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的出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教学设计需要符合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在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方面进行探讨,从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念与策略。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有挑战性且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自主安排、研讨交流和多元资源整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写作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下,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教育下,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法应立足于学生的表现和成长情况,综合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和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设计实施的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2.创设情景。
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和数学建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也在不断地演进与完善。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思想基础,本文将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进行浅谈。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引导者、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2. 关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重视学生学习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通过对学习效果的实际检测来完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效果的关注和注重。
3. 实现多元化教学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教学,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根据学情、课程类型、课程适应性等的情况来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学。
4.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方式和形式,可以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并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1、因材施教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这一点对于新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提高。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进而创造个性化教育环境。
2、个性化的多样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的应用。
教育者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和方法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彼此激励、相互交流和学习,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因时而变,灵活变通,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验实践,使之过程化、体验化。
探究式教学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中引入项目式教学、问题式学习等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加强合作及提高互动交流的训练,达到相互促进和全方位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资源、设置学会设计的难点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科学技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形成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感受到学习细节以及具有现实应用能力的体验,从而达到加深思维和记忆的效果。
情境教学还能够通过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实际问题背景、知识应用的意义和难点。
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项目式教学在新课程中,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快速获得学习成效。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的是主动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则扮演的是学习资源的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项目作为教学资源的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PPT课件
强调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提倡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和整合。
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程理念强调过程评价的重 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个性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倡教
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更新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个性化教育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 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
02 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 的变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互动与合作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 的需求、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
以发展为导向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更关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为学 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0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与专业发展
教师角色的转变
01
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担
任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在新教育时代,教师们越来越注重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本文将通过一个教学设计案例,具体阐述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并对其进行教学反思。
一、新课标理念概述新课标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案例介绍本案例为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为学科基本概念,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等方式。
1.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4.教师讲解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6.总结反思环节: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3.合作学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5.总结反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注重个性化、前瞻性和多元化,这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教学设计是按照新课标理念进行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理念对教学设计的要求1. 个性化个性化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重要特点之一。
新课标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前瞻性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学设计具有前瞻性,即面向未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当前学习需求,还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需求。
教学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3. 多元化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应该多元化,多角度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方式。
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任务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重要教学设计方法。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来进行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团队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重要教学设计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共享。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强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内涵体例与活动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内涵体例与活动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新课程理念对项目式教学的要求、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指导原则、项目式教学设计的体例设置以及项目式教学设计中的活动设计。
结论部分总结了项目式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式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的意义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内涵、体例、活动设计、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内涵体例与活动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设计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探究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项目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项目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包括任务设计、资源整合、评价策略等方面,指导原则则包括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重视任务的实践和应用等。
项目式教学设计的体例设置包括项目任务的设立、项目分工合作、项目策划与实施等环节,活动设计则围绕项目任务展开,包括启发性讨论、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
项目式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和跨界合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
2. 正文2.1 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问题或任务中进行探究、解决和表现,来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和情感体验。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现代教学设计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性新课标理念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引导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
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引领教育教学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现代教学设计的特点1. 个性化定制:现代教学设计注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2. 多元化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设计强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发展。
3. 强调实践性和问题导向:现代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注重互动和合作:现代教学设计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通过互动和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关注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现代教学设计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具备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实现个体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新课程”时代。
这一时代的特点是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体的角色,通过亲身参与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整合和跨学科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各学科的知识点安排已经有了更加完整和合理的规划。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
比如说,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将历史、文化、语言等不同的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个历史文化的事件。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
再次,新课程理念强调“生活化教学”。
我们应该将课程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点和生活的实际应用。
比如说,在教学语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新课程理念强调多元评价和个性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比如说,在一次考试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几次小测验来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说口头评价、写作评价、实践评价等等,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思维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方法的运用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优化。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考试、 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的制定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 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结果的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 的学习进步。
详细描述
针对评价机制改革的挑战,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表现性 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5
总结与展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取得 了显著进步,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和课 堂节奏。
03
说课技巧与实践
说课稿的撰写
明确教学目标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 目标相一致。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中应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 学节奏和深度。
详述教学步骤和方法
说课稿中应详细描述教学步骤和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
分析案例特点
在案例分析中,要深入分析案例的特点和亮点, 以及案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总结案例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 供参考和借鉴。
0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挑战与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单元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单元教学设计一、概述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单元教学设计是在这种理念下进行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原则1. 整体性原则:单元教学设计要立足于教材的整体结构和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单元。
2. 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差异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设计分层教学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4. 有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设计步骤1. 分析教材和学生: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教材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需求。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单元。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包括探究活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5. 制定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估。
6. 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7. 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
四、注意事项1. 要注意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确保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
2. 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引言: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本位、以发展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以培养其全面发展和创造力为目标。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本位、以创新发展为导向。
学生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建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应该是有过程、有目标和有意义的;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情境化思维: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启发性思维:教师应该尽量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思维: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4.开放性思维:教学设计应开放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1.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设定具体、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2.情境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3.学习资源准备:准备好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4.教学策略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的效果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通过效果评价来判断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一份体现新课标理念数学的教学设计,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内容设计1.体现实际应用在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跨学科融合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强调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数学教学设计可融入信息技术,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认识。
三、教学方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教学设计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新课标倡导合作和共享,教学设计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学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新课标提倡多元化评价,教学设计中可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能力评价教学设计中可设置能力评价的环节,如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等,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3.自评与互评在评价方式中引入自评与互评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评价并接受同伴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五、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估1.教学实施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
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
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
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
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
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
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展历史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学是历史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学问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学问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子,是我们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是学习新知的前提老师应当创设好玩的教学情感,鼓舞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留意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协调,选择一些切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作素材,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志来激发学生的情思,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从而到达学生欲罢不能的效果。
就情境创设的方式而言,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敏捷运用。
或依据新旧学问的结合点,细心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动机;或用现代技术手段虚拟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气氛中,与历史人物共思维、共行动,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踊跃情感;或用活动地图再现历史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进展描述,激发学生的爱好和热忱等。
二、合作互动是能动的学习新知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加者,其干脆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开展的探究者、建立者和参加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
通过交往,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同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沟通,实现互动,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到达共识、共享与共进,表达教学相长的真谛。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生活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安康成长。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标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个新的背景下,教学设计也需要有所改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向新课标理念提倡目标导向,即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中心。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制定课程目标。
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注重将活动目标与学生的目标进行对接和衔接。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新课标理念倡导多元化教学,即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具,以便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得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三、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得到了高度重视。
情境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来学习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情境性的教学资源,例如动画、实验和实物等,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
四、评价导向新课标理念强调评价导向,即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手段,包括课堂测验、作业、报告和小组讨论等,以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目标导向、多元化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和评价导向。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在新时代下,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推进,教学理念和设计也逐渐向着更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的方向转变。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者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素养教育和数理化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针对21世纪全球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的革命性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环境、经济和社会思维方法的人才。
素养教育则是一种综合型的教育方式,涉及到文化素养、体育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数理化思维能力则是即将进入崇尚“创新”时代的我国基础教育核心,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个体潜力,支持学生开展独立探究和自我评价。
此外,教学设计应该更多地注重情感体验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高品质的教育与人文关怀。
同时,在教学中加入适度的游戏元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设计模式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多样的学习素材,例如是教师提供的电子文献、网络资源与多重媒体课件等。
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达到知识的吸收与转移。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异,学生如何快速地解析问题、提取相关信息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析一道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
同时,在教育领域和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在教育诱导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机会去思考。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传授。
另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者应更加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其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浅谈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是指一种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整合为重点的教育理念。
它主张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应得到重视,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主干地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与技能、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以学科内容为核心新课改革将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注重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
我们需要通过构建具有吸引力和意义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经典的文章、故事等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修养素质、价值观念等。
(二)强调跨学科整合新课程理念下,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了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接起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科知识与本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相结合,更好地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
(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和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网上英语学习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形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新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因素,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并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注重跨学科整合新课程要求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学科之间的联系,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应借助合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强调实践与实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课程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三、教学设计策略1.拓宽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科拓展等。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也包括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开展项目式和研究性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某一主题或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项目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3、实践统计,巩固新知
(1)收下了小动物送的礼物,大象蓝蓝拿出了丰盛的 水果招待大家(出示水果统计表)。有小猴爱吃的桃子, 小猪爱吃的西瓜,好客的蓝蓝还想请小朋友吃水果呢!
(2)每个小朋友只能选一个最喜爱的水果,把它贴在 那种水果的上面。然后请负责统计的同学统计好爱吃每 种水果的各有几个人,
(3)学生贴水果,负责统计的同学统计好,汇报情况。
E、社会适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活动的意识
新课程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为出发点, 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教师做好由传授者 向参与者、由控制者向帮助者、由主导者向引导者的 真正转变。在语言上,要使用恰当的动词,使教学目 标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例如: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领域的目标
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
区别、解悉、评价、继续
组织
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 成一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重要
的和一般的价值
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 建立、选择、比较、下定义、系统
阐述、权衡、制订计划、决定
价值与价 值体系的 个性化
具有长期控制自己的行为 乃至发展了个性化的价值
体系
修正、改变、接收、判断、拒绝、 相信、继续、解决、贯彻、抵制、
旅行
(二)从课题入手,学习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 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 是植物的种子。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
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
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
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
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
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
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
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
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
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
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要充分彻底地分析所教学的内容,应该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以及知识结构图到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
如《孔乙己》一文,主题深刻,语言含蓄,值得研究探讨的东西很多。
如果仅凭学生先有的知识及思维方式,要达到迅速的领会作者材料安排的意图,是非常困难的。
不如从人物入手,先提示学生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一句话,抓住三个要点,联系此句话的前后内容,以此为阅读的突破口,化难为易。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很重要的。
(二) 制定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
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究学习中学生对于问题情景的体验和问题解决的结论论证,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都不可能用以往的授课组织形式替代。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
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
应避免以下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
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
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
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等。
第三,
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3.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
4.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但是我们也不难
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
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
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
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四)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
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
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
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