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综合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1.综合应用2.折半查找3.快速排序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101座号:3110305129姓名:潘聪2012 年 6 月26 日设计题目1:综合应用一、问题描述有N名学生,每名学生含有如下信息:学号、姓名、某四门课的成绩,并计算其总分,用一结构数组表示之。

然后实现以下功能:(1)将这些数据存放至文件stuf.dat中;(2)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出至结构数组中,并显示之;(3)输出总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名字;(4)输出总分在34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的名单;(5)求出各科平均分数;(6)按总分排名;(7)输出补考名单。

二、解决问题的算法思想描述(1)子函数:首先确定需要的子函数,总共7个,对应的功能分别是题目要求的七项(2)主函数:主函数中,要设计出易于使用的人机界面,就必须要用到switch 。

(3)文件的存放读取,必须要用到文件的函数,fopen,fread,fclose等。

(4)把每个学生的信息定义在一个结构数组中,利用结构数组更加方便。

(5)各科成绩排名用冒泡排序即可。

(6)输出总分,补考名单,各科的平均分都比较简单。

三、设计1. 数据结构的设计和说明//定义结构体typedef struct{int num; //学号char name[10]; //姓名int score1; //语文int score2; //数学int score3; //物理int score4; //化学}student;student stu[MAX]; //结构数组2.模块结构图及各模块的功能:3. 关键算法的设计(必须画出流程图)打印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名单算法流程图:四、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五、课程设计总结注意细节方面,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能忽视,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六、关键源程序的清单关键算法一:按照总成绩排名:void paiming(){read();student x;int sum[MAX],t=0,i,m,n,j;for(i=0;i<MAX; i++){sum[i]=stu[i].score1+stu[i].score2+stu[i].score3+stu[i].score4;}for(m=0;m<MAX-1;m++)for(n=m+1;n<MAX;n++)if(sum[n]>sum[m]){t=sum[n];sum[n]=sum[m]; //总成绩交换sum[m]=t;x=stu[n];stu[n]=stu[m]; //总成绩对应的学生也要同时交换stu[m]=x;}printf("学号\t姓名\t语文\t数学\t英语\t物理\t总分\t名次\n");for(j=0;j<MAX;j++){printf("%-8d%-8s%-8d%-8d%-8d%-8d%-8d%-8d\n",stu[j].num,stu[j].name,stu[j].score1,stu[j].sc ore2,stu[j].score3,stu[j].score4,sum[j],j+1);}}关键算法二:打印出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姓名:void maxmin(){int sum[MAX],i,j,m=0,n=0,max,min;read();for(i=0;i<MAX; i++){sum[i]=stu[i].score1+stu[i].score2+stu[i].score3+stu[i].score4;} //求书每个人的总分max=min=sum[0]; //用一维数组保存成绩,并且先令第一位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高分和最低分for(j=0;j<MAX;j++){if(sum[j]>max){m=j;max=sum[j]; //定义变量m,n分别保存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下标}else if(sum[j]<min){n=j;min=sum[j];}}printf("\n最高分:%s 总分%d\n",stu[m].name,sum[m]);printf("\n最低分:%s 总分%d\n\n",stu[n].name,sum[n]);}设计题目2:折半查找一、问题描述用折半查找法,实现对任意一组数据的查找。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学生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级班一、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二、主要内容建立二叉树,并对树进行相关操作。

三、具体要求1)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建立一棵二叉树。

(层数不小于4层)2)统计树叶子结点的个数。

3)求二叉树的深度。

4)能够输出用前序,中序,后序对二叉树进行遍历的遍历序列。

四、进度安排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本设计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完成设计。

建议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即系统包括哪些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同时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并调试,再将调试通过的各个子模块进行集成调试;第三阶段,归纳文档资料,按要求填写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上,并参加答辩。

三个阶段时间分配的大概比例是:35: 45: 20。

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本课程设计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范的要求完成,在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提交的成果和有关文档资料包括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课程设计有关源程序及可运行程序(含运行环境)。

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按学校规范(见附件),其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包括的内容有:1、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系统的总功能和各子模块的功能说明;2、课程设计有关算法的描述,并画出有关算法流程图;3、源程序中核心代码的说明。

4、本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2)你的创新和得意之处;(3)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设想;(4)本次课程设计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5、源代码要求在关键的位置有注释,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结构和变量等命名必须符合有关软件开发的技术规范(参见有关文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的排序是一项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操作。

内部排序算法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将对几种常见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其效率较低,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不佳。

因为它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平均时间复杂度也为O(n²)。

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时表现较好,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也都是 O(n²),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性能可能会优于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则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²),但它在某些情况下的交换操作次数可能会少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

它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小,另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大,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排序通常表现出色,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待排序序列分成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有序,然后将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引言概述:数据的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据的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算法,并设计了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1.1 数据的排序意义数据的排序是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重新排列,使其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

排序的意义在于提高数据的查找效率,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1.2 排序的常见规则数据的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常见的排序规则包括升序和降序。

升序是指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降序则是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3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执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有O(n^2)、O(nlogn)和O(n)等,其中n表示数据的规模。

二、常见的排序算法2.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位置来实现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比较相邻元素、交换位置和重复执行这两个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2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基于分治的思想,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据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并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选取基准元素、分割数据和递归排序,直到所有子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2.3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将数据分割为最小的单元,然后逐步合并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分割数据、递归排序和合并有序子序列,直到所有子序列都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为止。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规则,掌握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2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介绍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规则,然后详细讲解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据结构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和核心。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算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有序性:线性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2. 重复性: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重复出现。

线性表有多种实现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顺序表和链表。

顺序表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元素,而链表则使用节点和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顺序关系。

1. 创建线性表:初始化一个空线性表。

2. 插入元素: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3. 删除元素: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4. 查找元素:查找指定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置。

5. 显示线性表:输出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并能够熟练地使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这也是为后续学习其他更复杂的数据结构打下基础的重要一步。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线性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线性表作为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等方面,线性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线性表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其价值。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其中一个关键功能是管理用户的购物车。

购物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性表,其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商品。

1. 添加商品:用户可以选择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这相当于在线性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

2. 删除商品:用户可以选择从购物车中删除某个商品,这相当于在线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

3. 查找商品:用户可以搜索购物车中的某个商品,这相当于在线性表中查找一个元素。

4. 显示购物车:用户可以查看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这相当于显示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

通过这个实际案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线性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指导书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开设本课程设计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给定问题的求解,使学生在运用《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以及其它所学课程中的各种基本技术和理论,在建立问题模型、构造求解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及上机调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数据结构》的精髓,为后续软件课程的学习及软件设计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的内容和要求(一)实践内容实践内容为数据结构课程完成后,运用《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以及其它所学课程中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应用性问题时,按照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采用简明、严格的问题描述,建立模型,设计求解方法,用计算机实现求解方法,最后进行测试和文档制作。

1、建立模型许多问题的最初描述既不精确又不简练,还有一些问题不可能简单而精确地用计算机可求解的形式来描述,即使有些可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也需要在很大范围内确定问题的参数,而那些合理的参数值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确定。

因此,要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要以简明、严格的方式将问题描述清楚。

数学或其它科学中的几乎所有分支都可作为某一类具体问题的抽象模型。

例如,在涉及到若干对象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模型为图论;数值计算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为线性方程组(用于求解电路的电流强度或结构中的应力)或微分方程(用于预报人口增长情况或化学反应速度等);在符号与文本处理问题时常用字符串及形式语法作为模型(如编译系统)。

《数据结构》课程中所介绍的各种结构均可作为一种模型。

2、构造算法对问题建立了适当的数学模型后,就可以依据这一模型求解。

最初的目标是给出一个算法形式的解法,这是设计的核心部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现方法,培养其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2)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3)了解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实现字符串匹配、图的遍历等;(2)具备分析算法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3)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各类数据结构和算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其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据结构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教学大纲:第1章 数据结构概述,第2章 线性表,第3章 栈和队列,第4章 串。

2. 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教学大纲: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第6章 树和二叉树,第7章 图。

3. 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教学大纲:第8章 算法分析基础。

4. 排序和查找算法:教学大纲:第9章 排序,第10章 查找。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4章,共计12课时,了解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线性表、栈、队列等解决简单问题;2. 第5-7章,共计18课时,学习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掌握树、图等复杂结构;3. 第8章,共计6课时,学习算法分析基础,能对常见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 第9-10章,共计12课时,学习排序和查找算法,掌握各类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附代码)-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附代码)-数据结构设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猴子选大王;建立二叉树;各种排序;有序表的合并;成绩管理系统;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目的与要求1. 巩固和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2. 掌握基于数据结构进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3. 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算法的基本技能4. 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5. 提高运用数据结构知识及高级语言解决非数值实际问题的能力表。

3、输出功能:void print(LinkList *head);通过一个while的循环控制语句,在指针p!=NULL时,完成全部学生记录的显示。

知道不满足循环语句,程序再次回到菜单选择功能界面。

4、删除功能:LinkList *Delete(LinkList *head);按想要删除的学生的学号首先进行查找,通过指针所指向结点的下移来完成,如果找到该记录,则完成前后结点的连接,同时对以查找到的结点进行空间的释放,最后完成对某个学生记录进行删除,并重新存储。

5、插入功能:LinkList *Insert(LinkList *head);输入你想插入的位置,通过指针所指向结点的下移,找到该位置,将该新的学生记录插入到该结点,并对该结点后面的指针下移。

链表长度加一,重新存储。

(5) 程序的输入与输出描述输入:调用LinkList *create()函数,输入学生的姓名、学号、三门功课的成绩;输出:调用void print(LinkList *head)函数,输出学生的记录。

(6) 程序测试主菜单:成绩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学生成绩记录的输入:输出学生成绩记录:学生成绩记录的删除(删除学号是1101的学生记录)插入新的学生成绩记录(插入学号为1103的学生记录)(7) 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改进方向尚未解决的问题:该成绩管理系统还存在不少缺陷,而且它提供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只能实现学生成绩的输入、输出、删除、插入。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t=i; } e=list[t]; countsm++; list[t]=list[j]; countsm++; list[j]=e; countsm++; } cout<<"选择排序比较次数:"<<countsc<<" "<<"选择排序移动次数:"<<countsm<<endl; } //快速排序 void QSort(Element *list,int m,int n) { int i,j,k,temp; if(m<n) { i=m; j=n+1; k=list[m].GetKey(); while(i<j) {
移动次数 735219 247071 2997 7296 22836 4233
乱序 2 比较次数 496238 255211 499500 12927 14868 3788
移动次数 762636 256210 2997 7449 22 242989 499500 12951 14845 3818
希尔排序:void ShellSort(Element *list,int n) 记录移动和比较次数的变量:int countlm=0,countlc=0 希尔排序是将文件分组,然后进行插入排序,因此 countlm,countlc 的增量方式与直 接插入排序相同。
堆排序:void HeapSort(Element *list,const int n) 记录移动和比较次数的变量:int countrm=0,countrc=0 首先进行初始建堆 void Restore(Element *tree,const int root,const int n),将待排序文 件保存在完全二叉树中,从最后一个非叶节点开始,将其孩子结点与其进行比较, 每比较一次 countrc 加 1,若孩子结点比其大,二者交换 countrm 加 3,直到任意结 点的关键词大于等于它的两个孩子结点。在进行堆排序,将根节点与最后一个叶节 点交换,countrm 加 3,再进行初始建堆,直至完全排好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if(a[j] < a[j - div])swap(a[j],a[j - div]);
}
通过查阅资料,希尔排序的复杂度应该为O( )。
通过运行程序,获得其运行时间、比较次数、交换次数和数组规模关系如下:
起泡排序
起泡排序基本思路是遍历未排序的数组,将相邻两个元素中较小的移向后方。多次遍历数组未排序部分后完成排序。
对于堆排序,他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算法实现如下:
voidHeapAdjust(intarray[],inti,intnLength){
intnChild;
intnTemp;
for(;2*i+1<nLength;i=nChild){
nChild=2*i+1;
if(nChild<nLength-1&&array[nChild+1]>array[nChild])++nChild;
inttemp,j;
for(inti= 0;i<len; ++i){
temp= a[i];
j =i- 1;
while(temp > a[j] && j > -1) {
a[j + 1] = a[j];
j -= 1;
}
a[j + 1] = temp;
}//end for
}//endInsert_Sort()
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通过遍历未排序数组,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并置于有序数组的第一个,其时间复杂度为O( ),而且这种排序算法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算法实现如下:
voidSelection_Sort(int*a,intlen){

数据的排序教案(精选5篇)

数据的排序教案(精选5篇)

数据的排序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据的排序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利用学具进行规律排序训练。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六型学具人手一套和挂图。

活动过程:1、幼儿排队找规律,引出课题。

幼儿按拍一下手拍一下肩、拍两下手拍两下肩的规律进入活动室。

2、:“请你照图继续摆”。

出示下列挂图,让幼儿观察数秒钟,启发幼儿说出规律,并继续往下摆。

(1)一长一短:两根学具棒、一根学具棒(2)一红一绿:一根红学具棒、一根绿学具棒(3)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红圆、黄三角、绿正方形(4)单双数:1、3、2、4、5、7、6、83、:“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请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规律排序(一种底色一种类别、两种底色两种类别……六种底色六种类别)。

最后让幼儿自己定标准自己摆,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按一男一女、一男两女、梳辫子不梳辫子、戴眼镜不戴眼镜、高矮等标准让幼儿排队出活动室。

数据的排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以下7个题目任选其一。

1.排序算法比较利用随机函数产生30000个随机整数,利用插入排序、起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且(1)统计每一种排序上机所花费的时间。

(2)统计在完全正序,完全逆序情况下记录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3)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的移动次数(一次记录交换计为3次移动)。

(4)对结果作简单分析,包括对各组数据得出结果波动大小的解释。

2.图的深度遍历对任意给定的图(顶点数和边数自定),建立它的邻接表并输出,然后利用堆栈的五种基本运算(清空堆栈、压栈、弹出、取栈顶元素、判栈空)实现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3.图的广度遍历对任意给定的图(顶点数和边数自定),建立它的邻接表并输出,然后利用队列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队列、进队、出队、取队头元素、判队空)实现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4.二叉树的遍历对任意给定的二叉树(顶点数自定)建立它的二叉链表存贮结构,并利用栈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栈、进栈、出栈、取栈顶元素、判栈空)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输出三种遍历的结果。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5.链表操作利用链表的插入运算建立线性链表,然后利用链表的查找、删除、计数、输出等运算反复实现链表的这些操作(插入、删除、查找、计数、输出单独写成函数的形式),并能在屏幕上输出操作前后的结果。

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6.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数器(1)输入并建立多项式(2)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n,e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i,ei分别为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

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列。

(3)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加的多项式。

(4)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输出相减的多项式。

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测试数据:(1)(2x+5x8-3.1x11)+(7-5x8+11x9)(2)(6x-3-x+4.4x2-1.2x9)-(-6x-3+5.4x2+7.8x15)(3)(x+x2+x3)+0(4)(x+x3)-(-x-x-3)7.实现两个链表的合并基本功能要求:(1)建立两个链表A和B,链表元素个数分别为m和n个。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1. 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问题描述设计⼀个测试程序,⽐较⼏种内部排序算法的关键字⽐较次数和移动次数以取得直观感受。

基本要求(1)对冒泡排序、直接排序、选择排序、箱⼦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及归并排序算法进⾏⽐较。

(2)待排序表的表长不⼩于100,表中数据随机产⽣,⾄少⽤5组不同数据作⽐较,⽐较指标:关键字参加⽐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记为3次移动)。

(3)输出⽐较结果。

选做内容(1)对不同表长进⾏⽐较。

(2)验证各算法的稳定性。

(3)输出界⾯的优化。

2. 排序算法思想的可视化演⽰—1基本要求排序数据随机产⽣,针对随机案例,对冒泡排序、箱⼦排序、堆排序、归并算法,提供排序执⾏过程的动态图形演⽰。

3. 排序算法思想的可视化演⽰—2基本要求排序数据随机产⽣,针对随机案例,,对插⼊排序、选择排序、基数排序、快速排序算法,提供排序执⾏过程的动态图形演⽰。

4. 线性表的实现与分析基本要求①设计并实现线性表。

②线性表分别采取数组(公式化描述)、单链表、双向链表、间接寻址存储⽅式③针对随机产⽣的线性表实例,实现线性表的插⼊、删除、搜索操作动态演⽰(图形演⽰)。

5. 等价类实现及其应⽤问题描述:某⼯⼚有⼀台机器能够执⾏n个任务,任务i的释放时间为r i(是⼀个整数),最后期限为d i(也是整数)。

在该机上完成每个任务都需要⼀个单元的时间。

⼀种可⾏的调度⽅案是为每个任务分配相应的时间段,使得任务i的时间段正好位于释放时间和最后期限之间。

⼀个时间段不允许分配给多个任务。

基本要求:使⽤等价类实现以上机器调度问题。

等价类分别采取两种数据结构实现。

6. ⼀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问题描述设计⼀个⼀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

基本要求⼀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1)输⼊并建⽴多项式;(2)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 n,e 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 i,e i,分别是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序;(3)多项式a和b相加,建⽴多项式a+b;(4)多项式a和b相减,建⽴多项式a-b;(5)计算多项式在x处的值;(6)计算器的仿真界⾯(选做)7. 长整数的代数计算问题描述应⽤线性数据结构解决长整数的计算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题目: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二、需求分析1、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功能是:1.1 输入并建立多项式;1.2 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n,e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i和ei分别是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列;1.3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1.4 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

2、设计思路:2、设计思路:2.1 定义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 2.2 建立多项式存储结构,定义指针*next 2.3利用链表实现队列的构造。

每次输入一项的系数和指数,可以输出构造的一元多项式2.4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站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命令;根据相应的输入数据(滤去输入中的非法字符)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1)输入多项式a;2)输入多项式b;3)求a+b;4)求a-b;5)求a*b;6)求a的导数;7)求b的导数;8)退出程序。

4、测试数据:1、(2x+5x^8-3.1x^11)+(7-5x^8+11x^9)=(-3.1x^11+11x^9+2x+7);2、(6x^-3-x+4.4x^2-1.2x^9+1.2x^9)-(-6x^-3+5.4x^2-x^2+7.8x^15)=(-7.8x^15-1.2x^9+12x^-3-x);3、(1+x+x^2+x^3+x^4+x^5)+(-x^3-x^4)=(1+x+x^2+x^5);4、(x+x^3)+(-x-x^3)=0;5、(x+x^100)+(x^100+x^200)=(x+2x^100+x^200);6、(x+x^2+x^3)+0=x+x^2+x^3.7、互换上述测试数据中的前后两个多项式三、概要设计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需用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为此需要两个抽象的数据类型:线性表和多项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路归并排序说明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路归并排序说明书

前言1.1排序的重要性生活中,无时不刻不充满这排序,比如:班级同学的成绩排名问题,公司产值高低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一个数据结构的构造思想过程。

数据结构中的排序,也有很多种,如: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等等,此时我们就要注意选择具有优解的算法,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有序的排列,便于我们查找。

假设含有n个记录的序列为{R1,R2,Rn},其相应的关键字序列为{K1,K2,…,Kn}需确定1,2…n的一种排序P1,P2…Pn,使其相应的关键字满足如下的非递减的关系:Kp1≤Kp2≤…≤Kpn,即按关键字{Rp1,Rp2,…,Rpn}有序的排列,这样的一种操作称为排序。

一般情况下,排序又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而在内部排序中又含有很多排序方法,就其全面性能而言,很难提出一种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

我们学习的排序有: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基数排序、归并排序等。

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主要进行了二路归并排序的研究和学习。

1.2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排序是计算机领域的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计算机在出来数据的过程中,有25%的时间花在了排序上,有许多的计算机设备,排序用去计算机处理数据时间的一半以上,这对于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排序算法的高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在排序算法汇中,归并排序(Merging sort)是与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不同的另一类排序方法。

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归并排序可分为多路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既可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

这里仅对内排序的两路归并排序进行讨论。

而我们这里所探究学习的二路归并排序,设计思路更加清晰、明了,程序本身也不像堆结构那样复杂,同时时间复杂度仅为0(N),同时在处理大规模归并排序的时候,排序速度也明显优于冒泡法等一些排序算法,提高排序算法的效率。

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教案

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教案

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教案教案:使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教学目标:1. 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排序算法。

2. 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进行数据整理的方法。

3. 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教学准备:1. 讲义或教材:包含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排序算法。

2. 计算机或编程环境:用于演示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

3. 数据集:用于演示排序算法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排序算法的概念和应用场景(5分钟)- 解释排序算法的作用: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排列,使其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

- 介绍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例如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对商品价格进行排序等。

2. 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15分钟)- 按照算法的复杂度和特点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 对每个排序算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算法的原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

3. 演示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20分钟)- 选取一个排序算法进行演示,例如冒泡排序。

- 使用计算机或编程环境展示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包括代码编写和执行过程。

- 解释每个步骤的作用和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

4. 进行数据整理的实践操作(30分钟)- 提供一个数据集,例如一组学生的成绩列表。

- 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排序算法对数据进行整理,按照成绩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进行实现,并在计算机或编程环境中运行代码,观察结果。

5.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总结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排序算法。

- 讨论不同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 强调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可以提高数据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6. 拓展练习(10分钟)- 提供更复杂的数据集,要求学生使用排序算法进行整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排序算法,并比较它们的执行效率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高级排序算法,如堆排序、计数排序、桶排序等。

课程设计排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排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排序系统的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排序系统的设计教学,让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常见排序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掌握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3.理解排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有效的排序。

6.能够对排序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对算法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应用场景。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比较排序、非比较排序、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等。

2.常见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

3.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最好、最坏和平均时间复杂度。

4.排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场景:数据库排序、文件排序、网络数据排序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排序系统的重要性。

3.实验法:通过编程实验,让学生亲手实现排序算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算法导论》、《排序与搜索》等专业书籍供学生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进行编程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课程设计排序

课程设计排序

课程设计排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能够运用排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了解排序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3.理解排序算法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4.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效率,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的定义和作用、常见排序算法以及排序算法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排序的定义和作用1.排序的定义;2.排序的作用;3.排序算法的分类。

第2课时:冒泡排序1.冒泡排序的原理;2.冒泡排序的实现;3.冒泡排序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第3课时:选择排序1.选择排序的原理;3.选择排序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第4课时:插入排序1.插入排序的原理;2.插入排序的实现;3.插入排序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第5课时:排序算法的综合应用1.排序算法的比较和选择;2.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排序的定义、原理和算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选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等相关教材;2.多媒体资料:包括PPT、教学视频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平时表现评估:1.课堂参与度;2.小组讨论表现;3.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5.实际问题应用的案例分析。

6.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编程题;7.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

课程设计排序问题

课程设计排序问题

课程设计排序问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排序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并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兴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用的排序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

3.了解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3.能够编写程序实现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认识排序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排序算法的兴趣,激发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热情。

3.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常用排序算法及其实现、排序算法的应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排序的重要性,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如排序的定义、排序的分类等。

2.冒泡排序算法: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分析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冒泡排序的过程。

3.选择排序算法:讲解选择排序的基本原理,分析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选择排序的过程。

4.插入排序算法:讲解插入排序的基本原理,分析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插入排序的过程。

5.其他排序算法:介绍除冒泡、选择、插入排序外的其他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和实现。

6.排序算法的应用:讲解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如在数据查找、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排序算法原理和实现,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科技学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排序综合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单位信息科学系软件教研室教学部主任完成日期2013年1月11日课程设计报告单综合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签字:2013年1月11日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及要求:1.设计(研究)任务和要求研究内容:排序综合任务和要求:(1)学习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典型的算法的使用。

(2)对指导教师下达的题目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分析结果完成系统设计。

(4)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题目的代码实现。

(5)完成对该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6)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报告3000字以上(约二十页)。

完成若干综合性程序设计题目,综合设计题目的语句行数的和在100行语句以上。

2.原始依据结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正确分析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算法。

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

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

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参考题目:二、工作量2周(10个工作日)时间三、计划安排第1个工作日:查找相关资料、书籍,阅读示例文档,选择题目。

第2个工作日-第3个工作日:设计程序结构、模块图。

第4个工作日-第9个工作日:完成程序的编码,并且自己调试、测试。

穿插进行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第10个工作日:上交课程设计报告,由教师检查软件测试效果、检查课程设计报告,给出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2012年12月24日目录排序综合 (1)1.需求分析 (1)1.1任务描述 (1)1.2功能分析 (1)2.概要设计 (1)2.1主要全程变量和数据结构 (1)2.2程序模块结构 (2)3.详细设计 (3)3.1程序的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3)3.3显示各排序算法排序后的的数据。

(4)3.4函数实现(例如直接插入排序) (4)4.调试分析 (5)5.测试结果及运行效果 (7)参考文献 (11)附录全部代码 (11)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23)排序综合1.需求分析1.1任务描述至少采用3种方法实现上述问题求解,并把排序后的结果保存在不同的文件中。

1.2功能分析显示随机数,是调用rand()函数输出数组a[]。

数组a[]中保存有随机产生的随机数;直接选择排序,是通过n-1次关键字之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交换之;起泡排序,是如果有n个数,则要进行n-1趟比较,在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排序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在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以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设整个排序有n个数,则进行n-1趟排序,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第2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接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列为止;快速排序,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堆排序,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实现的。

2.概要设计2.1主要全程变量和数据结构(1) 数据结构:#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define s 100typedef struct record{int key;};static struct record a1[s],a2[s],a3[s],a4[s],a5[s],a6[s],rec;int a[7],b[7];file()(2) 算法的入口及其说明#include<stdio.h>#define s 100 //宏定义命令typedef struct record //记录声明的结构体{int key;};//定义变量static struct record a1[s],a2[s],a3[s],a4[s],a5[s],a6[s],rec;int a[7],b[7]; //记录静态变量结构体file() //系统定义{printf(" ********************************* \n");printf(" *** *1. 直接插入排序*** \n");printf(" *** *2. 希尔排序*** \n");printf(" *** *3. 起泡排序*** \n");printf(" *** *4. 快速排序*** \n");printf(" *** *5. 简单选择排序*** \n");printf(" *** *6. 堆排序*** \n");printf(" *** *7. 总结*** \n");printf(" *** *0. 退出*** \n");printf(" ********************************* \n"); }以上printf(" ********************************* \n");为系统主菜单输出2.2程序模块结构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即实现程序功能所需的函数)主控菜单项选择函数:menu_select()插入排序函数:InsertSort()选择排序函数:StlectSort()起泡排序函数:BubbleSort()堆排序函数:heapsort()快速排序函数:Quicksort()希尔排序:Shell Sort()3.详细设计3.1程序的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3-1函数调用关系图其中main()是主函数,它进行菜单驱动,根据选择项1~0调用相应的函数3.2数据结构定义图3-2课程设计流程图3.3显示各排序算法排序后的的数据。

图3-3程序工作流程图3.4函数实现(例如直接插入排序)#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define s 100typedef struct record{int key;};static struct record a1[s],a2[s],a3[s],a4[s],a5[s],a6[s],rec;int a[7],b[7];file(){printf(" ********************************* \n");printf(" *** *1. 直接插入排序*** \n");printf(" *** *0. 退出*** \n");printf(" ********************************* \n"); }void Straight_insert_sort(r,n) /*直接插入*/struct record r[];int n;{ int i,j;a[1]=0;b[1]=0;for(i=1;i<=n;i++)printf("%4d",r[i].key);printf("\n");for(i=2;i<=n;i++){ r[0]=r[i];j=i-1;while((j>=0) && (r[0].key<r[j].key)){ b[1]++;r[j+1]=r[j--];r[j+1]=r[0];a[1]=a[1]+2;}}printf("************直接插入******************\n");for(i=1;i<=n;i++)printf("%4d",r[i]);printf("\n");printf("move:%d time, compete:%d time",a[1],b[1]);printf("\n");}4.调试分析4.1 直接插入排序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4.2 起泡排序首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将两个记录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

依此类推,知道第N-1个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过比较为止。

上述为第一趟排序。

其结果使得关键字的最大被安排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

然后进行第二趟起泡排序,对前N-1个记录进行同样操作。

一共要进行N-1趟起泡排序。

4.3 直接选择排序每一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顺序放在以排好序的子文件的最后,知道全部记录排序完毕。

4.4 希尔排序先取一个小于n的整数d,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全部记录全部分成d1个组。

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

先在个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1<…<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4.5 快速排序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 -- ),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A[i]与A[j]交换;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 ++ ),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A[i]与A[j]交换;重复第3、4、5步,直到I=J;(3,4步是在程序中没找到时候j=j-1,i=i+1,直至找到为止。

找到并交换的时候i,j指针位置不变。

另外当i=j这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最后令循环结束。

)4.6 堆排序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实现的。

堆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堆序的平均性能较接近于最坏性能。

由于建初始堆所需的比较次数较多,所以堆排序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的文件。

堆排序是就地排序,辅助空间为O(1)。

图4-1时间复杂度分析5.测试结果及运行效果(1)运行程序进入程序开始菜单图5-1开始菜单(2)开始菜单中会出现四个选项:①完全有序的情况;②逆序的情况;③随机排序的情况;④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