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册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动物与人类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植物与人类植物的分类与特征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与人类5. 生活中的科学能量转换与守恒简单机械的应用6.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实验与验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观念。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特征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能量转换与守恒简单机械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模型地球仪科学实验器材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学生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安排课堂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套课件2. 内容结构:生物多样性动物与人类植物与人类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科学探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4)列举三种能量转换的实例。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动物和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原材料等资源,同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与变化第一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 第二章:能量与生活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生活中的能量3.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第一节:科技的发展与生活第二节:科技与人类社会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质与变化的本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学生能够了解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技与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显微镜等),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能量、生物与环境、科技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物质与变化、能量与生活、生物与环境、科技与生活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物质与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能量与生活: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2.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认识到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地球运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教学重点: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动能、势能的转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物的分类与生态系统的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地球仪、生物标本、生态系统模型等教具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绘图工具(如彩色笔、直尺、圆规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感受电流的产生与作用。

以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展示生物标本和生态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通过例题,解释动能、势能的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

以地球运动为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

结合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路知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增强观察能力。

让学生分析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措施4. 生活中的科学生活用品的制作原理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 掌握生活用品的制作原理,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的分类特征。

(2)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3)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例如: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相互关联的,能量从太阳传递到生产者,再由消费者、分解者传递,物质则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 生命活动的调节3. 环境中的人与生物4. 能源与机械5. 地球的运动与位置6. 天气与气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了解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中人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

4. 帮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特点及利用方式,培养节能意识。

5.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与位置关系,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6. 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命活动的调节、能源利用与节能。

2. 教学重点:环保意识培养、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能源种类及特点、地球运动与位置关系、天气与气候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以各章节主题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关键词进行设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解释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举例说明。

(3)分析一种能源的特点及利用方式。

(4)描述地球的运动与位置关系。

(5)谈谈你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2. 答案:(1)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如人体在运动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实现的。

(3)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之源》:第1节《生命的起源》,第2节《生物的进化》。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第2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3. 第三章《光的奥秘》:第1节《光的现象与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4. 第四章《电能》:第1节《电流与电路》,第2节《电的功能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与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4. 让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光的传播现象、电能的产生与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光的奥秘、电能等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命之源: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

2.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光的奥秘:光的现象与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

4. 电能:电流与电路、电的功能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过程。

(2)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3)解释光的传播现象及光的反射与折射。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册资料114页文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册资料114页文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 册资料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册资料知识点资料共1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PPT全册资料知识点资料共114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源自 总复习PPT全册资料知识点资料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方法:制作一些较浓的食盐溶液,用滴管滴 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份蒸发后,用放大镜在玻璃 上观察到的残留物质就是(食盐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1、(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能明显提高放大能力,从而发明了最早的(显微镜)。
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 的透镜焦距较(大),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 镜焦距较(小),叫做(目镜)。
7、显微镜的( )和( ),推动了人类认识世 界的进程,把人发类明带入了发一展个崭新的( )世界。 微观
第5~6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 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 (载物台)、(反光镜 )等五部分构成。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答:(1)食品工业方面:依靠生物改善生活,利 用微生物制作酱油、醋、泡菜、霉豆腐、面包、馒 头等食品。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变形虫 ) ( 鼓藻 )
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妙的微生 物世界后,使人类看到了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
3、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 为( 馒头当中的酵母菌的作用 )。
4、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 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7、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 大发现之一。
9、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 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10、叶表皮中的(叶绿体)和(气孔)是植物进行呼 吸、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
11、说一说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 功能;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 成。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 沿)直传线播的,所以, 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 )。放大
6、请简要回答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比如: 用于老年人看一些书上的小字;用于一些考古学者 研究文物时的观察;放映机的应用;望远镜;老花 眼镜等地方。
征,微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3、(列文虎克)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找到了微
生物。 4、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鱼缸、池塘和溪沟)等
地方。 5、草履虫的细胞数量是(一)个,它的身体表面有
许多能摆动的(纤毛);它的食物是(细菌)和 (单细胞藻类)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池塘水中包含的微生物一般有哪些? 举例说明。
答:能。取一滴水做成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第二单元、物质和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有(物质),整个世界都是有(物质)构成的。
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产生 (新的物质)。
3、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 质的(状态 )、(形状 ),有些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有的物质变化得快,而有的物质变化得 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7、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答:第一种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
象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 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第二种方法: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对象大而清楚。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 )对足。
9、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 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 切相关。
10一般可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 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

附:标出下面各是哪种微生物。


( 船形硅藻 )




(草履虫 )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 质的(变化)、(大小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
5、我们能直接或间接看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物质)。
6、如果我们用力扭一根铁丝,它的形状会变(弯曲)。
7、给一盆水加热,水的变化是越来越(烫)。
8、点燃的蜡烛的变化是越来越(短 )。
答:一般有草履虫、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鼓藻、船 形硅藻、毛口虫、单胞藻、眼虫、唇滴虫、衣藻、团藻等。
7、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这几种生物的共同特 征是什么?
答:身体都非常微小,结构简单,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
8、制作一个微生物玻片,并记录制作的过程?
答:取一些池塘或者鱼缸里的水,用滴管吸取一滴放在载 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10、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主要依靠 (眼 )、(耳)、(鼻 )、( 舌)和(手 )五 种感觉器官观察和认识世界。
11、酵母发面的原理是什么?
答: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 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蒸烤时由于温度上升,二 氧化碳急速膨胀,从而使面包疏而多孔。
12、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放大镜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
(汇聚光)、( 成像 )的特点。 2、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
视力只能看清楚( 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 ),而且能让我
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 多的信息。
9、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世界的物 质都会(发生变化)。
10、“火柴燃烧”,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生(成 ) 了新物质。
11、“易拉罐被压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形是状

没有
)发生了变化,( )生成新物质。
12、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所 学知识判断: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 彩(色的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大、镜蚜看虫到的蚜天虫敌的是肢(体草。蛉);我们可以利用(10)倍放 4、使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蜻蜓的腿的作用是(捕食),它能在空中捕食的
昆虫有(蚊子)、(蝇)、(蜜蜂)和(蝴蝶)。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 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为什么说苍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 答:苍蝇身上常带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卵,在进
食、排便和吐唾液时都会污染食物。 8、实验:“观察昆虫的腿”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确定观察目的; 第二步,准备观察的标本及要借助的观察工具; 第三步,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第四步,分析观察结果。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它们称为 (晶体)。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 (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5、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6、晶体有哪些形状?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 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4、目前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 )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6、为什么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能力?
答: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 像进一步放大了。
答: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 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 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 样的。
14、请简单叙述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答:(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 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纸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境往下看,能 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 物以大约2~3厘米。将想象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 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 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 在载玻片的上面;
答:微生物对我们人类并不都是有害的,许多微 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我 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依靠微生物,如果没有 微生物,地球就会成为垃圾世界。有些微生物能够 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此外,净化 土壤也需要微生物发挥作用。
13、列举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所取得的成果。
(6).从目镜往下看, 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 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 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自 己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 ,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 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附:显微镜的基本 构成图。
第7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