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韧带骨化症研究进展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致病因素。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进展【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49-01后纵韧带骨化(opll)系脊椎后纵韧带的进行性增生性骨化,从而形成由前向后、向后外或向外侧伸展的占位性病变,突入椎管腔、椎间孔,挤压硬膜囊,造成对脊髓、脊神经根和脊髓前动脉的压迫,从而产生严重脊髓损害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以颈椎部位多见。
本文对颈椎opll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的主要原因是骨化组织下方的非骨化韧带组织肥厚,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灶向椎管内横向和纵向生长,使椎管容积变小,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甚至阻断脊髓前动脉[1]。
也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与骨代谢、遗传、创伤等有关[2]。
1 与骨代谢的关系柴本甫[3]教授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在骨折条件下有成骨作用,同样在骨化性疾病中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
miyamoto等[4]向韧带中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发现可在韧带中诱导成骨,说明韧带中有bmp的靶细胞.。
ikeda[5]发现颈椎opll患者的血浆生长激素相关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生长激素相关蛋白可反映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提示颈椎opll患者的生长激素受体数量较大。
2 遗传因素 hayashi[6]等从家谱的角度对颈椎opll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示颈椎opll遗传可能具有常染色体的隐性特征。
3 创伤因素fujimura[7]在研究轻微创伤对颈椎opll外科疗效的影响后指出,单纯创伤可引起颈椎opll患者出现脊髓病。
但目前创伤因素在颈椎opll发病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
颈椎opll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此疾患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发病及进展的因素很难自行消失,迄今为止,颈椎opll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为综合因素及局部因素共同所致。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来源:HW ZHAO jxradiology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是指椎管内的后纵韧带被钙化组织替代,从而诱发椎管内脊髓压迫和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1960年日本学者Tsuki moto首先报道在尸检中发现1例OPLL所致的脊髓受压病变。
OPLL是目前东亚人种中导致脊髓病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因。
后纵韧带骨化症中颈椎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胸椎和腰椎。
脊柱OPLL类型根据侧位片所示分为4类:
①连续型(continuous):连续骨化≥2个椎节;
②节段型(segmental):1个或多个分离并独立的椎体后缘OPLL;
③混合型(mixed):同时有连续型与节段型骨化物;
④局限型(localized):骨化物局限于椎间盘水平。
C4/C5/C6为颈椎OPLL易发节段。
许多学者提出以椎管狭窄率(上图)作为判断骨化程度的量化指标,但在狭窄率标准上无法统一。
不同学者提出40%~57%的不同量化标
准,Matsunaga等把这一指标(椎管狭窄率)提高至60%,认为在排除动态因素的条件下,椎管狭窄率>60%可发生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现状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 1 0 0年第 2 0卷第 3期 C ieeJunlf却iead却ia C r ,0 0,o.0No hn s ora o n n nl od 2 1 V 1 , . 2 3
效 的治疗方法 来预 防和抑制 颈椎 O L P L的发生和 发展 ,其治疗 主要针 对韧 带骨化 压 迫脊髓 神经组 织所
延伸 的速度 约为 06 mm 年 。然而 , 究也表 明骨化 可以存在 很长 时间而没 有脊髓压 迫症状 。 t n g . 7 / 研 Ma u a a s 等[ 2 7例颈椎 O L 2 0 1 对 P L平 均随访 1 0年 3个月 , 诊时无 脊髓症 状 的 10例 , 初 7 随访 结束 时仍 有 17例无 3 脊髓 症状 。Y mar 3 a ua等[ 】 初诊 时没有 脊 髓症 状 的 2 随访 2例 , 后仅 3例在 随 访期 间 出现 脊髓 压迫 症 6年
OL P L者 , 手术治 疗效 果 明显优 于保 守治 疗 的效果 : 重度 脊 髓症 状 ( ui N r k 5级 ) O L c 的 P L者 最终 生活 质
量均 较差 , 与治疗 方法无 关 , 因此建 议手术 时机应 为 N r k分级 达到 5级之 前 , 佳手术 时机 为 Nui ui c 最 rk c
科手术治 疗 。 仍有 相 当一 部分患 者残 留相 对严重 的神经 损害[ 4 1 。尽 管 目前对 于颈椎 O L P L症 患 者手术 治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概述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
1983年,key首先报道了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唐先业颈部脊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的现象。
此病不一定都有症状,多见于东亚各国。
日本首先报道。
多见于颈椎,常与特发性弥散性骨肥厚症、强直性脊椎炎和颈椎病同时出现。
病因不明。
骨化韧带突向椎管,可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难以区别,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
诊断靠侧位X射线检查,可见椎体正后方有片状或条索状韧带骨性致密现象,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更有帮助。
一般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需要及时解除压迫,脊髓造影骨化部位明显梗阻时适于进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型减压。
梗阻在椎间盘水平,适于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术。
诊断根据上述神经学检查,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所见,常可作出明确诊断。
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1)、后纵韧带骨化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出现,许多x线普查发现的后纵韧带骨化十分严重,但其本人还可以正常生活而无明显的症状。
同样,在某些广泛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中,并不是每个平面都产生压迫症状的,必要时可采用神经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来确定受累及的神经范围及平面;(2)、除了后纵韧带骨化之外,骨化灶还可以发生在黄韧带,这两组韧带的同时骨化就会严重影响椎管的大小,产生明显的脊髓压迫症,若同时累及到胸、腰椎,则病情将更为复杂多变。
2治疗措施概述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
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病 理学 上 骨化 的进 展 一般 遵循 如 下进 程 : 于 始 软骨 内骨 化或 膜 内骨 化 。在外 部 , 带纤 维 发 生退 韧 变并过度增 长 。接着 骨化 组织 周 围出现 软 骨 细胞 , 这 就是组织 学 上赘 生 物 的组 织构 成 。O L P L区域 中 的椎间盘退 变 因人 而异 , 然而 目前研究 表 明 , 椎间盘
【 关键词 】 脊柱 ; 骨化 , 后纵韧带 ; 综述文献
【 中图分类号】R665 【 . 8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 62 25 (000 — 10 0 17 — 97 21)2 02 — 4
脊 柱后纵 韧 带 骨化 (sictno ot i n os ai f s r rl — i f o p eo o gtd a la et O L ) 指脊柱 后纵 韧 带发 生病 i i li m n, P L 是 u n g 理 性异位 骨化 , 多见 于颈椎 , 常独立或 合并其 他病变 对脊髓神 经根 形 成 压 迫 。在 年龄 ≥6 5岁 的 亚 洲人 群 中发病 率可 达 2 % ~ 4 l2。 日本学 者对 该病 0 3 % 】 , J 研 究较 多 , 目前 的研 究 表 明 O L P L是 一 种基 于 多基 因与环境 等其他 因 素相 关 的复 杂 疾病 , 体 发 病机 具 制 不 明。近年 来 , O L 对 P L的基 础 研究 随着 生物 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取 得 了一 些 进 展 , 文 就 O L 本 P L的基
没有 显著 联系 。一些 学 者认 为 ,P L不 是 异位 OL
骨化 , 而是 钙 的转 移和 钙化异 常 , 然而病 理学研 究发 现 骨化 的韧带具 有 完整 的骨性 结 构 , 否认 了上 述 观 点 J 。另外 , 若通 过补充 维生 素 D或磷 酸盐 纠 正血 清 钙及磷 的水平 , 果发 现 并 不能 阻 止或 逆 转 骨化 结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是指因胸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 从而压迫脊髓和( 或) 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 自主神经 功 能 紊 乱。OPPL 病 情 发 展 缓 慢,患 者 发 病 年 龄 为 40 ~ 59 岁〔1〕,当出现神经症状时影像学表现往往显示压迫严 重。OPLL 保守治疗无效,当确诊之后,应当手术治疗。许多学 者提出了各种手术入路及对 OPPL 具体分型,但是胸椎椎管减 压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而且瘫痪概率较大。所以病人是 否能手术,术后恢复程度如何,这对脊柱外科医生提出了一个 挑战。为了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就胸椎 OPLL( T-OPLL) 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3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随着 CT、MRI 及介入造影的临床应用,对疾病的诊断做出
了极大贡献。X 线平片不能诊断和定位,但是有一定参考价 值,如椎间隙窄,生理曲度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等, 还可 以 排 除 结 核、肿 瘤 等 疾 病。CT 和 MRI 基 本 可 以 确 诊 OPLL,但必须排除是否同时有 C-OPLL、颈椎管狭窄及腰椎椎管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CT诊断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1 Sp 1 5 0 0 et ( ) 2
・0 3 3・
颈椎 后纵 韧 带骨 化 的 X线 、 T诊 断分 析 C
X— y Di g o i n a y i n Os ii d o h r i a re r st ru Ra a n ss a d CT An l ss o sfe f t e Ce v c l Ve tb a Po te i s L n i d n l ia n o g t i a e L g me t u
织窗和骨窗。
2 结 果
2 1 X线片 与 C . T表现
颈椎后 纵韧带骨 化症在 颈椎侧 位片
的骨化进行时 , 活动度 逐渐受 到限 制 , 它椎 体 的活动代 偿 其 其 能力必然有不 同程 度 的加 大 , 体 也就 随之 失 去原 先 的稳 定 椎 性, 使颈椎椎体发生 移位 和曲度 的改变 , 而发 生椎 问盘 的病 进 变, 最终压迫脊髓神经 , 产生 一系列 临床 症状 。在 日常工作 中,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患 者就诊 时多因神经根 症状前来 检查 , 临 床医生常主要 排除颈椎 间盘 突出, x线 、T诊 断医生也将 观 而 C
述 一 种 或 多 种异 常 改 变 。 3 讨 论
1 1 一般资料 .
颈椎后 纵韧带骨 化 2 0例 , 女各 1 , 女 男 0例 男
之 比 1: 。年龄 4 6 ( 1 5— 0 平均 5 . ) 17 岁。病程 0 5—1 . 0年。临 床上常有感觉 障碍或运动障碍 , 中颈部疼 痛 7例 , 其 肩部 酸痛 8 例, 头晕 2例 E 肢发麻 3例 ,7例病 人 以颈椎疼 痛或不适 , l 上
用美 国 G E数 字摄 影 X线 机 及 G -80 T机 , 规行 C / E90 C 常 C 、 C/ C / 椎间 隙扫 描 , C 、 C 每个 间 隙扫 3~4层 , 厚 、 2~ 层 距 5 m, 0 V、4 m 4 , m 1 K 10 A、S 矩阵 5 2× 1 , 2 1 5 2 视野 1c 分别摄软组 6m,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压迫程度与髓内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s u i t s I S 1 we r e f o u n d i n 6 c a s e s i n t h e g r o u p A( 2 0 . 7 %) , 1 7 c a s e s i n t h e g r o u p B( 4 7 . 2 %) a n d 1 9 c a s e s i n t h e g r o u p C( 7 0 . 4 %) ( P< 0 . 0 5 ) . T h e
【 摘要l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 L L ) 患者脊髓压迫程度与髓 内高信号( r s i ) 之 间的关 系。方法 9 2 例颈椎 OP L L患者 A组 6 例 出现 I s I ( 2 0 . 7 %) ,B组 1 7 例 出现 I S I ( 4 7 . 2 %) ,C组 1 9 例出现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7 7 1 . 2 0 1 3 . 1 1 . 0 2 0
・
临床研究 ・
颈椎后纵韧 带骨化症脊 髓压迫 程度与髓 内高信 号的相关性研 究
霍喜卫 ,胡 成栋 ,陈怀 志 ,周 玉军 ,李 东风 ,王瑞 ,王 飞
中 国康 复理论 与 实践 2 0 1 3 年1 1 月第 1 9 卷第 1 1 期C h i n J R e h a b i l T h e o r y P r a c t , N o v . 2 0 1 3 , V o 1 . 1 9 , N o . 1 1
—
1 0 6 9 一
HU OXi — we i , HU C h e n g - d o n  ̄C HE N Hu a i — z h i , e t a L T h e S e c o n dDe p a r t me n t o fOr t h o p e d i c s , Ha n d a n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Ha n d a n 0 5 6 0 0 1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钙化及骨化灶表面组织病理学发现
理学 发现
1 颈 椎后 纵韧 带 骨 化 : 1 钙化 及 骨 化 灶 表 面 组 织病
JN uougS ie 0 7 7 2 :7 e rsr pn .2 0 , ( ) 14—1 3 a 8 .S t o
R,Uc i a K,Ko a a h hd b y s iS,e 1 ta .
吞 咽 困难 及 声带麻 痹 的发 生无 任何 相关 性 。大 多数 患者 对手 术疗 效感 到 满意 。结 论 : 发声 困难 、 咽 困 吞 难及 声 带麻 痹为 A D 的常见 并发 症 , 其 持 续 时 间 C 但
9 枕 颈 部 植 骨 融 合 加 坚 强 内 固定 :9例 长 期 随访 6
维普资讯
・
2 4・ 5
脊柱外科杂志 , 0 2 7年 8 。 5 第 4 0 月 第 卷 期
J p a Sr. uut 0 7 V l . o i l ugA g s2 0 . o 5 N S n 4
植骨融合术( C F 及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内固定 AD) 术( C F) A D I 的临床疗 效及影像学表现 。4 2例神经 根 型颈椎 病 患者 药 物 治疗 失 败 后 被 随机 分 为 三 组 :
分均显示术后明显改善 , 且身体 、 心理状况及其他评 分显示逐渐改善 ( < .5 。A D患者融合率 为 P 00 ) C
6% , D 7 AC F为 9 % , C F 3 A D I为 10 ( <0 0 。 0% P . 5)
声、 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方 面数据 。对持续存在发
声 困难 者行语 音 评价 及 喉部 肌 电图检查 。对持 续存 在 吞 咽困难 者行 经 口内窥 镜评 价 吞 咽功能 及视 频荧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压、 植骨融合术并发症较少 , 尤其是术后神经功能恶 化发生率较低 。虽然前路减压 、 植骨融合术 和前后
路 联合减 压植 骨融 合术 可 以有较好 的神 经功能 改善 率, 但是 术 中 、 术后 并 发 症 发 生率 相 对 较 高 , 尤其 是
前者。
3 讨 论
骨融合术 , 能够获得更好 的疗效 , 尤其是前者 , 和另 外 2种 手 术 方 式 相 比有 明显 的统 计 学 意 义 ( < P 00 ) .5 。这可 能 和前 路 手 术 是 直 接 减 压 , 于 缓 解 对
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组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为 2 .% , 8 6 脑脊液漏发生率为 2 . %。后外侧经关 86
节突减 压植 骨组 在合 并 上 述 并 发症 的 同时 , 尚有 血
气胸等并发症 。而本研究最常采用 的后路广泛椎板 切除减压 、 植骨融合术 和上述 3种手术方式相 比较 神经功 能恶 化率 相对较 低 , 然没 有统计 学 意义 , 虽 但 是却提示了一种趋势。而脑脊液漏 , 肺部感染 , 血气
统 计学 意 义 ( P<0 0 , 表 1 。 .5 见 )
表 1 病程和疗效 的关 系
Ta 1 Rea in h p b t e o r e o i e s n u c me b. l t s i ewe n c u s f d s a e a d o to o
前后路 联 合 减 压植 骨 融 合 组 ( D组 ) ( 9 54 为 5 . - 3 . ) 。其 中 B组 、 9 1% D组 I 与 A 组 、 R C组 相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见表 3 。 )
表 3 手 术 方 式 和 疗 效 的关 系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研究进展
无 力 、 态紊 乱 、 干束 带感 和排 尿紊 乱 等 , 步 躯 随着疾 病 进展 , 临床表 现会 逐渐加 重 , 甚至 可致 瘫 痪 。 目前 , 胸 椎 OL P L的诊 断 主要依 据 临床 表 现及 影 像 检查 , 断 诊 手 段相 对 滞 后 , 待 寻 找 新 的早 期 筛 选 及 诊 断 的方 亟 法 ; 疗主 要采用 手术 治疗 , 治 虽然 手术 方 法众 多 , 但疗 效 及适 用 范 围 还 不 十 分 明 确 。笔 者 从 诊 断 和 治 疗 2
床表现 。胸稚后纵韧 带骨化较为 少见 , 究起步较晚 , 研 目前胸椎后 纵韧 带骨化的诊 断主要 依据 患者的 临床表现及 影像检 查 , 治疗
主要是 手术治疗, 疾病的特异血清学诊 断指标有待发现 , 各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指征及 临床 价值 还有待明确。本文从诊 断和治疗两
大 方 面 对胸 椎 后 纵韧 带 骨化 的研 究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表现 的 因素包 括 骨化 灶 大 小 、 椎 局 部 运 动度 、 髓 胸 脊
血 液和脑 脊 液 循 环 情 况及 椎 管 狭 窄度 等 。J 。对 临
床症 状体 征进 行量化 研究 可进 一 步 明确疾 病 的进 程 , 有 助于早 期 明确诊 断 。Mia 等 采 用 膀胱 压 力 、 yt a 尿
・
6 ( 56 6・总 4 )
中医正骨 2 1 0 2年 7月 第 2 4卷 第 7期
的研 究进 展
袁志峰 ( 江西省景德镇 市第一 医院 , 江西 景德镇
摘 要
33 0 ) 3 0 0
后 纵韧 带骨化是一种病 因未明 、 起病 隐匿、 病程 漫长的进展 性疾病 , 增厚 骨化的后 纵韧带压迫 脊髓 和神 经根 产生各种 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Tete rai s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 un lo t n me i n n tn p hn s o r a fE h o dc e a d E h o  ̄ i c y ・3 ・ O
颈 椎 后 纵 韧 带 骨 化 症 的 手 术 治 疗 进 展
杜 育海
山东中医药大 学, 山东 济南 2 0 1 5 0l 【 摘 要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 因颈 椎的后纵韧带骨化 ,压迫 脊髓和神经根进而 产生肢体 的感觉运动 障碍及 内脏植物神经 功能紊 u i o h 等不 断总结其影像表现进 而提 出K 的概念 ,继而决定 线 乱 的一种疾 患,其 可导致颈椎管狭 窄并使脊髓受压而 引起脊髓病 。 日本 的F j y s i 手术方式,现就OL 的影像 表现及 当前手术 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PL 【 关键词 】颈 椎;后 纵韧带;骨化 ;手术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8 . 6 6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6 0 0 2 0 7 8 1 2 1 )1— 3 —
移术 治疗O L 并平均随访3 8 ,亦取得满意 的疗效 。 PL .年 不用减压 的前路椎 间融合术适应于骨化块增厚不显著而 椎间不稳因素较突 出者 。O L 所致颈椎发病过 程中除骨 化灶 PL 本身的静态压迫外 ,相应节段椎 间异 常活动引起颈椎不稳的 动力 因素 也参与作用 。基于上述 理论 ,O a i n r 等设计 了不行 减 压的单纯前路椎 间融合术 ,并建议 除广 泛连 续型外,对伴 发椎 间不稳因素较 突出的其他各 型0 L 患者首选此 术式 。 PL 传 统 的颈 椎前 路减 压融 合术和 后路 椎管 减压术 的共 同 弊端 是融合了脊柱 的运动单位 ,使颈 部僵 硬,减少 了颈椎的 活动度 ;融合增加 了l 临近节段 的负荷 ,使 临近 两个椎间盘明 显加速 退变,数年后又 出现新 的病变 。随着 人工椎间盘置换 术的逐渐 推广应用 ,其优 良的近期疗 效 已经得 到众多临床研 究的证实 ,但此术式主要应 用于脊髓型颈椎病 。侯 勇 等 于 2 0 年1 月一 2 0 年6 05 O o 7 月尝试应用B y n r a 颈椎 间盘假 体置换术 治疗孤立 型O L 患者l例 ,取得 了满 意的疗效 。 PL 5 32 颈后路手术 . 颈后路手 术影像表现: ( )4 1 个或4 个节段以上 的连续型 或混 合 型 OL ; ( )后 纵 韧 带骨 化 灶 累 及C~者 ; ( )后 纵 PL 2 l: 3 韧 带 骨 化 灶 波 及 颈胸 段 至 颈 以下 椎 节者 ; ( )后 纵 韧 带 骨化 4 灶伴发急性颈脊髓损伤,须做广泛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者。 椎板切除术是曾用做 治疗O L 的主要手术方式 。此术式能 PL 够对颈椎稳定的O L 患者进行充分减压 ,对颈椎生理曲度 良好 PL ( 最小前凸角为 1。)的患者最为有效 。J i 对2 例0 L 患 0 an 7 PL 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1例患者行经前路椎体次全 4 切除骨化韧带椎间融合术 ,l 例患者实施椎板切 除手术 ,l 2 例 实施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前后路手术术后临床疗效与神经 功能恢复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前路手术 中有9 例患者术后出 3 手术方式 现并发症 ,后路手术 中有1 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 。 3 1 颈 前 路 手 术 . 因椎板切 除术后常有颈椎后柱 结构的破坏 、硬 脊膜 外瘢 颈 前 路 手 术 影 像 表 现 :C 以 下 ≤ 3 节 段 的 O L ,骨 化 3 个 PL 灶厚度 ≤5 ,椎管狭窄率 <4 %。而M t k 于2 0 年对 痕粘连 等诸 多并发症 , 目前基本上 由椎管成形 术所 替代 ,其 衄 5 ooi 07 比了一组O L 侵 占率>6 %的患者 ,后路手术术后神经功 能 优 点在 于扩 大 了椎管矢状径 的同时保 留了脊椎后 结构的稳定 PL 0 性 ,也有效地避免 了椎板切 除术后膜 ( a i e t m e b — Lmncoy mmr 改 善 率 为 l % ,而 前 路 手 术 达 到 5 % 。 4 4 ne 前 路 手 术 要 点在 于 可 直 接 切 除前 方 致 压 物 ,对 脊 髓 直接 a c )的 形 成 ,提 供 了有 效 的 骨 性 阻 隔 , 以维 持 椎 管矢 状 径 oo u 36 减 压 , 并 可 通 过 前 方 融 合 稳 定 受 累 节 段 的颈 椎 。但 是 由 于前 的扩 大 。近 年 ,N b r 等 报道 了保 留C棘突 的C—椎 管成 。 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 ,在切除O L 时需要熟练 的技术 ,而 形术 ,对颈后肌群 侵袭小 ,术 后轴性症状较传 统的C~椎 管 PL 且植骨块可能出现不融合甚至脱落 的风险 ,手术范 围局 限在 成形术发 生率低 ,但 尚缺乏长期 随访 结果 。 C- 。 3 T1 3 3 前后路联合手术 . 前后路联合手术影像表现 :当混合型O L 合并巨大椎 问 PL 前路手术优势不仅在于可 以切 除致压 的骨化韧 带,获得 充分的减 压效果,而且可 以通过前路手术 中撑 开椎 间高度重 盘突 出或局部存在显著增厚 的骨化块 时,前路手术 风险大, 建颈 椎生理 曲度 ,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 良好 的生物力 学环 单纯后路减压效果不理想 ,前后路分期或I 期完成前路减压融 期前后联合 境。N k s 等 对 l例0 L 患者 行椎体次全切除加钛 网融合 合和椎管成形术 已被广泛 采用 。徐展望等 采用 I aae 2 PL 入路脊髓减压病灶切除内固定治疗严重OL 患者8 ,随访6 PL 例 到 的前路颈椎重建术 ,平 均随访5 . 个月 ,骨融合率达 10 , 43 0 % 3 个月 ,症状 改善率 为5 % 0 0 ,无钢板 松动 、植入骨 块脱 出等 平 均融合 时间为术后6 7 月,无一例 发生 内固定相关并发 .个 症或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 并发症 ,认 为采用 I 期前后 联合入路减 压成形前 路钢板 内固 PL 若发现骨化灶与硬脊膜广泛粘连 、硬脊膜骨化 、不 易剥 定融合术 治疗 O L 具 有病灶 切除 彻底 、减压 安全有 效等优 离的骨化块 ,可采用前 路漂 浮法 。前路漂浮法从前方使得侵 点,是 目前治疗该病 的较好方法 。 参考文献 入椎管并 导致脊髓 受压 的骨 化块漂浮 ,从而扩大 了狭窄 的椎 [] F j y s iT a a ̄ i 眦 K wb ,e 1A n w c n e tf r mk n 1 u io h ,Y m z a a e J ta . e o c p o a i g 管,以恢 复脊髓 的位置及形状 。史 峰军等 行骨化灶游离前 颈椎后纵 韧带骨 化症 ( s i i a i n f o t r o O s f c t o o p s e i r In iu i a 1g m n ,O L )是指因颈椎 的后纵韧 带骨 ogtdn l iaet P L 化 ,压 迫 脊 髓 和 神 经 根 进 而 产 生 肢 体 的感 觉 运 动 障碍 及 内脏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的一种疾患 ,其可 导致颈椎 管狭 窄并使脊 髓受压而 引起脊髓 病。最近 ,日本 的F j y s i u i o h 等…不 断总 结其影像表现提 出K 的概 念,认为K 线 线能作为一种 简单 而实 用 的标准帮助医生预测后路减压是否 能取得满 意的疗效 ,继 而决定手术方式 ,现就O L 的影像表现及 当前手术 治疗进展 PL 作一综述 。 1 手术 治疗 的基本原则 手术治疗 的基本 原则是减压 ,解 除颈 椎骨化 的后纵韧带 对脊髓及神经根 的压迫 , 以提供神经 、脊髓恢 复的生物 学及 生物力学环境。 2 手术治疗 的时机及指征 关于OL 的手术指征,一直存在争议 。大多数学者认为, PL 只有在患者存在进展性脊髓病 ( 表现为上肢明显麻木 、无力 和痉挛步态 )或顽 固性神经根疼痛经保守 治疗无效 时才需 要 手术治疗。 Y k w 等 通过对 1 4 ua a 0 例颈脊髓压 迫症患者进 行回顾性 研究,比较观察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 将M I TW 矢状位的脊髓信号分为三类 :O R 2I 级没有信号改变 : I 级为 高信 号 ;I 级 为强 高信号 。用J A I O 改善 率评价颈 脊髓 压迫症的临床程度 ,最终发现 ,M I 2I R TW 矢状位上信号 强度 的增加 与年龄 、病程 、术后j A 善率和术后恢 复率有关 。 O改 Tw 表现 为强高信号,提示术后预后差 。因此 ,Y k w 认 为 ,I ua a M I TW 信号的分类 有助 于预 测手术 时机和术后疗效 。 R 2I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s
recaptured by acute atorvastatin treatment(J】.J Am Coil Canti01.200;
45(8):1287-91.
心马静,王虹,哈黛文,等.氟伐他汀对心衰大鼠基质金属蛋白
酶、转化生长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
学,2004;9(11):787母.
[200s-05-30收稿2008—11-17修回)
(编辑张铭)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键李正伟 白云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oos-c20z(7.009)19-2549-04
3遗传基因、种族、地域等因素的作用 颈椎OPLL在亚洲发病率较高,而非洲地区、欧美国家则少
见,黄种人发病率高,日本常见,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性。根 据日本公共健康福利部的调查,有颈椎OPLL病史的家庭直系 家属的发病率为23%,其他亲属间发病率为22%,是一般人群 发病率的6倍。Terayama采用脊柱X线片对有后纵韧带骨化 病史的家庭的成员进行家谱分析,发现患者的双亲、同胞患有 OPLL分别为26.25%和28.89%,并认为这种情况和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相符合。随后Hamanishi等¨"对OPLL患者进行家谱 调查发现,有3个家系中同胞兄弟之间同时患有OPLL,1个家
chj等‘4’对4 802例0PIJL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发现: “肥胖与葡萄糖不耐受”是OPLL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也发现 OPLL患者多数具有颈短、体形肥胖,且葡萄糖耐量实验部分轻 度异常等特征㈣。推测可能与葡萄糖代谢异常有关,但尚无确 切依据证实。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研究
岁 , 中3 4 其 0~ 0岁 5例 ,1~ 0岁 1 4 5 9例 , 5 ~6 1 0岁 1 例 , 0岁 3例。病程 2个 1 >6
稠密 的污 白隆起再 合并粗 大 的镶嵌 或点 状血管 , 碘试 验碉 性呈芥 末 黄者 , 则多 为 CN]或原位癌 。本组 8 0例接受 阴道镜 I l I 0 检患者 中, 图像 改变者 7 3例 (7 8 % ) 8 9 、5 , 其中 单 纯 醋 酸 白色 上 皮 5 例 ( 1 2 9.
(/ ) 结论 : 55 。 电子 阴道 镜 检 查 技 术 诊 断
病 变严重部位行多点活检 , 进行 组织学检
查。
结 果
宫颈疾病 结果准确可靠 , 有一 定的应 用价 值, 尤其对 CN的 早期诊 断 、 I 早期 治疗 及 降低 宫颈癌 的发 生率有重要 价值 。
关 键 词 阴 道 镜
官颈 癌
官 颈 疾 病 癌 前 病 变
阴道镜 下图象综合分析 : 单纯醋 酸 白
色上皮 表现为 短暂模 糊且 呈透 明状 较薄
上皮者 , 一般为炎症 。如表现 为持久稠 密 的污 白隆起 者 , 则多是 CN病变 。如持久 I
颈癌 的早期 诊断 率 , 降低 了假 阴性率 , 补
充 了细胞学检查 的不足 , 为宫颈癌早期发 现、 早期治疗赢得 了宝贵 的时 间。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般资料 : 院 2 0 我 0 7年 1~1 2月妇
颈 椎后 纵 韧 带骨 化 症 ( P L 影 像 学 表现 的 临床 研 究 OL)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
骨, 使得颈椎管有效空间减小 , 压迫颈髓, 导致一系列临床症 候群的产生。 目前有关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还不十分 清楚, 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退行性改变、 长期反复应力
失衡 、 外伤、 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skm t T ui o o于 16 90 年首先报道了第 1 O L 例 P I灶压迫颈髓引起瘫痪的病人, 此 后日 本有大量文献报道此种疾病, 我国近年来报道也不少,
关 晓 明 , 文 元 丁
( 北 医科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脊 柱 外 科 , 北 石 家 庄 河 河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5 R6 1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0 05 ) 5 0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sict no ps r rogi c s ao f ot i n t o f i eo l — i td al a etO L ) ui li m n, P L 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 内出现异位 n g
( 2): 51 6 . 1 —1 0
Lj 4 [] 5
LJ 6
[] S ks L eC Ki , 口. e me t1 e i e 2 u e K, m W P 1S g na p d 1 t c
作 者 简 介 : 阳 晓 ( 9 O ) 男 , 主任 医 师 , 苏 大 学 附属 徐 州 医院 暨 徐 州 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骨 科 , 2 0 5 欧 17一 , 副 江 210。
维普资讯
J u n l fP a t a t o a dc 1 1 No o r a r ci lOrh p e isVo. 4, .3, a .2 0 o c M r 08
c发育性椎管狭窄;) ) d 后方存在黄韧带肥厚或者骨化。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学研究
骨化及 韧带 组 织 增 生 , 胞 增 殖并 存 。④ 韧 带 的骨 细
化发 生在一 个 特殊 的部 位 , 常与 老 年 性 骨 质 增 生 通
的早期表达。高血糖可能通过促进韧带细胞对其成 骨分 化 反应 的方式 在后 纵韧带 骨化 的形 成和发展 过
程 中起 到重要 作用 。 2 局 部应 力 因素 Mauaa _研究 发 现 , t ng 等 7 s J 患者 颈 椎 活动及 问盘 内髓 核组 织 的退变 和突 出会导 致 间盘 内部应力分 布 出现 异常 、 而导致后 纵 韧带所 承受 张力增 高 , 期 从 长 受到 这种机 械应 力 刺 激 , 以促 进 了后 纵 韧带 骨 化 可 的进 程 。C e _ 根 据 韧 带 骨 化 在 脊 柱 不 同 部 位 hn等 8 J 的发病 特点 , 出脊 柱 活 动 时所 承 受 的机械 应 力 以 提
应力因素和脊柱退变等 , 本文就脊柱后纵韧带骨化 的发病 机制 研究 进展 作 一简要 综述 。
1 糖代 谢异 常
及人体在重力线和矢状面上屈伸时存在的脊柱整体
失衡对于 O E P L的发 生 和发 展 有 重 要 作 用 , 时 旋 同 转 角度 和旋 转应 力可 能 也 在 O L 病 中起 一 定 作 PI发 用 。Y n l对 大 量 病 例 分 析 后 指 出局 部 应 力 作 ao等 9 J 用 在 O L 的 发 病 过 程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Ttw PL a ia e 等l ¨ 2 1对 7名平 均年 龄为 5 . 岁 的 O L o 81 P L患者 行 颈
维 软骨 细胞增 殖 钙化 , 随后 血管 长入 , 织 吸收 。③ 组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方式
C lg H ah n nvri Si c &Tcn l y ua bL 403 ,C ia ol ef uzogU i sy f c ne ehoo ,W hn e o e to e g Hue 30 0 h . n
I b tat A s c Obet eT a a k d o e t e e o ri los ct no s r ro g u i li me t r l jc v oe l t 3 i s f pr i t di c v a s f a o f ot o n i d a l a n i v u e n o av m h n e c i i i p e l t n g i
(OPLL )a da s s ee e t. e h ds6 e vc l n se s h f cs M t o 4c r ia t OPLL ain s owee仃e tdw i o tro p n— o m io lsy p t t e wh r ae t p se ro e do ra n p at , h i l
Ln Y n , h e to h n舱 ni ,e a. e a t e t fo t p e i ,T nf H s i l f l t o gi dc l i a g Z u W n ,C e a j n t 1 D p r n o r o a d s og opt f i e T nj Me i a m h c i aA ad i a
合 减压手 术 治疗 ,统计 术前术 后 J A 评分 并计 算神经 功能 改善 率 ,评 估疗 效 。结果 后路 手术 4 O 4例 ,术前 J A O
评 分 7 1 , 均 9  ̄ .分 ,术后 1 J A评 分 1~ 6分 , 均 1. 1 ~ 2分 平 .1 2 3 年 O 0l 平 3  ̄ . , 经功 能改 善率 1. 8 . 6 5分 神 6 %- 75 7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及诊疗进展
toclinicaloutcome[J].IntJCancer,1999,84(3):309-314.[20]TSUJITANIS,OKAA,KONDOA,etal.Infiltrationofdendriticcellintoregionallymphnodesingastriccancer[J].JCancer,1995,75(Suppl):1478-1483.[21]龚西騟,孟刚.大肠癌区域性淋巴结中s-100+细胞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3,12(2):86-88.[22]POINDEXTERNJ,SAHINA,HUNTKK,etal.Analysisofdendriticcellsintumor-freeandtumor-containingsentinellymphnodesfrompatientswithbreastcancer[J].BreastCancerRes,2004,6(4):R408-R415.[23]KOHRTHE,NOURIN,NOWELSK,etal.Profileofimmunecellsinaxillarylymphnodespredictsdisease-freesurvivalinbreastcancer[J].PLoSMed,2005,2(9):e284.[24]赵增仁,李勇,杨进强,等.胃癌及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CD83、CD80、CD86的表达与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4):376-377.[25]冯勤梅,李莉.树突状细胞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1):862-863.[26]黎剑,詹文华,蔡世荣,等.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状态下前哨与非前哨淋巴结免疫细胞的改变[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1):7-8.[27]LAROCCAG,ANZALONER,CORRAOS,etal.CD1adown-regulationinprimaryinvasiveductalbreastcarcinomamaypre-dictregionallymphnodeinvasionandpatientoutcome[J].Histo-pathology,2008,52(2):203-212.(收稿日期:2009-12-17 编辑:祝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及诊疗进展杨升1,李树广21河北省隆化县医院(068150);2河北省隆化县碱房乡卫生院(06815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fthecervicalspine,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颈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
微RNA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微RNA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吴昊;王珑清;陈清;赵琦;石明亮;杨立利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22)2
【摘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附着于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厚和骨化的现象,是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
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仍然有限。
有文献^([1])报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OPLL的发生。
【总页数】6页(P123-128)
【作者】吴昊;王珑清;陈清;赵琦;石明亮;杨立利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05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6.5
【相关文献】
1.BMP-2、TGF-β1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椎管狭窄症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对比
4.微RNA-23a通过缝隙连接蛋白43对颈椎后纵韧带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
5.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