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
11.《倾斜的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2.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细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词句去感悟浓浓的亲情。
3.联系现实,拓展谈话,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爱,培养感恩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享受亲情,回报亲情。
教学难点重点:1.由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平字一去上盖人。
”(答案:伞)师:倾斜的伞里蕴含着怎样的感情?2. 初读课文,课件出示:预习卡(1)初读课文,朗读下面各字。
每逢挽住胳膊倾斜笑眯眯湿透淋湿混浊透过来(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本文写了()(时间)()(人物)()(事件)。
(3)通过我课文我感受到“我”和外公之间()学会()懂得()。
(三)、品读赏析,感悟爱。
1、课件出示第两幅图:出示学习卡一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雨中撑伞的人是谁?是如何撑伞的呢?)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应的句子,适当做出标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读书,既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又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全班交流教学预设:(1)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生: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
(2)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生: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插图。
4.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倾斜的伞”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倾斜的伞”的想法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讨论“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亲情和感恩。
(3)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倾斜的伞”的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正确读写“淅沥、胳膊、困惑、笑眯眯、混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倾斜的伞”里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4、运用读、思、说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品读重点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谈话法。
四、教学媒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五、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在雨天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的?能说一说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吗?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也和一把伞有关)(板书:倾斜的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颤”是卷舌音;“丹”“颤”是前鼻音)<3>、拼读生字,着眼学化、重点强化(有学生提出易读错的字,并提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2>、有同学们互相推荐读(老师鼓励读书不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那些了解?(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把倾斜的伞下面发生了什么故事?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引导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我”小时候,一个故事发生在“我”长大了的时候。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
1.1.2 依据教材《倾斜的伞》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
1.1.3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说明1.2.1 通过对《倾斜的伞》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亲情的描绘。
1.2.2 通过对文中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1.2.3 通过学习文中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课文《倾斜的伞》的大致内容,分析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1.2 分析文中的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解释为什么它代表了父母的关爱。
2.1.3 讲解文中的一些生字词,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方法2.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2.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2.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阅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1.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2 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探讨3.2.1 学生思考并讨论倾斜的伞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2.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述和细节,支持他们的观点。
3.2.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解释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大意。
4.1.2 学生能够分析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读和分角色朗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三篇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1.课件出示雨中人们撑伞行走的情形,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中,美丽的不止是伞,在这美丽的伞下还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呢!【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将学生很快带入一个雨的世界,创设这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
2.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家王婷一起去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倾斜的伞》。
齐读课题,你知道倾斜对应课后哪个生字吗?【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倾斜”的意思。
)二、从总体把握课文内容1.课件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学生认读,并能随文理解,为后文感悟体会文中那浓浓的亲情作好铺垫。
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图。
孩子们,在这倾斜的伞下,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呢?你能看着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是让学生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的讲述。
一方面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发情感,进而感染他人。
)3.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外公---爱--丹丹)三、品读课文、朗读感悟(一)走近第一幅画面(学习课文1~5自然段)1.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幅图内容写的?(1~5自然段)2.从第一幅图当中,你能看出“我”和外公的心情怎样?(非常高兴)先来分享“我”的心情“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倾斜的伞教案3篇
No matter how hard it is now, we must also be dancers of lif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倾斜的伞教案3篇倾斜的伞教案篇1【内容简析】本课写了“我”小时候下雨时外公总是把伞倾向“我”这边;“我”长大后开始懂得在下雨时把伞倾向外公那边。
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1.认识“逢、挽”等6个生字,会写“喜、逢”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重点难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3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认识了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姑娘和一位无私奉献爱的小男孩儿。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两位充满爱心的人,好吗?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设疑,互相释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也可以请教同学。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自然段序号注出来。
3.出示生字词。
自由读,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4.读生字词正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7.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有拼音的生字词,再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爱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倾斜的伞》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爱心。
3. 教学难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学生课本《倾斜的伞》3. 相关教具(如图片、视频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引出本课主题。
2. 读文:学生自读课文《倾斜的伞》,理解故事内容。
3. 讲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体会亲情、友情和爱心。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作文。
2. 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在作文中对于亲情、友情和爱心的理解和表达。
2. 观察学生在家庭作业中为家人做小事的情况,评价他们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预习的内容,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亲情的主题活动,例如亲子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情。
2. 开展一次友情主题活动,例如友谊运动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友情。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组织一次爱心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学生体验爱心。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九、教学反思3.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倾斜的伞》的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体会家庭的温暖。
2.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倾斜的伞》的作者任书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最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分享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交流,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4.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的。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提醒学生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
(2)推荐学生阅读任书霞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郭立霞《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投影仪、PPT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关于伞的故事和感受。
2.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雨中为别人撑伞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四、品味修辞1.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二、深入探讨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口语表达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景。
2.教师点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对你有什么启示?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写作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倾斜的伞”的感悟文章。
2.搜集关于伞的诗句、名言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倾斜的伞完整教学设计(供参考)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小庄子小学马梦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流程2、自主学习首先,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个画面:在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
(出示图片)导学提示:(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体会词语:每逢、便会(引导学生体会出外公爱“我”的情感。
)体会词语:一蹦一跳、钻进、挽住、一同走进(引导学生感受“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雨中快乐的心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这一句话的含义,为什么会是这样?(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从“我”和外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我”与外公之间的互相关心)体会“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的含义。
你能感受到什么?(从外公三次笑中透露着对丹丹的无尽关爱)读导学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边找边朗读,读出我快乐的心情,读出外公对我的“爱”。
小组内进行交流,组内同学相互补充,达成共识,派代表来回答问题。
学生从读中去感受外公对“我”的深深爱意体会出外公对“我”的爱,以及“我”的快乐心情,意在为后面更深一步的体会外公对“我”的爱做铺垫。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他们的发现中去感受外公对“我”的深深爱意,再从读的练习中去加深体会。
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祖孙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的情感。
读出“我”对外公的关心以及外公的开心。
教学活动流程(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过渡: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接着,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个画面:在雨中,丹丹为年年迈的外公撑伞。
(4)提问:看看这一段有什么特点?(排比句式)理解“仍然”。
《倾斜的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数学、美术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语文:(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让学生掌握倾斜的概念,了解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展现伞的倾斜美。
三、教学内容1. 语文:(1)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倾斜的伞》,感受故事情感。
(2)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3)生字词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倾斜的特点。
(2)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制作倾斜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2)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绘制出具有倾斜美的伞。
四、教学过程1. 语文:(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亲情瞬间。
(2)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倾斜的伞》。
(3)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4)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练习。
2. 数学:(1)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倾斜现象。
(2)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3)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制作倾斜的图形。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伞的倾斜美。
(2)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
(3)创作实践:让学生绘制具有倾斜美的伞。
(4)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作者任书霞及其作品风格。
(2)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任书霞,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倾斜的伞》、《岁月如歌》等。
2. 作品背景:《倾斜的伞》写于2008年,收录在任书霞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中,作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段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故事。
3. 作品梗概:文章讲述了一个下雨天,作者看到一位老人为一位盲人打伞,而自己却被雨淋湿的情景。
作者由此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母亲为自己遮挡风雨的往事,以及朋友间的相互关爱。
文章以“倾斜的伞”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关爱他人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教育:通过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任书霞及作品《倾斜的伞》。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作品背景及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线索,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9篇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9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__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生讲述)师: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二、品读课文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1、(1~2自然段)“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自然段)“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3、(13~14自然段)“‘丹丹,伞歪了。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深情赞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父爱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教学PPT3.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把倾斜的伞,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倾斜的伞吗?这把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倾斜的伞》,谁还记得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二)分析课文写作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父爱的描述,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父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父爱?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倾斜的伞》,我们知道了父爱是伟大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爱呢?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收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诗句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感悟父爱。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眼前五颜六色的伞在跳跃,倾斜的角度显而易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
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二)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二、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三、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四、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倾斜的伞 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教案标题:倾斜的伞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内容:1. 理解重力和平衡的概念;2. 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倾斜的伞模型;3. 探索倾斜伞模型的平衡原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2. 伞模型制作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3. 小组合作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一张倾斜的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伞倾斜的原因的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重力和平衡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探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2. 分发伞模型制作材料,并给予学生简单的制作指导;3. 学生根据指导制作一个倾斜的伞模型;4. 学生观察伞模型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伞模型,并解释它的平衡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伞模型的平衡原理,讨论倾斜的伞如何保持平衡。
拓展(15分钟):1. 学生小组重新制作伞模型,但这次要求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设计;2. 学生观察和记录新伞模型的平衡状态,并与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3. 学生讨论不同材料或设计对于伞模型平衡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写一篇关于伞模型制作和平衡原理的总结;2.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图表或图片来支持他们的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的伞模型,挑战更高难度的平衡问题;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重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扩展他们的学习领域。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2. 学生对于伞模型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作业中的总结准确性和完整性。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短篇小说《倾斜的伞》的题材、情节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短篇小说《倾斜的伞》。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教学材料是一篇短篇小说《倾斜的伞》。
教师让学生先组织好自己的知识,如同伞一样可以用来遮挡阳光和雨水。
第二步: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篇小说《倾斜的伞》,了解并理解短篇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师生互动,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1.提问一: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角色是谁?2.提问二:小男孩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3.提问三:故事中的小男孩和邻居之间有怎样的交流和互动?4.提问四:小男孩在丢失伞后的反应和举动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第三步:情感体验(20分钟)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小男孩的理解与观点。
教师辅导学生培养对他人困难的体谅与帮助。
1.提问一:你在阅读中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2.提问二:你认为小男孩该怎样处理丢失的伞?3.提问三:你有没有类似小男孩这样的经历,请分享。
第四步:创作体验(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短篇小说《倾斜的伞》中的情节和对话。
2.写作: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下自己的《倾斜的伞》,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3.绘画:学生画一幅插画,表现出小男孩的形象和故事中发生的情节。
第五步:作品展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可以请学生找寻其他类似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2.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其他真实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品和表演等综合评价学生对短篇小说的理解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马
晓
静
渔户寨乡擦都岭小学
倾斜的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品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体会文中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外公和我之间互相关心的那份温暖的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流露在文中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雨景,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在雨中,你们有没有和别人共同打过一把伞?发生过什么事情吗?请把当时的情景说说。
(二)是啊,正是这些动人的情让这些伞变得如此美丽,伞下的故事则更加温馨。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倾斜的伞》,去感受这把伞下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受温情。
(一)默读课文。
画出触动自己心灵,感受到外公和“我”之间的温情的句子。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二)对比第三与第十四自然段。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为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望望外公,外公头顶上本来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现在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通过“颜色的变化”感受到外公为我撑起的一把大伞。
通过朗读看到我头顶的伞,感受外公的爱。
3.通过学生朗读句段,体会外公头顶天空的变化,感受外公的爱。
4.对比外公当年和如今的我。
小结:当年外公为我撑起墨绿色的大伞,如今仍然是在雨中,仍然是那份爱无声无息地在我与外公间传递。
三、分析重点段落。
“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
“外公,您的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擦吧!”“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
“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
”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1.分角色读文,谈感受。
2.伞到底歪没歪?外公知道伞歪了吗?为什么还这样说?
3.用心感受外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用心朗读。
4.“笑而不语”会想些什么?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抬头一望,轻轻一笑,将我包裹在无数的爱之中。
5.外公又一次笑了,他为何而笑?肩膀湿了还开心地笑,这就是爱,无私的爱。
引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逢淅沥声从窗外想起,外公便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评价朗读,感受“每次”和“总是”。
四、引入结尾。
1.此时让学生谈对这段话的感受。
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雨中我和外公不知更换了多少把伞。
然而换不掉、抹不去的是倾斜的伞所传递的那份无声无息的爱。
板书:爱。
三、深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就是被外公百般呵护的人,你就是将爱延续、多年后又为外公撑起遮风挡雨之伞的人。
把震撼你心灵的语句送给每个人。
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回归文本。
四、综合运用,感悟生活。
(一)拓展生活,让思绪飞扬。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每一天,都有爱的痕迹。
回想你的生活,说说你身边爱的故事。
回忆自己平时积累的亲情日记。
(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把令你感动的一件小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五、总结
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
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此时墨绿的伞下,静谧无声,只有心灵颤动的声音,只有爱心流淌的声音。
板书设计:
小时长大
“我”——倾斜的伞——“外公”
候候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