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
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绩效目标申报表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对于监测和评估组织的绩效表现至关重要。
而生态效益指标作为一种重要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监测组织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将介绍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阐明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其次,将着重讨论生态效益指标在绩效目标申报表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其对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最后,将提出一些改进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建议,以更好地衡量和监测组织的生态效益。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能够全面了解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将为改进绩效目标申报表提供一些建议,以使其更适应现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读者对于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指标,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接下来,本文将从绩效目标申报表的介绍开始,逐步深入探讨生态效益指标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最后,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的问题。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题和背景,介绍绩效目标申报表及其关注的问题。
接着,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后续的文章。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绩效目标申报表生态效益指标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介绍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解释其对于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考核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会重点探讨生态效益指标在绩效目标申报表中的作用和意义,阐述其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贡献,并提出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影响。
随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生态效益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摘要】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存储与管理、动态监测、分析评价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各类应用信息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工作,实现了环境监测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为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及预测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文章分析了该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对该系统做了介绍。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环境监测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如何在这种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迎头赶上,用更高的质量与更好的服务,向全社会提供准确而生动的环境质量信息。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完善来提高监测系统行业管理水平,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监测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必要性:环境监测信息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主要由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污染源监测信息组成。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信息规定传输使用的数据库为环境监测数据库和“十五”城考数据库,主要用于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
由于它们本身数据库格式以及与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库格式的不尽相同,数据库间的转换比较困难,对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数据存在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
污染源监测信息仅对重点污染源总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格式管理,大部分污染源的监测数据基本上仍是手工管理或是EXCEL表简单数据录入,无法实现数据库管理和报告自动打印等功能,随着污染源监测工作量的增加,已经不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上述数据统一管理起来,解决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进一步开发数据查询、汇总、报表报告自动打印等使用功能。
设计思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交换传输的系统。
建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将环境监测主要的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监测数据库以及相应的信息库,并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系列库及对应的运用函数。
实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运用的自动化.监测报告及报表制作的自动化。
设备计量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设备计量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设备计量是指对设备进行精确的测量、评估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今天这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设备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性能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设备计量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介绍设备计量的方法和应用领域,探讨其在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重要性,并展望设备计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设备计量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本文的整体架构和各部分内容的概要介绍。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设备计量的方法展开讨论,首先从引言部分概述设备计量的重要性和目的,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关注。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设备计量的重要性、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设备计量的实质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设备计量的价值和展望未来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结构,希望读者能够对设备计量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3 目的设备计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对设备的准确测量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风险,保证生产线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设备计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和资源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另外,设备计量也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准确测试和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可以为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设备计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正文2.1 设备计量的重要性设备计量是指利用各种测量方法和工具对设备的性能、质量、规格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分析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作用与方法
分析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作用与方法发布时间:2022-05-31T06:06:15.68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0期作者:宋立秋[导读]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重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河流以及地下水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都在随意排放的状态,水中污染物质在急剧增加,许多湖泊海洋藻类濒临爆发的状态,生态的稳定面临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环境是自然界辐射范围最广的系统,其影响力也是最强的,已经占据了整个地球环境中最重要的地位。
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应当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处理,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力度。
水质监测行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不仅可以探测水质污染的程度,也是分析水质污染的必要手段之一。
水质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基础环节,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的热点话题,也对人们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宋立秋身份证号码:21092219830802xxxx摘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重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河流以及地下水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都在随意排放的状态,水中污染物质在急剧增加,许多湖泊海洋藻类濒临爆发的状态,生态的稳定面临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环境是自然界辐射范围最广的系统,其影响力也是最强的,已经占据了整个地球环境中最重要的地位。
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应当重视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处理,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力度。
水质监测行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不仅可以探测水质污染的程度,也是分析水质污染的必要手段之一。
水质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最基础环节,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的热点话题,也对人们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质监测;环境保护;意义;作用;方法1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概述及现状水质监测工作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统一的检测工作,同时也要监测水中的化学物质以及悬浮物与水生态系统,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与浓度,监视水质的变化趋势,正确评价水质的状况。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1991年1月11日国家环保局发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质量保证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工作,应与其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检查,所需经费应有保证。
第三条环境监测人员实行合格证制度,经考核认证,持证上岗,无合格证者不得单独报出数据。
第四条环境监测站开展创建和评选优质实验室活动,以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管理,推动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五条质量保证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国家和省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各地、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组织质量保证管理小组。
第六条各级质量保证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认证工作;(二)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工作;(三)审定有关质量保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四)指导有关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范、手册等的编写工作;(五)组织仲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方面的争议。
第七条国家级、省级及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监测站应设置质量保证专门机构,并配备专用实验室,其他监测站根据情况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
质量保证机构或人员由业务站长直接领导。
第八条各级监测站质量保证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一)全面负责本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查上报的质控数据;(二)制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定期向本站领导和上级站汇报工作;(三)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参核;(四)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优质实验室评比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质量保证的量值传递第九条标准物质是量值传递的重要物质基础。
监测的意思
监测的意思监测是指对某些对象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记录,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监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健康监测、经济监测等等。
在不同的领域中,监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目的。
在环境领域中,监测的意义非常重大。
环境监测是对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的观测和评估,旨在了解环境的状况、变化趋势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指标,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善。
环境监测数据还可用于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为保护环境、预防环境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在健康领域中,监测的意义同样重要。
健康监测是指对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的跟踪和评估,以及监测相关风险因素的变化和趋势。
通过监测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数据,我们可以及时掌握人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推广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在经济领域中,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和市场监测方面。
经济监测是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以评估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监测经济波动和风险。
通过监测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外汇储备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应对经济风险。
市场监测则是对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等进行监控,以帮助企业和政府制定市场策略和政策,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监测的意义也体现得很明显。
科学监测是对自然现象和实验过程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
通过科学监测,我们可以验证理论模型、揭示事物的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无论是地震监测、气象监测,还是生态系统监测,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总之,监测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我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判断和预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监测工作时,我们需要确保监测方法严谨、设备可靠、数据真实可信。
《环境规划与管理》结业论文
《环境规划与管理》结业论文一、课程内容的回顾我们上《环境规划与管理》这门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两门课程,即《环境管理学》和《环境规划学》。
尽管只上了八个星期的课,但我基本上把两门课的主要知识都弄懂了,而且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
这跟老师正确有效的讲课方法是分不开的。
在《环境管理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绪论部分,有环境管理的概念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管理的目的,即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还有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中学了: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冲突协同理论;环境管理基本原则。
三种生产指的是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
在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部分学了:环境管理对象;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对象有个人、企业和政府。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管理的内容有环境质量管和生态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
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部分学了:环境监测;环境预测;环境标准;环境审计。
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环境标准是指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标准的总称。
环境标准分为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
环境审计方法的步骤分为前期审计活动、现场审计活动和后期审计活动。
环境审计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司法审计、技术审计和组织审计。
环境监测知识
95)
法(GB/T15437-85)
3.1.3空气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Pb
自动监测
NMHC& CH4
CO2
(1) 气相色谱FID 法 (GB/T15263-94) (2) PID 检测法)
气相色谱FID 法
有毒有机物
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 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光度法 (GB/T15264—94 )
气相色谱FID 法 (GB/T15263-94
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 《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 有效性的规定。
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 采取每周、每
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
3.1.3空气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
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
SO2
NO2 TSP PM10 CO O3
准 GB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8-92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 GWPB 4—1999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5580-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代号; HJ—环境保护行业代号;CJ—城建行业
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包括: 1、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 2、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数据
的污染物; 3、已有环境标准或其他依据的污染物; 4、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
准浓度,棘手的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污染物; 5、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
2.5 环境标准
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贯彻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能,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一、监测管理监测过程要严格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控措施,严格执行环境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二、监测数据的审核1、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即所在科室的室主任、质控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逐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监测数据按时上报综合室,由综合室统一出监测报告和有关监测数据统计报表等,并经站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加盖业务公章(监测报告还需加盖资质章、齐缝章等),例行监测统计报表按规定要求份数上报,存档一份。
监测报告一式二份,一份外发,一份存档.3、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要定期归档,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归档到档案室。
4、归档内容包括原始采样记录、分析过程记录以及质控步骤及内容.三、监测数据的管理1、各科室之间的数据交接一定要互相做好登记,交方提出交接数据明细,收方签字认可。
2、业务章管理人员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盖章登记.3、综合室监测报告管理人员要加强监测报告的管理,不得擅自外发报告和复印。
外发监测报告凭我站财务下达的收费通知单外发报告,没有外发的报告要妥善保存,到年底对没有发出的报告按要求整理归档。
4、各科室电脑储存的监测数据不得擅自对外提供.5、档案管理人员对每季度归档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进行管理,按监测档案管理办法,做好建档工作,对不及时归档或归档材料缺少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反馈分管领导,协调解决。
6、建立监测数据保密制度,要执行《监测数据资料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借阅等工作,使用数据施行备案和审批制度,经站长审批后方可外借.四、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地位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地位摘要:对环境监测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保证人们了解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够引起人们对环境监测的重视。
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加大对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促进环境监测朝着精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对环境进行更好的监测,实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有利于良好环境保护策略的提出,从而进一步地推动环境保护的有效进行。
基于此,本文将试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作用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策略;环境检测制度;地位作用1.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利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生态环境进行测量,用数字评价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定,通过环境监测人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环境监测的结果能够更好地制定环境治理方案。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环境质量数值反馈,为环境治理、管理以及环境规划等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环境监测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流程规范如下:接收环境监测任务-现场实地考察-收集监测地点的相关地形、地貌、环境资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科学合理地确定环境监测点-按照样本采集规范完成样本采集作业-样本的密封-样本输送-预处理样本-获得环境质量数据-项目地点生态环境数据的综合评估[1]。
2.环境监测的发展策略2.1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想要让环境监测的数据朝着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监测数据的精确程度,往往与监测仪器的精密程度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在监测仪器方面,一台精密的监测仪器,在进行环境的监测时,能够得出更精确的数据,这些数据应用到环境质量变化预测的过程中,能够对环境质量的变化有一个精准的预测,这样有利于有效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从而进一步地去对环境进行保护,促进良好型环境的形成。
另外,在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只有当这些技术人员拥有了专业的监测技术,才能够高效、精准地对环境监测仪器进行操作,从而减少由于环境监测仪器操作失误而带来的数据误差,这样也能够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精准的预测,有利于人们对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1]。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
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
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____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年度报告
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年度报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1 概述医疗器械环境监测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医疗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
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和监测频率都不够高。
这种情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必要加强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通过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环境风险,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本报告将对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了解,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首先,本报告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背景和意义,突出其重要性。
在文章结构小节中,将详细说明本报告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论文的结构安排。
在目的小节中,将明确本报告的目标和意图,即通过对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研究和分析,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正文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现状两个章节。
在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章节中,将深入探讨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以及它对医疗器械安全性和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在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现状章节中,将对当前医疗器械环境监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包括政策法规、监测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一)自学内容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掌握生态学、生态系统的内涵,熟练掌握生态平衡基
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生态学概述 (2)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3)生态平衡
学习中应熟练掌握资源保护的基本内涵,理解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及意义,能够应用理论知识理解我国资源保护的有效措 施。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自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4
(1)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本章重点:环境污染的特征,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三)本章难点:明确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四)本章考点:基本概念;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 (五)学习指导
学习中要掌握土壤的基本结构与特性,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地位;掌握土壤环境污染及污染的修复;认 识土壤生态系统,以及土壤退化的成因及防治;明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区域 土壤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九章 声学环境保护
(一)自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环境噪声基本知识 (2)环境噪声评价 (3)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4)声学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二)本章重点:基本概念;环境噪声评价方法;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三)本章难点:环境噪声评价方法;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四)本章考点:基本概念;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和影响;环境噪声评价方法; 噪声标准与立法,城市噪声功能区域划分和达标区建设;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五)学习指导
管理学之组织环境概述
• 资本要求——在新的行业,竞争意味着很大的投资。
• 转换成本——指由于消费者转向新供应商引起的一次性成本。如 果转换成本很高,新进入者只有提供更低的价格或更好的产品, 才能吸引消费者。通常各方的关系越稳固,转换成本就越高。
• 2、预期的报复——新进入者要估计在位 企业的反应,寻找那些在位企业未提供 服务的市场缝隙进入,避开进入障碍。 小的创业企业一般最好是寻找并服务那 些被忽视的细分市场。如本田刚进入美 国市场时,专注于小引擎的摩托车,从 而避开了竞争。在整合了自己的力量之 后,开始进攻它的竞争对手。
(三)、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6、高的退出障碍(退出成本)——当一个企业投资回报很低甚 至为负数,企业仍然坚持参与竞争,说明企业可能面临很高的退 出障碍。
• 常见的退出障碍有: • 专门化的资产(只在特定的产品或地区有价值的资产。 • 退出的固定成本(如劳务合同)。 • 战略相关性(公司一种事业和其他事业之间相互依存的某种关
• 替代品——指那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但这 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与该行业的相同或相似。如茶代 替咖啡,纸袋替代塑料袋等。
• 一般来说,如果顾客面临的转换成本很低甚至为零, 或者当替代品的价格更低,或质量更好性能相似于甚 至超过竞争产品时替代品的威胁会很强。在顾客认为 具有价值的地方进行差异化(价格、质量、售后服务、 地点等),可以降低替代品的竞争力。
• 宏观经济环境: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 内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1-05-12T12:31:10.6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4期作者:高鑫王秀丽通讯作者[导读] 环境监测是对我们生活的大气、水体、噪声、生态环境进行“诊断”高鑫王秀丽通讯作者四川省绵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环境监测是对我们生活的大气、水体、噪声、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切实体现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污染防治工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提升生态环境综合的预警及监管能力,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是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
而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是环境监测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技术培训模式效果不佳,需要提高创新方法,合理利用技术资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在线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率。
关键词: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培养措施分析;前言环境监测始于19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体系。
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环境监测力量得到了全面发展,其结构更加合理,技术更加先进。
目前,全国顶尖专家库拥有一支574名环境监测专家的队伍,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一支主要力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眼睛,是各国政府和公众了解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改进环境监测技术并支持环境管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除了使用先进仪器辅助之外,为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全面发展环境监测技能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
一、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概述1.意义概述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垃圾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和荒漠化更为严重,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实行绿色发展。
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保护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环境保护效力的重要手段,而人才是环境监测的决定因素,构建专业环境监测人才队伍有利于整合高质量的环境监测人才,能够充分发挥1 + 1 > 2的作用,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8030097〕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0月23日〕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环境管理、城乡规划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相关岗位的环境规划制定、环境科学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概论,后续课程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2.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手段、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等内容。
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备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工作的方法和能力。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理论和实训学习,使得学生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了解环境法规体系、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合作相关内容。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法规、政策;能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调研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及编写调研报告;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并会制作PPT。
(3)情感目标:了解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懂得珍惜和保护环境,在注重环境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发展,达到双赢;通过实训项目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1.引言1.1 概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978年。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直属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致力于开展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该机构汇集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拥有一流的研究设施和实验平台,具备承担复杂环境问题研究的能力。
在组织结构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设有多个科研部门和研究中心,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大气环境研究部、水环境研究部、土壤环境研究部、生态环境研究部等。
这些部门和研究中心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领域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
此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还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交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等多个环境领域。
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健康与风险评估、资源循环利用等。
通过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推动了我国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
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研究,该机构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未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继续深入研究,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家园贡献更多力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说明。
具体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通过对文章的结构设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呈现: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主题的背景和概述,让读者对文章所要介绍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机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引言部分将分为三个子部分:1.1 概述将简要介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该机构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
摘要:本文对现如今出现在环境监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环境监测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对措施;作用
1现如今环境监测的问题所在
1.1环境监测队伍不稳定。
环保局既是监测站的行政领导,又是其主要服务对象,这决定了环境监测的从属、被支配地位,以及经济收入明显低于行政、监理人员,还面临着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制等因素,使大多数监测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离开监测岗位,从事行政或监理工作。
但是环境监测的技术性、专业性强,员工从熟悉岗位到具有对监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异常数据迅速识别和判断的资深能力,都需要较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
频繁的人员流动,过于年轻化的专业队伍,极大地影响了监测水平的提高。
1.2环境监测人员少,任务重,影响了其自身能力的提高。
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量是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完成各项指令性监测任务。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污染源不断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临时性、突发性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但监测人员、技术、设备却跟不上,经常加班加点,忙于应付。
监测工作处于闷头苦干、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局面,也就弱化了其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职能,也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质量以及许多基础性、前瞻性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无法顾及,降低了环境监测发展的后劲。
1.3资源配置制度不健全。
环境监测一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源配置手续、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严重浪费。
基层监测站的仪器采购没有计划、预案,尤其对大型仪器的质量、性能、灵敏度、稳定性及供应方的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市场调研不够,也未征求使用人员的意见或建议,几个管理者想买即买。
但新仪器到达后,仪器的开箱检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状况、技术指导、售后服务等,却无人问津。
仪器购买与使用的严重脱节,导致一些仪器出现几个月不开箱、几年闲置的现象,也有的仪器因长时间未启用而产生故障,售后服务又不到位,使仪器未投入使用就已报废。
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来发展我国环境监测事业是十分必要的,但环境监测的经费是有限的,要切实用好政策规定的资金渠道,解决环境监测亟需的方面,提高投资效益。
1.4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偏低。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很多。
1)没有措施保证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利益诱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压力。
2)没有政策、程序来保证工作人员避免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或运作诚实性的可信程度的活动。
3)对影响监测质量的重要供应品、试剂、耗材的供应商资质、服务及供应品的质量没有进行技术评价。
4)仪器设备陈旧、档次低、数量小、品种少,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鉴定不及时。
5)特殊项目的操作环境不达要求。
6)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应急能力差。
7)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监测项目不全。
8)档案资料不健全,信息处理不及时。
9)质量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没有真正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使监测数据常引起争议或质疑,影响了监测站的权威性。
1.5监测数据缺乏电脑化管理,调阅、统计、评价不方便。
信息传输手段落后,数据编报准确性、时效性差,常导致迟报、漏报。
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规定、方法标准和监测动向等信息滞后,影响监测能力的提高。
2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建立环境监测机构非终身的资质认可制度。
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监测机构实行严格的资质认可评审制度。
若监测能力下降,不按规定或规范提供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则取消其监测资质,以保证环境监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这也打破了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市场的垄断,发挥其他行业部门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的作用,使环境监测市场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实现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应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监测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使环境监测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自负盈亏、自担责任、自我发展,摆脱行政干预。
通过改革,把各级监测站建成人员精、素质高、装备好、活力强,能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的技术依托部门,高效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2.2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和保持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性措施。
在监测能力中,人才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要想完成艰巨的监测任务,进行工作创新,一定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监测站不仅要从环境管理的需要出发,制定环境监测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人才,而且还应完善选拔人才和重用人才的制度,建立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此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队伍。
2.3规范内部质量体系,加强运行监督。
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是监测管理的核心。
监测站应建立科学、合
理、可操作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加强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制订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过程监督、过程控制,实行考核持证上岗,抓好质量基础工作,积极参加能力验证试验,认真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综合评价质量保证措施,及时跟踪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改进,努力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体现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4加强外部监督考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避免制度成为“纸上谈兵”,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环境监测系统应建立完整的外部监督机制。
上级站对下级站,不定期突击检查,抽查操作程序、交接流程、质量记录、数据处理、监测报告、日常监督记录等各个环节是否规范、全面、准确,在此过程中若查出重大质量事故或考核不合格,则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的责任,迫使监测站自加压力,苦练内功,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并起实质性的作用。
3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3.1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随着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依靠科学的、有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
3.2环境监测是制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3.3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作为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技术仲裁,为环境管理决策、环境规划、排污收费、环境指标考核、环境工程验收服务。
具体表现在: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验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状况公报、污染事故处理及污染纠纷仲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的审定等方面,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提供真实、有权威性的监测数据。
3.4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监测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的职能。
一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结合自然环境和其他方面的情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展变化规律,定期写出环境状况报告。
二是要查清污染源,了解排污动态。
三是加强监测统计分析工作,揭示出各种环境问题的本质,预测环境发展趋势。
4结语
总之,在环境管理中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任何人都有严格遵守监测制度,不得违章开展工作,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美侠.交通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 2012(03)
[2] 荆勇.浅析如何开展好三级环境监测站的业务工作[J]. 现代园艺. 2012(06)
[3] 朱雅丽.环境监测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4] 吴善兵,张恩平,王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 海峡科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