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地球之巅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珠穆朗玛峰,识记字词。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内容。

3.寻找登山队员遇到的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1.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
2.学习探险者团队合作和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爬过山吗?爬山时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累、渴、筋疲力尽,上到山顶之后自豪等。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这就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

我们爬的山往往海拔不过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们还带着充足的水、食物,中间可以随时休息,即使如此,我们仍感到疲惫不堪。

如果面对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

登山,锤炼的是人的信念、勇气和意志。

50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用超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挑战人类极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力量。

二、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1.“地球之巅”指哪里?
2.谁要登上地球之巅?
3.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
4.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5.最后登上山巅了吗?
二、展示学习目标,欣赏珠穆朗玛峰的美图,观看珠穆朗玛峰的通讯报道,解决作者和字词。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课文生动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出顶峰的过程。

2.解决联想问题
(1)谁要登上地球之巅?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

(2)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
从上世纪初世界登山爱好者就开始尝试攀登珠峰,印度人曾一度叫嚣,中国人从来没有登顶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范围。

从这种意义上看,1960年独立攀登珠峰北坡是中国人民带着巨大的热情和智慧,不顾一切地捍卫祖国的利益与尊严。

国家登山队特别是最后登顶的三个队员完成了人民的重托,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

(3)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先后遇到了山路险峻、黑夜、寒冷、缺氧、严重的高山反应、身体虚弱等困难。

(4)最后登上山巅了吗?
三个人登上了地球之巅(王富洲、贡布(藏)和屈银华)
四、解疑、拓展。

1.最后冲刺的是四个人,成功登顶的只有三个人,谁没有登顶?你觉得他会委屈吗?
他不会。

因为他是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这次使命,不顾一切的人,他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更不会在意个人的名利、得失。

2.文中为什么要详写攀登第二台阶的过程,刘连满作人梯、留下氧气给队友?
因为这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详写刘连满作人梯、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为了集体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他是登山队的杰出代表。

3.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登山中遇到的困难?
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4.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
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紧张的阅读之余可以放松一下,欣赏美丽的珠峰景色。

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五、小结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
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

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愿同学们勇攀学习的高峰!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