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单元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单元复习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功的概念: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移,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设备有效利用能量的能力,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
2.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的日常生活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
c.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机械效率与有用功、总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学生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巩固。
4.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情境中。
4.利用物理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缺乏对物理规律的深入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功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对力与位移方向不同时的功的计算,以及恒力做功和变力做功的情况分析。
3.以动画和实验演示,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能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a. 运动员跑步时,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b. 为什么抛出的物体在空中会下落?a.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移动了10米,求这个力做的功。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5秒,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推荐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
过程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
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黄岗)如图是一种开瓶器。
使用时将螺旋钻头旋进软木塞, 再用双手按压压把螺旋钻头压把
)请写出比较两位同学做功快荷泽)下
米
牛,绳子对重物所做的功为
分钟,则绳子对重物做功的功率为
率。
5的书包,书包带与小明300cm
小明背着书包走到了三楼的课室,在这过程中他做的功.
年杭州市
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
越横杆。
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
助跑阶段,运动员消耗体内的化学能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
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物体高度,②物体质量大小,
③物体所处地理位置。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首先决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的功和机械能的计算;5. 本章重点知识点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功和机械能在各种力学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及应用;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3.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功和机械能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起重机吊起货物时,货物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多少功?这个功是如何转化为货物的机械能的?2. 知识点讲解:(1)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3)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其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总量是守恒的。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力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该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解: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为作用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归纳总结和讨论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经历交流合作的过程,学会用简洁的物理语言与人交流;2.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思维训练理解功和功率的公式,并会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二)教材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复习课,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知识的熟练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运用。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更为熟练的掌握知识,教师在学习中找到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有所突破。
教学重点1.理解力学中功的含义,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三个小节: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3. 机械能的概念及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岩石时所做的功,引出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的单位是焦耳(J)。
(2)教师讲解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强调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强调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10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a.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5m,求所做的功和功率。
b.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时间为10s,求所做的功。
(2)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功、功率、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功、功率、机械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功、功率、机械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2. 能运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实际问题;3. 熟练运用功率和效率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荡秋千的小孩,让学生思考小孩在荡秋千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功率和效率的计算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功和机械能复习;2. 板书内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功率和效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3. 板书结构: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的功:a. 一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0N的力,移动了5m;b. 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15N的力,上升了3m。
(2)判断下列各题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a.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2. 教学重点: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关于功和机械能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
(2)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功率。
(3)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能。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关于功、功率、机械能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四、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五、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提水:用力提起一桶水,质量为20kg,高度为5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2)跳伞:一名跳伞员从空中跳伞,降落到地面,质量为60kg,下落高度为100m,求做的功、功率、机械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定义式和单位;能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
2.能运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机械功率的意义。
4.能运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并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2.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
2.运用公式及变形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二、知识梳理(学生完成知识填空并展示)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____。
特别提醒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如一位同学推车未动;②有距无力,如足球离开脚后水平移动;③力距垂直,如提着水桶水平移动。
2.做功公式: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 ____,符号是____。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功都等于不使用机械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功率4.功率:与之比叫做功率,它是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5.公式P= ,其单位是。
由推导公式P=FV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如汽车上坡等。
6.测功率(如爬山、上楼梯等)原理:,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三、考点透析考点1 功的计算(先让学生分析例题,教师点拨分析;学生完成变式练习,展示结果)【例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 )A.F甲>F乙B.F甲<F乙C.W 甲>W乙D.W 甲<W乙【解析】甲、乙两个相同的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甲=F乙=f,当V甲>V乙时,根据s=vt,在相同时间内s甲>s乙,由W=Fs得W甲>W乙。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机械与功复习和总结
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介绍了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2. 机械效率:讲解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3. 斜面:探讨了斜面的特点、斜面机械效率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滑轮组:介绍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机械效率以及应用。
5. 轮轴:讲解了轮轴的原理、分类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机械效率的内涵,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3. 掌握斜面、滑轮组和轮轴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滑轮组和轮轴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功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提高途径;斜面、滑轮组和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斜面模型、滑轮组模型、轮轴模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关于斜面、滑轮组和轮轴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如何计算相关物理量。
2. 知识点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斜面、滑轮组和轮轴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斜面、滑轮组和轮轴应用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2. 机械效率的计算、提高途径3. 斜面、滑轮组、轮轴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如何计算机械效率?请举例说明。
3. 举例说明斜面、滑轮组和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点回顾、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互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斜面、滑轮组和轮轴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机械与功复习和总结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技巧和团队合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传统文化资料、手工制作材料。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示范:展示手工制作的过程,讲解制作技巧,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
4. 动手制作:孩子们根据示范,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
2. 活动难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他们在活动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孩子们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更多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5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师寄语: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课标导学: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属于“了解”水平。
而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要求,则既包含过程,又包含结果。
通过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直观、形象地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机械效率的含义,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途径,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复习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复习难点:会计算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方法: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教学资源:主要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导学案进行教学典型考点:1、知道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计算2、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通过实验探究学4、会使用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件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5、能识别并会找出力臂(作图)教学过程:一、忆海拾贝: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转动的硬棒(可以是弯曲的)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
的力叫动力,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
3.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5.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即F=G/n 。
6.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会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 功和功率的概念②难点: 1、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2、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设计:一、功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师强调: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了对应关系。
3、:焦耳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距离的单位:米(m);功的单位:焦耳(J)二、功率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通常用字母“P”表示。
3.公式:P = W/t师强调:理解时应注意功率中包含了两个因素,即功和时间。
所以要看清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做功快,做功时间长的物体不一定做功慢。
做功必定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花了时间未必做了功。
1.单位:瓦特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 J );时间的单位:秒( s );功率的单位:瓦特( W )1瓦特=1焦/秒,功率的单位是瓦( W ),含义是:1秒钟做1焦耳的功,1瓦特=1焦/秒,另1千瓦=1000瓦特,1KW=1000W三、功和功率的计算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例1:在2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冒出地下水6 m3,问应至少选用功率多大的抽水机来抽水,才能使矿井里不会积水?已知:h=20m t=60s V=6m3ρ水=1.0×103Kg/m3 g=10 N/Kg求:P解:每分钟积水 G=mg =ρ水V=1.0×103 Kg/m3×6m3×10N/Kg=6×104N每分钟应对水做功 W=Gh=6×104N×20m=1.2×106 J抽水机功率P=W/t=1.2×106J/60s=2×104W答:应选用功率至少为2×104W的抽水机。
平罗县第六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牵引力的功率 P W 2.7 107 J 4.5105W .
t
60s
机械能及其转化 例题 4 以下情况中 , 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海面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筋 解析 : 海面上航行的轮船在运动 , 但没有被举高 , 所以只具有动能.空中飞行的子 弹是运动的 , 同时又有一定的高度 , 所以它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吊在天花板上的 电灯有一定的高度 , 具有重力势能 , 但是它是静止的 , 所以它没有动能.拉长的橡皮筋 只具有弹性势能. 答案 : B 例题 5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辆小车 ,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它们的 st 图像如以下图 , 分析图象可判断〔 〕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比拟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解析 : 砝码下落时打小桌陷入细沙的深度取决于砝码対小桌做功的多少 , 做功越多 , 说明砝码的重力势能越大 ; 从装置图可以看出 , 乙图中砝码的高度大 , 击打小桌后 , 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大 , 说明物体高度越高 , 重力势能越大 ; 图丙中换为木块 , 其高 度与乙图中砝码高度相同 , 而击打小桌后 , 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小于砝码击打小桌陷入 沙中的深度 , 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质量越大 , 重力势能越大. 答案 : 〔1〕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2〕质量相同 , 高度越高 , 重力势能越大.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例题 7 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 , 军 事迷小兵対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测 : ①飞机水平 飞行的速度越大 , 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 ; 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 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测 , 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以下图的实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复习和总结
李度一中陈海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功和功率
例题1 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解析:人扛着米袋爬上楼梯,米袋在力的作用下,斜向上运动,人克服米袋的重力做了功,A、C、D物体均未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不做功,故选B.
答案:B
例题2 雪地上,紧急刹车后,车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下,在这一过程中,汽车是否做了功?如果做了功,请指出是对什么做了功?如果没做功,请说明理由.
答案:汽车做了功,汽车行驶一段距离停下来,汽车动能减小,车克服了地面的阻力做了功.
例题3 一列质量为1×103t的火车,以180km/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N.
(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2)火车行驶1min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多大?
解:(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F牵=f=9×103N
(2)火车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WG=0 火车在1min时间内行驶的距离:180km/h=50m/s
1min=60s s=vt=50m/s×60s=3×103m
机车牵引力做的功:W牵=牵s=9×103N×3×103m=2.7×107J
牵引力的功率
7
5
2.710
4.510
60
W J
P W t s
⨯
===⨯.
机械能及其转化
例题4 下列情况中,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A.海面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筋
解析:海面上航行的轮船在运动,但没有被举高,所以只具有动能.空中飞行的子弹是运动的,同时又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它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有一定的高度,具有重力势能,但是它是静止的,所以它有动能.拉长的橡皮筋只具有弹性势能.
答案:B
例题5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辆小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判断()
A.甲车的动能大
B.乙车的动能大
C.甲车的重力势能大
D.乙车的重力势能大
解析:由图象中可看出,甲车与乙车起点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路程比乙车大,所以甲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于乙车,由于两车质量相等,所以甲车动能大乙车的动能,而两车均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故其重力势能均为零,答案为A.
答案:A
例题6 小明利用装有细沙的盒子、小、砝码、木块等器材,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解析:砝码下落时打小桌陷入细沙的深度取决于码对小桌做功的多少,功越多,说明砝码的重力势能越大;从装置图可以看出,乙图中砝码的高度大,击打小桌后,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大,说明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图丙中换为木块,其高度与乙图中砝码高度相同,而击打小桌后,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小于砝码击打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答案:(1)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2)质量相,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例题7 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
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_____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_____(选填“OP1”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_____(选填“大”或“小”).
解析:小球从斜面上自由滚下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斜面的越高处
滚下,滚到C点时的速度越大,则小球从C点抛出后,抛出的水平距离越远;要验证与高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在C点的抛出速度相同,改变OC的高度,比较两次的水平距离,得出结论.
答案:(2)大于正确(3)速度 OP1 大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