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元曲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期,自元朝开始兴起,至明朝末年逐渐衰落。

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艺术特点元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囊括了戏曲、散曲、杂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1.戏剧性强元曲的创作着重强调了表演性和戏剧性。

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都是为了舞台表演而设计的。

2.诗意浓郁元曲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戏剧元素的融合,还能感受到浓郁的诗意。

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诗句、造型、意象等元素,体现了唐宋诗词的博大精深。

3.虚实相生元曲作品往往虚实相生,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

这种手法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更能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

4.语言精练元曲作品的语言非常精练、生动,容易理解。

前期元曲派看重辞锋,注重结构布局;后期则以情节为主,富于想象力、言犹在耳,充满生气。

二、文化内涵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不可忽视。

以下从不同的方面阐述:1.反映社会矛盾与人文精神元曲作家关注了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从而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文精神。

例如,袁枚的《长生殿》、白朴的《西厢记》等作品,关注了妇女的地位与权力。

2.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元曲的艺术表现,充满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对文艺、伦理、道德等有所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3.传承与创新元曲派的作家们在继承唐宋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体裁,如散曲、杂剧等。

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向自然回归元曲文学中的文化内涵还表现为向自然回归,强调自然的美与自然规律的尊重。

例如,刘辰翁的《柳毅传书》中,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之,元曲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

元曲作家们通过语言、情节以及人物等方面的创作,表现出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文化背景。

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学的历史遗产有所延续和创新,还是对于中华文化的底蕴有所强化和深化。

【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

【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

【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第一篇:【DOC】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讲解元代文学审美特征及杂剧体制石艺编撰问题的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之小说……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为“一代之文学”,曲至今仍被视为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它为何能在元朝发展成为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而没有出现得更早一些?一、元代历史背景及文学审美特征(一)国家1、开放性表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交流频繁、尚新、包容性强、突破汉族传统2、民族性表现:尚利、质朴天然如:元世祖诏书:“汝家不与它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

”(对文学通俗化的影响巨大)《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3、阶段性早期剧烈冲击传统儒家思想,后期多元文化、思想并存(落后文化占领先进文化,也是正统文学萎缩的原因之一。

)(二)人的因素1、普通人生活的压迫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2、市民阶层兴起市民的消费需要成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主流3、统治者对文化的力量不够重视、思想统治较为松懈4、文人思想①对宋朝统治的幻灭②对科举的失望“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夫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

”——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由此,元朝形成了历史个性突出的审美风潮:崇尚自然、显畅,礼教束缚少。

以上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通俗文学在元朝的兴盛。

二、元曲概念1、“曲”概念元曲包括戏曲(也称剧曲)和散曲,其中戏曲(也称剧曲)又分为杂剧和南戏。

元曲赏析文档

元曲赏析文档

元曲赏析一、引言元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兴起于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14世纪),在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目,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对元曲进行赏析,介绍元曲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元曲的特点1. 情节曲折,结构严密元曲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妙的结构著称。

它通常以一个中心事件为线索,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和转折,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

元曲的结构通常分为引子、承前、转折、高潮、回旋、收场等几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使整个剧情紧凑而有层次感。

2. 浓厚的艺术氛围元曲以其浓厚的艺术氛围而被广泛赞誉。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美妙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使观众沉浸在一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中。

元曲追求美的表现,注重细节的描绘,让人欣赏到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3. 多样的表演形式元曲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它包括了大量的对白、唱词、舞蹈和动作表演等元素,使得整个演出过程生动有趣。

元曲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既有轻松活泼的喜剧,也有深沉悲剧的表演,能够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三、元曲的发展历程1. 元曲的起源元曲起源于元代(公元13世纪-14世纪),是元朝时期戏曲艺术的产物。

它吸收了宋代和金代的戏曲元素,通过融合各种不同的戏曲风格和表演形式,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元曲艺术体系。

2. 元曲的繁荣元曲在元代及明代初期繁荣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

在元代,元曲经过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七种戏曲剧种,包括“南杂剧”、“北曲”、“西昆”、“东寨”、“西曲”、“安平”、“清角”。

每一种剧种都有其特定的地域特色和表演风格。

3. 元曲的衰落明代中期以后,元曲逐渐衰落,逐渐被其他戏曲形式取而代之。

虽然元曲在明代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纯正的民间化特征使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元曲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兴盛。

元曲采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注重音乐、舞蹈和角色扮演,使其在表现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1. 民间化特征:元曲最大的特点是深受民间文化的影响。

它以民间故事为素材,语言生动质朴,情节简洁明了,富有亲和力。

元曲大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使之更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理解。

2. 曲艺化表现手法: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突出了曲艺化的特点。

其中,曲指的是曲调;剧指的是戏剧性表现;词指的是歌词。

元曲的演唱形式较为多样,既有男女对唱,也有合唱和独唱等形式。

演唱时会配以精妙的舞蹈动作,使之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3. 沉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元曲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呈现人类命运的同时,常常透露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曲对社会现象进行触动,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将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忠诚与背叛等复杂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索。

二、元曲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元曲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主要分为四大类:传奇、杂剧、散曲和元杂剧。

1. 传奇:传奇是元曲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其特点是以传奇故事为素材,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代表作品包括《西华山》、《天净沙·秋思》等。

2. 杂剧:杂剧是元曲中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其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包括有趣的叙事台词、时空变换和滑稽幽默等元素。

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溪山行旅》等。

3. 散曲: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类短小精悍的作品,以四句词章或词牌曲的形式呈现。

散曲通常以抒发个人情感或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抗争。

代表作品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兰陵王》等。

4. 元杂剧:元杂剧是元曲中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取了前述类型的特点,包含了传奇、杂剧等元素。

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52艺术论丛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赵晨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元曲反传统观念的特点,主要有毫不掩饰地表现爱情、批判社会和看破功名利禄等。

同时还分析了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成因,例如柚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元曲作者社会地位下降等。

关键词:元曲;反传统;特征;成因一、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1.淋漓尽致地表现爱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的感情收到了约束,对爱情的表现也应该“发乎情,止乎礼仪”,不能直接地、没有掩饰地表现。

元曲突破了传统观念的限制,淋漓尽致地表现爱情,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特征。

例如,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不仅认为男女婚姻要义爱情为基础,同时还充分肯定了情欲和性爱,在《西厢记》中细致地展示了崔张二人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在最后还毫不掩饰地描写了两人首次结合的场景,真是惊世骇俗。

在作者的心中,男女主人公的性爱是幸福的、合理的,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赞扬。

在《墙头马上》,白朴写了李千金为了追求爱情和性爱,对封建礼教视而不见,反应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不伏老》中,关汉卿表达了风流倜傥的个性,也表达了他反传统的精神,他的很多作品,如《双调·新水令》《一半儿·题情》等大胆地吐露了真情,展示了火辣辣的欲望。

2.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元曲毫不忌讳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关汉卿的剧作。

关汉卿的《窦娥冤》,对奸臣当道、好人受欺侮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批判,揭露了封建思想欺骗人民群众的本质。

另外,元散曲也充满着“蒜酪”之味,如《中吕·朝天曲》揭露了汉高祖刘邦的虚伪和言行不一。

《哨遍·高祖还乡》从一个深知留刘邦底细的视角将刘邦的荣归故里写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对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嘲弄。

《正宫·醉太平》中以慷慨陈词抨击了官府的腐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难。

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揭示了封建王朝对百姓压迫的本质。

3.人生理想的追求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名利双收。

《元曲的特点与发展历程》

《元曲的特点与发展历程》

元曲的特点与发展历程一、导言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元朝(1271年-1368年),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繁荣,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元曲的特点以及其发展历程。

二、元曲的特点元曲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以下是其主要特点:1.融合性: 元曲集中吸收了汉唐传统音乐、戏剧与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合性艺术表达方式。

2.多样性: 元曲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剧种,包括杂剧、散曲、歌舞等。

各个类型都有其独特之处,丰富了元曲的形式与内容。

3.浪漫主义: 元曲以感情表达为核心,追求浪漫与梦幻色彩。

描写爱情、友谊、家庭等情感主题,渗透着强烈的个人感受与情感抒发。

4.音乐性: 元曲注重音乐元素的运用,歌词中融入了丰富的旋律和节奏,演员在表演时亦会伴随着合奏或伴奏乐器。

三、元曲的发展历程元曲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特点:1.初期元曲(元代初期): 初期元曲借鉴了宋代戏剧和民间艺术,主要形式为短诗、长调,并结合了舞蹈和布景。

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等。

2.直唱杂剧(元朝中叶): 直唱杂剧是元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以散曲为基础,配以其他音乐手段,在文学与音乐结合上达到了高度协调。

代表作品有《西华山》、《太常引》等。

3.新杂剧(元末明初): 新杂剧出现在元末明初时期,通过增加场面布置和精致化的音乐表达方式来提高演出效果。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4.元判词(明代): 明代,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元曲逐渐式微。

但在元判词中仍然保留了许多元曲的形式与题材特点。

四、结论元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通过融合性、多样性、浪漫主义和音乐性等特点,元曲展示了较高水平的艺术成就。

其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迁与演进。

我们应该重视对于元曲的研究与传承,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

以上是关于《元曲的特点与发展历程》的详细内容编写,希望能够满足您对于文档要求所提出的需求。

元曲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探析

元曲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探析

元曲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探析概述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流行于元朝(1271年-1368年)时期。

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元曲不仅具备了音乐和舞蹈的表演形式,还以其幽默和讽刺的剧情手法而闻名。

本文将对元曲中常见的幽默与讽刺手法进行深入探析,揭示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背景在元代社会,由于统治者鼓励多民族交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大陆传播交融。

这使得元代戏曲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元曲作为众多戏曲剧种之一,在它们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地方、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幽默和讽刺手法展现出来。

幽默手法分析1. 打趣和夸张打趣是元曲中常用的幽默手法之一。

通过语言和动作上的夸张表达来制造笑料,引发观众的笑声。

这种幽默手法常用于角色对话中,使得情节充满活力和娱乐性。

例如,《汉宫秋》中,徽钦皇后对其心仪的男子进行打趣:“卖杯酒重花百两,还算多派你三斗。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观众感到有趣并产生共鸣。

2. 反讽和警示反讽是元曲中常用的讽刺手法之一。

通过交换或颠倒某个事物的本来面目,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幽默手法用来对社会现象、权力结构等进行嘲笑与批评,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例如,《西华山》中有一场戏描写了一个农夫偷盗寺庙香火钱,并在被抓住时装病躺在床上。

这时神灵附体变成农夫,具有神性的他为自己辩护。

这样的反讽手法重新定义了正义与罪恶之间的界限,并提醒人们要警惕伪善和欺诈行为。

讽刺手法分析1. 人物形象的夸张元曲中的讽刺手法常常通过夸张的人物形象来达到目的。

这种手法将某一类人或社会阶层进行放大式的渲染,以此来揭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例如,《汴京杂咏》中,有一出戏通过将马莱骄傲地展示自己在权力面前的卑微与软弱。

这种讽刺手法揭露了当时政治体制下的权谋和奉承现象,并向观众传递了反思权力运行机制的信息。

2. 社会现实主题的批评元曲作品经常以幽默和讽刺手法来揭示社会现实主题,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批判。

元曲与传统戏曲的鉴赏与理解

元曲与传统戏曲的鉴赏与理解

元曲与传统戏曲的鉴赏与理解元曲与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两大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艺术表达形式、表演风格、传承发展等多个角度对元曲和传统戏曲进行深入探讨与比较,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与理解这两种文化遗产。

一、艺术表达形式元曲是以韵文为主的戏曲形式,它注重言辞的押韵与韵律的运用,给人一种诗意与音乐的美感。

传统戏曲则以唱念做打为主,注重动作表演和音乐旋律的演绎,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传达情节和人物性格。

二、表演风格元曲的表演风格以典雅、细腻见长,演员通过动作、神态、音律等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而传统戏曲则以武打技巧和唱腔功底为特色,演员通过打斗、唱腔表达人物情感,强调个性化的刻画。

三、剧情叙事方式元曲的剧情多以叙事抒情为主,侧重情感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展示。

而传统戏曲则以情节冲突为主线,通过对话、动作、唱腔等方式来展开剧情,强调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升华。

四、传承发展元曲和传统戏曲在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元曲在元代达到鼎盛,在明代逐渐式微,现存的元曲作品屈指可数。

而传统戏曲经过明清两代的整理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等各种剧种,成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元曲和传统戏曲进行鉴赏与理解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创作背景,掌握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要学会欣赏并领悟其艺术特点,包括元曲的韵律美和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通过欣赏不同剧种的演出,培养对表演形式的敏感性。

同时,要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境界,元曲多以历史人物和儒家思想为题材,传统戏曲则融合了民间传说和文人雅趣,通过作品的剧情、对百姓生活的描绘等,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要关注当代的演出和传承,了解现代戏曲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传统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对元曲与传统戏曲的鉴赏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之处,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艺术之美。

文学的娱乐性与元曲反传统的审美情趣

文学的娱乐性与元曲反传统的审美情趣

元代散曲的娱乐性与反传统的审美取向叶爱欣在文学的诸种功能中,娱乐功能因其与传统儒学的教化功能相冲突而不大被人们重视,或被论者所忽略。

但事实上,在某个特定时代或者特定的文学背景下,文学的娱乐功能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时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

元代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娱乐功能足以影响到文学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的时代背景。

尤其元代散曲,本身即为歌唱的俚曲,是娱人的;从事散曲创作的作家,心中多有块垒,其作品发抒情志的功用亦是难免的,所以,有不可忽视的自娱特质。

这样,娱人而又自娱,其娱乐功能相当突出。

元代初期,一方面由于蒙古统治者在灭金过程中实行武力掠夺,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家园荒芜破败,整个中原大地千疮百孔,百业待兴。

另一方面,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统治之初,除了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所导致的文明者的失重感,也必然会发生统治者被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所震撼,并同时被诱惑,进而去大肆追求在他们来说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的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对精神享乐的追求。

元蒙统治者的行为方式孕生并改变着当时的社会风习,进而孕生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心态和情趣。

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元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娱乐功能成为影响文学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另外,元朝自灭金至延祐元年,八十年科举不开,文人们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进身之道,与统治者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剪不断理还乱,其人生目标也不再囿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作家“摆脱了对于政治的依附,减少了与政治之间过多的过密的牵连与瓜葛,他们的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不再是获得功利欲望,不再是为了政治目的和歌功颂德,而是为了获得精神的愉悦,也就是为了审美的需要”(1)。

随着文人们解除了与政治的牵扯,解除了传统的束缚和规范,其价值观念逐渐趋向人本,文学观念逐渐趋向个性化,文学艺术的发展就不再局促、狭隘,而是舒展、广阔、较为自由、率真,文学审美也难免发生变异。

其中,最突出的变异即是文学的功能由注重教化向注重娱乐的转变。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技巧分析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技巧分析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技巧分析引言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元代,在元、明、清三代都有不同形式的发展。

元曲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元曲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技巧,旨在深入了解这一古老而宝贵的传统艺术形式。

特点分析1. 剧情多样化元曲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如历史故事、传奇神话、爱情悲剧等,内容丰富多样。

这使得元曲成为一个高度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剧种,能够满足不同观众对各种题材故事的需求。

2. 表演形式独特元曲主要采用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说白(念词),也有唱词(腔调)。

这使得演员能够通过声音变化、语调抑扬等手法来营造氛围和情感表达。

3. 音乐与舞蹈的协调元曲注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以增强剧情和氛围的表达。

音乐在元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常以独奏或合奏形式呈现,并配以精妙的舞蹈动作。

4. 对白艺术的独到运用元曲中对白艺术的运用也非常独特。

演员通过对话、咏史等形式来展示角色性格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信息。

表现技巧分析1. 声音的运用在元曲表演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演员需要灵活运用声音技巧,如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等,来突出角色情感和剧情发展。

2. 手势动作手势动作在元曲表演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演员需要掌握丰富多样的手势动作,并准确地配合剧情发展和角色塑造,以增强观众对剧情内容的理解和共鸣。

3. 舞蹈技巧元曲中的舞蹈是表达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员需要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和韵律感,以使舞蹈与剧情相得益彰,展现出更加生动和美妙的艺术效果。

4. 服装与化妆元曲表演中的服装和化妆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合理设计的服装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背景和角色特点,而精心打造的化妆则能够突出角色形象和情感。

结论元曲艺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湛的表现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元曲艺术特点以及表现技巧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而卓越的艺术形式,并且能够更加欣赏、传承它带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元曲中的社会道德观反应

元曲中的社会道德观反应

元曲中的社会道德观反应引言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类型之一,它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娱乐和教育作用。

元曲除了展示人物形象、表达感情外,还融入了丰富的社会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元曲中所反映的社会道德观,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元曲中的体现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在元曲中有着显著的体现。

元曲中常出现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如《汉宫秋》中描绘了贵族女子坚贞忠烈、男子报效国家等形象,充分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佛教与道教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除了儒家思想外,佛教和道教也在元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放下尘世之情感,在元曲中常可见宽容、怜悯的形象,如《珍珠塔》中的觉悟善举。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尊崇庄子式的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在元曲中也有所体现。

社会阶层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塑造元代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这一状况也在元曲中有所反映。

贵族、官僚、平民等不同阶层的人物角色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道德观念。

贵族崇尚权力和享乐,官僚追求名利,而平民常常关心家庭和生计安排。

这些登场人物及其行为表演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态度和取舍。

地域文化对评价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多样性最强、风格最多变的剧种之一。

在各个地域文化背景下,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元曲体现出不同的社会道德观念。

北方地区常以男子英勇正直、女子聪明才智为主题,南方地区则更注重细腻感人的情感描写。

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影响了元曲中道德观念的表达和评价。

结论元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类型,通过展示各种社会道德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

儒家、佛教、道教等思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社会阶层、地域文化相互交织影响。

通过对元曲中社会道德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及其变迁。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_元曲的定义据知,在宋朝之后,元曲就只是以它独特的魅力称霸文坛。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时代背景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时代背景

元曲艺术的特点与时代背景引言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兴盛于元朝(公元13世纪-14世纪)。

元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元曲艺术的特点以及它所处的时代背景。

元曲艺术的特点1. 原创性和创新性元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而闻名,许多元曲作品都是当时作家的原创之作。

与其他戏曲形式相比,元曲的剧本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表现出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

元曲的作者们常常通过创造新的戏剧结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2. 多样化的剧种和题材元曲艺术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和题材,呈现出极其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其中包括以“杂剧”为特色的元曲,以及以“散文”为基础的元曲。

不同的剧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满足了观众对各种不同主题和情感的需求。

3. 精致的音乐与舞蹈形式元曲艺术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加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效果。

元曲中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悠扬的曲调、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富有节奏感的鼓点。

这些元素与剧本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

4. 夸张和抒情并存元曲艺术以夸张和抒情并存为特点。

在元曲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渲染戏剧冲突和情节的紧张度,通过夸张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元曲也注重抒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表达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5. 社会批判和思想探索元曲艺术在描绘人物和情节的同时,也常常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许多元曲作品中都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使作品更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内涵。

元曲艺术的时代背景元曲艺术的兴盛和发展与元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密不可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统治者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后代。

元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为元曲艺术的诞生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 文化交流与融合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不仅征服了中国,还统治了广袤的亚洲领土,这使得元朝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

元曲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婚姻观念冲突

元曲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婚姻观念冲突

元曲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婚姻观念冲突引言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表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在元曲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中的一些形象与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冲突。

本文将探讨元曲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并分析这些形象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冲突。

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小生在元曲中,女性角色中的一类是小生,他们通常是剧中的女儿或是小妻子。

她们的形象通常具有温柔、善良和忠诚等传统女性美德。

她们被描绘成对丈夫或父亲充满爱意,而且甘愿为他们奉献一切。

她们通常被塑造成柔弱无助的形象,需要依靠男性的保护和呵护。

女扮男装在元曲中,还有一些女性角色会选择扮男装,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形象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压抑和束缚。

她们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限制。

她们通常表现出聪明勇敢、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不愿意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简单和聪明的女性除了以上两类女性形象,元曲中也出现了一些简单和聪明的女性角色。

她们通常是民间女子或是卖笑女郎。

她们对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她们渴望自由和幸福,不愿意被传统的婚姻观念束缚。

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为之付出一切。

传统婚姻观念的冲突在元曲中,这些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冲突。

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女性的服从和忍耐。

女性应该顺从丈夫的意愿,不违背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然而,在元曲中,女性角色通常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不会因为传统的婚姻观念而束缚自己。

女扮男装的冲突女扮男装的女性角色常常会遇到婚姻观念的冲突。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而女扮男装的女性角色却选择了独立和自主。

她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展现自己的能力,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行为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合适和不道德,因此她们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反对。

卖笑女郎的冲突卖笑女郎这一形象更是与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冲突。

传统婚姻观念认为女性应该贞洁、纯洁,并且只能与丈夫发生性关系。

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高益荣
【期刊名称】《文史哲》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突破"发乎情,止乎礼义"等传统观念,毫无掩饰地表现爱情(包括情爱、情欲、性爱).二是突破"主文而谲谏"等传统观念,毫无忌讳地揭露批判社会现实,深具"蒜酪"味.三是突破"治国平天下"等传统观念,表现看破功名利禄、陶醉隐逸生活的人生理想.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的成因主要有三条:一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互相冲突与互相影响,使元曲作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二是元代轻视科举取士制度并歧视汉族人,使元曲作者的社会地位普遍下降,从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三是道教在元代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全真派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使元曲作者的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
【总页数】9页(P87-95)
【作者】高益荣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论颠覆传统"君权"观念的晚明历史语境及其思想特征 [J], 杨晖
2.清初儒家学者反传统礼教观念的萌生 [J], 杨毅丰
3.论元曲反传统的文化思想意蕴 [J], 李艳婷
4.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J], 赵晨
5.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J], 赵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曲中的社会底层与反抗意识》

《元曲中的社会底层与反抗意识》

元曲中的社会底层与反抗意识概述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艺术媒介。

在元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角色扮演着社会底层人物,他们不满于自身命运的束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反抗意识。

社会底层角色的塑造在元曲中,社会底层人物通常被描绘为贫困、奴隶或劳动者等,在社会地位上处于较低层级。

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生计压力,并经历着社会上层阶级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各种苦难和冷漠。

这些角色的塑造使得他们具备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反抗意识的表达方式1.口头表达:元曲中的社会底层角色常常通过对话和独白来表达他们对不公正和压迫治理体系的不满情绪。

他们勇敢地面对权威,并用言辞犀利的言论批评不合理的社会秩序。

2.直接抗争:有些社会底层角色在元曲中展现出直接抗议和抵制行动。

他们可能采取了暴力手段,对抗压迫者并揭露社会中存在的阴谋和罪恶。

3.隐蔽反抗:一些社会底层角色可能因地位低下而无法直接与统治阶级进行对抗,但他们会寻找其他途径来表达反抗意识,比如通过巧妙地使用言语技巧、戏谑幽默等方式,在暗中搅动局势。

反抗意识的价值和影响元曲中的反抗意识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影响: 1. 增强社会公正意识:社会底层角色的反抗行为能够唤起观众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现象的关注,促使人们反思社会问题并呼吁改变。

2. 弘扬民族精神:元曲中所展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通过坚定不移的反抗,传递了民族解放与自强精神,激励了更多人积极追求社会进步。

3. 提供人性探索和审视:通过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反抗意识,元曲为观众提供了深入思考个体命运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机会。

结论元曲中的社会底层角色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反抗意识在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反抗行为的展示,不仅给予了被压迫者勇气与希望,也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对社会问题、公正与自由的思考。

元曲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历史上那些默默无闻但充满坚韧精神与勇气的人们。

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元曲的简介
元曲是在元代非常受到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杂剧和散曲,元曲开始于宋朝,在元代开始盛行,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成为文学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也敢于反抗,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代表的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

元曲总结归纳

元曲总结归纳

元曲总结归纳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兴盛于元代。

它是由民间曲艺和文人雅集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融合了音乐、歌舞、演技和文学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在元曲的一系列作品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元曲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第一部分:元曲的历史背景元曲产生于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正值元朝统治时期。

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为元曲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朝政府提倡汉人与蒙古族的文化融合,鼓励汉人参与文艺创作。

这一政策促使文人雅士与民间曲艺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元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第二部分:元曲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独树一帜。

首先,元曲注重音乐的运用。

音乐在元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衬托氛围,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其次,元曲以其独特的舞台语言和表演方式彰显了自身的艺术魅力。

元曲中的演员不仅要运用高超的演技去塑造角色,还要擅长行走、舞蹈等身体表演技巧。

此外,元曲还注重对唱词的运用,通过精心选取的词句和韵脚的编排来提高表演效果。

第三部分:元曲的题材和风格元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

在题材上,元曲既有历史剧、仙侠剧,也有情感剧、寓言剧等。

其中,以历史剧为最,如《汉宫秋》、《秋胡戏辽阳故都》等,这些作品通过将历史事件转化为戏剧性的情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在风格上,元曲更是多种多样。

有琵琶腔、西皮、南戏等不同的曲种和传统剧种。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特点,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艺术享受。

第四部分:元曲的传承与影响元曲在元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然而,元曲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元曲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成为后来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同时,元曲也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后世戏曲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元曲的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元曲的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元曲的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1. 简介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兴盛于元代,主要由杂剧、散曲和元杂剧组成。

本文将重点讨论元曲的特点以及其与民族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

2. 元曲的特点2.1 多样化的题材选取元曲作品广泛涉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宫廷争斗、社会风俗等各种题材,丰富多样。

2.2 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元曲注重舞蹈表演、音乐演奏和声腔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舞台效果和感染力。

2.3 复杂而精致的词章艺术元曲作品采用较为复杂而精致的词章结构,以押韵和律动为基础,展示了丰富多变的语言艺术。

2.4 深厚的情感描写与人物塑造元曲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和精准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性与情感。

3. 元曲与民族文化认同3.1 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元曲兴起于元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下,元曲在形式、题材和艺术风格上吸收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3.2 创新与保留的平衡元曲创作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又有对外来元素的吸纳与消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持自身特色和开放包容的平衡态度。

3.3 宣扬民族价值观与身份认同通过元曲作品中深入描绘中国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内容,并借助其独特表演形式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了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4. 结论元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特点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元曲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这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化多样性和国家认同力量的认识。

以上为对元曲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初步探讨,该主题涉及内容广泛,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元曲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元曲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元曲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元曲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是综合了音乐、舞蹈、话剧、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独特、典雅、细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元曲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一、艺术表现形式元曲以歌、词、曲、舞、器乐等多种艺术手段,全面表现剧情,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既听到了动听的乐曲,又看到了优美的舞蹈,更能通过精妙的曲艺,更深刻地领悟剧情的细节和内涵。

在元曲中,舞蹈、唱腔、音乐都是一个整体,凝练成一种深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在享受戏曲魅力的同时,深深地领悟到了剧情的渗透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内涵元曲的最大特点是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元曲中,不仅有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如《汉宫秋》中的“移步换景生徐徐,百花香淡淡,蝶恋蜜流”,一个场景之间变化自然流畅,用极少的词语,却表现出了宫廷的富丽堂皇;又如《汉宫秋》中的“青鸾低背,凤衔珠翠,满腹牵情,欲飞还敛;明月清辉,金凤单舞,远拂云根,高高一点”,以唯美的词藻和优美的音乐手段,将一幅盛唐女子的婀娜多姿的画卷展现在观众眼前。

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使观众在欣赏元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上的美的享受,更能够进一步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

三、社会背景元曲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的流行和发展不断受到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从元朝时期到明清时期元曲的演变过程中,艺术表现形式的转变和内涵的丰富化,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元代时期,元曲刚刚兴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王实甫、关汉卿等艺术大师也相继涌现。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元曲的流行和发展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元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和成熟。

四、传承和发展元曲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应当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元曲的社会地位已经逐渐下降,更多的时候只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赵晨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元曲反传统观念的特点,主要有毫不掩饰地表现爱情、批判社会和看破功名利禄等。

同时还分析了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成因,例如柚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突、元曲作者社会地位下降等。

关键词:元曲;反传统;特征;成因
一、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
1.淋漓尽致地表现爱情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的感情收到了约束,对爱情的表现也应该“发乎情,止乎礼仪”,不能直接地、没有掩饰地表现。

元曲突破了传统观念的限制,淋漓尽致地表现爱情,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特征。

例如,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不仅认为男女婚姻要义爱情为基础,同时还充分肯定了情欲和性爱,在《西厢记》中细致地展示了崔张二人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在最后还毫不掩饰地描写了两人首次结合的场景,真是惊世骇俗。

在作者的心中,男女主人公的性爱是幸福的、合理的,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赞扬。

在《墙头马上》,白朴写了李千金为了追求爱情和性爱,对封建礼教视而不见,反应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不伏老》中,关汉卿表达了风流倜傥的个性,也表达了他反传统的精神,他的很多作品,如《双调·新水令》《一半儿·题情》等大胆地吐露了真情,展示了火辣辣的欲望。

2.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元曲毫不忌讳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关汉卿的剧作。

关汉卿的《窦娥冤》,对奸臣当道、好人受欺侮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批判,揭露了封建思想欺骗人民群众的本质。

另外,元散曲也充满着“蒜酪”之味,如《中吕·朝天曲》揭露了汉高祖刘邦的虚伪和言行不一。

《哨遍·高祖还乡》从一个深知留刘邦底细的视角将刘邦的荣归故里写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对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嘲弄。

《正宫·醉太平》中以慷慨陈词抨击了官府的腐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苦难。

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揭示了封建王朝对百姓压迫的本质。

3.人生理想的追求
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名利双收。

但元曲则看破了功名利禄,追求隐逸的生活。

这主要反应在“神仙道化剧”中,它们借用“神仙道化”表达了这些文人对新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虽然他们也都想建功立业,但他们却怀才不予,只能愤愤不平,进而看破功名,追求另一种生活。

《误入桃园》表达了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人生理想,索性怡情山水,享受陶醉隐逸的生活。

但这并不是醉生梦死,而是经历了现实生活后
所做出了理性选择。

在他们看来,过往的英雄豪杰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谓的“盖世功名”终究是一场梦,唯有短暂的人生值得珍惜。

二、元曲反传统观念的形成原因
1.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交融中产生冲突
从本质上来说,蒙古游牧文化和汉族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游牧文化表现出了尚武、不羁等特点,农耕文化表现出崇文、尊礼等特点。

蒙古族入主中原,必然会使两种文化产生冲突和互相影响,以致融合。

在相互冲突方面,农耕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重视音乐教育的政治教化功能,重视“乐”“礼”,又要求音乐不宜将情感宣泄的太过分。

而游牧文化在音乐歌曲方面十分重视音乐的观赏性,“蒙古人欢乐,跳跃,聚宴,快活。

”。

正是因为两者在音乐歌曲的审美方面的差异才使农耕文化出现了“礼崩乐坏”。

在相互影响方面,两种文化中的音乐审美的差距必然导致相互影响和后期的相互融合。

为了巩固统治,元代统治者不会对农耕文化一概反对,而是选择性地利用。

这样,农耕文化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牧文化中的敢爱敢恨、豪迈奔放等也逐渐被农耕文化所接受。

2.轻视科举制度和汉人
元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废除了科举取士,而且科举取士所录取的进士非常少,在占领中原的134年间,每年平均只有八九位通过进士渠道进入仕途。

另外,元代的科举制度明显歧视汉族,将汉族列为第三等,而且对汉人的考试内容明显较难。

科举制度歧视汉人,汉族文人的地位明显下降,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现实,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因而对现实社会毫不掩饰地进行批判。

3.道教的广泛传播
元代的道教广泛传播,分为全真派、正一派、真大派和太一派。

他们都信奉黄老思想,清静无为,主张修行。

同时还注重辟谷导引。

元曲作者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心静无欲、全真养性,十分看中黄老清净无为思想。

再加上当时的黑暗社会,文人们怀才不遇,他们的人生理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出了看破功名利禄、宁静无为的人生追求,表现出了极强的反传统观念。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元曲表现出了明显的反传统的思想,显示出了与以往较大的不同,如对爱情的追求、对现实社会毫无掩饰地批判和看破功名利禄等。

这些反传统观念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文化冲突、科举制度和道家的影响密不可分。

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笔者希望能够帮助元曲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元曲的反传统的特点,更好地领会元曲的这一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于永森.试论元曲并非以“意境”为最胜[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2):32-39.
[2]李晓卉.后朦胧诗与元曲的解构美学[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
[3]王三北,任金龙.元曲起源新论[J].戏曲艺术,2014,35(01):3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