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检测和使用》课程整体设计
电子元器件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2. 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元器件的相互替换原则。
3.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选用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和实验操作。
3.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和合作。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定义、分类、功能等,结合教材第1章内容。
- 电阻、电容、电感的原理与应用- 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功能2.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根据教材第2章内容,教授如何正确选用和检测电子元器件。
- 电子元器件参数的理解与应用- 选用原则、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3. 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3章,讲解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及相互替换原则。
- 基本电路分析及元器件作用- 替换原则及实际操作4.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测量- 搭建简单电路,观察元器件作用- 故障排查与元器件替换5. 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第2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 第3周: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及替换原则- 第4周:实验教学及总结教学内容遵循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案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电子元件的名称、符号、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检测电子元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2. 常见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3. 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2. 难点: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识别与检测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件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电子元件在电子产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概念,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讲解电子元件的识别方法,如外观识别、参数识别等。
4. 讲解电子元件的检测方法,如使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电感等。
5. 示例演示:展示电子元件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检测实际电子元件,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电子元件的知识,并练习识别与检测电子元件。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名称、符号、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和检测半导体器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2. 常见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3. 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2. 难点: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识别与检测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半导体器件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案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分类和常见的电子元件2.掌握电子元件的常见标志和连接方式3.学会使用万用表等仪器工具进行简单的电子元件的测试和测量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电子元件的基本分类2.电子元件的标志和连接方式3.电子元件的测试和测量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由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点。
2.知识讲解:(1)电子元件的基本分类:a.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b.主动元件:晶体管、三极管、二极管等c.集成电路: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d.光电元件: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2)电子元件的标志和连接方式:a.电阻的标志:用颜色环标识电阻的阻值和阻值的容差b.电容的标志:用字母和数字表示电容的值和精度c.晶体管的标志: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晶体管的类型和编号d.集成电路的标志:用数字和字母表示集成电路的型号和功能e.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3)电子元件的测试和测量:a.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的阻值和电容的电容值b.使用示波器观察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和输出波形c.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量集成电路的工作频率和工作电压3.操作演示: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以实物元件为例,进行演示,展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的阻值和电容的电容值。
4.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工具和一些常见的电子元件,要求学生自己识别元件,并使用相应的仪器工具测试和测量元件。
5.讨论和总结:小组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对于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
并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操作手法、仪器使用和结果判断进行评价,分别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常用电子元器件检测实习教案
实习教学方案《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授课教师:该项目知识能力目标如下表所示:教案(一)识讲授一、电阻:解决问题:电阻的电路符号和文字符号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1.电阻的分类(1)按结构形式分类:固定、可变(2)按制作材料分类:线绕、膜式、碳质等(3)按用途分类:精密、高频、高压、大功率、热敏、熔断等2.电阻的联接方式:(各种方式下的电路特点)(1)串联:学生思考,教师点拔,最后得出结论(2)并联:学生思考,教师点拔,最后得出结论3、电位的命名方法电阻器—R 电位器—W 敏感电阻器--M4、电阻的主要参数:(1)标称阻值(2)阻值误差(3)电阻器的额定功率符号必备知识讲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改变了以往单纯教师讲授的现象,而是将工作分析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成多个问题情境。
这些问题情境起着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起着启发、咨询的作用,当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加以适当的提示。
“问题讨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通过讨论加深对电路中“目的”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通过反馈讨论的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控制教学节奏的快慢。
评价1.自评与互评:(1)自己评分(2)与相邻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评分(3)教师检查评分2.教师讲评并小结`作业作业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电阻不同联接方式时的等效电阻的求解2、关于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的内容。
•下图(a)是用四色环表示标称阻值和允许偏差,其中,前三条色环表示此电阻的标称阻值,最后一条表示它的偏差;如图(b)中色环颜色依次黄、紫、橙、金,则此电阻器标称阻值为47x10³Ω=47KΩ,偏差为±5%;如图(c)电阻器的色环颜色依次为:蓝、灰、金、无色(即只有三条色环),则电阻器标称阻值为:68x10ˉ¹Ω=6.8Ω,偏差±20%。
下图(a)是五色环表示法,精密电阻器是用五条色环表示标称阻值和允许偏差,通常五色环电阻识别方法与四色环电阻一样,只是比四色环电阻器多一位有效数字。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学设计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学设计摘要电子元器件是电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技能是电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本文介绍一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引言近年来,电子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各种电子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元器件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因为电子元器件的种类数目众多,新品不断涌现,学生们的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
分析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很多,电子的名称比较繁琐,学生们很难记忆。
如果没有一些方法,学习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技术将会很吃力。
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1.组织参观元器件生产厂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让学生们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分类。
厂家工作人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电子元器件的细节和特点,让学生们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基本特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技能。
3.教学视频和动画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的教学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们通过观看、模拟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提高这些技能。
4.实验操作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实验。
实验室现有的各种元器件模块、实验装置、测量仪表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来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操作和测试技能。
结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学方法,通过参观生产厂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教学视频和动画,以及实验操作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电子元器件课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其引脚功能,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检测和更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以及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更换。
首先,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子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包括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以及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接下来,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如放大、滤波、整流等。
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电子元器件,了解其引脚功能,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检测和更换。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然后,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和分享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和经验。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和作用。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检测和更换电子元器件,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支持,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实际电路和案例分析,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纪律表现,占总分的三分之一;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分的三分之一;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占总分的三分之一。
这种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总共安排4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
首先,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定义和作用。
然后,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包括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两大类,并介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接着,分析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包括工作原理、工作电压、工作频率等。
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子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其次,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元器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一些经典的电子元器件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子元件好坏检测教学设计
电子元件好坏检测教学设计引言:电子元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电子工程师和学生需要掌握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元件的性能评估和检测技术。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了解电子元件的好坏对电子产品性能的影响;2.学习不同种类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测试仪器进行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好坏电子元件的影响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电子元件的好坏对电子产品的影响,并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对此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例如,电容器的漏电会导致电路的失效,电阻值不准确会影响电路灵敏度等。
2.2 常见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方法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的好坏检测方法。
并结合实际电路图、示波器、多用表等仪器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来判断电子元件的好坏。
2.3 电子元件好坏检测实验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子元件好坏检测方法的理解,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电子元件好坏检测实验。
例如,让学生利用多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利用示波器观察电容的充放电过程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掌握电子元件的好坏判断方法。
2.4 故障分析与问题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常见的故障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故障分析和问题解决。
比如,给出一个电路图和不正常工作的电子元件,要求学生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式3.1 实验室教学针对电子元件好坏检测教学设计,实施实验室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各种测试仪器,并进行电子元件的好坏检测实验。
教师在实验室中进行演示,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互动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讨论,例如提问和回答问题,观点交流等。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和特征;2.学习使用常见工具进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高应用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特征;2.电子元器件的常用测试技术;3.常见工具的使用;4.应用案例实验。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1.整理教案和讲义,分发给学生;2.根据教学需要预先准备好各种电子元器件、测试工具和实验器材;3.在实验室中布置好实验环境。
第二步:导入与授课1.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分类和特征,通过真实的电子元器件样品展示进行讲解;2.介绍常用测试技术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3.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常见工具和测试技术;4.分组讨论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第三步: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2.每组学生自行选择电子元器件,使用常见工具进行识别和检测;3.学生应用文献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分析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4.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实验器材,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1.汇总和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2.分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4.学生进行报告和展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探讨电子元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展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2.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检测常见的电子元器件;3.学生在实验中提高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了应用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和优化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及时优化教学方案;2.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吸收新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的指导和监督。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试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试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子元器件,了解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学会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子元器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
3.万用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步骤二:介绍电子元器件及其分类(15分钟)通过PowerPoint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子元器件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并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步骤三: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子元器件。
首先,教师介绍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开关的使用、档位的选择等。
然后,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
步骤四:小组合作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组不同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和一个万用表。
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测试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并记录结果。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五: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2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比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并概括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和巩固实验中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子元器件的方法,并在下堂课上做简单的检查。
步骤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扩展:如果有多余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测试其他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电子元器件相关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特性。
2. 使学生能够描述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表示和识图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和选型。
2. 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和搭建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认识到电子元器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元器件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介绍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器件概述2. 电子元器件特性与应用:讲解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特性与应用3. 电子元器件符号与识图:教授学生认识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表示,学会阅读和分析电路图。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元器件符号与电路识图4. 电子元器件测量与选型: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学会根据电路需求进行元器件选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测量与选型5. 简单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2. 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如阻值、容值、感值、放大倍数等;3. 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其在电路中的作用;4.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能正确使用测试仪器进行检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并具备一定的电路搭建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和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激发兴趣和培养技能为主,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 电阻、电容、电感的定义及特性;- 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原理。
2.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 阻值、容值、感值的测量与计算;- 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开关特性等参数。
3.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分析电阻、电容、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晶体管、集成电路在放大和开关电路中的应用。
4.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进行检测;- 识别元器件的符号和封装。
5.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第一章节: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2课时);- 第二节点: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2课时);- 第三章节:电子元器件的应用(2课时);- 第四章节: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2课时)。
电子元器件相关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 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参数、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原则,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和搭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和安排:1. 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定义及分类- 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及参数2. 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各类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3. 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 电子元器件选型原则- 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 简单电路设计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与测试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第1课时: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第2课时: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第3课时: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第4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搭建实践本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教学实际,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能系统地掌握电子元器件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选型原则,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常见元器件的特性及作用;2. 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符号表示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元器件参数的含义,如阻值、容值、感值等;4. 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能力;2. 使学生具备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并进行简单电路搭建的能力;3. 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了解新型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探索精神;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电子元器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防止触电等意外事故;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电子元器件的了解较少,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元器件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 电阻、电容、电感的定义及特性- 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表示2.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作用- 按功能分类:被动元器件、主动元器件- 各类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3. 电子元器件参数及其含义- 电阻的阻值、精度、功率等参数- 电容的容值、耐压、介质等参数- 电感的感值、品质因数等参数4. 电子元器件选用原则及方法-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考虑元器件的参数、性能、成本等因素5. 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简单电路搭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收音机、照明电路等6. 电子元器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防止触电、短路等意外事故- 安全操作规范及紧急处理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课时:电子元器件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第3-4课时:电子元器件参数及其含义、选用原则及方法第5-6课时: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1章 电子元器件概述第2章 电阻、电容、电感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参数及其含义等理论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电子元器件检测课程标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电子元器件检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元器件检测。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1.1课程性质电子元器件检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需的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具备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检测技能。
它是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的后续课程,也为学生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作铺垫。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原则,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电子元器件检测与管理的相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电子元器件检测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选取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专业技能与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以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为线索设计,包括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有源器件、无源器件4个学习任务。
以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整合相关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本课程设计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建议为108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要求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能够查阅电子元器件的说明书、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档,能够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技术与操作规范,具备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素养目标:逐渐养成严谨细致、认真执着的职业态度;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安全操作习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选择合适的电子仪器仪表以及检测方法;⚫能按要求进行元器件的检测;⚫能正确记录检测结果;⚫能查阅电子元器件的说明书;⚫能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档。
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电器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电器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在国家示范校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我们通过对近三年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调查显示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自动生产设备调试、安装、运行操作或加工设备的电气维护、产品质量检测、库品管理等技能岗位;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推销、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等管理岗位,如下表所示。
基于这样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示范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器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术》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实施流程图课程体系中位置《电器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术》课是职业能力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获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程。
课程作用如下面图所示。
课程作用《电器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术》课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常用电工仪器仪表检测电器元器件的能力、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能力、电路焊接、调试、排故能力以及简单电路的设计能力;安全用电、文明操作的意识;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以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常用电器设备元器件测量作为课程的切入点,以典型单元电路、小型实用电路制作、分析与检测为载体,以企业实际电路的调试、检测以及排故为目标,确定课程训练项目。
教学内容难度依次递进。
课程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主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情境课程完成的具体目标如下:1、职业知识目标①掌握常用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②掌握常用单元电路的构成、功能、典型应用和检测方法;③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④掌握识图方法;(说明:绘图、仿真内容由主讲教师卫俊玲通过该课程开设的第二课堂完成);⑤掌握电路排故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2、职业技能目标①具有安全用电的能力和触电救护的技能;②具有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③具有常用元器件的正确使用能力;④具有电路识图、绘图能力;⑤具有正确焊接电路、调试电路的能力;⑥具有运用单元电路特性、检测方法和技术,检测中等复杂程度电路的能力;⑦能准确排除中等复杂程度电路故障的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试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教学设计[[项目简介』此项目立足于环保和科技,以电子原件为主题,学生通过收音机的制作和调试,认识简单的电子电路和常用的电子元件,了解收音机的基本结构,体现学习科学知识并合理利用科技的理念;通过此项目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1.认识电容、电阻、三极管等常见的电子元件,了解使用方法和作用,了解电磁波各波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经历制作和调试收音机的过程,掌握螺孔板的使用方法,了解简易收音机的结构。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认识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
I[教学重、难点』重点:收音机的制作过程;难点:极性元件的安装及天线、可变电容器的固定于链接。
[[教学过程』1.立足生活情境引入电子产品的应用关系着人类的生活质量。
生活举例电子产品的例子。
手机无网络——没有电磁波把相应的图像和声音信号传递到手机上,引出电磁波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谜语了解电磁波的速度、载体功能、隐身等特征,从电磁波接收器引出收音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的电磁波原来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深入浅出探究原理(学习技术)路、电能输送和信号控制三部分结构;(2)对应各部分的难点通过微课(天线的绕制和电池盒的组装)、课件及实物投影(极性元件的安装)、讨论等方式突破。
通过与焊接相对比,了解螺孔板固定元件的优点和方法,通过观看电池盒组装和天线的绕制的微课,了解注意事项。
学生在尝试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激发学生问题解决的欲望。
3 ,创意物化设计制作学生要在底板上画出信号控制区、电能输送区和电路运行区的位置.这个过程聚焦了工程设这一环节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又为学生提供新探究方向。
它既需要 探究、解释又需要不断细化研究。
电子电路的特点是一处出错,全盘皆输,这一 环节极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又需要耐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给 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并注意指导的“度”,及时帮助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思考 的空间,最难渡的劫收获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器件检测和使用》课程整体设计《电子元器件检测与使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电子元器件检测与使用所属系部:制定人:合作人:制定时间: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子元器件检测与使用课程代码:D1100204学分:2 学时:36授课时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电信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类型:《电子元器件检测与使用》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
先修课程:高中物理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装配工艺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胜任电子元器件采购、检测、管理以及电子产品组装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识别电子元器件,能够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检测电子元器件,并能够使用电子元器件制作简单的电子产品。
本课程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情境的设置和项目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服从管理、团结合作的职业态度,使学生成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开关、接插件、集成电路、电声器件、显示器件、传感器等常用电子元器件。
2、能正确使用万用表、可调直流电源等电子测量仪器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好坏和主要参数。
3、能根据电路图和装配图,正确运用电烙铁等组装工具,使用电子元器件制作简单的电子产品。
知识目标:1.掌握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开关、接插件等基本器件的外形、种类、常用型号、主要参数、检测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电声器件、显示器件、传感器等常用器件的内部结构与原理,掌握其外形、种类、常用型号、主要参数、检测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万用表、可调直流电源等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4.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电路特性和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电路的定性分析方法。
5.掌握电烙铁、螺丝刀、电钻等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手工焊接的基本方法。
6.了解简单电子产品的组装流程和调试方法。
7.了解电子元器件的采购、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素质目标:1、通过对学生安全操作、卫生清洁等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符合安全、卫生等6s工作规范。
2、通过对学生考勤、纪律等方面的考核,使学生具有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工作态度。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沟通能力。
4、通过项目任务以及课外任务的练习,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创新的学习习惯。
5、通过工作情境和训练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从事电子行业的职业兴趣。
三、课程内容设计:序号模块(或子模块)名称学时1 电子产品结构认知 22 阻容元件的检测与使用83 半导体元件的检测与使用 64 集成电路的检测与使用 65 变压器的检测与使用 46 电声器件的检测与使用 67 电子元器件综合应用 4合计36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子项目编号、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1声控LED旋律灯1-1样品分析1.能进入学习角色2.能分析电子产品基本结构组成3.能识别电阻、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式话筒电路符号4.能识读简单电子产品电路图并列出元器件清单1.电子产品基本结构2.电阻、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式话筒外形、电路符号3.元器件清单格式训练方式手段:讨论、观察、操作训练步骤:1.观察样品,讨论分析结构2.观察电路图,讨论分析电路元器件,3.列出元器件清单手绘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1-2电阻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色环电阻外形2能利用色环读出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3.能利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值并计算实际误差4.能判断电阻是否合格1.色环电阻外形、主要参数2.色环电阻读数方法3.万用表电阻档使用方法4.误差计算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观察、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观察电阻实物,讨论其主要参数2.学习色环电阻读数方法并练习3. 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计算误差挑选出的合格的三个电阻1-3电容、LED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电容外形、容量、额定工作电压、极性2能识别LED外形、颜色、极性3.能利用万用表测量LED导通压降,并判断其好坏1.电容主要参数2.LED主要参数3.万用表测量LED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观察、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观察电容、LED实物,讨论其主要参数2.教师演示LED电流亮度变化3.利用万用表测量LED挑选出的合格的电容和LED1-4三极管、驻极式话筒的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三极管外形、型号、引脚分布2能识别驻极式话筒外形、极性3.能利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各引脚,测量其放大倍数4.能利用万用表判断驻极式话筒的好坏1.三极管外形、内部结构原理、引脚分布、主要参数2.驻极式话筒外形、内部结构原理、主要参数3.万用表检测三极管和驻极式话筒的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观察、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观察三极管、驻极式话筒实物,讨论其主要参数2.教师讲解三极管、驻极式话筒内部结构原理3.利用万用表测量挑选出的合格的三极管和话筒1-5万能板元器件插装1.能识别万能板2.能正确使用电阻、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式话筒3.能绘制装配图4.能利用镊子进行元器件引脚整形5.能按照装配图插装元器件1. 电阻、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式话筒使用注意事项2.万能板主要知识3.万能板装配图绘制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观察、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观察万能板、各元器件,讨论元器件布局2.画出装配图3.插装元器件装配图插装好元器件的万能板1-6焊接与组装1.能正确使用电烙铁等装配工具2.会手工焊接元器件3.会焊接导线1. 电烙铁、松香、焊锡丝、吸锡器、斜口钳等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2.手工焊接与导线焊接方法训练方式手段:演示、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 讨论电烙铁等工具使用方法2.教师演示手工焊接3.焊接电路板并组装组装好的产品1-7产品调试与总结1.能分析产品故障原因并修正2.能演示自己完成的产品1. 电子产品调试流程与方法2.常见故障与原因训练方式手段:操作、讨论、展示训练步骤:1.分析并讨论故障原因2.按照流程调试3.展示自己的产品4.教师总结评价正常工作的产品整机调试单2 手机充电器的制作2-1电路图分析1.能识读电路图,分析手机充电路组成2.能列出手机充电器元器件清单1.手机充电器电路基本结构与原理2.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变压器、USB接口电路符号训练方式手段:讲解、讨论、思考、操作训练步骤:1.任务提出2.分析电路图,讨论原理3.教师讲解4.列出元器件清单手绘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2-2二极管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整流二极管外形、极性2能识别稳压二极管外形、极性、稳定电压3.能利用万用表测量整流二极管极性、反向击穿电压和导通压降4.能利用万用表测量稳压二极管极性和好坏1.整流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伏安特性2.稳压二极管结构原理、主要参数3.万用表检测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讨论、观察、操作训练步骤:1.观察整流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讨论正负极2.万用表检测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合格的五种二极管2-3变压器、光耦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变压器外形、型号、引脚分布2能识别光耦外形、引脚分布3.能利用万用表检测变压器好坏4.能利用万用表检测光耦的好坏1.变压器外形、内部结构原理、引脚分布、主要参数2.光耦外形、内部结构原理、主要参数3.万用表检测变压器、光耦的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讨论、观察、操作训练步骤:1.观察变压器和光耦,讨论结构原理2.讲解变压器、光耦结构原理3.万用表检测变压器、光耦合格的变压器和光耦2-4印制板焊接1.能识别印制电路板2.能正确使用二极管、变压器、光耦3.会焊接印制电路板4.能够完成整机组装1. 印制电路板基本知识2.印制电路板焊接方法3.整机组装流程与方法训练方式手段:思考、操作、讨论训练步骤:1.讨论印制板装配顺序2.印制板焊接3.整机组装组装好的整机2-5产品调试与总结1.能分析产品故障原因并修正2.能演示自己完成的产品1. 整机调试流程与方法2.常见故障与原因训练方式手段:思考、操作、展示训练步骤:1. 学生思考讨论故障问题2. 动手调试3,教师点评、总结正常工作的产品整机调试单3USB音箱的制作3-1原理分析1.能识读电路图,分析USB音箱电路组成和电路原理2.能列出USB音箱元器件清单b音箱电路基本结构与原理2.集成电路、扬声器电路符号训练方式手段:讲解、讨论、思考、操作训练步骤:1任务提出2.原理讨论3.教师讲解4.列出元器件清单手绘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3-2 扬声器、集成电路、带开关电位器的识别与检测1.能识别扬声器外形、型号2.能利用万用表检测扬声器稳压二极管极性和好坏3能识别集成电路外形,指出其引脚分布4.能识别带开关电位器的外形并正确使用1.扬声器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2.集成电路功能与引脚分布3.带开关电位器基本知识4.万用表检测扬声器、电位器方法训练方式手段:讨论、观察、操作训练步骤:1.观察扬声器,讨论其参数2.万用表检测扬声器3.讨论集成电路功能与引脚排列4.万用表检测带开关的电位器合格的元器件3-3产品调试与总结1.能正确使用扬声器、集成电路、带开关的电位器2.会焊接贴片元件1.扬声器、集成电路、带开关的电位器使用注意事项2.贴片元件焊接方法训练方式手段:思考、操作、展示训练步骤:1..印制板焊接2.整机组装调试3.教师点评总结正常工作的产品整机调试单五、课程进程表第×次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能/知目标师生活动其它(含考核内容、方法)1 12 电子产品结构认知1. 能分析电子产品基本结构组成2.能分析电子产品制造流程4.能明确本课程学习目标教师实物演示上届学生作品,做课程介绍学生注意观察,积极讨论,动手操作画出电子产品基本结构图和电子产品制造流程图2 2 2 样品分析1-11.能进入学习角色2.能列出元器件清单3.能识读简单电子产品电路图教师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点评讲解相关知识学生注意观察,积极讨论,动手操作上交手绘电路图和元器件清单3 3 2 电阻识别与检测1-21.能识别色环电阻外形2能利用色环读出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3.能利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值并计算实际误差4.能判断电阻是否合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点评讲解相关知识,演示万用表使用方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讨论,动手操作填写任务单4 4 2 电容、LED识别与检测1-31.能识别电容外形、容量、额定工作电压、极性2能识别LED外形、颜色、极性3.能利用万用表测量LED导通压降,并判断其好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点评讲解相关知识,演示测试电路与效果学生注意观察,积极讨论,动手操作点亮LED填写任务单5 5 2 三极管、驻极式话筒的识别与检测1-41.能识别三极管外形、型号、引脚分布2能识别驻极式话筒外形、极性3.能利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各引脚,测量其放大倍数4.能利用万用表判断驻极式话筒的好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点评讲解相关知识,演示测试电路与效果学生注意观察,积极讨论,动手操作填写任务单6 6 2 万能板元器件插装1-51.能识别万能板2.能正确使用电阻、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驻极式话筒3.能绘制装配图4.能利用镊子进行元器件引脚整形5.能按照装配图插装元器件教师点评讲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