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就刚执教的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它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比较抽象。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围绕因数与倍数展开教学的,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也为后期进一步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说学情】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

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动手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使学生认识因数和倍

数,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条理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考虑到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思考。关键是通过引导,分析,点拨,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之外,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学好卡片。

二、说教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思考分析身边的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

结合新课标精神,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讲授引导,归纳比较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这节课我以理解因数与倍数意义,探究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展示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我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不用扬鞭自奋蹄”

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法、学法的选择,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2、自主尝试,探究新知:通过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避开概念的抽象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除此之外,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

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3、多样练习,应用新知

4、分享交流,梳理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

5、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的板书力求简单,明了的原则,通过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因数的表示方法,找因数的基本要求几部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记忆深刻。

本节课我将力求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适时的予以引导,点拨。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当然在实际的授课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