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优化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然而,在现实中,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
1. 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和实用。
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缺乏教学资源。
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设施、器材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难以支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对于以上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优化体育课程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实用、有趣的教学内容。
2.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高校应当加强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方面的投入,建设更加完备、先进的体育教学场所,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应当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增加小组活动、对抗性游戏等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加趣味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建立评估机制。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育素质评估体系,对学生体育素质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
化、全面化的体育素质培养服务。
总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通过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
1. 体育设施不足。
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所需的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如运动场地、器材等,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2. 课程设置单一。
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重复、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兴趣。
3.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政府和学校应加大投入,完善校内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
2. 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程的覆盖率和满意度。
3.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4.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和政府共同解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摘要】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等问题。
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体育素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了改革的重要性,介绍了改革措施和实践案例。
教学效果评估和展望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参与度和体育素养提升,阐述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仍需克服。
只有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有活力和潜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体育素养、改革措施、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挑战、全面健康发展、贡献。
1. 引言1.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在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中,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面对学生体育兴趣下降、体质下降等问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通过对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局限性,如传统体育课缺乏趣味性、缺乏个性化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体育素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务必展开,切实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探讨和实践,以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对未来的高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传统体育课多以传统技能练习和基础功底为主,缺乏新颖性和创意性,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传统体育课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团队:传统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教练和指导团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问题及改革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问题及改革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一些问题,如传统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兴趣参与度不高、教学方法滞后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改革等。
以下是一些改革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该多元化、个性化。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主要是以集体大课形式进行,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采取分层次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
还可以增加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瑜伽、攀岩等,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体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引入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健身设备等,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更新教学方法,注重互动和体验式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还应该改革评价方式,减少对书本知识的重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项目表演、实际操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新时代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改革等。
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赵生荣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20期摘要: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公共体育课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高校的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加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方针的贯彻,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促进教育的创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文章中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并且取得相应的成绩,同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促进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需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认识,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课程和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不够完善,男生偏重于球类运动,女生偏重于健美操以及舞蹈等,课程的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公共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多是知识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技巧的介绍,对身体锻炼的方式、身体健康知识以及相关的体育保健缺少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多数的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比较普遍,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
(三)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一)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促进健康为本的思想的确立,促进体育教学观念的革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现状及其对策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人格、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承担公共体育课的教师、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缺乏全面性、不可持续性和教学效果不佳等,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和提升。
一、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全面化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只注重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潜力。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体育课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创新,使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更加符合大众化,满足学生的需要。
同时,引进新兴的体育项目,加强与世界体育运动的对接,提高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和时代性,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我们应该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将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场景相结合,增加游戏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与电子竞技、VR等相关的运动科技,让学生在互动式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和游戏,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体育教学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和健康素质的重视不断提升,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结合当今社会的体育发展趋势,将体育课程与社会活动、公益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发现身体素质的潜力和体会身体的变化。
四、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协作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学训练,让教师具备更全面的教学思维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学生与家长的协作,鼓励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Ke r s p b i h sc l d c t nc l g ;x r iec n c- y wo d u l p y ia u ai ;ol ee e c s ;o s i c e o e
建 议 . 望 能为 体 育 课 的 改 革提 供 一些 借 鉴 希
楼、 实验楼等来保 障学生 上课 的基 本需 要 , 而体 育场馆的兴 建就很难获得充足 的资金 ,一般学校 只是修建 一些 综合的
田径场 、 室外篮 球场 、 室外排球场 等 , 仅有少部 分学校能 兴
建一些室 内健美操馆 、 伽馆 、 瑜 游泳馆 等。但是由于学生人 数太多 , 些场馆根本无 法满 足学生的需要 , 这 学生只能选择
0 I Sn S S 】
Au h r d r s h sc l u ain T a h n n e e r h t o ’ a d e s P y i a S Ed c t e c i g a d R s a c o
些不喜欢 的项 目,例如在 大学 中一个足球 班 4 0人有 3 0
多人是女 同学 的情况随处可见 ,基础设施 的缺乏成为限制 体育课教学的一个瓶颈 。
1 学 时 、 学 内 容 安排 不 合 理 . 3 教 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 给学生 提供 了相对宽松
t e la n s otf n s n w e g , r mp ra t t sv r h m e r p r i e s k o l d e mo e i o t nl i i e t y y
a in. to
的学 习环境 , 生可以选择 自己喜欢 的课进行学习 , 学 只要学 分达到要求就可以 , 这给学校 的管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许 多高校为学生提供 了四年的体育课选修 ,可是 学生在前两 年就可以把体育课学分修满 , 大三 、 四体育课 的选修率 太 低, 大多数 学校只开设两 年体育公共课 , 导致学生在 大三 、 大 四两年里没有体育课 可上的局面 。更有一些学校 由于学 生多 , 教师少 , 满足不 了学生 的需要 , 扩大班型 , 就 一个 教学 班甚至有 6 0多人 一起上体育课 。与此相对 的教学 内容安排 也不合理 , 教学 内容往往 只有传统 的_ 一大球 项 目, 上健 美 加 操、 羽毛球等项 目, 学生喜欢的网球 、 乓球 、 乒 游泳等项 目由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以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
首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是全民健身和弘扬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断加快,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强。
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素养。
其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意味着学生的体育素质的提高,更意味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身体和技能之外,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创新高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高校教育也需要转型升级。
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公共体育课程的保障机制有待加强。
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公共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例如课程时间的安排、场地限制、教师力量不足等。
因此,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强化机制保障,为其有效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其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大多数内容为传统体育项目,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新时代的需求,公共体育课程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增加新兴体育项目和多样性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和选择。
第三,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体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而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阵地,公共体育课程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素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最终为推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指明路径。
通过对当前改革现状的系统研究,我们旨在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深入剖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方向。
通过梳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做法,为我国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对策,包括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最终,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公共体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改革动因、改革内容、改革成效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一、改革动因1.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健康意识的觉醒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体育教育。
2.改革精神的倡导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于改革开放精神的倡导不断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要求高校加强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3.国际化的趋势随着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国际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国际化的理念,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水平。
二、改革内容1.教材的更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以文化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加强对于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对于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并不够有效。
改革需要加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和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锻炼身体,并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
3.体育资源的整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包括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教学人员等,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3.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整合体育资源和加强教学方法,让体育教育在校园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体育锻炼作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备受重视,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让高校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国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探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一、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由于学生学业繁重和社会诸多诱惑,他们在大学期间往往缺乏锻炼的机会和意识,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肥胖、体质下降等问题。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负责。
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最终将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课程内容多样化目前,我国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高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而是将更多的健身项目、休闲项目、文化项目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
如瑜伽、健身操、游泳、武术等课程内容已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学方法创新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比赛的训练,而现在的公共体育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强调运动的乐趣和健康的意义。
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动力,如采取小班化教学、开展兴趣小组、设置游戏化的活动等,加强学生参与感和融入感,提高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3. 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高校还在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与创新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公共体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校中,公共体育课程更是被广泛推广,并且受到了广大学子的热爱和欢迎。
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创新成为了当下与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现状分析目前,高校中的公共体育课程大都是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虽然这些体育项目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仅仅靠这些项目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往往缺乏创新,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设计与创新方向1.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公共体育课程应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方式。
例如,增加潜水、滑雪、攀岩等项目,丰富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和爱好。
2. 强化技能训练和比赛人员的培养公共体育课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进入场馆就教如何运动的层面上,更应该注重技能训练和比赛人员的培养。
通过增加竞技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运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
3. 借鉴国外经验国外的公共体育课程一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考。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
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适龄儿童体能和能力的评估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三、创新实践1. 组织多样化的活动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运动和娱乐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体育锻炼。
比如,组织“健康跑”、“拔河比赛”等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中体验比赛和运动的乐趣。
2. 增加课程的实际应用公共体育课程的实践应用非常重要,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运动的魅力和价值。
可以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运动营和社会实践课程等项目,将运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要想保证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课教学为例
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课教学为例◆于 雷 孙 奇 程延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总体格局中,体育文化的德育隐性要素随处可见,并以其特有的魅力与德育的课堂教育相得益彰,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它立德树人的功能在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体育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立德,是指德育为先,通过教书育人和立师德、做师表,把德育教育融合到各学科;树人,是指育人目标,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其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要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使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就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促进学校资源和激励机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
“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是无德智也。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历史告诉我们,国民身体素质低下,往往会使一个国家选择保守而非进取型决策。
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然而,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校园调查:八成以上的师生没有明确的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低于男生;高校学生的心肺功能、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比较集中地出现弱化,而与体质下降相伴随的必将是精神疾病逐步上升。
这种“生活方式病”,也在困扰着当代的青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优化研究
——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陈昌盛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DOI:10.32629/er.v2i7.1924
[摘 要] 针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从教学理念、教学指导思想、教学项目设置、分层次教学、体育协会等方面提出公共体育课程整体优化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优化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改进,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体育教学形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公共体育课程更好的发展。
本研究在秉承我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优化,以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确立“终身体育”、“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建立开放、自主、体验的体育课程,为改革目标。
从宏观层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对现存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与创新,力图构建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普通高校课程体系,依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互助意识及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1 我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
我校共有专职体育教师34名,负责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科学学院专业课程教学等任务。
多年来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公共体育课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适合广大学生特点的和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为必修课程,面向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并针对大三学生开设少量体育相关课程选修课,所开设项目均为通俗大众体育项目,以培养运动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养成体育运动健身的习惯为主。
2 整体优化的方案
2.1教学理念、指导思想的更新
2.1.1树立人性化体育教学理念
在我校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摆脱旧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以及不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选课、学习形式,逐步实现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主要目的,在体育课课程设置、评价方法、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温馨、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根据不同学生体质和体能情况,将学生的自由、尊严及终极价值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各项素质、各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2确立“终身体育”、“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新时代高校体育应该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的功能出发,确立以“终身体育”、“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逐步由过去的习旧不创新以传授学习技术为中心,到现在的习旧创新以增强体质健康为中心,转变到求知创新以健身、培养运动兴趣爱好为中心,因此高校体育应增强体质为中心向健身为中心转移,从而实现身体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锻炼,使得学生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2.1.3建立开放、自主、体验的体育课程
在现在开放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条件下,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在运动体验中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强化体育自主学习与练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是终身体育能力发展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开放情境的环境下,实现自主与体验将促成心灵世界的开放,使体育成为他们的生活变成一种主动、自然、自身的需求。
通过开放、自主、体验及互动的体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获取丰富的体育经验,使学生有愿望并有能力持续终身的体育运动经验,从而达到大学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2.2优化方案的具体内容
2.2.1完善自主选课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选课的时候需要更大的自主性,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通过完善,目前我校大一学生为固定上课时间,学生可以选择上课项目、任课老师,大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课项目、任课老师,该模式受到学生的好评,能充分发挥学生选课的自主性。
同时,由于我校学生人数众多,大一、大二学生在不同时间进行体育选课能充分减少“网络堵塞”,让更多的学生能顺畅的完成体育选课。
2.2.2完善课程项目设置,以大众化体育项目为课程主导
由于学生的主观的运动喜好,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
课程项目经常出现“抢不上”的情况,对此,我们通过调研,找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几个项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选课的情况,同时结合我院师资、场地情况,对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课程实行多开课,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选上该课程。
2.2.3非大众项目逐步推入相关大学生体育协会
由于非大众项目受益学生侧面较窄,为了更好的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既让由此特长的同学能有展现实力的舞台,也让有此兴趣爱好的同学找到平台,诸如轮滑、定向越野、毽球、街舞等非大众项目,应逐步成立相关项目的大学生体育协会,使得有此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协会里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2.2.4加强体育协会的扶持、管理与发展,让体育课程全方位的向体育协会延伸
大学生相关项目的体育协会是体育课程向课外延伸的良好载体,要想基本学会某一项运动技术、健身方法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单靠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不够的,体育协会就是体育课程的课外延伸,在体育协会中既能让有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也让有运动需求的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练习、提高的平台,同时体育协会,也是学院相关项目校队选拔与提高的场所,因此体育部门应加强协会的管理,组织学生建立相关项目协会,指导教师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训,让体育协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目前我校体育项目协会数量众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发展势头良好,各协会定期举办相关活动。
诸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大众项目协会不仅定期举办联赛,还有面向基础较差学生的提高与培训,极大的推动了体育运动在校园内的发展。
2.2.5逐步实行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
由于我校体育课程目前没有实现全部分层次教学,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别较大,在这样的一种实际条件下,由于学生现有基础的差异,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实际学习、练习、健身效果欠佳。
因此,应该逐步推行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上课班级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在任课老师较多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课程上,我们正在实行班级内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我们实行不同的练习提高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内取得进步并掌握相对应水平阶段的练习方法。
2.2.6丰富校园体育竞赛与文化活动,突出学校体育竞赛与文化特色
以体育教学优化与改革为抓手,以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辅助组织群体,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与文化活动。
主要以在学校现有的田径运动会、体育健身嘉年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体育活动空间,通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趣味体育游戏与拓展、体育文化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形式,构建校园体育竞赛与文化活动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2.2.7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终身体育的意识[4]。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体育课程优化完善体系中应该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确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多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进行更多的练习,并使用趣味性与多样性的练习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去练习的同时也掌握了提高的方法。
3 启示与思考
通过近几年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使我们对以下几点启示: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是考虑体育课程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及时推陈出新,跟上当代体育发展步伐,及时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要逐步建立学校的优势体育项目品牌,指引学校体育发展大方向;要继续增强服务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继续做好服务学生角色;不断深入探讨体育课程在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认清当前大体育形势,以北京举办冬奥会为契机,让体育以及体育课程在高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雷.从体育转型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09-115.
[2]刘坚,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
[3]王宗平,庄惠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9(03):53-55+58.
[4]刘龙柱.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体育科学研究,2000(02):60-62.
[5]林志超,卢福泉,陈碧华.普通高校两个"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异同[J],体育学刊,2004,11(1):75-77.
作者简介:
陈昌盛(1983--),男,湖北大冶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与学校体育学。
项目来源: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7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ZLGC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