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砭骨()崔巍()()阴霾()余暇()2、地球之巅即(),它的海拔高度是()米。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⑴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⑵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⑶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⑷形容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4、《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中有很多景物描写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登山队员能登上地球之巅,这是()的结果。

6、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真正的英雄》这篇演讲词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________ 。

8、从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来看,《真正的英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11、说说下面两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训练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A.冰镐()镶有()滞留()B.砭骨()履践()迸散()C.挣扎()轮廓()窒息()D.匍匐()崔巍()颤栗()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潦绕凄励养精畜锐B.峰颠泛骨斩钉结铁C.瑰丽辩认一口同声D,俯跌携带横亘绵长3.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勇气)体力不济(补益)B.情不自禁(受不住)异口同声(相同)C.勇往直前(去)拾金不昧(隐瞒)D.临危不惧(遇到)流芳百世(美名)4.造词填空。

(1)他用双手____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____尖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____________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B.插蹬一点一点C.抓踩一寸一寸D.插蹬一寸一寸(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____________不足以忍受砭骨的大冰雪,____________不敢履践悬岩的边沿,____________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B.勇气C.神经5.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普通得非常低矮了。

D.突击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七十米。

6.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式。

人是在挑战极限中成长。

攀登过绝顶的高峰,才知坎坷的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查阅资料,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王富洲、屈银花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原创1: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原创1: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眺望远方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1.珠穆朗玛峰位于哪两国交界处?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在世界排 名第几?有何美喻? 3.人类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是在什么 时候?他是哪国人?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是喜马 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 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 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 ,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 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 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 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 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 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 就为人们所瞩目。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 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 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 打响第二个“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 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 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25日 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简介
中国西部的山脉 ,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 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 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登上地球之巅》的练习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的练习题及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的练习题及答案《登上地球之巅》的练习题及答案【作业导航】1、把握课文内容,概括登峰经过;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领悟文章思想意义。

一、基础部分1、选出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耸立(sǒnɡ) 缭绕(liáo) 冰镐(ɡǎo)B、石膏(ɡāo) 摄影(shè) 陡滑(dǒu)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息(zhì)D、匍匐(pú) 匍匐(fú) 巉岩(chán)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3、下列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4、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及赏析《登上地球之巅》课文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顿,只带最少最必需的装备,诸如冰镐、登山鞋、毛线衣、夹克衫、短裤、衬衣、绒衣、护耳、围巾、毛巾、手套、袜子以及防寒帽、冰锥、雪锥、望远镜、油画笔、日记本、照相机等。

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样的装备显得异常简陋,但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登上顶峰!越向上攀登,山路越险峻,空气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但是这四位登山队员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垂死欲睡的魔影。

他们喝着雪水,吃着黑黝黝的生米团,八天八夜还没有离开海拔8500米的登山出发点。

凶恶的夜风像狼嗥似的在珠穆朗玛峰顶附近呼啸不已。

黑暗中,无数荧荧繁星,像撒落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果断而毅然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原文教案_登上地球之巅阅读答案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中国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

orG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20厘米的毛泽东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23 登上地球之巅

23 登上地球之巅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 困难的?
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力、坚 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 牲的精神。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 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 “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 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 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①假设你是四名登山队 员中的一员,以第一 人称从不同方面有详 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 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 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 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 呢?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刘 连 满 近 照
1960年5月,英 勇的中国登山健儿 从珠穆朗玛峰北坡 成功登顶,书写了 世界登山史上的新 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 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 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登上地球之巅
字音学习 词语积累
郭超人
思路结构
质疑探究
理解人物
概括主题
拓展体验
字音学习
găo jì biān 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zhì 滞留 bè ng 迸散 zhì 窒息 wēi 崔巍 púfú 匍匐
词语积累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凄厉: (声音)凄凉而尖锐。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 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 停止呼吸。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 不犹豫。 匍匐:爬行。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 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③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 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 哪些话要说的呢?课后写 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预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2.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1. 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2.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二、生字词 1.注音 砭.骨bi ān 履.践l ǚ 崔巍.w ēi 缭.绕li áo 冰镐.g ǎo 滞.留zh ì 镶嵌xi āng 巅.di ān 窒.息zh ì 轮廓.ku ò 耸立sǒng 阴霾mái 余暇2.辨音3.辨形4.生词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履践:践踏。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锐,锐气。

齐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

三、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1.再突击顶峰的过程中,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标出课文中的提示语)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什么样的精神?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经过。

人教新课标版七下《登上地球之巅》中考典型例题

人教新课标版七下《登上地球之巅》中考典型例题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登上地球之巅》中考典型例题中考在线实战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pò,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jiàn ,以免重蹈覆zhé。

2.在括号里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一排排涌浪荡涤着心头的尘埃,灵感被浪涛击伤,裸.( )露着一片苍白。

时间满面。

没有了往日的神气今日的风采,我的眼睛,久久驻扎在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

备选词语:晦暗、昏暗;流失、流逝(二)阅读寒冷的味道黄明山①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②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③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④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

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

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

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⑤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⑥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

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

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

跑了一路,身上发热。

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

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

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

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⑦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⑧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

《登上地球之颠》

《登上地球之颠》

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 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来。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 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第1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 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 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第18段)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 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 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第23段) …… 乐学分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
课文中这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 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分
• 一是尽力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登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 山英雄的大无畏气概。 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
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 二是不时用闲笔描写出珠峰的景色的美 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 丽,让人员遇到的困 难——虚弱、寒冷、黑夜、缺氧; b.他的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 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 c.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 现人物; d.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学生明确、做笔记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 是怎样一个人?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 了什么样的作用?
流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展示:最先完成的小组先展示。 评价:答案准确者加分。
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 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5分
•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 台阶”的过程。 • 二是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 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学生明确、做笔记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四名英雄征服“第 二台阶”的过程? 学生明确、做笔记
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团结协作的 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文章表现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胜利, 或只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 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 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_于彩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_于彩虹

崔巍
xùruì
窒息
匍匐
养精蓄锐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 作者 郭超人 ,中国著名 新闻工作者 , 前任新华社社长。
(一 )现登山情景 1、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时间 的词语(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文章按时间顺序将登山过程切 分为几个画面,简要复述四名登山队 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再现当时的情境。
看看别人怎么说
别因为山难而丧失山鹰的精神 ——蔡方华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珍惜生命 ——王新宇 中央电视台记者 要懂得知难而退 ——周国平 著名作家 登山要尽量避免危险 ——次洛国家登山队教练
团结合作 勇攀高峰
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敢于牺牲的精神
坚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 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 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 高峰,它高达8844.43米(2005年)米, 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 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 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 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赞英雄本色
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人物或情节,小组内向同 学们推荐,小组代表再向全班推荐,并说出你感 动的理由。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刘连满
人物:刘连满。 事件:甘当人梯、放弃登山、留氧写信。 品格: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 志顽强、热爱祖国 。
/programs/view/2Lf9ck8wYxc/?fr=rec1
请以“刘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 表达对这个幕后英雄的敬意 。
(四)析景色描写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找 出来,读一读,讨论一下它们在文章中起 什么作用?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2、赏读精彩语段,感悟英雄精神,把握主旨。

教师寄语: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一种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才能赢得胜利。

一、自主学习: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砭骨()窒息()崔巍()漆黑()镶嵌()匍匐()锥形()威胁()积雪()(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斩钉截铁:
异口同声: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请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请你找出登山过程中描写的最感人的片段,并说说你的感受。

感人片段:
我的感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题;
三、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2、仿照本文景物描写方法,描写当地优美的夜景
仿句:
3、把你在学习过程中疑问写在下面并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

我的疑问;
探究结果:
四、检验提升
时隔40年后,有人问刘连满:你把氧气留给他们三个,心里非常明确自己选择的是死亡,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你现在收入也不高,你对自己的付出后不后悔?请设想一下,刘连满会怎样回答。

五、作业
请以“感动”为题,抒写你的读后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
[刘连满]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这出身回忆起来,我之所
以能够有今天这生活,我应该感谢党,感谢国家。过去我是流 浪生活,从很小很小就没有了父亲,靠母亲讨饭把我们养活大。 当我母亲不能要饭了,我八九岁出去过流浪生活。 [主持人]您也传奇。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讨饭,可是你身 子板又长得这么结实,能当登山队的教练。
1.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些语段?请有感情的
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感受。 2.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 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 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 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 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 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 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 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 美丽的珠峰景色。
请以“感动”为题,抒写你本节课的 所闻所感。
屈银华
贡布
王富洲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持人]你现在一个月多少钱? [刘连满]收入500多,扣一些钱还剩400多。 [主持人]我觉着您很不幸。 [刘连满]我感觉还可以。(掌声) [主持人]您又特别幸运。 [刘连满]生活吧,就应该向低水平的去看,工作可以向高水平去 看。如果生活你向高水平去看,你老也满足不了。现在不如我的有 的是。 [主持人]现在回头去看过去的往事──咱们这个栏目就叫《往事》 ──您实实在在地给我们讲后悔不后悔?
登上地球之颠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 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 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 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 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 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 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后零失误训练及答案(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课后零失误训练及答案(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训练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襟.怀(jīn ) 积攒.(zǎn ) 自惭形秽.(huì) B.宽宥.(yòu ) 嘹.亮(liáo ) 化为灰烬.(jìn ) C.窗棂.(líng) 轻觑.(qù) 李代桃僵.(jiāng ) D.矗.立(chù) 憎恶.(è) 鸠占鹊.巢(què)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蔑视 濡养 轻觑 水落石出B.栖息 要决 旷野 相得益彰C.嘟囔 沧桑 游义 悄无声息D.坍塌 飘零 显郝 形销骨立3.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C.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相互得到表彰) D.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盛⎩⎨⎧________)(________)(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训练5.判定下列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 )(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

( )6.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初中三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熏陶,受益匪浅: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上地球之巅(2)

登上地球之巅(2)

中国首登珠峰成功的(右 起)王富洲、贡布(藏)和 屈银华
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 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 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 壮举后,截至2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 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 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 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 峰。珠穆朗玛地球之巅。
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 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 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 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 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 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 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韩国登山运动员严弘吉 从1988年登顶地球最高 峰--珠穆朗玛峰起,经 过12年的奋斗,于2000 年登完了卓奥友峰、希 夏邦马峰、乔戈里峰、 马卡鲁峰、洛子峰、布 洛阿特峰、道 拉吉利峰、南迦帕尔巴 特峰等所有世界8000米 以上的14座高峰,成为 世界上第八位、也是亚 洲第一位完成这一伟大 壮举的登山家。
中国首登珠峰成功的(右 起)王富洲、贡布(藏)和 屈银华
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 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 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 壮举后,截至2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 已经1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把 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精品】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目录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步练习第3课《丑小鸭》同步练习第4课《诗两首》同步练习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第17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第21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第22课《在沙漠中心》同步练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第24课《真正的英雄》同步练习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第26课《猫》同步练习第27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第28课《华南虎》同步练习第29课《马》同步练习第30课《狼》同步练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查字典有误的是组二、为下列加线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宿儒 1、sù 2、xiǔ 3、xiùa.住,过夜 b.平素 c.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拗过去 1、ǎo 2、àoa.用力弯曲 b.不顺薄薄的雪1、bï 2、bî 3、báoa.迫近 b.厚薄 c.轻视攒成小球1、zǎn 2、cuána.聚集 b.积蓄A.1、c;1、a;3、b;2、aB.2、c;1、 b;3、b;2、aC.1、c;2、a;3、 c;2、aD.2、c;2、a;1、a;1、b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四、选词填空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23 登上地球之巅

23 登上地球之巅

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砭骨、履践……”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复述文章内容。

3.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4.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5.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的描写景物,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诵读法。

指导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

3.讨论与点拨结合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课文叙事的详略安排和描写自然环境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悟人物精神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有详有略的复述课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教师准备:1,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2.搜集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简介背景资料。

通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体味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献身精神的探索者。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教师:同学们,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训练。

1.本文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者,曾担任过前任新华社长。

2.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 biān )骨②崔巍(wēi) ③匍匐(fú ) ④缭绕(liáo )3.解释词语。

①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④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

②履践:踩踏。

⑤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⑥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他用双手(插 )进岩缝,脚尖(蹬 )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 )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 B、插蹬一点一点C.抓踩一寸一寸 D、插蹬一寸一寸(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B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C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A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 B、勇气 C、神经5.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3;2;1;5;4.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提高:课文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

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地球之巅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训练。

1.本文作者郭超人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前任新华社长。

2.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 biān )骨②崔巍(wēi) ③匍匐(fú ) ④缭绕(liáo )
3.解释词语。

①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④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

②履践:踩踏。

⑤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③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⑥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他用双手(插 )进岩缝,脚尖(蹬 )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 )地上升。

A.伸踩一点一点 B、插蹬一点一点
C.抓踩一寸一寸 D、插蹬一寸一寸
(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B )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C )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A )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意志 B、勇气 C、神经
5.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3;2;1;5;4. )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二、能力提高:课文阅读。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

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 )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

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

例子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

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

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 )而( )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1.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B C )
A.外形高大大胆果断 B、轮廓低矮果断大胆
C.轮廓低矮大胆果断 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
2.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环境描写,其作用一样吗?
答:作用不一样。

第一段主要描写他们面对的困难,可第二段不但写了面对的困难还描写了他们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

3.“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

”你能猜一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请你写一段心理描写,模拟他们的心理活动。

答:“如果继续前进,就可能因缺氧而死亡;如果不继续前进,就半途而废,也对不起牺牲的同伴。


三、课外文段阅读。

眨眼功夫,老董被冲到了二百米开外的大转弯处,远远望去,他似乎停在了岸边,好久不见动弹。

站在沙洲上的李岚急得哭了起来,李旗大姐不知所措地一个劲喊“怎么办”。

我二话没说,卸下背包,脱去衣裤,借着助跑的力量扑向激流,挣扎着向对岸游去,激流将我向下冲了十几米,我第一次努力试图抓住对岸凸出的大石头, 由于石头太光滑, 未能奏效. 激流又将我裹下了十几米, 经第二次努力我死死抓住一凸出的石角,爬上了对岸.
我上岸后,急速地向老董停留地点跑去,到跟前才发现, 老董并不是在岸边, 而是在一支流河道的内侧, 他只是抱住了一块大石头停了下来, 此刻, 他正拖着沉重的背包往河道内侧的沙舟岛上靠. 老董登陆的沙舟不足20平方米, 远远看去, 他正在寒风中, 颤颤巍巍地整理背包, 我拼命打手势呼喊,他也不理睬. 此时老董在近零度的水中已侵泡了十几分钟,体温已下降了许多, 似乎都有点支持不住了, 他在沙舟上铺上防潮垫, 盖上浸透水的睡袋恢复体温. 对而岸上的我,也难忍寒冷的袭击,脱去湿淋淋的内衣,赤裸裸地趴在冰冷的卵石上避风, 这样我也坚持不了多久, 又爬起来沿着河床来回狂奔.
李旗、邓辉、兮兮、胡禅、刘馨、杨华六人拉着手一字型地向河中走去。

我一看情况不妙,一边挥手一边向渡河点奔跑,企图阻止这一自杀的举动,但他们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刚下水不久,冰冷刺谷的河水没到膝盖,尽管移动缓慢,六人还是渐渐靠近对岸的拐弯处。

可是仅当李旗离岸边只有几步之遥时,她一脚踏入了水沟中,整个人被冲倒在水里。

大家急忙转身,试图将李旗拉出来。

此时的水位已在不知不觉中涨了起来。

转身之后浪已击过大腿。

体重最轻的兮兮立刻被冲得飘了起来,俯跌入水中。

胡禅早有防备,紧紧将她拉住。

此时,为了不把后面的队员带倒,李大姐毅然松开了结组,被卷入了激流之中。

这时我也赶到了渡河的石角处,仅仅差一手距离,没将李大姐抓住。

李大姐背着大包,背朝水流的方向顺流漂去。

我发疯似的沿着河岸奔跑,和李大姐并排相距只有几米的距离,我边跑边大声呼喊着让李大姐弃包,此刻,从李大姐痛苦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已经完全绝望了,只是口中念叨着“我没办法……我手动不了……”。

李大姐被水冲了100米后,河道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借水流的力量,李大姐瞬间被激流冲到了岸边。

我当机立断跳入水中,一把抓住李大姐的背包
带,我俩被激流冲了十几米,幸好我脚下蹬住了一个大石头停了下来,我艰难地爬上岸,将李大姐从水中捞了出来,再晚一步,前面几米就进入了主河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水中的胡禅因为用力地拉着兮兮,也被带倒在水里,但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兮兮的头托出水面,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岸上的李诚跳入水中,和杨体裁、胡禅一道才将兮兮救上了岸。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动弹( ) 膝盖(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毅然:
当机立断:
3.这次探险活动面临了那些困难,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列举几条。

4.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表现出的团结互助的精神非常让人感动,请你在文中划出至少四处能表现他们团结互助的语句。

5.结合文章内容,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团结互助是探险队员必备的素质。

四、引申运用。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间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如今年(2002年)北大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名同学罹难。

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谈谈理由.试就人是否应该具备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一下看法。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