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精选)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什么叫做生物群落?2.什么叫做生态系统?3.什么叫做食物链?4.什么叫食物网?5.什么叫做生产者?6.什么叫消费者?7.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并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8.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饲养的牛羊数量增加了5倍。

照这样下去,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9.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10.绿豆芽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吗?你是通过什么实验证明的?11.蚯蚓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12.做一个生态瓶需要哪些材料?瓶子里只有动物,没有植物能称生态瓶吗?生态瓶里的材料放的太多有什么后果?13.发生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14.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哪里?第二单元《光》1、什么叫光源?并能列举几个例子?2、什么叫投影?3、光源、物体、影子的位置关系?4、一天中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规律?5、日晷的作用?6、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多少?7、什么叫光的反射?8、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9、对于光的反射,人们有哪些应用?10、潜望镜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11、光的强弱跟温度有怎样的关系?12、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阳光集中在同一个位置?13、奥运会圣火的火种用什么点燃的?14、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阳光有什么不同?15、颜色不同的物体吸热本领一样吗?什么颜色的物体吸热本领最好?16、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20、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都是斜放的?21、生活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哪些?22、会画阳光下的影子?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形地貌有哪些要点?2、地球内部激烈的运动主要有几种?3、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4、地震和火山爆发会引起什么后果?5、地球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6、什么叫风化?7、岩石改变模样主要原因?8、侵蚀主要有哪些?9、土壤中有什么?10、岩石变化的过程图?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什么叫重力?2、什么叫弹力?3、列举弹力的应用例子?4、怎样让橡筋作动力的小车跑得远和快?5、什么叫反冲力?6、例举反冲力的应用例子?7、弹簧秤是测量什么的工具?8、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相当于多少克的力?9、弹簧秤测量力应注意什么?10、什么叫摩擦力?11、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2、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有什么区别?13、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可以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过量的水,另一组种子坚持枯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遭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遭到光照,放在黑暗的中央〕;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高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求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求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求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求阳光,但生长需求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中央?它们的叶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顺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平地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增加水分蒸发顺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中央,叶子是刺状叶,增加水分蒸发,顺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中。

2.各种植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求的〔生活环境〕停止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植物各是怎样顺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冰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顺应冰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平安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空中下去。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总结版)1、光源是指那些能够自身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看到物体。

4、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

5、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当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发生反光或反射现象。

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不透明的物体会产生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8、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并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9、利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11、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2021年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2021年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2021年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单元一生物学与环境1。

基本知识。

1、种子发芽必须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表明植物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以绿色植物开始,以凶猛的捕食者结束。

10.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1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体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如一条链,被称为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制造自己食物的生物体称为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体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形成了一种称为食物网的网络结构。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某一区域的生物体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称为生物群落。

3、例如。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① 香蕉树生长在雨量充沛的热带地区,所以它们的叶子很宽。

② 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因此它们的叶子会长成针叶。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要点(自己整理)

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要点(自己整理)

五年级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

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是充足的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2.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肥料、土壤。

不同的植物需要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香蕉生长在热带,松树生长在寒温带,仙人掌生长在热带荒漠。

3.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各种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

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校园花园食物链: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

生产者:蔷薇花;消费者:蚜虫、瓢虫、小鸟。

5.食物网里的发现:①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②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③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④植物是食物链的最低层,凶猛的肉食动物是食物链的最高层。

⑤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7.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如:一个湖泊、一片树林、一个海洋。

8.制作生态瓶四个步骤:①大油桶,剪掉上面一部分,并清洗。

②装一层淘洗干净的沙,装入半桶自然水域的水。

③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④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

9.生态瓶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生态瓶中加自然水域中的水,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它是水中小动物的食物;水草的作用是供给小动物氧气、食物,也是小动物居住、游玩、藏身的地方,同时可以吸收小动物粪便,清洁水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精简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光L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类: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大类。

太阳:(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光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方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具体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实验: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生活实例:(日食)、(月食)的形成。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实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

5.认识棱镜定义:(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作用: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分解光:(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6.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传播方向: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际应用: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后视镜等。

7.制作一个潜望镜构造:内部有两块和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原理:光通过两块镜子的(反射),最终传递到我们的眼睛里。

应用:(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地球的结构内部: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作用:地震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地表,造成严重破坏。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知识点精选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知识点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提纲 《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 ②铺沙装水 ③种植水草 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1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整合)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版)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影子的形成条件,必须有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不透明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9、运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10、日蚀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流传有关;日蚀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蚀。

11、海市原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概念部分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营养。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1、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那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非生物可以为生物生长提供养料,提供栖身之地,动物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植物可以为动物生长提供食物,氧气等。

12、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③种植水草④放上鱼虾。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

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精选).docx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精选).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了发芽可以不需耍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阻卷、土壤。

4.植物的生长需耍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二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耍的需求Z-o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琏。

9.食物链中能口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一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 •食物链的举例:①草〜兔子〜鹰②落叶一蚯蚓〜小鸟③水稻一青虫一青蛙一蛇一鹰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丕回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独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3.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墜。

15.如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7.自然保护区:世界第一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二、简答:在食物链“草一寃子一鹰”中,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了会大量繁殖,草來不及生长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了会饿死,鹰因没有食物死亡或迁走该地方会因为没冇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食物链的举例: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③水稻→青虫→青蛙→蛇→鹰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3.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5.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7.自然保护区: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二、简答: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生长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鹰因没有食物死亡或迁走该地方会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④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⑤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都是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皮影戏、手影表演、标志…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0.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1.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3.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4、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二、简答。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2、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3、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五、画图并分析。

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拉张而形成的。

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的石林等。

10.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2.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4.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5.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6.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7.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18.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9.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二、问答题:1、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3、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4、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才形成的。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像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被压短或拉长的弹簧;拉开的弓;捏扁的海绵等都会产生弹力。

6、弹簧受到的力越大,长度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7、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8、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9、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10、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2、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4、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1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8、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