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设计的浅思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这一课后,感悟很深,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重建教育教学新观念。
一、有识有方,生动活泼,让教学设计“活”起来“有识”,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方”,指教学的高效高不开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是“兴风作浪”,使学生思维“沸腾”的能手。
面对平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制造悬念,使教学的矛盾的揭示、展开和解决中进行,这是促使教学富有活力的主要方法。
如在“培养守法精神”时,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活动:一是每人学生每次说一部法律名称及规定;二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哪些是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按法律的要求去做;三是面对敲诈,你该怎么办?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了亲和力和感染力,因而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较强。
要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教师除了应善于“激疑”外,还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为此,教学形式需多样。
如知识比赛、漫画赏析、小组讨论等多种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灵动。
二、让教学设计“畅”起来1、准确理清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指在熟悉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按照思维规律,明确教学逻辑线索,做到教学内容布局合理,脉络清晰。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三缺”问题:一是“缺人”,学生主体严重缺失,只见教学设计不见“人”;二是“缺氧”,教学设计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能走进学生内心,设计形式化;三是“缺水”,教师只关注“教”,不研究“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只入耳,不入心,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培养守法精神”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主线是:按照“知——守——用”的思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也在不断地演进与完善。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思想基础,本文将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浅谈。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引导者、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2. 关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重视学生学习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通过对学习效果的实际检测来完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效果的关注和注重。
3. 实现多元化教学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根据学情、课程类型、课程适应性等的情况来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学。
4.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方式和形式,可以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并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1、因材施教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这一点对于新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提高。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而创造个性化教育环境。
2、个性化的多样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的应用。
教育者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和方法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彼此激励、相互交流和学习,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作了新的界定。
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一般来讲,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元素。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因时而变,灵活变通,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验实践,使之过程化、体验化。
探究式教学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中引入项目式教学、问题式学习等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加强合作及提高互动交流的训练,达到相互促进和全方位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资源、设置学会设计的难点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科学技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形成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感受到学习细节以及具有现实应用能力的体验,从而达到加深思维和记忆的效果。
情境教学还能够通过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际问题背景、知识应用的意义和难点。
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式教学在新课程中,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快速获得学习成效。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则扮演的是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项目作为教学资源的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新课标下教学的做法和反思
新课标下教学的做法和反思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评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分析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1.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素质教育: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合作学习:新课标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新课标强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探究式教学: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反思教学方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反思课堂管理:教师应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反思评价方式: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四、总结与建议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引言: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本位、以发展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以培养其全面发展和创造力为目标。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本位、以创新发展为导向。
学生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建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应该是有过程、有目标和有意义的;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情境化思维: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启发性思维: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思维: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4.开放性思维:教学设计应开放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1.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设定具体、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2.情境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3.学习资源准备:准备好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4.教学策略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的效果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通过效果评价来判断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观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被形成接受性学习的局面,形成唯书是上、唯师标准、唯一方法、唯一目标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与时俱进,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要求我们老师讲究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是最为复杂的、最难以把握的,同时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也是复杂的。
因此,教师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 ,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 ,课程与教学的界线泾渭分明。
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制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教学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
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1.重教材,轻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
新课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新课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应当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
3、“高度尊重学生”我们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去我们的香火上不是供着这么几个字么,“天地君亲师”,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但同时也使我们陷入了忽视学生的自尊,学生过于迷信权威的尴尬境地。
新的教育观要求我们放下架子,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有平等权力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要学会“蹲下来说话”,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民主的,平等的跟他们进行交流。
4、“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秋季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了,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牵着妈妈的衣角来到学校报名,他们第一次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面,这时候的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自豪,他们对一切,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里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是那么好奇,觉得那么新鲜。
可是,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学生的这些好奇感、兴奋感将不复存在。
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我们是否有意无意的给学生设置了太多太多的条条框框,从学生一踏进校门,我们就给他们设置了一道高高的门槛!有好事者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即众所周知的“跳蚤试验”,我们是否也有意无意的把学生当成了跳蚤,反而成了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呢?这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5、“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从过去听过的许多课来看,课堂上至少有相当部分的老师最担心的是自己无话可说,那怕是转身写板书的时候,往往嘴里也会念念有词,不甘于沉默。
这是不对的,这样做,显然没有把学生置于主角的地位。
什么都你说了,学生还说什么?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说,课堂上,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去当主角,我们要懂得“沉默是金”,我们要敢于当配角。
二、探究学习与创新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再以纯粹的知识传授为导向,而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并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程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作业、项目展示等。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并关注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多样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其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浅谈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指一种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整合为重点的教育理念。
它主张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得到重视,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主干地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与技能、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以学科内容为核心新课改革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注重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我们需要通过构建具有吸引力和意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的文章、故事等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修养素质、价值观念等。
(二)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下,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了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接起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科知识与本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相结合,更好地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
(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和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网上英语学习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新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因素,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注重跨学科整合新课程要求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科之间的联系,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应借助合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强调实践与实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课程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三、教学设计策略1.拓宽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科拓展等。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也包括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开展项目式和研究性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某一主题或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项目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在新课程体制下,教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还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浅谈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教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明确教案的设计方向。
在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案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原则1. 系统性原则:教案应该具有系统性,从整体上考虑教学过程的有机衔接,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 循序渐进原则:教案的设计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个性化原则: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创新性原则: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三、具体操作1. 设计任务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
2. 分步导学: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步导学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分步导览教学内容、分步解决问题等。
3. 资源丰富:在教案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书籍、视频、网站等,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4. 合作学习: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5. 评价反思:在教案中,教师应该设计评价和反思的环节,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应该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个年头了,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方法和策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
在这一背景下,教学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创新。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的框架下,学生的实践活动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情感支持。
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六、师生互动与合作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互动与合作,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合作,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找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3篇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2)《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一)在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
新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课程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教学的主体,通过参与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而新课程教学设计则通过任务型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方式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最后,新课程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变化的加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教学设计将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我深感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帮助。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二)在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在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这门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对于教学设计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心得的总结。
首先,通过《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我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要求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最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这对于传统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积极学习和不断实践。
另一方面,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平台。
只有这样,新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最后,通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我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了进行教学设计,认识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困难和挑战,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四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在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设计对于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念和原则来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
下面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了教学设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其次,我了解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跨学科整合、因材施教、评价导向等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结合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整合和创新思维。
再次,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在学习课程中,我了解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会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实际教学的需要,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只有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因此,我会继续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
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
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
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
只有正确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踩着自己的步伐跟进教学。
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多一份质疑就多一份反思。
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实践。
多一份行动就多一份成功。
我们需要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充满灵动的课堂。
用自己的智慧把艺术课堂变的更加艺术化,更美,更让学生喜欢,更有效。
第2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最近,我阅读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这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 出 信 息 化 教 学 设 计 及 其 组 织 实
施 的 大 致 过 程 虽 相 似 , 但 教 学 效
互 问 互 答 法 、 协 作 阅读 理 解 策 略 、 消 除 不 安 策 略 、 四 角策 略 、多 次选 举 策略 、焦 点列 表策略 等 等。
最 佳 契机 ;( 3)学 生之 问 的 社 会化
交往强 度增 加 。 既 然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是 个 体 认
课例 二 : 金 属铝
金 属 铝 》 足 国 内 高 二 化 学 教 师 通 过 英 特 尔 未 来 教 育 项 目 培 训 后 ,所 做 的 一 课章 教 学 设 计 。课 项
影 子 》 是 美 国 一 位 山 村 小 学
育 领 域 中 , 信 息 技 术 使 原 先 的 一
些先进 的教育教学观 念成为现 实,
教 师 向 小 学 生 们 提 出 的 一 项 研 究 小课 题 ——观 察 春 夏 秋 冬 自 己影 子 的 变 化 , 对 所 提 出 的 问题 做 出 回 答, 并 完 成 电 子报 告 对 外 交流 。 小 学 生 们 通 过一 年 的观 察 、记 录 、拍 摄 等 , 完 成 J电子 报 告 , 完成 了教 ,
教 学 研 讨
课
程
/ ie u. g c h t /w w w .t d . n强 ■| tP:www t u or . ■目 霹J / ed
往 的 障 碍 以 及 如 何 设 计 协 作 学 习
的任 务上 。
2。 设 计 基 于资 源 和 工 具 的 学 习 任 务
4. 多 角 度 出 发 , 实 现 信 息 从
的 、 微 观 的 研 究 问 题 上 仍 然 会 有
不 同。
根 据 信 息 技 术 在 活 动 、 环 境
知 策 略 的 群 体 分 工 化 的 结 果 , 那
和 媒 体 传 递 这 三 方 而 所 发 挥 的 作 用 , 我 认 为 教 学 设 计 至 少 应 在 以
下 方而 引起理 论研 究者 的关 注 。
么 有 关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的 研 究 重 点 不 能 放 在 协 作 步 骤 上 , 而 应 放 在 如 何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来 消 除 人 际 交
堂 实 践 过 程 中 , 一部 分 平 常 能 主
动 学 习 的 学 生 积 极 性 很 高 , 人 人
田 学 皴 _毂 5 2 0 2 小! m 胥 墨 0 0 91
早 期 学 习 心 理 学 积 累 了 很 多
Hale Waihona Puke 快 收 集 到 了 许 多 图 片 、 图 像 及 信
息 资料 ,经 处 理 , 完 成 了相 关 的 电
实 现 这 一 转 变 ,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尤 为 重 要 。 信 息 技 术 凭 借 其
传 递 的 高速 度 、交 互 的 高 强度 、信 息 的 高 密 度 、 反 馈 的 高 效 率 已 经 走 进 我们 的课 堂 。但 是 ,如 何 将 其
的 信 息量 大 ; ( 2)容 易 产 生认 知 冲
环 境 的依 赖 程 度 也 会 不 同 。 因 此 ,
信 息 时 代 教 学 设 计 的 基 本 框 架 虽 然 不 会 有 太 大 的 变 化 , 但 在 具 体
学 目标 , 收 到 了较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突 , 而 认 知 冲 突 是 教 学 和 学 习 的
化环 境 下 的 教 学设 计
观 看 视 频 ( 断依 据 及 结 论 )设 计 判 思 路 ,分 节 穿 插 视 频 资 源 , 产 生 更
好的效 果 。
教 师 在 将 信 息 技 术 运 用 到 教
学 过 程 中 时 , 往 往 比较 多 地 考 虑
信 息 化 时 代 的 到 来 , 不 仅 给
我 们 曾 将 个 体 认 知 策 略 与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做 过 比较 , 惊 奇 地 发 现 :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是 个 体 认 知 策 略 的 群 体 分 工 化 的 结 果 。 但 这 种 群 体 分 工化 带 来 的好 处 是 : ( 1)群
果 迥 异 。这 不 禁 让 我 们 反 思 : 在教 课 例 一 : 影子 》
使 先 进 教 学 设 计理 论 的 接 受 和 应 用 成 为 可 能 , 但 在 现 有 的 信 息 技 术 参 与 的 教 学 系 统 巾 , 由 于 信 息 技 术 进 入 教 学 系 统 的 程 度 各 不 相
同 , 教 学 效 果 对 信 息 技 术 和 信 息
体 的 信 息 加 工 要 比 个 体 信 息 加 工
学 生 提 供 了新 的 学 习认 知 的工 具 ,
子 报 告 和 网 页 。 但 也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因 失 去 了 教 师 的 指 导 而 无 所 适 从 , 因信 息 技 术 掌 握 不 好 而 耽 误
个 体 认 知 策 略 和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的
研 究 成 果 。 个 体 认 知 策 略 包 括 注
意 策 略 、 精 加 工 策 略 、组 织 策 略 、
程 整 合
ht p:/ w w .t t /w i edu. g. or cn
教 学 研 讨
新 课
谨 思
口 /蓝孝帅
新 课 程 改 革 提 出 要 转 变 教 师
的 教学 方 式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要
动 手 做 实 验 , 小 组 内分 工合 作 ,很
1.注 重 信 息 化 环 境 下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的研 究
元 认 知策 略 、 问题 解 决 策 略 等 等 。
时间 太多 ,效果 不太 好 。
从 以 上 两 则 课 例 , 我 们 可 以
在 传 统 教 学 的 基 础 上 有 效 整 合 应
用 , 成 为 当 前 教 学 设 计 的 迫 切 任
务 。
协 作 学 习 策 略 主 要 包 括 头 脑 风 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