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角度分析中国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
地震灾害的地理学分析
地震灾害的地理学分析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而又令人恐惧的自然灾害。
当地壳忍受不住内部力的积累时,地震就会发生。
地震的影响范围广泛,从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板块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不断的运动和碰撞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当板块发生移动时,板块边界处的能量积累,最终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荷兰兹堡地堑等。
这些板块边界处的地震通常规模较大,造成的灾害也较严重。
其次,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震活动与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相互运动有关。
地壳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理环境因素之一。
地壳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地震波的传播和震级的变化。
地质构造的特点,如断层、褶皱、岩层倾角等,都会对地震波的传播和震级产生影响。
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场所,地震能量在断层处积累并释放。
例如,中国的北安-玛沁断裂带、鲁中断裂带以及北克什米尔断裂带等,都是中国大部分地震的主要发生地。
此外,地震的发生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地貌特征是地球表面由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冰川等。
地震发生的地理环境多是地貌特征的变化区域。
例如,山脉地区地壳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发生的几率更高。
此外,地震波在不同地貌特征下的传播速度和路径也有所不同,如在河流沉积物区域传播速度较快,而在冰川地区传播速度较慢。
地震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巨大,了解地震的地理学分析对于减轻灾害和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球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分析,可以预测和预防地震的发生。
此外,在建设城市和基础设施时,也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来建设。
综上所述,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地理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规律和灾害的成因。
资源的角度分析中国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
• • •
•
•
•
• •
地面沉降
1.过度开采地下水
原因:
2.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地面沉降案例-过度开采矿物资源
本报讯 据《都市时报》报道,生产了几十年的煤矿,周边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农田塌陷、公路断裂,村民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一家 煤矿。而煤矿老板却否认指责,称每次挖煤都是按设计要求开采。到底谁之过?记者前日赶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对事件进 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调查。记者赶到塌陷的那乙村采访时得知,村旁一条公路塌陷断裂了300多米,还有60多亩田地全部陷到大煤 坑里了。 那乙村村民小组长林登孔说,村旁的林兰煤矿没日没夜地开采,农田下陷肯定是煤矿挖煤造成的。本报讯 据《都市时报》报道, 生产了几十年的煤矿,周边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农田塌陷、公路断裂,村民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一家煤矿。而煤矿老板却否认指责, 称每次挖煤都是按设计要求开采。到底谁之过?记者前日赶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调查。 记者赶到塌陷的那乙村采访时得知,村旁一条公路塌陷断裂了300多米,还有60多亩田地全部陷到大煤坑里了。 那乙村村民小组长林登孔说,村旁的林兰煤矿没日没夜地开采,农田下陷肯定是煤矿挖煤造成的。 由于塌陷地点距离最近村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米,随时都有可能危及村民和房屋的安全。 在塌陷中心有一个液化气站,记者看到液化气站的房屋已荡然无存,大门歪斜的柱子上写着“富州石油液化气供应公司”的字 样。 液化气站的老板黄强说,他们公司旁的大坑是林兰煤矿开采的地方。塌陷事故使这家公司造成250万元的经济损失。 “我还有5 年的开采时间,都是经过批准开挖的,我肯定要继续开采呀!”陈锡表示。 富宁县新华镇李金钟副镇长则认为,造成那乙村大面积农田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煤矿把液化气站下面一些部分挖空了。有关专家 要求煤矿老板对开采的空洞地段进行回填,按照规定进行开采,但老板不听,也没采纳专家的意见,自己进行违规开采,结果 才出现了大面积塌陷。 但富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罗副局长认为,塌陷的地方在地质构造上也属于一个断裂带,技术部门一直在对该地段进行检 测。 9月20日突然出现了塌陷,煤矿也在当天就停工了。如果现在就对煤矿进行回填,对附近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和村子的作用不会 很大。 由于塌陷地点距离最近村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米,随时都有可能危及村民和房屋的安全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它的形状 。
(4)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
(1)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2)加固防洪大堤 (3)加强防护意识与自救能力
2、 干旱
(1)概念区 别
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 太阳的外部结构
厚温亮密 度度度度
太阳大气的结构: 光球层
紫 外 线 波 段 拍 摄 的 太 阳
日
边缘为色球层
冕
层
(
日
全
蚀
可
见
)
黑子实际上
光球层
并不黑,只是因 为它的温度比太
太阳光球常 出现一些暗黑的 斑点,叫作黑子。
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 暗一些。
黑子
色 球
耀 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 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人员伤亡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1、两方面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因素
灾害的强度
年龄、性别、收入、 个人对灾害的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应急反应不同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
3.请你谈谈应该如何防御地震? a.平时的措施;b.地震来临时;c.地震后;
动物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峰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内蒙常见地灾原因是什么
内蒙常见地灾原因是什么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部,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常常面临着各种地灾。
主要的地灾原因包括洪水、旱灾、沙尘暴和草原火灾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地灾的原因。
首先,洪水是内蒙古最常见的地灾之一。
内蒙古的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地势低洼和水系众多,使得内蒙古容易发生洪水。
主要的洪水原因包括降雨量过大、降雨强度大和暴雨持续时间长等。
在夏季,内蒙古常常遭受强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
此外,冰雪融化和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也是洪水的原因之一。
第二,旱灾是内蒙古另一个常见的地灾。
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干旱问题日益严重。
主要的旱灾原因包括降水不足、蒸发量大和地下水资源枯竭等。
持续的干旱会导致草原干枯,影响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给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沙尘暴是内蒙古的特色地灾之一。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的草原和沙漠交界地带,且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地区强风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受到沙尘暴的困扰。
主要的沙尘暴原因包括沙漠扩张、土地沙化和风力强劲等。
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得内蒙古的草原退化,土壤脆弱,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也相应增加。
沙尘暴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草原火灾也是内蒙古常见的地灾之一。
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但是干燥的气候和强风等因素使得草原易发生火灾。
主要的火灾原因包括人为破坏、闪电引发的自然火灾和农田清洁烧等。
火灾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草原的恢复和草原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内蒙古常见地灾的原因包括洪水、旱灾、沙尘暴和草原火灾等。
这些地灾的发生是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减少地灾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加强监测预警、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来应对地灾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在各个时期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可以为自然灾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和对策。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寒暑、干湿、高低等等。
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而解决矛盾则是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方法在自然灾害研究中,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灾害背后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矛盾激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
通过对灾害发生前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揭示灾害发生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自然灾害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矛盾。
自然界中的灾害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例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采导致的水资源匮乏等。
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矛盾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三、自然灾害研究的应用与对策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是为了制定科学的灾害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研究应用与对策:1. 地震研究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地震研究强调对地震前兆以及地震波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制定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水灾研究水灾是由于雨水过多或河流泛滥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水灾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3. 干旱研究干旱是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初中地理探索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
初中地理探索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样地貌的国家,中国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威胁。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的学科,对于探索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初中地理的角度,探讨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地震带的地区。
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断裂和震动,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地震,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机制。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预警系统,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地震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江河流域和沿海地区。
季节性的降雨和流域的地形特征是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轻洪水造成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其中包括修建堤坝和水库来调节水流,改善水沟和排水系统,以及加强河道的治理和清淤工作。
三、台风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往往导致海浪冲击、房屋损毁和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台风,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和紧急应对工作。
例如,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制定疏散计划,并加强建筑物的台风抵御能力。
四、干旱干旱是中国西北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缓解干旱带来的困扰,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和农田水利工程,以确保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五、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中国西南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造成威胁。
为了减缓山体滑坡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植被恢复、建立监测系统来监控滑坡的活动,并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六、防灾减灾教育除了以上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防灾减灾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中的自然灾害要素概述
初中地理中的自然灾害要素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现象引起的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龙卷风、干旱、泥石流等。
这些自然灾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造成了重大的破坏和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了解自然灾害的要素对于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自然灾害要素主要包括地质、气候和地形要素。
地质要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质构造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壳运动,地质过程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经常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地震是地球表面在地壳运动的结果,会引起地面震动、地裂和地面变形,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坏等灾害。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熔岩喷发到地表的现象,会伴随着火山灰、火山熔岩等物质的喷出,造成周边地区的破坏和灾害。
气候要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的变化会导致洪水、干旱等灾害的发生。
洪水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河流水位上涨等导致地表水体暴涨的灾害,造成城市、农田、交通等多方面的破坏。
干旱是由于气候干燥、降水量减少等导致水资源短缺的灾害,使得农作物减产,土地荒漠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
地形要素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形的高低起伏、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等地形因素都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
如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导致洪水的发生,地势较高的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地形的开采和破坏也会影响到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开采导致土地沉陷、山体崩塌等现象。
除了地质、气候和地形要素外,人类活动也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的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违法违规的建设等行为都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如水土流失、水资源过度开采、河道疏浚、城市建设等都会造成环境破坏、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加剧自然灾害的危害。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了解自然灾害的要素对于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地质、气候和地形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规律,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八年级地理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课件ppt
气象灾害
年降水量较少
原因 南方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匀,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
华北、台湾地区 分布特点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地质灾害
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
原因 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差大,
降水多暴雨。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 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 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 潮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 的一张热带风暴卫星云图。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 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 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 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省救灾物 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 资。
由NordriDesign提供
预习: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4.怎样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
干旱
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 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 雨,都有可能形成洪涝。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然环境的异常 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 承受灾害的客体。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 类型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等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分布特点
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气象灾害
简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原因及应对策略
简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矛盾与问题凸显,由此引发的各类各级突发事件多发频发,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剖析新形势下我国突发事件多发的原因所在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突发事件原因策略据说,17世纪第一只黑天鹅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以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黑天鹅”曾经是人们谈话以及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此后,就有人用“黑天鹅事件”来代指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发事件。
近年来,“黑天鹅”频频光顾。
从2003年的非典一直到今天各地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
近年来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它的原因何在?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策略有哪些?本文试从这两处落笔解决问题。
一、目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与背景分析(一)我国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从自然的角度分析,我国地貌复杂,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灾难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严重威胁,2/3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位于地震高危区。
全国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3/4的工农业产值,而两岸许多地区的地面都处于洪水水位以下。
与此同时,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也很多。
可以说,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基础设施的落后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为灾害频发从社会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凸显,具体表现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容易形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果可见一斑,可谓是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矛盾依然存在。
自然灾害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原因造成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不可预测的事件。
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各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我们有必要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了解。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现象,造成了许多重大的灾害。
地震灾害的成因主要是地壳板块相互运动引起的,成因复杂多样。
为了应对地震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灾后救援和紧急救助: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伍进入受灾地区进行救援和紧急救助工作,包括救援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治等。
2.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通过建设地震监测体系,提前发现并预警地震的发生,可以给人们提供宝贵的逃生时间和减少人员伤亡。
3.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建筑抗震能力是减少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采用抗震设计、抗震改造等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水过多或河流堤坝决口等原因导致的水灾。
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降水过多或河流水位超出警戒线。
应对洪涝灾害的策略包括:1.加强水库和堤坝的建设和维护:适当地修建水库和堤坝,可以调节河流水位,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2.改善排水系统:改善城市和农田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并预警降雨量过大的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
台风灾害的成因主要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对台风灾害的方法包括:1.加强海洋预报和监测体系:通过加强海洋预报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并预警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为相关地区做好防台风准备提供依据。
2.加强防御工程建设: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海堤、设立防风墙等,可以减少台风对沿海地区的破坏。
3.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在台风灾害发生后,及时展开灾后恢复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1一、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自然灾害系统由孕灾环境(四大圈层)、致灾因子(各种自然灾害)、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包括生理伤害、心理和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或个人经济损失与社会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防抗灾害能力越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越。
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四、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受灾体中人口最脆弱,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日本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A政府高度重视;B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C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城市用地加重,农业用地减少。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五、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2地质灾害(一).地震概述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我国当前突发事件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
我国当前突发事件高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一、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形势不容乐观什么叫突发事件?突发事件虽然早有定论,但在公众的思维意识和视野里,却存在许多的歧义,人们普遍狭义地认为,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
前者即自然灾害,后者如恐怖事件、社会冲突、丑闻包括大量谣言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
那么,到底怎样界定突发事件呢?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又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中期以来,突发事件种类日益复杂,发生频率加快、规模扩大、国际化程度提高。
据统计,1996年至2000年各类灾害危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导致42.5万人死亡。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逐步形成了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应对、涵盖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实践证明,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保证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从而做到既有效控制和克服危机,又能够将国家和社会应对危机的代价降到最低。
我国历来是一个受突发事件危害较多的国家。
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约计6500亿人民币。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些突发事件,损失大,影响广,社会关注度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生命的珍爱、对财产的关注、对行为的预期、对秩序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此时突发事件自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19讲 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含答案
第19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一直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是高考中命题的重点。
一、自然资源1.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着眼于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3)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国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以水资源问题为例的资源问题分析1.概况(1)含义: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1)原因: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人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地处东亚地震带、太平洋风暴带以及黄、长、江河流域,所以经常受到地震、洪水、旱灾、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这些灾害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许多生命的伤亡。
首先,地震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地震,如196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
地震不仅破坏了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而且还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为了应对地震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地震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促进地震科学研究。
其次,洪水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有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等,水灾经常发生。
每年夏季和秋季,由于暴雨和台风的影响,河水暴涨,造成河水泛滥,导致洪水。
洪水会淹没农田和居民区,损坏农作物和房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洪水预警和防范工作,如加强堤防建设、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和加强防洪物资准备。
除了地震和洪水,中国还经常受到旱灾的影响。
中国是农业大国,大部分农业依赖自然降水。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不断增多。
旱灾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害农民的收入。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地区推广抗旱作物和节水农业技术,以减少旱灾带来的影响。
此外,台风和泥石流也是中国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
台风伴随着狂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海水倒灌、航运中断等问题。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泥石流也是中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强降雨和地形条件,泥石流容易发生。
泥石流会冲毁村庄、破坏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政府加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了工程措施来减轻泥石流带来的影响。
总之,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威胁,如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泥石流。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1节第2课时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学
第2课时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
1.通过图文材料等手段,区分干旱与旱灾,分析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的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了解台风的时空分布,理解台风的危害。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从气候和地形等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
(综合思维)4.通过对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人地协调观)1.旱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危害有哪些?世界上哪些地区发生旱灾的频率较高?2.我国旱灾的特点有哪些?3.台风的危害有哪些?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4.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其危害有哪些?5.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6.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有哪些?1.旱灾(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危害:不仅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我国的干旱灾害①特点:X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②时空分布a.四个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b.时间: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易混提醒]干旱和旱灾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指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供水不足,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灾害。
常年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是正常现象,不属于旱灾。
(1)概念:指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
(2)影响①危害②有利: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3)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某某、某某次之。
3.洪涝灾害(1)概念①洪灾:指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经常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困扰。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灾害进行探讨。
一、地震地震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通常由地壳的断裂造成,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带,是全球地震频发地区之一。
历史上,中国曾发生过许多毁灭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并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上考虑抗震因素。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地表径流超过土壤和水道承载力时引发的自然灾害。
中国拥有众多大河和湖泊,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灾,造成大量的损失和伤亡。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如修建堤坝、修整河道、加强旱涝调节和排水设施等。
三、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巨大的风暴系统,通常伴随着暴雨、强风和巨浪。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仅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还可能引发海啸和风暴潮,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不断提升气象预警能力,加强抗台风设施的建设,并开展相关的灾后重建工作。
四、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地、植被和农作物过度脱水的自然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资源不足所致。
干旱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歉收、草原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调控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和加强节水意识等。
五、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地地形、降雨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
中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频发地区,特别是在高山和深沟壑的地方。
泥石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能够推动大量的石头、土壤和水流向下游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生;如乱砍滥伐,山坡 失去植被保护,会诱发 滑坡、泥石流;弃土、
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弃渣的堆放,也会造成
破坏地表植被等。 ❺
泥石流的发生。
三、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❻干旱与旱灾的关
1.旱灾 ❻
系:只有出现干旱
(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 后才会形成旱灾;
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干旱地区的旱灾并
2.风暴潮 (1)形成原因:由强烈大__气__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或降低, 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__常__潮__位__。 (2)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
(3)我国的风暴潮 ①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大江大河的_入__海_口__、海湾沿岸 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②温带气旋风暴潮时空间间::春渤秋海季和黄海沿岸
(4)分布影响因素
我国的洪涝灾
①气候因素: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亚热 害主要分布在东部
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
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②地形因素:多发生在江河两岸,特别是河 中下游平原。此外,
流中下游和_地__势_低__洼__地区。
广大山区也常受洪
水侵袭。
四、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形成原因:强烈的_大__气_扰动引起的海浪。 (2)危害 ①冲击和摧毁沿海堤岸、码头等,常伴随着风暴潮,导致沿岸_船__只_ 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 ②水__产__养__殖__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__渍__化__。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 区,没有对人类生
承受灾害的客体。 ❷
命和财产造成损
失,则不能称为自
然灾害。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❸
中国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公开课)
这是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59
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区?
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可以是:
最好躲在支撑多空间小的 卫生间
60
再次强调,如果你想在大 地震时活下来!
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 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请记住“活命三角区”!
61
泥石流的预防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评价园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 1.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What?
• 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Why? • 3.防灾减灾。How?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 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 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 然灾害。
19%
山区
33%
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 3
26%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平原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 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滑坡的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 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视频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包括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重点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特征,重点介绍地震、洪涝、干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同学们身处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现场,讨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救援。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种类2. 地震、洪涝、干旱的特点及影响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4.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自然灾害动态,了解最新的防灾减灾技术。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影响PPT课件
假若某地发生地震后,让你去统计造成的影响, 你将从哪几个方面去统计,只统计伤亡人数和 财产损失数量合适吗?
¤ 知识归纳
1.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点拨
(1)自然灾害对人员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
2.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2) 间接经济损失 点拨与讨论
如何进行灾情报告 3.自然灾害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讨论) (1)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 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同 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2)造成自然灾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
1.读台湾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东经120度 ②东。海
。
①太
北回归线平
——600~1000米
③。 。
④
——200~600米
洋
(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是
,
因为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 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发生8.7级地震,至发消息之时,至少已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 回答(1)-(2)题
1.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喷发中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问题
2. (1)火山喷发
3. A 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4. C属于致灾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 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 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 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 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 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 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 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从资源的角度分析中国自然 灾害形成的原因
雄
成员:蒙建雄、龙启哲、刘丽娟、王斌 何礼涛、周黔俊、李天杰
1
人类、资源、发展和自然灾害是紧 密联系的。
人类要发展就要利用资源,在利用 资源的情况下有余各种原因导致了 自然灾害。
2
随着中国人口和汽车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对 石油和煤等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最近 中国对石油、煤、电普遍紧张,加上现在国 际油价的大幅上涨,能源紧张也日益成为中 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对原油的需求 量年年递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 消费国。这样就导致了人们的掠夺式开采资 源,致使现在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 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日益严重。
包括江苏,上海,
17
环保总局:我国将采取新措施防治国土酸雨污染
•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秦杰 邹声文)针对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大大超出环境自净能力、近三分之 一国土酸雨污染严重的现实,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采取多项新措施, 以进一步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有关规划,到“十五” 末期,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2000年减少10%,其中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简称“两控 区”)要减少20%,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2002年,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666万吨, 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4.6%。因此,严格控制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对实现全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至关 重要。
20
21
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 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 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 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 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 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 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 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 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 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 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 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 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 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 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 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 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 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 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 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 酸雨会造成的危害
• 下酸雨时,树叶会受到严重侵蚀,树木的生存受到严重危害。并且,地面也会酸化。在土壤中生
长着许许多多的细菌生物,这些生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黑土里生长着
种类与世界人口一样多的细菌。若土壤被酸雨侵蚀,除一少部门分,土壤里面的大多数细菌都将
无法存活。 此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被酸溶解后会流失掉,这也构成了对树木的危害。 在加拿
7
水土流失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 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 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 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 失,终使岩石暴露。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 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物容易受损,公园中的雕刻以及许多古代遗迹也容易受腐蚀。 酸雨造成的危害,若用金钱来衡量,
损失是巨大的,而且,许多损失是用金钱无法挽回的。
16
中国酸雨分布
• 近二十年监测结
果:1982年中国
酸雨分布图,
1987年中国 酸雨
分布图和1993年
中国酸雨分布图
较准确勾划出中
国大陆有相对稳
定的一大块酸雨
区域棗长江以南,
3
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 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不高,破坏和 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 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 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4
一、生态破坏 1、大气污染 2、水土流失 3、赤潮
19
地面沉降案例-过度开采矿物资源
本报讯 据《都市时报》报道,生产了几十年的煤矿,周边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农田塌陷、公路断裂,村民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一家 煤矿。而煤矿老板却否认指责,称每次挖煤都是按设计要求开采。到底谁之过?记者前日赶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对事件进 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调查。记者赶到塌陷的那乙村采访时得知,村旁一条公路塌陷断裂了300多米,还有60多亩田地全部陷到大煤 坑里了。 那乙村村民小组长林登孔说,村旁的林兰煤矿没日没夜地开采,农田下陷肯定是煤矿挖煤造成的。本报讯 据《都市时报》报道, 生产了几十年的煤矿,周边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农田塌陷、公路断裂,村民们纷纷把矛头指向一家煤矿。而煤矿老板却否认指责, 称每次挖煤都是按设计要求开采。到底谁之过?记者前日赶赴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调查。 记者赶到塌陷的那乙村采访时得知,村旁一条公路塌陷断裂了300多米,还有60多亩田地全部陷到大煤坑里了。 那乙村村民小组长林登孔说,村旁的林兰煤矿没日没夜地开采,农田下陷肯定是煤矿挖煤造成的。 由于塌陷地点距离最近村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米,随时都有可能危及村民和房屋的安全。 在塌陷中心有一个液化气站,记者看到液化气站的房屋已荡然无存,大门歪斜的柱子上写着“富州石油液化气供应公司”的字 样。 液化气站的老板黄强说,他们公司旁的大坑是林兰煤矿开采的地方。塌陷事故使这家公司造成250万元的经济损失。 “我还有5 年的开采时间,都是经过批准开挖的,我肯定要继续开采呀!”陈锡表示。 富宁县新华镇李金钟副镇长则认为,造成那乙村大面积农田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煤矿把液化气站下面一些部分挖空了。有关专家 要求煤矿老板对开采的空洞地段进行回填,按照规定进行开采,但老板不听,也没采纳专家的意见,自己进行违规开采,结果 才出现了大面积塌陷。 但富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罗副局长认为,塌陷的地方在地质构造上也属于一个断裂带,技术部门一直在对该地段进行检 测。 9月20日突然出现了塌陷,煤矿也在当天就停工了。如果现在就对煤矿进行回填,对附近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和村子的作用不会 很大。 由于塌陷地点距离最近村民的房屋只有四五十米,随时都有可能危及村民和房屋的安全
•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我国将采取的新措施包括:
•
大中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燃煤电厂。
•
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两控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燃煤电厂,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同步
配套建设脱硫设施。
•
西部“两控区”以外的燃煤电厂,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总量控制、环境容量等环保要求的,也要同步
脱硫设施。
•
抓紧制定燃煤电厂上网电价折价办法等鼓励脱硫的经济政策,建立电厂上网电价公平竞争机制。
•
燃煤电厂要在五年内全部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促进电力结构调整和清洁电力发展。国家将修订现行
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促进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控制,推动现有电厂脱硫。
18
地面沉降
原因:
1.过度开采地下水 2.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配套建设脱硫设施;符合环保要求的,可预留脱硫场地,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
•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的137个重点治理的燃煤电厂脱硫项目必须按
期完成,目前尚未启动的项目必须限期实施。
•
2000年以后批准建设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燃煤电厂(西部燃用低硫煤的坑口电站除外),应限期在
2010年之前建设脱硫设施。2000年前批准建设的燃煤机组,二氧化硫排放超过标准的,应限期建设
8
赤潮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赤潮和水华发生的根源。 造成水富营养化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 农业和生活废水。食品、酿造、化肥、石 油化工、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 养物质。生活废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9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的危害
据广东省地质部门透露,去年广东省地质灾害呈现 出依然严峻的形势:全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达78 宗,其中死伤85人,造成经济损失3.028亿元,分 别比上年增加48.1%、7.1%和29.2%;与此同时, 人为地灾仍居主导地位,约占全年地灾总数的 64.1%。地面沉降会带来地质灾害,城市因失去 排洪泄洪能力产生的洪涝灾害正在加剧。嘉兴市 城市地面沉降后,使得防洪能力下降,由此淹没 农田、房子带来的损失巨大。
22
水土流失的危害
*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山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同 时也严重威胁着江河下游地区的安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破坏土地资源,土壤肥力下降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耕
地面积的减少将给子孙带来极大隐患。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40多年来全国因沟壑侵蚀、 表土冲刷、水冲沙压等原因损失耕地达260多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 6万公顷,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有3330多万公顷,每年流失土壤约 50亿吨以上,带走氮、磷、钾约40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二十世纪 80年代初化肥的全年产量;土壤肥力下降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严 重障碍,在南方土层较薄的地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可使疏松表土 流失殆尽,最后基岩裸露成为光板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见到的" 红色沙漠"、"白沙岗" 、"光石山"都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