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原理在电气设备防爆技术中的运用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的区别
隔爆和本安防爆是两种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它们有着不同的安全标准、使用场合和
实现方式。
一、安全标准的区别
隔爆安全标准是IECEx d或ATEX d,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允许在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存在的环境中使用,并且可以抵抗爆炸的发生;本安防爆的安全标准是IECEx i或ATEX i,这种设备只能在不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中使用。
二、使用场合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主要用于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设备,如石化、天然气、
粉尘和化学生产等工业领域,这些场合通常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如设备暴炸、
电火花或热点可能引起爆炸。
而本安防爆技术则广泛用于控制信号、通讯传输和温湿度传
感器等电子设备,在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下进行安全传输。
三、实现方式的区别
隔爆安全技术采用在设备内部采用特殊的密闭型结构来实现,将有可能引起爆炸的电
气设备隔开、防止产生电火花、热量及机械火花,从而防止爆炸的发生。
而本安防爆技术
采用电路和电器元器件的安全设计和选择,通过限制电路内的能量和温度,达到保证设备
的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采用隔爆安全技术还是本安防爆技术要看具体的使用
场合和安全要求。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
隔爆和本安系统防爆原理和选用原则作者:付奇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动化仪表系统在爆炸危险场所安全应用的防爆技术,并重点讲述了自动化仪表产品最为常用的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的特点,最后阐述了冶金行业设计中对于这两者的选用原则。
关键词:本安隔爆安全栅中图分类号:TD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84-01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仪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正常的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同时仪表本身还应具有安全检测和防爆功能。
所以如果在设计时遇到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就必须考虑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自身的电气防爆问题。
1 爆炸的产生条件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爆炸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才能发生。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包括氢气,酒精,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使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发生化学反映的物质。
包括明火、电气火花、高温、光能等。
若想防止爆炸,就要设法避免上述3个条件同时出现。
但实际上许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浓度到达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物,只要出现爆炸源,就将引发爆炸。
因此就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
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在生产现场避免出现可能成为点燃源的电气设备,而将其安装在安全场所,但有些实际生产现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必须要求仪表安装在现场使用,那么就要把仪表成为点燃源的可能性消除掉,此时,就必须采用必要的防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危险场所区域等级的划分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1区(Zone 1):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2区(Zone 2):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形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
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和阻隔可能导致爆炸发生的火花、电弧、高温等热源,以及限制可能造成爆炸反应的气体混合物进入或扩散到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设备运行期间不会引发爆炸事故。
以下是防爆电器设备的几种常见的防爆原理。
1. 隔爆原理:隔爆原理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防爆性能的外壳或壳体,将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隔离在设备的外部环境中,以防止爆炸蔓延。
隔爆型设备通常采用防爆壳体、接线盒、连接器等部件,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材料,阻隔火花、电弧等可能导致爆炸的热源进入或蔓延到设备内部。
2. 防爆原理:防爆原理主要包括了控制可能引发爆炸的能源和限制可燃气体进入设备内部两个方面。
(1) 控制能源:通过采用低能量电路和电器元件,限制电流、电压和电弧等能量的释放,从而减小可能产生的火花和电弧,降低爆炸的风险。
(2) 限制可燃气体进入:防爆设备常常通过设计和制造密封性能优良的外壳或壳体,以阻隔可燃气体的扩散或进入设备内部。
此外,还可以采用滤芯、气密性较好的接缝、耐腐蚀的密封材料等措施,防止可燃气体通过设备外部进入或蔓延。
3. 冷却原理:冷却原理是通过有效的散热设计和制冷系统,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从而减少热源引发爆炸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换热器、风道、散热片等技术手段,将热量快速散发到设备外部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保持设备内部温度的稳定。
4. 粉尘防爆原理:粉尘防爆原理主要针对具有粉尘等剧烈燃烧状况的环境中,通过采用防爆外壳、密封性强的接缝、防爆电路和适应性强的防爆控制策略等手段,有效地控制火花、电弧和高温的释放,阻止粉尘引发爆炸。
总结起来,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包括隔爆原理、防爆原理、冷却原理和粉尘防爆原理。
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和阻隔能源的释放以及限制可燃气体和粉尘的进入,从而保证设备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减小爆炸事故的发生风险。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分析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分析摘要:防爆电气设备技术有很多种类型,鉴于煤矿井特殊环境,隔爆型防爆电气应用技术最为使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应用条件和应用技术,并指出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防爆电气设备应用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边是使人们对煤炭的需求迅猛,煤矿的增产压力增大大;另一边却是煤矿中常常发生电气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对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分析就变得很重要了。
首先给来理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器即在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方能防止爆炸发生的电器。
由于其防爆的特殊性,除了完成一般的电气功能外,还必须采取特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其即使被置于爆炸危险场所安全,仍然能够供用电保持通讯、进行检测、确保控制和安全的功能。
过去,我国的煤矿防爆电机设备大部分是综合性电机厂生产,由于它们是按照通用标准设计的电气设备,所以不特别能适应煤矿井下起动频繁、负荷变化的恶劣环境,导致了其使用寿命普遍低于外国同类产品寿命。
目前国内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现状并不是太好,主要表现在不符合GB3836要求的淘汰老产品仍在煤矿井中频繁使用,非防爆设备仍在井下运行、绝大多数橡胶电缆不符合标准,由于防爆电气设备在煤矿井的应用关乎矿工等工人的安全,为了保障人们群众的安全和国家的财产,要深入对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应用技术分析。
1 煤矿井环境下对防爆电气设备装置的要求以及原因首先煤矿井下电气设备要求电耐潮防滴(溅),隔爆外壳和结合面防锈蚀,使用电气绝缘材料原因是井下环境潮湿,有的地方甚至淋水,此外,由于井下温度高。
所以还要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湿热试验。
其次要具有坚固的外壳,原因是井下常有岩石、煤等脱落,电气设备的挂、碰、拉、撞,易使设备受损。
再者要求选材和结构应便于搬运、有一定过负荷能力、体积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具有防爆性,原因分别是井下工作经常移动、负荷变化大、照明不足并且空间狭窄,存在沼气、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等。
隔爆型原理
隔爆型原理
隔爆型原理是一种用于防止爆炸传播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爆炸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和其他设备。
隔爆型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设备内部的爆炸能量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以防止其传播到周围环境中。
隔爆型原理的实现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外壳隔爆:将设备的外壳设计成具有足够强度和密封性的结构,以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防止火焰和爆炸产物从外壳中逸出。
2.隔离间隔:在设备内部设置隔离间隔,将爆炸危险区域与非危险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爆炸能量传播到非危险区域。
3.泄放通道:在设备外壳上设置泄放通道,以便在内部发生爆炸时,将爆炸产物和压力迅速排放到外部环境中,以降低内部压力,防止外壳破裂。
隔爆型原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但是,隔爆型原理并不能完全消除爆炸的危险,因此在使用隔爆型设备时,仍然需要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如防爆电气设备的正确选型、安装和维护等。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一)防爆原理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放在特制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将壳内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的作用,并能承受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混合物被壳内电气设备的火花、电弧引爆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外壳不被破坏;同时能防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爆炸性混合物传爆,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
这种特殊的外壳叫“隔爆外壳”。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隔爆型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隔爆和耐爆性能,被广泛用于煤矿井下等爆炸性环境工作场所。
隔爆性电气设备的标志为“d”。
隔爆型电气设备除电气部分外,主要结构包括隔爆外壳及一些附在壳上的零部件,如衬垫、透明件、电缆(电线)引入装置及接线盒等。
根据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我们知道隔爆外壳应具有耐爆和隔爆性能。
所谓耐爆就是外壳能承受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本身不产生破坏和危险变形的能力。
所谓隔爆性能就是外壳内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时喷出的火焰,不引起壳外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性能。
为了实现隔爆外壳耐爆和隔爆性能,对隔爆外壳的形状、材质、容积、结构等均有特殊的要求。
(二)防爆措施隔爆型电气设备主要在煤矿井下爆炸危险工作场所使用,其使用环境场地狭窄,搬运困难,并有岩石、煤块冒落、撞击的危险,其外壳不仅要具有耐爆性,还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才能保证设备外壳在发生内部爆炸或受到外物撞击时,外壳不发生严重变形或损坏。
为此,常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工作的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必须采用钢板或铸铁构成,但其他零部件或装配后冲击不到的或容积不超过2L的电气设备,可用HT25-47灰铸铁制成。
对于I类非采掘工作面用隔爆外壳也可以用HT25-47灰铸铁制成。
对于容积不大于2L的外壳,也可以采用工程塑料制成,这种材料具有易成型、易切削加工,比重轻、易于制造等优点,但使用这种材料作隔爆外壳时必须注意到塑料在高温下易发生分解和变形的性质。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隔爆型电气设备是指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所谓隔爆外壳,是指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产生的最大压力,并能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是靠隔爆外壳的耐爆性和不传爆性来保证的。
1.隔爆外壳的耐爆性隔爆外壳的耐爆性是指当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在最大爆炸压力作用下外壳不会变形、损坏,因而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火焰不会直接点燃壳外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为此,隔爆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2. 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又称隔爆性〕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是指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气体或火焰,通过外壳各接合面的间隙向壳外喷泄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冷却,使之不会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隔爆外壳的不传爆性是靠严格控制各接合面的间隙、长度和粗糙度来实现的。
㈣井下人身触电及其预防人的身体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的外壳、构架等,都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触电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其直接危害可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
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某一局部时电弧烧伤人体,造成人体外部局部性的伤害,一般容易治愈,严重时可使人致残,但一般不会致人死亡。
电击是指触电时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器官和中枢神经,使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如使心脏功能紊乱,使呼吸活动变慢,使肌肉强烈收缩造成窒息等。
发生电击,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当,多数会致人死亡。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的时间。
试验资料表明,通过人体的交流电超过15mA时,会使人抽筋,到50mA时,对人的生命已有危险,若增加到 100mA,就很快致人死亡,故有绝对危险。
煤矿井下取30mA为人身触电电流的安全值。
井下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不当,以及工作中疏忽大意或违章操作。
预防人身触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 防止人身触电或靠近带电导体⑪将裸露的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安装在一定的高度。
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一.用外壳限制爆炸和隔离引燃源1.用外壳限制爆炸用外壳限制爆炸是传统的防爆方法。
它是把设备的导电部分放在外壳内,外部可燃性气体通过外壳上各个部件的配合面间隙进入壳内,防爆云平台一旦被内部电气装置上的导电部分发生的故障电火花点燃,这些配合面将使由外壳内向外排出的火焰和爆炸生成物冷却到安全温度,而不能点燃外壳外部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亦即外壳阻止了爆炸向外传播的可能性。
一般称间隙隔爆,这种防爆型式国外一般称为隔爆外壳,我国称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2.用外壳隔离引燃源2.1采用熔化、挤压或胶粘的方法将外壳密封起来,阻止外部可燃性气体进入壳内,而与引燃源隔离,达到防爆的目的。
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气密型电气设备。
2.2当电气设备只用于爆炸性混合物在某个时候出现的场所,则可利用设备内部出现爆炸性混合物所需的时间,作为保护因素。
为此,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外壳来限制可燃性气体或蒸气进入,即相当于限制设备“呼吸”,使外壳内部聚积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浓度达到下限值的时间比外部环境中可燃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存在的时间要长。
这样实际上就使进入壳内的气体和蒸气浓度达不到爆炸下限值,因而不会被点燃,达到防爆的目的。
这种防爆型式称为限制呼吸外壳。
2.3采用密封性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外壳使可燃性粉尘不能或难于进入外壳内,而与引燃源隔离,达到防爆的目的。
这种防爆型式设备称为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
二.用介质隔离引燃源其原理是把电气设备的导电部件放置在安全介质内,使引燃源与外面的爆炸性混合物隔离来达到防爆的目的。
1.用气体介质隔离引燃源当采用的介质是气体(一般是新鲜空气或惰性气体)时,应使设备内部的气体相对于外面大气有一定的正压,从而阻止外部大气进入,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正压型电气设备(以前称为通风充气型电气设备)。
2.用液体介质隔离引燃源当采用的介质是液体(一般是变压器油)作为隔离介质时,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充油型电气设备。
3.用固体介质隔离引燃源3.1当采用的介质是颗粒状的固体(一般是石英砂)作为隔离介质时,这种防爆型式的设备称为充砂型电气设备。
一文弄懂10种类型防爆原理及其应用
一文弄懂10种类型防爆原理及其应用防爆原理是指为防止爆炸危险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根据不同的爆炸源和危害形式,防爆原理可分为以下10种类型:1.隔爆原理:通过在爆炸源与周围环境之间设置可抵抗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的隔离设备,如爆炸隔离墙、槽、罐等,实现防止爆炸扩散的目的。
应用:船舶、航空器、化工厂等需要存储和处理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
2.爆炸抑制原理:通过向易燃易爆物料中添加抑制剂,减缓爆炸反应的进行速率,从而抑制或阻止爆炸的发生。
应用:炼油厂、化工厂、煤矿等易燃易爆行业。
3.爆炸传播原理:通过在爆炸反应区域设置泄压装置、混合器等设备,控制爆炸压力和火焰传播,避免引发连锁反应,以减小爆炸危害范围。
应用:石油储罐、气体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
4.爆炸隔煤原理:通过在矿井中设置隔离带、隔绝装置等物理设备,阻止火焰和煤尘的传播,减少煤矿事故中爆炸的发生和危害。
应用:煤矿、炼焦厂等煤炭行业。
5.硫醇原理:硫醇是一种具有很强燃烧性的气体,其原理是利用硫醇的燃烧能力远远大于瓦斯和煤尘的能力,通过引燃硫醇来防止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发生。
应用:煤矿、煤气、油田等领域。
6.惰化剂原理:通过向易燃易爆物料中添加惰化剂,降低其与氧气的接触,从而减少爆炸反应的发生。
应用:化学工业、航天航空、燃料储存等领域。
7.爆炸波压力解耦原理:通过对爆炸波进行阻尼、散射、反射等处理,以减小爆炸压力和能量的传播范围,从而降低爆炸危害。
应用:炸药生产、冶金、国防军工等领域。
8.静电防护原理:通过运用相应的导电设备和工艺,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和放电,以防止静电引发的火花和爆炸。
应用:化工厂、液化气储存、制药等领域。
9.燃烧抑制原理:通过添加阻火剂或火焰抑制剂,抑制或扼灭火焰的传播,防止火灾进一步发展为爆炸。
应用:木材储存、油库、柴油机等领域。
10.自动灭火原理:通过利用自动灭火系统监测和控制火灾危险,迅速启动并喷洒灭火剂,快速扑灭火焰,防止爆炸的发生。
应用:电子设备、厨房、车库等需要自动灭火的场所。
防爆电机工作原理
防爆电机是能够应用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一种电机,在这些特殊环境下一定要使用防爆电机,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引起爆炸等风险,防爆电机按照防爆原理可分为隔爆型防爆电机、增安型电机、正压型电机、无火花型电机及粉尘防爆电机等。
隔爆型防爆电机工作原理它采用隔爆外壳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部分与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隔开。
但是,这种外壳并非是密封的,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以通过外壳的各部分接合面间隙进入电机内部。
当与外壳内的火花、电弧、危险高温等引燃源接触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这时电机的隔爆外壳不仅不会损坏或变形,而且爆炸火焰或炽热气体通过接合面间隙传出时,也不能引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粉尘防爆电机工作原理此电机指其外壳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能阻止粉尘进入电机外壳内或虽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但其进入量不妨碍电机安全运行,且内部粉尘的堆积不易产生点燃危险,使用时也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爆炸的电机。
无火花型电机工作原理此电机是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又不会发生点燃故障的电机。
与增安型电机相比,除对绝缘介电强度试验电压、绕组温升、tE(在最高环境温度下达到额定运行最终温度后的交流绕组,从开始通过起动电流时计起至上升到极限温度的时间)以及起动电流比不象增安型那样有特殊规定外,其他方面与增安型电机的设计要求一样。
增安型电机工作原理它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危险高温的电机结构上,再采取一些机械、电气和热的保护措施,使之进一步避免在正常或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电弧、火花或高温的危险,从而确保其防爆安全性。
正压型电机工作原理配置有一套完整的通风系统,电机内部不存在可能影响通风的结构死角;外壳和管道由不燃材料制成,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壳及主管道内相对于外界大气保持足够大的正压;电机须有安全保护装置(如时间继电器和流量监测器),以保证足够的换气量,还必须有壳内气压欠压的自动保护或报警装置;外壳上的快开门或盖须有与电源联锁的装置。
防爆电气设备的几种基本防爆型式
防爆电气设备的几种基本防爆型式(1) 隔爆型“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类。
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区场所。
(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参见GB 3836 3标准)。
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结构上,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工作温度、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绝缘效果以及提高外壳防护等级,以减少由于污垢引起污染的可能性和潮气进入等措施,减少出现可能引起点燃故障的可能性,提高设备正常运行和规定故障(例如:电动机转子堵转)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JP〗该类型设备主要用于2区危险场所,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区,例如具有合适保护装置的增安型低压异步电动机、接线盒等。
(3) 本质安全型“i”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是在设备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
浅谈隔爆型电气设备隔爆接合面的技术要求
0.40
25<L 操纵杆和轴4)
O.30
-
-
6≤L<12.5
0.30
O.30
0.20
12.5≤L<25
0.40
0.40
0.40
25<L 滑动轴承的转
轴5)
O.30
-
-
6≤L<12.5
0.350
O.30
0.20
12.5≤L<25
0.40
0.40
0.40
25≤L<40
0.50
0.50
0.50
40≤L 带滚动轴承的
0.30
-
12.5≤L<25
0.40
O.40
25≤L
0.50
0.50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4)
6≤L<12.5
0.30
-
12.5≤L<25
0.40
0.40
25≤L<40
0.50
0.50
40≤L
0.60
0.60
带滚动轴承的转轴5)
6≤L<12.5
0.450
-
12.5≤L<25
0.60
0.60
25≤L
0.750
0.30
0.250
6)
0.30
-
-
6≤L<12.5
0.40
0.30
0.20
12.5≤L<25
0.45
0.40
0.30
25≤L<40
0.60
0.450
0.40
40≤L 1)除了本表中给出的数值外,表4中的数值也可用于ⅡB外 壳。 2)对于操纵杆、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直径差。 3)对于L≥9.5mm,间隙≤0.040mm ,外壳容积不超过
电气设备防爆技术分析
电气设备防爆技术分析一、简介电气设备防爆技术是指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因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在工业、化工等领域,防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们将从防爆原理、分类和选型等方面对电气设备防爆技术进行分析。
二、防爆原理电气设备防爆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火花产生的能量、防止外界火源引入易燃易爆环境、隔爆等。
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解释:1. 降低火花产生的能量在易燃易爆场所中,电气设备中产生的电弧、火花等能量很容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电气设备时,应注意降低火花产生的能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1)增加隔离距离或采用隔离结构;(2)采用合适的电缆接头;(3)防止碰撞、振动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短路或故障的因素;(4)采用低能量开关等。
2. 防止外界火源引入易燃易爆环境外界火源的侵入是造成火灾或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外界火源进入易燃易爆场所。
常用的方法包括:(1)在易燃易爆场所和非易燃易爆场所之间设置隔离帘、隔离门等隔离设施;(2)注意场所的通风和排放系统,确保易燃易爆物质不会聚集在某一区域;(3)合理的使用消防设备等。
3. 隔爆隔爆是指防止火花、爆炸等源头的火势向周围蔓延。
在电气设备防爆技术中,隔爆通常采用隔爆盒、隔爆隔板、隔爆接头等。
三、分类电气设备防爆技术是根据应用场所、防爆方式等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按应用场所(1)防爆型电机:用于化工行业和石油工业,其工作原理、特性和结构与普通电机基本相同,但具有更高的防爆等级和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2)防爆型灯具:常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等行业的室内和室外照明。
(3)防爆型开关:用于控制电气设备的开关。
2. 按防爆方式(1)型式防爆:强制控制设备产生的火花、温度以满足防爆要求。
(2)壳体防爆:将电气设备放置在密闭的壳体中,当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火花、气体等只能在密闭的壳体内燃烧。
隔爆型电气设备在井下使用的防爆措施
井下作业涉及各种电气设备,如 变压器、电动机等,如果设备出 现故障或维护不当,容易引起电 火花,进而引发爆炸事故。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必要性
提高安全性
隔爆型电气设备能够在发生爆炸时有 效地隔离火源,阻止火焰蔓延,从而 降低事故损失,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 性。
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能够有效 地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减 少人员伤亡。
隔爆型电气设备在井下使用 的防爆措施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与特性 • 井下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防
爆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防爆措施 • 安全操作规程与培训 • 结论
01引言井下作源自的危险性井下环境恶劣井下作业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存 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 增加了发生爆炸事故的风险。
隔爆型电气设备具有较高的防爆性能,能够在具有爆炸性危险的环境中安全运行。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一般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能够承受爆炸产生的压力 和冲击。
隔爆型电气设备还具有防尘、防水等功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
02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与特性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
01
隔爆型电气设备采用隔爆外壳, 将可能产生电火花和高温的部件 封闭在壳内,以防止壳内爆炸产 生的火焰和压力波传播到壳外。
02
当壳内发生爆炸时,隔爆外壳能 够承受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阻止 火焰传播到壳外,从而防止了爆 炸事故的发生。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特性
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的防爆原理及特点浅析
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的防爆原理及特点浅析作者:甘方熹李洪森李小丽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爆炸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然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的防爆原理及优缺点,并对其使用范围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爆炸隔爆型本安型正压型防爆原理1 爆炸的概念、危害及使用范围防爆领域所说的爆炸是燃烧的一种加速度反应。
在爆炸危险性环境中,燃烧剂(如氢气,汽油,苯等)、氧化剂(氧气,空气)、点燃源(例如明火,火花,电弧,高温表面等)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相遇时就会发生氧化反应,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辐射和光辐射,这些能量在一定封闭或者半封闭(通风不畅)的空间内得不到或来不及释放,就会在空间内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形成了爆炸。
爆炸一旦产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爆电气正是为避免产生这种爆炸危险而研发的。
防爆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矿、轻纺、粮食加工以及军工业部门中可聚集爆炸性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等危险物料的爆炸危险场所[1]。
2 防爆类型的分类防爆类型分为:隔爆型、本安型、增安型、正压型、浇封型、充油型、充沙型、无火花型。
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种典型防爆类型: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
3 几种防爆类型的防爆原理、优缺点及使用范围3.1 隔爆型Ex“d”隔爆型的基本原则是包容型。
在电气设备中,利用隔爆外壳,承受其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爆炸向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设备中所有隔爆间隙小于相应可燃性气体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在标准规定的实验条件下,一个外壳内最易点燃浓度的爆炸性混合物被点燃后产生的火焰穿越25mm长的结合面,不能点燃外壳外部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时,结合面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2]。
如果可燃性气体进入外壳之内被火花点燃产生爆炸,则爆炸火焰被限制在外壳之内,不能点燃外壳外部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保证了使用环境的安全。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其防爆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隔爆外壳
隔爆外壳是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能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压力和火焰的作用,从而防止爆炸向外传播。
隔爆外壳一般由厚钢板、密封圈、紧固件等组成,设计标准严格,结构坚固可靠。
2.耐爆性能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耐爆性能。
所谓耐爆性能是指设备在内部爆炸或外部爆炸时,不会发生破坏或变形的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设备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设备的耐爆性能。
3.隔爆性能
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是指设备在发生爆炸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爆炸火焰和高温高压气体向周围扩散的能力。
这种性能主要依赖于设备的密封圈和隔爆间隙的设计。
在设备发生爆炸时,密封圈能够有效地阻止气体和火焰的泄漏,而隔爆间隙则能够有效地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压力,从而防止爆炸的传播。
4.防爆标志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和安全监管,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上都会贴有防爆标志。
防爆标志上一般会注明设备的防爆等级、使用环境、生
产厂家等信息,用户在购买和使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时,应仔细核对设备的防爆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确保设备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和安全标准。
总之,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主要依赖于设备的隔爆外壳、耐爆性能、隔爆性能和防爆标志等方面。
用户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范文(二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范文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一种特殊的电气设备,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设计和防爆原理,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中使用时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一、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之一是隔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所有易燃材料、电路和元件都被封装在密封的防爆壳体内,并且与外界隔离开来。
这种壳体通常由耐火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阻挡火焰和热量的传播。
此外,设备内部的电路和连接线材料也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爆性能,以防止火花和电弧的产生。
通过隔爆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在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避免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二、限流保护原理限流保护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电路都必须采用合适的限流装置,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流不会超过限定值,从而避免了过大电流引发的火花和电弧。
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限流装置会及时切断电流,以保护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通过限流保护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防止过电流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三、能量限制原理能量限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关键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电路设计和电气参数必须限制能量的大小,以防止能量积累到引发火灾或爆炸的程度。
具体来说,设备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能超出设定的限定值。
此外,在设备内部还会安装能量限制装置,例如过压保护器、过流保护器等,以及采用低能量的电路设计,进一步限制能量的释放。
通过能量限制原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避免能量积累引发的火灾和爆炸。
四、温度控制原理温度控制是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另一个重要防爆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设备的运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引发火灾或爆炸。
具体来说,设备内部会安装温度探测器,监测温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温度。
此外,设备还会采用一系列的散热装置,例如散热片、风扇等,以有效降低温度。
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和防护措施
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和防护措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场所,电气设备如果不具备防爆性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给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气设备为什么会引发爆炸。
在易燃易爆场所,当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电弧、高温等能量超过了周围环境中可燃性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时,就会引燃可燃性物质,从而引发爆炸。
例如,在煤矿井下,瓦斯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气设备的短路火花就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那么,电气设备是如何实现防爆的呢?目前常见的防爆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隔爆型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放在一个坚固的隔爆外壳内。
当设备内部发生爆炸时,隔爆外壳能够承受住爆炸压力,并且阻止内部的火焰和高温气体向外部传播,从而避免了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性物质被引燃。
这种类型的防爆设备具有较高的防护能力,适用于存在强烈爆炸危险的场所。
增安型防爆原理则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产生火花、电弧和高温的可能性。
例如,采用优质的绝缘材料、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限制设备的表面温度等。
增安型防爆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安全性较高,但在发生故障时的防护能力相对较弱。
本质安全型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的电路能量,使其无论在正常工作还是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都不足以引燃周围的可燃性物质。
这种防爆方式安全性极高,常用于对防爆要求非常严格的场所,如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
正压型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置于一个充满保护性气体(通常是清洁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外壳内,使外壳内部的压力高于外部环境压力,从而阻止外部可燃性气体进入。
即使设备内部发生故障产生火花,也会由于保护性气体的存在而无法引燃周围的可燃性物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防爆原理外,还有无火花型、浇封型等防爆原理,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危险环境和工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