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成功的自豪以及喜悦,从而能够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和登山运动的常识,了解通讯真实、准确、即时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

2、揣摩文章写法,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并启发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发扬这种精神谱写生命的华章。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一些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也能够网上查询相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导入新课。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相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参考资料: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很多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实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因为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持续上升之中。

2、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3、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缭绕

..lǚ jiàn

..liáorào 砭.骨biān 履践

崔巍

..pú fú

..cuīwēi 滞.留zhì窒.息匍匐

养精蓄锐

..xùruì阴霾.mái 余暇.xiá耸.立sǒng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崔嵬:形容山高大雄伟。

履践:践踏

入侵:侵入和袭击。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使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再次阅读,复述课文内容。(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4、教师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重点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能够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找出文中对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2、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哪些地方是想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