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

掌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了解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及攀登技巧。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及意义。

2.教学难点: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变化对攀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珠穆朗玛峰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基本情况介绍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特点等。

通过地图展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其所在区域。

3.攀登步骤与技巧介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阶段、攀登阶段、下撤阶段。

分析攀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氧气瓶的使用、防寒措施、应对高原反应等。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攀登技巧,如:冰镐的使用、攀岩技巧等。

4.人类攀登历史及意义介绍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如:首次登顶、我国攀登历程等。

分析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如:对人类极限的挑战、科学考察价值等。

5.实践活动将学生分组,模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攀登的艰辛与快乐。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攀登珠穆朗玛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攀登技巧、团队协作等。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高度以及历史和文化意义。

2.了解攀登珠穆朗玛峰所需的物品和技能。

3.能够运用英语描述珠峰攀登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珠峰的地理位置、高度和历史。

2.较难理解的内容有爬山所需的物品、技能和途中的急流险滩等。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珠穆朗玛峰》英文读物一本。

3.珠峰照片、攀爬用品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及预习(10分钟)1.向学生简单介绍珠穆朗玛峰。

2.让学生看《珠穆朗玛峰》英文读物的章节概括。

3.引导学生对攀登珠峰需要哪些物品和技能有初步了解。

2. 分组阅读(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

2.每组指定一部分内容进行阅读。

3.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概括其阅读内容。

4.老师给出相关疑问和补充说明。

3. 讲解珠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20分钟)1.根据PPT讲解珠峰的地理位置、高度和历史。

2.向学生交代攀登珠峰的主要难点。

4. 展示攀爬用品(20分钟)1.展示攀爬珠峰所需的物品和器具。

2.让学生通过观察及提问加深对所需物品的理解。

5. 讲解攀登珠峰的技能(20分钟)1.根据PPT讲解攀登珠峰所需的技能。

2.让学生提问及讨论。

6. 模拟珠峰攀登历程(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模拟珠峰攀登历程。

2.学生用英文描述各自模拟的历程。

3.老师及其他学生提问、点评及互相补充。

7. 总结及作业(10分钟)1.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

2.布置《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作业。

五、教学成果1.学生掌握了珠峰的地理位置、高度和历史。

2.学生了解了攀登珠峰所需的物品和技能。

3.学生亲身模拟珠峰攀登历程及用英语描述各自的经历。

六、作业1.完成《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2.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相应的完成要求及评价标准。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知道其被誉为“地球之巅”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理解。

2.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对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

(2)引导学生谈论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讲解和辅导。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深入讲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短文。

(2)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讲述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深入研究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挑战和勇气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登山专业知识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珠穆朗玛峰有哪些自然特点?c. 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笔记,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的难度。

《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相关推荐《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教学设想】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

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

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

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

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课前准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2000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可出示相关图片)一、整体阅读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勇气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登山者的顽强精神,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座世界之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3.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登山者的信念和毅力。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

5.写作训练(1)以“我的登山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者的敬佩之情。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段。

2.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课文、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1.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生:高海拔、低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师:那么,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者们是如何克服的?生: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登山者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攀登?生: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念……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培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呢?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2.教学难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表现登山者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词句?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没有退路”……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词句体现了登山者怎样的品质?生:坚定、勇敢、毅力……师:同学们,你们在作文中准备如何表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生:我可以写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地克服……师:很好,那你们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出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品质。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登上地球之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3)能够用英文简洁地描述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敢迎接挑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团结、勇敢等;(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1.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准备情境小组讨论的问题。

2.导入与探究:(1)观看一段珠穆朗玛峰的登山纪录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登山的困难和挑战。

(2)分组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3.阅读与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登上地球之巅》,操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组织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以下问题:a)请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b)在你们看来,团队合作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拓展与交流:(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情景,展示团队合作和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2)学生用英文发表自己对于团队合作和勇敢的看法。

5.归纳与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学习到的生词和短语,讲解其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情景角色扮演的效果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小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后预习和复习情况进行监测。

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帮助彼此提高。

五、教学反思:《登上地球之巅》是一本涉及登山和冒险的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介绍。

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写作练习。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和人类登顶的历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分析和讲解。

2.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

3.2 教学内容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的介绍。

相关地理和环境知识的讲解。

3.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点。

第四章:人类登顶的历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包括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的介绍。

重要的登山家和登山事件的讲解。

4.3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分析人类登顶的历史。

第五章:话题讨论和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珠穆朗玛峰和人类登顶的思考和感悟。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通用10篇)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通用10篇)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登上地球之巅》是初一新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是以“探险”为主题编排的,第一篇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述的是探险家斯克特等人南极探险归途中全军覆没的壮举;第二篇《荒岛余生》讲的是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故事。

这些有关探险的课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

《登上地球之巅》是郭超人写的一篇新闻报道。

作者作为当年的随队记者,真实的纪录了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历尽千辛万险第一次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经过。

课文节选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感人事迹。

读这篇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报道,我们不能不为英雄们的精神而感佩,不能不为英雄们的人格而震撼!在飞鸟不至的地球之巅,在千年冰雪、万丈巉岩的珠峰之上,在英雄们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之时,我们真正懂得了神圣、伟大与崇高的内涵。

是的,这篇用生命写成的英雄的故事,这次以生命完成的人类的创举,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

登山英雄们勇于探险的精神、敢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绝好教材。

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报道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快速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通过阅读,感悟登山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体会环景描写的作用以及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选材典型,表达方式多样的写作技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速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感书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掌握一些与登山相关的词汇,并了解登山的危险性和挑战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同时提醒他们要了解自身的能力和限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明白登山的危险和挑战,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过程实施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登山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有爬过山峰的经历吗?感觉如何?-你觉得登山有什么好处和挑战?2.探究(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概念和世界上一些有名的登山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登山点,展示该登山点相关的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登山点的高度和位置在哪里?-登山者面临什么危险和挑战?-有多少人成功登顶?有没有失败的记录?-你认为登顶这个山峰需要哪些能力和准备?3.拓展(20分钟)通过观看一些登山纪录片和阅读一些登山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登山者的经历和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在登山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登山者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技能?4.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所选择的登山点及相关信息,并述说一位登山者的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学生提问进行梳理,总结出与登山相关的词汇,并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一个小册子或海报,展示他们对登山的理解和认识。

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展示的形式来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登山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登山者的挑战和危险有一定的认识。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2)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和历史背景;(3)学会通过描绘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景物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珠穆朗玛峰的壮美和神秘,培养对自然风光的热爱;(2)了解登山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卓越,勇攀人生高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3)通过描绘和对比的手法表达景物特征。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2)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3)如何运用描绘和对比的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自然特征和历史背景;(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被称为“地球之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3)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和了解的知识;(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和对比珠穆朗玛峰的;(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文章内容,梳理所学知识点;2. 强调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3. 激发学生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文章,巩固所学知识;2. 运用描绘和对比的手法,写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描写;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章《登上地球之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勇于挑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

2.掌握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写作语文作文。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学生阅读材料。

3.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其他资源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感想。

2. 阅读理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的背景和作者,并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解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进行课文讲解和讨论,梳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3. 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分析(30分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增加文学效果、表达情感等。

4. 语言运用(3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一道写作题目,如《描述一次你冒险或挑战的经历》。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来写作。

5. 课堂展示(20分钟)•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文学描写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笔记,总结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让学生选择一个值得挑战的目标,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章《登上地球之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他们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拓宽了语文写作的思路。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课堂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能够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登山运动的常识,了解通讯真实、准确、即时的特点。

掌握基本字、词。

2、揣摩文章写法,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并启发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发扬这种精神谱写生命的华章。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能够网上查询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导入新课。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相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参考资料: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

“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

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

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

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很多见。

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

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实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

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

以后,因为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持续上升之中。

2、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3、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缭绕
..lǚ jiàn
..liáorào 砭.骨biān 履践
崔巍
..pú fú
..cuīwēi 滞.留zhì窒.息匍匐
养精蓄锐
..xùruì阴霾.mái 余暇.xiá耸.立sǒng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崔嵬:形容山高大雄伟。

履践:践踏
入侵:侵入和袭击。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使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再次阅读,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4、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重点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能够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找出文中对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哪些地方是想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以上内容在再次默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时可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好。


教师指导:
1、“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能够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物流妈玛峰的景色。

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能够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2、刚开始的攀登是略写,最后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因为攀登最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体现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五、拓展延伸
1、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
2、补充资料:
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3、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幻想,只要想象合理,能自圆其说。

教师作调整性解答。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

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作业布置
搜集相关探险材料,准备展开一次综合性活动。

八、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寒冷顽强意志
登山困难黑夜坚韧毅力
缺氧团结协作
九、教学反思:
珠穆朗玛峰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峰,人们常把它成为“生命的禁区”,而就是在这片“生命的禁区”里,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期间经历的困苦可想而知。

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除了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外,抓住重点语句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