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简短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简短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e101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0.png)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简短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倾斜的伞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概念; - 掌握绘制倾斜的伞的基本步骤; - 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其他倾斜的物体。
教学准备
•平面绘图纸和铅笔;
•电子设备,并显示学生可以观看的相关资源。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老师可以用一伞的图片引入本次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伞是否一定是竖直的。
引导学生思考伞可能有哪些倾斜的情况。
2. 理解倾斜的伞(10分钟)
展示一系列不同倾斜角度的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倾斜的伞的形态特征。
让学生发现倾斜的伞仍然保持了伞的基本形状,只是在空间中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3. 倾斜的伞绘制示范(15分钟)
老师在黑板或电子设备上示范绘制一个倾斜的伞的步骤。
重点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如线条的长度、位置和角度的选择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保伞的比例与倾斜角度相符。
4. 学生实践(30分钟)
让学生用绘图纸和铅笔按照示范绘制一个倾斜的伞,并确保比例与倾斜角度相符。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完成绘制后,可以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就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同时,老师也可以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0a43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伞的形状和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掌握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亲情和友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1)展示图片:倾斜的伞和雨中的人们。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伞的形状和特点。
(3)导入新课《倾斜的伞》。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探讨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倾斜的伞》。
2. 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亲情和友谊。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2)分享实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关爱家人和朋友?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亲人和朋友的图片,进行展示。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bfd8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倾斜的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倾斜的伞》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感恩之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并提醒学生珍惜家庭亲情。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强化家庭观念。
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学生评价:(1)朗读课文《倾斜的伞》的表现。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领悟。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2023年《倾斜的伞》教学反思9篇
![2023年《倾斜的伞》教学反思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aae0c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4.png)
2023年《倾斜的伞》教学反思9篇《倾斜的伞》教学反思1《倾斜的伞》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口吻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相互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我采纳默读、分角色读、大声读、范读、自由读、齐读,小声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情,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比较深化地学习了课文,并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真实地体会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及丹丹对外公的爱,学生对课文的相识也完成了由感知到深化理解的过程。
二、拓展延长,感情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大多数学生都能由课文联想到自己的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也懂得了去回报爱,付出爱,所以在学完课文后,我给学生供应了自我展示的一个时间,每个小组各选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进行创作展示,使课文中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下,我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得学问,学生的主动参加面广。
整堂课中,我比较注意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激励来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贯的教学作风,“平实、踏实、真实”,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也存在一些不尽之处,比如,没能精确地把握时间,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后面的学习也有些仓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有些少,使这节课的教学留下了些许的缺憾。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2《倾斜的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叙述了雨中在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下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文章以“倾斜的雨伞”为线索,通过写外公和我彼此给对方撑伞的故事,以小细微环节见真感情,表现了祖孙两代之间深深的爱。
文章让人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本文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f0e54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a.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能够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进程的总和。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一、引言: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教学中就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创设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面广。
不满足于文本,体现了语文的外延。
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知道。
同时,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到达浏览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进程:1、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大人同打一把伞?伞是向谁那边倾斜呢?为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倾斜的伞》看看在这把伞下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
2、教师配乐范读。
摸索: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全班交换。
3、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诵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形:(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4、朗诵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声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雨中快乐的心情。
应带者什么样的语气读?▲再次朗诵第一自然段,师生评判。
(2)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摸索: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遭到外公对“我”的爱?点拨:“爷爷笑而不答”的含义。
▲人物语气指导师生评判。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发觉了什么?语气指导▲小组分角色朗诵第3、4自然段。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倾斜的伞》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倾斜的伞》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0b5aac9941ea76e58fa0478.png)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倾斜的伞》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1、《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讲小的时候,外公为“我”撑伞,把伞向“我”倾斜,外公自己却淋湿了。
长大后,“我”为外公撑伞,“我”把伞向外公倾斜,“我”自己也淋湿了。
那把倾斜的伞包含了“我”和外公之间的温馨的感情,包含着亲人间无私的关爱与温暖。
2、《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在本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动鲜明的教育性。
它将亲情的体验寄托在现实生活的小事情中,教人体味亲情。
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关系:既有外在的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
2
2
味。
3
1
2
3
4
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是以学生的读和说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和指路,让学生能够慢慢地去主动学习,多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比较简答的问题问起,慢慢地讲到文中的示例,体味亲情。
学习效果还是比较可以的。
当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当我提问的时候,全班学生都很有积极性的回答,但是在个人回答方面就不行。
学生没有回答出来,而教师也没有善于引导,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出来。
给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过多,学生不懂怎么利用时间来学习等。
这些应该在以后多加改进,争取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
会真正的学习。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1。
语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语文《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2f2911844769eae109ed1c.png)
19《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外公与“我”的表现,理解“倾斜的伞”包含的意思。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练习仿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墨绿色、胳膊、湿透、颤抖)听写完同桌互改。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初步学习了第十九课《倾斜的伞》,谁来说一说倾斜的伞下发生了什么故事?(1)师:老师又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我”小的时候外公要把伞向“我”倾斜?(2)师:对,那长大后,“我”的伞为什么又向外公倾斜?二、品读课文,指导学法。
师:外公爱“我”,“我”也很爱外公。
多么让人感动啊!(板书:外公——我)爱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体会外公和“我”之间的温情。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导学提纲先自学。
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我最棒(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
(2)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对比两幅插图,说说变了的是什么?没变的又是什么?(3)找一找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了外公对“我”的爱,或者“我”对外公的爱,并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我认真看了同学们的表情,听了同学们的声音,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我看出来了,你们把这篇课文读熟了,而且还读得很流利。
现在谁愿意来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外公爱“我”或者“我”爱外公的?(师指导学提纲)师:是呀!正是因为外公爱“我”,才会每逢下雨天,都会来到学校门口接我。
来,谁还愿意说。
(2)出示第一幅挂图加文字,引读:师:“我”说:——生:外公,伞歪了。
师: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生:没歪呀。
师:我困惑了:——生: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师:外公——生:笑而不语。
指导学生看图,结合图指导学生理解“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生:墨绿色),一半却是(生:灰蒙蒙的)。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634a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e.png)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眼前五颜六色的伞在跳跃,倾斜的角度显而易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
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二)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二、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三、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四、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c5e47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倾斜的伞》2. 学科:小学语文3. 年级:四年级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雨天场景的想象。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进行角色代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雨天的场景(2)引导学生想象:你在雨天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3)引入课文《倾斜的伞》,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主题。
3. 情感体验(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2)开展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享讨论成果,体会母爱的伟大。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生字词学习是否扎实,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是否有所加深?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在情感体验环节,增加学生互动,提高参与度。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倾听、表达、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小学语文优质课《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课《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1200f05fbfc77da369b131.png)
小学语文优质课《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教材所体现的内容,主要是要求教师在不断地备课中,深切地体会到: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讲解课文德过程中,努力做到在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如何去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如何去尊敬、关爱我们的长辈以及他人。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
(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教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
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教师引导: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温情)这是怎样一把温情的伞呢?答案就在课文的语言之中。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两个画面:1、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2、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1、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这两幅画面,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倾斜的伞第一幅中伞倾向丹丹,第二幅中伞倾向外公。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引导生提问: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板书:为什么2、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9aad93f78a6529647d53ff.png)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教学目标:1.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二、朗读感悟(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1.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幅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2.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幅图内容写的?(1—5自然段)3.从第一幅图当中,你能看出“我”和外公的心情怎样?4.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高兴?5.可是,老师发现文中的“我”也有“惊讶”有“困惑”,这又是为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追问:“本来”是什么意思?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为什么变了?(伞歪了)我“困惑”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6.(师指板书的几个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我们把它放进句子中,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出示重点句子)(1)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挽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
(2)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的那样深。
(3)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4)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7.大家再把这几个句子带进课文中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学习6-8自然段1.请同学们看第二幅图自学6-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1)看第二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2)默读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多少年过去了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2.不变的: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ff01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a.png)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深情赞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父爱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教学PPT3.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把倾斜的伞,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倾斜的伞吗?这把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倾斜的伞》,谁还记得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二)分析课文写作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父爱的描述,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父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父爱?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倾斜的伞》,我们知道了父爱是伟大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爱呢?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收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诗句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感悟父爱。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47f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数学、美术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语文:(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让学生掌握倾斜的概念,了解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展现伞的倾斜美。
三、教学内容1. 语文:(1)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倾斜的伞》,感受故事情感。
(2)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3)生字词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倾斜的特点。
(2)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制作倾斜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2)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绘制出具有倾斜美的伞。
四、教学过程1. 语文:(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亲情瞬间。
(2)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倾斜的伞》。
(3)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4)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练习。
2. 数学:(1)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倾斜现象。
(2)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3)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制作倾斜的图形。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伞的倾斜美。
(2)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
(3)创作实践:让学生绘制具有倾斜美的伞。
(4)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通用6篇)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0d3e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5.png)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通用6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体会神态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学习文中好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认识本课12个生字,指导书写易错字“颤”。
学习把握重点字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体会亲情之爱,学会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词语包含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神态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学习文中好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预习指南针”的指引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复习“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脉络1、开火车领读生词。
指导“歪”的字形,“膊”、“服”的读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哪些自然段写小时候外公为丹丹撑伞?(3)哪些自然段写长大后丹丹为外公撑伞?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感情1、学习1—5自然段,了解外公爱的奉献。
(1)快速默读1—5自然段,用括号标出丹丹的奇特发现。
结合插图想一想:为什么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指导图文结合的学法。
(2)用横线画出3、4自然段中对外公的神态描写。
理解“笑”的含义,感悟“笑而不语”的深情。
了解把握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习丹丹的“困惑”。
年幼的丹丹理解这份爱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困惑”,男女生赛读,读出困惑来。
(4)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以读促讲,感悟外公的爱。
2、学习第6自然段,学习三个“仍然”的用法。
指名读,体会不变的是什么?对比插图,寻找变化的是什么?3、学习7、8自然段,了解丹丹爱的回报。
学习易错字“颤”。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完成板书,突出“爱”;2、诵读小诗,升华“爱”。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4c4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7.png)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间的情感交流。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生字词的意思,教师点评并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
![《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5086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6.png)
《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通用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通用11、导入新课:播放下雨的音乐,通过谈话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
2、朗读感悟: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由读、齐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了读中悟情,读中理解的效果。
如,爷爷对我的爱:雨中爷爷把伞歪向我这边,还装不知道。
通过教师范读,同学们听得特别投入。
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达到使他们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读及感悟课文的目的。
回到家我给外公递毛巾,通过分角色读进行语气指导,让同学们读中感悟到,雨中伞下那浓浓的亲情。
3、爱的体验。
让学生说说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情,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把本课情感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4、指导倾听。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5、鼓励评价。
整堂课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激励来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倾斜的伞》课后反思小结通用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把诗歌鉴赏当成一个专题来解读,并且按照诗歌鉴赏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
“自主赏析”,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其设计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
《长恨歌》出自“赏析示例”一章,除课下注释外,课后还有详细的鉴赏说明。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13d6b903d8ce2f01662350.png)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一组爱的集结号,这一篇更是图文并茂,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爱就这样简单,凸显教材的用意: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爱与被爱一样幸福。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课文,这是他们心理特征所决定,顺着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去解读教材,领会课文的精髓,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倾斜”“困惑”“颤抖”“浑浊”的意思,能用“仍然”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读课文,结合词句,领会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的好处。
3、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4、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2、爱在细微处,学会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一组爱的集结号,这一篇更是图文并茂,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爱就这样简单,凸显教材的用意: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爱与被爱一样幸福。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课文,这是他们心理特征所决定,顺着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去解读教材,领会课文的精髓,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倾斜”“困惑”“颤抖”“浑浊”的意思,能用“仍然”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读课文,结合词句,领会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的好处。
3、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4、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2、爱在细微处,学会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是一组爱的集结号,这一篇更是图文并茂,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爱就这样简单,凸显教材的用意: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爱与被爱一样幸福。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课文,这是他们心理特征所决定,顺着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去解读教材,领会课文的精髓,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理解“倾斜”“困惑”“颤抖”“浑浊”的意思,能用“仍然”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读课文,结合词句,领会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的好处。
3、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4、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明白课题的深刻含义2、爱在细微处,学会爱他人,学会感恩。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9bef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0.png)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倾斜的伞》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当今,孩子们不论是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全运会到亲情的温馨。
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__的教学重点,除了知识、技能与方法外,还应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有如下设计:一、谈话引入。
由于课前布置预习,同学们对这篇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样的话题阅读和思考: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地表达或“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因而又可以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师生共同走进课文,去感受“我”与外公之间浓浓的爱。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词。
1、听完课文朗读,读完生词卡,即帮助了学生正字音。
2、在听前布置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勾画出不懂的词语,此时提出并讨论交流,如:淅沥声、困惑、混浊……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适时评价。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小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长大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场景有哪些相似?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不难说出雨中伞下一样倾斜的伞的情景的相似,而同时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思考,品味如外公和“我”的对话,“我”给外公递毛巾的细节等,而感悟到祖孙之间的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优质课《倾斜的伞》优秀教案
与课后反思
教材所体现的内容,主要是要求教师在不断地备课中,深切地体会到: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讲解课文德过程中,努力做到在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如何去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如何去尊敬、关爱我们的长辈以及他人。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
(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
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教师引导: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温情)这是怎样一把温情的伞呢?答案就在课文的语言之中。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两个画面:1、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2、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
1、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这两幅画面,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倾斜的伞第一幅中伞倾向丹丹,第二幅中伞倾向外公。
)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引导生提问: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板书:为什么
2、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
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
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指名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
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教师: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请同学们交流句子。
3、全班交流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平常)
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
“你的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
(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
(2)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提到一处“笑”时,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处。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因为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有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学生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笑而不语。
(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的意思。
然后巧妙的解释引导学生困惑的读读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在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困惑?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有歪。
外公又为何笑而不语?)
外公听了,开心的笑了起来。
(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开心的笑了起来。
再次说明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
“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
(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半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
“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学生体会丹丹爱外
公。
)
教师小结: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外公操劳了一生,把自己的爱无私的洒向他的亲人,这种爱是温暖,是亲情,在子孙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请你带上此时的感受再投入的读读这里吧!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外公仅仅是哪一次撑伞为丹丹遮雨吗?教师引导读(深情地)
过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
课文的六七八自然段也有描写亲情、爱的句子,请再读这几个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5、学生读六七八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丹丹对外公的爱?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1)引导学生理解“仍然”。
(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2)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
)
教师:是啊,多少年过去了,丹丹长大了,仍然是雨在下,仍然是外公和“我”,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不变的是倾斜的伞,不变的是温情的伞,不变的是深深的爱。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1)读读这句话。
(2)你读懂了什么?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6、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教师: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把倾斜的伞,从伞上倾斜下的是浓浓的温情,深深的爱。
这份温情、这份爱感动着丹丹,感动着外公,也感动着你我每一个人。
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爱和感动深情地读一读这部分吧!
四、激情延伸
教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让我们懂得被爱是那么的幸福!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可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请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写了外公和外
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伞的场景,表达爷孙间浓浓的亲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教学时,通过谈话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
我主要采用教师示范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为了让学生领会课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
通过先让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两个人物(“我”和爷爷)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具有针对性。
如:“读的很有感情,读出了可爱的语气,读的很认真,声音很轻柔,读出了爷爷对我的关心…”。
这些话语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在本课教学中就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路。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思得,思失,思效,使自己尽快由低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