
沪杭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技术
沪杭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技术研究摘要:研究目的: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h以上,线路的平顺性要求非常高。
为保证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舒适的运行,必须严格监测沿线路方向纵向构筑物的差异沉降。
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沪杭客运专线沉降观测工作,总结了沉降观测工作的技术要点:建立稳定的基准网、将任务合理划分责任到人、保护好观测点、配置精密仪器、科学施测、及时处理数据、严格按频次观测。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the shanghai-hangzhou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designs above 350 kilometers per hour, and smooth of the line requires very high. to ensure the high-speed train drives security、stability and comfortable, we must monitor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along the route strictly.research conclusions:combining with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for shanghai-hangzhou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work: establishing stable benchmark nets, make the task partitioning obligation to people, to protect observation points, configurate precision instrument, measure scientificly, handling data timely, observing with the strict frequency.关键词:沉降;观测;评估key words:settlement; observation; assessment1、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的意义高速铁路,特别是时速在300 km以上铁路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铁路设计、施工、检测、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和思想。
时速350km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1时速350km铁路沉降观测技术1.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梁基础沉降、梁体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1.2桥梁沉降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沉降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沉降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有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20mm;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对于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15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Δ≤5mm;对于外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除要满足外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的要求外,还应根据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定。
1.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3.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前3孔梁逐孔设置观测标,以后每30孔梁选择1孔梁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总则 (2)一、适用范围 (2)二、工作依据 (2)三、工程概况 (3)第一章组织管理 (4)工作程序 (4)第二章测量要求 (5)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6)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9)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1)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12)(一)一般规定 (12)(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12)(三)梁体变形观测 (13)(五)观测水准路线 (14)(六)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5)(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16)(八)沉降评估 (19)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22)一、数据传输流程 (22)(一)准备阶段: (22)(二)测量阶段 (22)(三)评估阶段 (24)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24)(一)文件格式 (24)(二)文件管理规定 (24)(三)文件命名规则 (25)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7)(一)观测点编号 (27)(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29)(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29)(四)附表录入要求: (33)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5)附件二:附表 (35)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35)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7)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9)附表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2)附表5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43)附表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45)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1)总则1、为规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信江特大桥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2、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应综合考虑信江特大桥桩基、承台、墩身、梁部沉降变形关系,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3、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1.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1.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4《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河北段)SZ-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1.8《新建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石郑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1.9《PCC型横剖面沉降测试仪》1.10《PCC型数字式横剖面沉降测量仪使用说明书》1.11《水压式横剖数据管理系统3.0版使用说明书》1.12路基和桥梁设计文件及以往施工经验等2、工程概况本管段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平原以及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40~80m之间,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
线路长31318米,其中路基六段全长8696米,正线五段路基6466米,南西联线一段路基2230米,本段路基为CFG桩复合地基,路基本体为A、B组填料,基底层为A、B组填料改良,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
桥梁六座:1).石家庄跨京广铁路特大桥(K288+856-K292+320)、2)张掖村跨青银高速公路特大桥(DK292+811.78~DK301+558.7)、3)殷村特大桥(DK303+401.28~DK305+681.66)、4)北程村特大桥(K306+580-308+420)、5)杜村槐河特大桥(DK310+557.5~DK318+627.24)、6)南西联线南西上跨京广铁路特大桥(DK2+940- DK7+263.498)。
3、施工准备情况3.1水准网已复测完成,水准加密测量已完成;3.2变形监测网已建立完善。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客运专线成为现代都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确保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对其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以保障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合适的观测仪器和方法,对客运专线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观测。
通过及时发现和分析沉降变形的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三、观测仪器选择1.自动沉降仪自动沉降仪可以实时监测地面的沉降状态并记录下来,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可根据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量的自动沉降仪,安装在固定点上。
2.高精度水准仪高精度水准仪可以测量地面的高程变化,对沉降变形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定期观测,可以了解土地沉降情况。
3.GNSS测量仪GNSS测量仪可以利用卫星信号进行高精度的坐标测量,精度高且测量速度快。
通过安装在固定点上进行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表的水平变形数据。
四、观测方案设计1.观测点布设根据客运专线的长度和地形条件,在客运专线上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之间应保持相对平行的关系,以便进行沉降变形的对比观测。
2.观测频率根据客运专线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月度观测或季度观测,以及重大事件或施工活动前后的特别观测。
3.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情况。
根据沉降变形的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五、质量控制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1.观测仪器的校准在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观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稳定性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校正。
3.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筛选和校核,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摘要快速铁路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沉降变形计算,采取相应的涉及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均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关键词路基沉降;观测;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涵墩台基础等分别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但影响沉降计算的有很多因素,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
施工期也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方式。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1 基准控制网及观测技术方案在南分路布设1个基准点(国家二等三角点)、沿线布设2~3个工作基点(约5~8km一个工作基点),加密测量控制点是要根据具体断面情况而定。
基点控制采用GPS相对静态方法,按国家GPS B级网点观测和精度要求,观测并连测GPS B级网点和国家一、二等三角点观测,建立位移平面基准控制网是需要通过观测数据基线向量外业数据质量检核、GPS网平差计算等数据处理。
基准控制网建立之后在位移和沉降观测期间,对基准控制网按位移和沉降观测的方法完成不少于三次的检核观测,若发现变化应对期间的观测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观测和精度要求并连测国家一等水准点,通过观测量的各项改正、概算和平差计算建立沉降高程基准控制网。
横向位移观测,以工作基点(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为起算点,采用国家GPS C级网点(国家三等三角点)观测;采用仪器标称精度不低于2″且测距精度≤5mm 的全站仪;施测精度可达到1mm要求。
以填土高、观测时间、沉降量/位移为要素,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位移关系曲线图” 。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6.1.1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6.1.2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标。
6.1.3承台观测标:每个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当遇到底层承台太深难以观测或施工墩身过程中需要掩埋的情况,可设在加台上。
6.1.4墩身观测标:每墩观测点数量2处,位于墩身两侧。
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观测期间正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6.1.4-1。
图6.1.4-1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示意图在墩身较矮或其它不便竖立水准尺观测的情况下,可设置加台观测标(见图6.1.4-2,并将钢筋混凝土立柱延伸至地面代替墩身观测标。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观测标位置。
图6.1.4-2 矮墩观测标设置示意图6.1.5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6.1.5。
图6.1.5 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6.1.6 梁体观测标:(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前3孔逐孔观测,以后每30孔选择1孔观测。
对于实测弹性上拱大于设计值的梁,该孔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均应逐孔补充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2)观测点布置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课题
目的:高速铁路尤其采用无碴轨道技术的客运专线,其轨道施工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沉降控制达不到设计要求,会造成轨道板大部分甚至全面返工、列车停运的严重后果。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全线采用博格板式无碴轨道技术。在路基上工后沉降不容许超过15mm,当超标后,扣件等系统的总调节量将不能补偿总的沉降量,也就是说将不能进行无碴轨道的铺设,工后沉降量是控制无碴轨道施工的重要控制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速350kmh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时速350km/h客运专线桥梁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薛保国【摘要】客运专线高速行车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而无砟轨道铺设后线下构筑物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不但导致线路维修成本的增加,而且有可能使轨道板开裂从而导致轨道构件的更换及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涵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及运营安全。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沉降变形动态观测系统综合分析评估无碴轨道铺设条件客运专线高速行车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而无砟轨道铺设后线下构筑物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不但导致线路维修成本的增加,而且有可能使轨道板开裂从而导致轨道构件的更换及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必须严格控制线下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所以设计中对桥涵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其沉降变化一般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但沉降计算的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只能是一个估算值,这就导致设计阶段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工后沉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及运营安全。
下面就西瓜地特大桥施工中的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进行浅谈。
1.测量精度要求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相关文件的要求确定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
1.1工作基点测量精度沉降变形观测按变形测量等级“三等”要求设计。
因此工作基点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使用德国Trimble DINI电子水准仪配合伪机条码铟瓦尺测量。
主要技术12要求为:相邻工作基点高差中误差1.0mm每站高差中误差0.3mm(n为测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站数)监测已测高差较差≤n mm(n为测站数)1.2沉降点测量精度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的三等变形测量等级需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主要技术要求为:高程中误差≤±1.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5mm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n(n为测站数)2.沉降变形观测频次如表中所示。
附属设施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运梁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无碴轨道铺设全程1次/天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沉降变形观测中,沉降量的计算是本次测量的标高和上次的标高之差,在观测点位置移动后,测量的标高发生很大的改变,此时需要在本次沉降量的单元格中填写为0,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的正确性。
另外就是特别注意初始值的观测精度,一般初始值我们观测三次取最近的结果为初始值。
因为初始值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3、观测仪器的选择由于沉降变形测量要求精度高,所以必须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
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德国蔡司DINI12电子水准仪,其望远镜放大率为32倍,圆气泡灵敏度10//2mm。
水准标尺为伪机条码尺,电子水准仪自动识别并存储数据,最小读数为0.01mm。
采用两个2.5kg的尺垫作为转点尺承,仪器和标尺均送检定单位进行检验,观测前均按规范进行常规的检查。
电子水准仪伪机条码尺4、工作基点及观测点的建立4.1工作基点选点与埋点工作基点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沿线路方向200m左右进行设置。
并满足了结构物观测的需要。
为了保证工作基点的稳固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置,设置方法如图所示。
4.2观测点的设置对于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梁可选择典型墩台,例如:特殊桥跨、高墩、基岩不均匀及桩位出现岩溶与摩擦桩相邻嵌岩桩,数量不少于墩台点数的30%。
对于摩擦桩、非岩石地基的桥墩台应逐墩台布设测点。
梁体徐变观测点的设置,对于工厂化预制的梁,在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观测,对于现浇预应力箱梁,同一种施工方法,施工前1~3孔梁进行重点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调整梁的反拱值,其他孔位梁选择典型梁进行观测,且不少于30%。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在承台四角侧设置观测点,若基础需要回填或地势低洼且有水,可以将观测桩点转移布设在墩台身上,并在墩身横向对称布设2个点,一般距地面0.5m~1.0m比较合适。
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上拱观测点设置在梁端和跨中位置,距防撞墙约0.2m,在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后,在铺设无砟轨道前移至铺装层顶面,作为永久性测点,继续观测。
如图所示。
武广客运专线西瓜地特大桥根据桥梁特点选择32个墩台和5跨梁体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主要分布在高桥墩及地质复杂的桥墩,其中桥台是必须观测的,因为要进行过渡段评估时使用。
5、观测方法的选择根据各等级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按要求对每一路线进行往返观测,视线高度及测站的观测限差均按规范进行。
工作基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点的测量采用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
具体要求见表中的规定。
水准尺类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度(因DS1≤50 ≤1.0≤3.0丝读数0.3DS05≤60因DS1≤60 ≤2.0≤4.0丝读数0.3DS05≤655.1观测方法(1)二等、精密水准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观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电子水准仪自动识别读数并存储标尺读数。
(2) 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如下:1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2工作基点测量西瓜地特大桥工作基点网由BSII687、BSII688、BSII689三个水准基点构成两个符合水准导线,工作基点间距沿桥向200m左右布设,测量按“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计算采用日本宾得TIP ADJ2.0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从表中结果可见西瓜地特大桥水准工作基点网的测量成果完全符合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西瓜地特大桥水准工作基点网测量精度统计表5.3观测点的测量西瓜地特大桥沉降观测根据施工进度及沉降观测的要求目前已经完成了55号墩的架梁前阶段沉降观测任务,对此将此墩的沉降观测进行分析。
测量按“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
每次沉降观测作业,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的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我们根据施工情况,观测时间定在早上8:00至10:00左右进行。
每个桥墩观测采用往返测,并满足规范要求。
5.4对观测中的误差采分析根据对外业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观测值中的误差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原因: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工作中都会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
2、测量仪器测量仪器都具有一定的精密度,所以使观测结果的精度受到限制,另外仪器本身的缺陷,也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3、外界的观测条件在野外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因素,如天气的而变化,地形的起伏、周围建筑物的状况,以及光线的强弱、照射的角度大小等,会使视线弯曲,产生折光现象,都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对观测中的误差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外业测量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量满足等精度观测。
保证观测成果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1.建立专门的控制测量领导小组和观测小组,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各施其责。
加强客运专线控制测量技术标准和操作技能培训。
2.使用的测量仪器满足测量等级的需要。
仪器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运输过程中,电子水准仪不准直接放置在车上,必须专人抱着或背着,条码因瓦标尺必须放在盒内。
保证仪器和因瓦标尺的正常使用。
3.实行的等精度观测即在相同的条件下观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等精度观测。
在测量过程中实行“人员、仪器、测量方式”三固定。
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同一线路进行,往测时在地面上做标记,以便返测时使用。
4.严格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测量记录采用答应制,避免读数读错或记录记错。
5.观测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因素很多,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予以避免,例如,给仪器打伞遮阳,置镜是三角架固定牢固,观测过程中人员不要随意走动等等。
6、观测数据的处理沉降变形测量作业结束后,对外业观测水准路线闭合差、往返测较差进行检查,并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 Δ;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 。
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 L —测段长(km ); ;n —测段数; W —经过各项修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mm );N —水准环数。
观测数据计算采用清华三维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Nasew 3.0。
进行严密平差。
我们对西瓜地特大桥水准基点网及55#墩(07年5月24日至07年10月6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严密平差。
外业数据采集后,计算合格][41Ln M ∆∆=∆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数据可靠。
处理结果如表中所示,可以看出我们的测量方法是能够满足要求的。
西瓜地特大桥特大桥55号墩沉降观测精度统计表西瓜地特大桥55号墩目观测日期最大高程中误差(mm)最大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备月-0.12 -0.22月-0.13 +0.24月+0.11 -0.23月+0.12 +0.11月-0.13 -0.23月+0.12 -0.22 月-0.12 +0.19月+0.12 +0.23月-0.12 -0.24月+0.13 -0.27月-0.13 +0.23月-0.13 -0.25月+0.12 -0.32月-0.14 +0.23月+0.13 -0.23 10-0.11 -0.237、沉降变形评估参考文件7.1行业规范及标准(1)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下称《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铁道部,中国,2006(2) 《客运专线无蹅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铁道部,中国,2005(3) 《新建时速度300~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铁道部,中国,2007(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铁道部,中国,20067.2武广公司文件(1) 《武广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武广工[2007]119 号,2007 年9 月(2)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分析评估实施方案》,武广工[2007]218 号,2007 年11月(3)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观测数据录入与管理细则》,武广工[2007]272号,2007年12 月8、提供评估报告的资料(1)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评估申请表(2)区段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资料西瓜地特大桥为99孔桥,桥梁全长3227.38m,采用24m、32m 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单位共开展了32个桥梁墩台沉降变形和5孔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布设量满足《评估技术指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