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相关知识
《白杨礼赞》相关知识《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
从1940年5月起,茅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文章热烈的歌颂他们。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
”可见,作者不仅是在赞颂,而且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字音字形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倦怠(juàn dài)恹(yān)恹晕(yùn)圈参(cān)天潜(qián)滋暗长不折不挠(náo)婆娑(pó suō)虬(qiú)枝毡(zhān)子秀颀(qí)楠木(nán)词语注释[边际] 边缘,界限(多指地区和空间)。
[视野] 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错综] 纵横交错。
[开垦] 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精华]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诸如此类] 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力争上游]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原是“逃”的意思。
[姿态] 姿势,样儿。
还可指态度、气度。
[屈曲] 弯曲、曲折的意思。
[盘旋] 环绕着飞或走。
[伟岸] 魁伟,高直。
[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温和] 指性情温柔平和。
[坚强不屈] 坚毅刚强,不屈服。
[宛然] 仿佛,好像。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磨折] 折磨、磨难、挫折。
[贱视] 轻视。
[秀颀] 美而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在讨论环节不够活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教学难点
(1)情感把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背后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2)写作技巧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
此外,关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采用了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一步优化互动环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关于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讲授法,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文化认同感的塑造: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18张PPT)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 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 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 《残冬》,散文《白杨礼赞》。
然而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 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由此可见,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借赞美白杨树 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恹 恹 yān
虬枝
旁 逸 yì
楠木
晕 圈 yùn
秀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倔 强 juéjiàng 参 天
婆 娑 pósuō 主 宰
qiú 刹 那
chà
nán 毡 子
zhān
qí 开 垦
kěn
cān 无 边 无 垠 yín
zǎi 坦 荡 如 砥 dǐ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15. 白杨礼赞
茅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chóu)。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握白杨的形象特点。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感受中华儿女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 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 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子。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⑦秀颀:美而高。
颀,修长。
⑧虬枝:盘曲的树枝。
⑨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2.语言品味。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
“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
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
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如“它挺拔、葱郁、顽强地生长在高原上”,从而理解白杨树象征的民族精神。
-在分析写作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白杨树像一个英勇的战士”,向学生解释拟人手法如何赋予白杨以人的品质。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要及时、具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将在课后进行总结,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
4.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热爱。
5.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优秀课件
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 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 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 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3.运用对比。 第九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突出地 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 贱视民 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
1941 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 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 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 革命圣地延安, 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 日寇的感情。
重难点小结 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不是“好女子”到 “伟丈夫”,从外形,到内在品质,运用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为第二层进一步揭示赞美白杨的意义做好了 准备。紧拉着,第二层用了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说 不应当只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 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 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此诗可以说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也选 一事物写几句话,或诗或文,表达一下你此时的情 感。
一、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 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这些语句与标题相呼应,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是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和 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的,然后由树及人,写出了其象征 意义。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精美课件
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
曲《小白杨》。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
散文《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 美这平凡的白杨树。但是这节课,我们却 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 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
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学习目标
1、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领导下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字词积累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读准并正确书写下列生字词:
大毡(zhān) 倦( juàn)怠(dài)
丫(yā) 枝 秀颀(qí)
开垦(kěn) 婆娑(suō)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参(cān)天 晕(yùn)圈
坦荡如砥(dǐ)
诸(zhū) 如
字词积累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
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⑴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⑵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⑷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⑸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 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一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4、学习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新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课件: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
4.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
》,短篇小说《春蚕》《
》,等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剧本《
答案 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清明前后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注意避免错别 字,如“茅”不要误写为“矛”,“鸿”不要误写为“泓”,等等。
15 白杨礼赞
C.表示某种礼物风格 D.表示礼节性赞美
答案 B “礼赞”是一种书面用语,含有尊敬和赞美的意思。
15 白杨礼赞
栏目索引
3.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你要像一棵松树,大风将树枝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
;你要像 一束鲜花,岁月将美丽夺走,然而恬静的本性,却永世长存。 答案 (示例)你要像一团烈火,凉水将火焰浇灭,然而点点的火星,却终 会燎原
栏目索引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
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靠拢·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
15 白杨礼赞
栏目索引
象征·比喻 ①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 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也有 的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②象征一般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 文章技法;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③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 之间的“神似”,而比喻一般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锤炼·磨炼·锻炼 “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如:他已经锤炼这项技艺整整25年了。“磨炼”,本义指用石头等把刀 枪磨得锋利,比喻在艰难环境中锻炼,使意志、毅力更加坚定,觉悟更快 提高。如: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锻炼”,本义指锻造冶炼金属, 比喻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或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 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如:跳绳可以锻炼腿和胳膊。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草原》:老舍先生的另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人民的敬意。
- 《背篓》:杨绛先生的散文,通过描述背篓这一传统工具的使用,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人民的坚韧精神。
- 《我爱这土地》:艾青的诗作,通过描绘土地、河流、风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象征手法和抒情的表达。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黑板。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
3. 信息化资源:《白杨礼赞》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在线词典、学习软件。
4.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写作练习、问答互动、课堂讲解。
3. 示例答案:《白杨礼赞》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作者通过这些手法塑造了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比如,作者用“参天耸立”来形容白杨树的高大,用“不折不挠”来形容白杨树的坚韧,这些描述既生动又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白杨树的威武和坚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
-难点三: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可能难以从情感上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写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知识。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举例:解释课文中“它(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句话中的象征意义,将白杨树与人的品质联系起来。
-难点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把握
-学生可能难以领会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所表达的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的思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白杨树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4.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6.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7.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白杨礼赞》,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白杨礼赞-课件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作者档案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文艺 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作品有小说《子 夜》、《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4)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倾情赞美。 第四部分(7、8)揭象征意,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 对比照应,深化中心。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2.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篇点题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过渡(第4、6自然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段)
第8自然段:白杨是不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点明主题
首尾呼应,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再次点题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6.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 “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 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 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 军民。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课件PPT
请模仿“我赞美……就因为……尤其……”的句式 写一段话,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赞美某一种事物。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白杨礼赞》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参考答案:作用:第1、4、6、8、9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
白杨树的不平凡: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
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2.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白杨树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楠木是贵族化的象征;两者所代表的人不同,白杨树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楠木代表“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三、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
“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
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其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
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参考答案:第1问: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及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白杨礼赞》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
白杨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枝叶繁茂,给人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感觉。
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所需要的。
在长期的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努力。
文章中还提到了白杨树的另一个特点——它的生命力极强。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也能够生长茁壮。
这也正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总之,《白杨礼赞》这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它告诉我们,只有像白杨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教版八上语文 15. 白杨礼赞
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 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 还有崇敬。
崇敬和赞美,就叫作礼赞。这篇课文就表 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阅读第2、3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
(1)作者最初在描写白杨树时极尽笔墨对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及内在品 格进行描绘赞美,已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当作者用四个反问句点 明之时,这象征意义便立即凸显出来。
(2)从本文的象征手法运用来看,象征手法首先是一种结构立意上的 技巧,而不是语言运用上的技巧,所以它不像比喻等修辞手法,不 是简单说“北方的劳动民众像挺直的白杨树一样坚韧”,而是先刻 画白杨树,再点出其象征意义。这也说明了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宜 先对某一事物做具体描绘,突出它具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再赋予其 象征意义。此外,本文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而如何将物与志相结合 呢?象征的手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 题思想,为下文做铺垫。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白杨树―不―平→凡 外部形态 (线索) 内在品格
第2课时
请你阅读课文第5段,说说作者刻画了 白杨树怎样的外部形态及内在品格。
干枝,,笔靠直拢
外部形态
旺盛,要力争上游
叶,向上
白杨树
请你仔细阅读第7段,说说作者是如何由树及 人,写出白杨树的内涵的,文中的白杨树到底象征 了什么。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清晰 明了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八年级上册15 白杨礼赞人教版
合作探究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 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
A.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其傲然挺立的 形象。
拓展探究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 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
“虽……却……”和“哪怕……却……” 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 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 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精读细研
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 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
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
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和外部形态,赞扬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赞美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 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之情。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作者寄托在白杨树上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 象征,对我们战胜强敌、发展复兴有不可磨灭的作 用。让我们做白杨树那样的人,在生活的舞台上演 绎自己的精彩吧。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神和意志。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教师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的当堂检测卷,全面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作者、背景、文章结构等。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如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重点句子等。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如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文章的写作手法等。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主旨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思考预习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记录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清单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传递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民族精神”这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观察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生活中的白杨树,通过摄影、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课文《白杨礼赞》,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包含课文《白杨礼赞》电子版、预习指导PPT和预习问题的资料包,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主题,设计问题如“作者为何选择白杨树作为赞美的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1.学习课文《白杨礼赞》,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5课《白杨礼赞》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tǎn)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____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shào)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虬.枝( )②婆娑. (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平tǎn( )②shào( )兵(3)依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A.至少宛然 B.最多竟然 C.最多宛然 D.至少竟然(4)对下列句子语气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为感叹语气。
B.“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为祈使语气。
C.“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为陈述语气。
D.“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为疑语气。
【答案】(1)①qiú suō(2)①坦哨(3)A (4)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虬枝(qiú zhī):盘屈的树枝。
婆娑(pó suō):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字形。
平坦(píng tǎn):没有高低凹凸。
【世纪金榜】【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知识点复习
1.文学常识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文章思想内容(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3.重点字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 yān)欲睡虬(qiú)枝婆娑(suō)秀颀(qí)倔强(jiàng)[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的得到的(妙语佳句)。
语出陆游的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倦怠]:疲乏困倦[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
[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泛出]:透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4.重点句子(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点拨:起笔破题,直抒胸臆,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白杨礼赞》课堂笔记
《白杨礼赞》课堂笔记一、文章概述《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
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内在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和赞美。
同时,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形象进行拓展和升华,将白杨树与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突出了其象征意义。
二、重点字词1.注音:挺拔(tǐng bá)、伟岸(wěi àn)、傲然(ào rán)、楠木(nán mù)2.词义:(1)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2)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3) 旁逸斜出:向旁边伸出。
(4) 不折不挠:不屈不挠。
三、重点句子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3.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四、文章结构第一段:点题——礼赞白杨树。
第二段: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外形特点。
第三段: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段:再次强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六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白杨树所象征的意义。
五、写作特点1.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形象进行拓展和升华,将白杨树与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突出了其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而4段实:那在就是是不白平杨凡树的,一西种北树极。普通的过一渡6段种()树4、,然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点明主题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首尾呼应,再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次点题
小结:
“不平凡”是作者抒发 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 文章的线索。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 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生 长 环 境
黄绿错综色 无边无垠大 坦荡如砥平
雄 壮 伟 大
美
单 对比 调
正衬 不平凡 反衬
什么叫衬托?本文第二段是怎
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
•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 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 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 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 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 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在文章中找出集 中描写白杨树的 段落,说一说白 杨树与北方军民 有哪些相似点。
5、6段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
7、8段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笔是(
直力五
—
的争
枝上六
。游段
的)
一
种
树
,
笔
直
的 干
那
旁的高它 枝,,的 。一像干
丈加通 以过常 内人是 绝工丈 无似把
出似而 。的且
,紧它 成紧所 为靠有 一拢的 束,丫 ,也枝 绝像一 不加律 旁过向 逸人上 斜工,
何为礼赞? —— 崇表敬示和崇赞敬美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茅盾(1896——1981) 作家,社会活动家。原 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茅盾一生创 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代表作《子夜》,是 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 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 作方面的实绩。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 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 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 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 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 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 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这 是 虽 在 北 方 风 雪 的 压 迫 下
2020/4/25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总的形象
力争上游
干 笔直,绝无旁枝 正直 形
外 部
枝 笔直,紧紧靠拢 团结 美
形叶片片向上进取态 皮 光滑淡青色 质朴
内
倔强挺立
神美
在 气
参天耸立
质
不折不挠
—— —— —— ——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小结: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
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具 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 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 —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 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抒 情的目的。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 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
树
——人
朴质、严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层
坚强不屈
——哨兵
层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 意深志
入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读准下列词语:
大毡子 zhān 外壳 ké 锤炼 lǐàn 主宰 zǎi 倦怠 dài 虬枝 qiú 婆娑 suō 楠木 nán 秀颀 qí 无边无垠 yín 恹恹欲睡 yān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击突杀。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坦荡如砥 dǐ: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 了。
16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 色的晕圈,微微泛 出淡青色。
西参力哪却
北 风 。
天 耸 立 , 不 折 不 挠 , 对 抗 着
向 上 发 展 , 高 到 丈 许 , 两 丈 ,
怕 只 有 碗 那 样 粗 细 , 它 却 努
保 持 着 倔 强 挺 立 的 一 种 树 。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 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 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 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 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 精神和意志。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 何写作楠用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 “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 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 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 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 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屈曲盘旋
拟人 对比 衬托 伟丈夫! 欲扬先抑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2)反问、排比
四个“难道”反问句式 , 层层递进、层出迭见,气 势恢弘,由赞美树到赞美 人,过渡自然。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 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张本。
干枝叶皮 笔靠向光 直拢上滑
力争上游 内在精神美
倔强挺立
白杨特写图
外部 形象
生长 环境
高原风景图
白杨树 不平凡
内在 气质
物人联想图
文章第7段 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作者在第7段,承第三部分 (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
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 性评论。 主要用了以下
修辞方法:
(1)拟人 、对比。
好女子 婆娑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 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 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 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 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 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 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 手法叫象征。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 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刹那chà 参天cān 晕圈yùn 倔强juéjiàng 诸如zhū 开垦kěn 丫枝 傲然 宛然 鄙视
伟岸:魁梧高大. 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 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朗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开杨篇树点的题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