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章 空气 氧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教案
主题:空气中的氧气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知道氧气在生命中的作用,学会用简单的实验
验证氧气的存在。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重要性;
2. 氧气的性质及作用;
3. 用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将要
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5分钟):讲解空气的组成及重要性,氧气的性质及作用,通过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实验(20分钟):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具体步骤如下:
a. 实验材料:烧杯、火柴、蜡烛、水
b. 实验过程:将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并点燃,然后将另一只空瓶子倒立放在蜡烛上,观
察蜡烛熄灭后玻璃瓶内部的状况。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5. 拓展(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检验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烧杯、火柴、蜡烛、水
3. 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实验结果及分析能力
教学时长:50分钟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案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当修改。
初中化学空气与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与氧气教案
主题:空气与氧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氧气的生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空气与氧气的概念,与学生探讨关于空气与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无臭、不可压缩;
3.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燃烧性质;
4. 氧气的应用:用于呼吸、燃烧等。
三、实验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实验一:用火棉放在试管里点燃,然后用一根玻璃管吹氧气入试管内;
2. 实验二:用小苏打粉末添加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气体的产生;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现象。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
1.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氧气的性质有哪些?
3. 氧气主要用于什么?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空气与氧气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有关空气与氧气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空气与氧气》相关习题;
2. 收集有关氧气的信息,做一次小研究。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初三的化学氧气教学教案
初三的化学氧气教学教案作为一位辛劳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的化学氧气教学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的化学氧气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教师讲授实验细节:(1)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3)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形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摸索【归纳】氧化反应1.剧烈氧化——如燃烧、炸药爆炸等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品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小结】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2.不同点:(1)剧烈氧化:剧烈、速度快、放热多,相伴着发光、发热(2)缓慢氧化: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活动】性质决定用处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运用。
【浏览】课本P53—54归纳用处【用处一】支持燃烧——助燃剂【用处二】供给呼吸【课堂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毛病的是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C.我能供给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 下列描写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通常情形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课后作业学习与评判P15-16 1-9.12【教学反思】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写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
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初三的化学氧气教学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掌控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
化学初中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3. 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成分的介绍和作用2. 空气中微量气体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3. 教学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朗的天空图片,向学生引导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它由什么组成。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的气体。
三、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15分钟)1. 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和呼吸。
实验展示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2. 氮气:氮气占据大部分空气的成分,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介绍氮气的性质和作用。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环境有害的气体,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影响。
四、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增强他们对这些气体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的空气成分,如氩气、氦气等,及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拓展知识,可以设计更多生动、趣味的实验和活动。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课题一空气【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初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讲解、分析试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试验结果,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空气的组成、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的概念。
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的概念。
教学突破:在讲解实验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原理等;在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每一步操作的要领;最后,教师要结合试验提出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已通过观察试验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课题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氧气氧气【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现象:(2)原理:(3)结论:2、空气的精确成分(体积分数)氮78%,氧21%,0.94%是稀气;还有两个点0.3%,二氧化碳和杂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空气、氧气复习教案(1).docx
命题点2空气污染及防治2.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随意大量燃放鞭炮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3.(·益阳)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露天焚烧垃圾命题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4.(临沂)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命题点4氧气的制取6.向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当堂达标检测基础题1.[2018·河北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B.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2.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提升题6.秋冬季节,我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
初中化学空气和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其重要性;3.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4. 能够用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氧气的含量和重要性;3. 氧气的制备方法;4. 氧气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1)呈现空气的成分和性质,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2)解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讨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
3. 氧气的制备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备方法,讲解化学反应原理。
(2)展示氧气的制备实验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氧气的实验验证:(1)讲解氧气的性质,提出实验验证的方法。
(2)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练习: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氧气的重要性并展示成果。
六、课堂总结:复习课堂内容,强调空气和氧气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作业,包括对空气的认识和氧气的实验验证。
八、板书设计: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氧气的含量和重要性;3. 氧气的制备方法;4. 氧气的实验验证。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空气和氧气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
主题:氧气与空气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氧气与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3.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氧气与空气的区别;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氧气和空气的模型;
2. 实验器材:集气瓶、分液漏斗等;
3. 教材:化学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展示氧气和空气的模型,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组成及性质;
2. 学习氧气的组成和性质:讲解氧气主要由氧分子组成,具有支持燃烧和生命的特性;
3. 讨论氧气的制备方法:介绍电解水法和过氧化银法等制备氧气的方法;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验制备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
5. 探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呼吸、燃烧等方面的重要性;
6.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氧气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包括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思考氧气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有关氧气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与空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教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教案第一章空气§1-1 空气【教学目的】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
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空气、氧
初中化学全一册绪言第一章空气、氧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绪言和第一章《空气、氧》是初中化学的启蒙章节.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要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基本概念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认识“物质”为主,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喜欢化学的良好势头.对于教学中使用的化学用语,可简单明了地给学生以解释.【指点迷津】本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同学们在对演示实验感兴趣的同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化学的开端,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掌握好本章节的基础知识,会拓宽你的思维,使你在学海中自由驰骋,游刃有余.下面同学们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⒈什么是化学?⒉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二者间又有何联系?怎样正确识别这两种变化?⒊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⒋怎样区分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⒌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_占78%,氧气占___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_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__国化学家________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⒍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⒎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是由它的哪些性质决定的?⒏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有何不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都是怎样的?制取O2的操作步骤怎样?在制取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⒐什么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何联系?⒑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句话是否正确?⒒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⒓自燃、缓慢氧化、燃烧、爆炸有何异同?⒔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_______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_________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带着以上这些提示性的思考题来学习或者回顾本章节的知识,会使你易于抓住重点,使知识网络化. 【学法指要】例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生锈B.电灯发光C.燃烧D.变色[思路]此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实质.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主要依据.[解析](A)中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与铁不同,所以A是化学变化.(B)电灯通电后发光,这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过程,灯丝并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变化;(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D)变色既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现象.答案为(A、C)例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 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B. 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 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 白磷自燃[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及“性质”与“变化”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要知道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色、味、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主要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解析](A)是镁条的化学性质;(B)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C)是O2的物理性质;(D)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答案为(C)例3: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要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都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燃烧和缓慢氧化均属氧化反应,只不过剧烈程度不同.若可燃物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放出,可能使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引起自燃,缓慢氧化的温度不需达到着火点.答案为(A) 例4: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不能产生氧气B. 生成氧气的速率慢C.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D. 没有氧化钾生成[解析]氯酸钾分解时,没有催化剂只是反应速度较慢,但加热时反应仍能发生.只要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例5:标准状况(0℃,1.01×105帕)下,某气体的密度是1.98克/升(空气的密度为1.29克/升)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应用()A. 排水集气法B. 向上排空气法C. 向下排空气法D. 以上方法均可以[思路]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M为空气的平均分子量)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故收集方法只能为(B).例6:某同学在实验室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A. 全正确B. 全不正确C. ①②③正确D.只有①②正确[解析]此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药品以及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较低温度下制取氧气;另一种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题中①②则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③中虽然是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共热,但是高锰酸钾受热可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因此也可用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此选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灵活运用.④中二氧化锰成分里尽管含有氧,但在通常加热的条件下却没有氧气放出,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所以答案为(C).例7: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写序号)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1)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2)硫+氧气二氧化硫(3)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4)氢气+氧气水[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分类角度不同.化合、分解反应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目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而氧化反应则是从反应物中有没有“氧”参加反应来进行分类.所以此题的答案为:属于化合反应的有(2)(4);属于氧化反应的有(2)(3)(4);属于分解反应的有(1).通过以上这些典型习题,你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的理解呢?【思维体操】扩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训练扩散思维,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已知: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木炭+氧气二氧化碳;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要证实空气中氧的含量,应该选择_______(物质名称)来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这个实验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在这个实验中要求所选用的物质性质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且为固体.在生成物中,产物应为固体,或者生成的气体极易溶于水.通过此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白磷为固体,可与氧气反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符合要求.木炭为固体,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其它成分反应,但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符合要求.镁为固体,它不仅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发生反应,也不符合要求.所以要证实空气中氧的含量,应选择白磷.原因是白磷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虽只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不但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还要消耗氮气,后两者均无法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实际含量.题型扩散1: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以选用的是()A. 铁丝B. 红磷C. 木碳D.硫黄提示:通过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必须考虑:一是选项中的物质要能在混合气体中燃烧,二是燃烧后不能生成另一种气体.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木碳和硫黄燃烧后又分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只有红磷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所以最好选用红磷.答案为(B).题型扩散2:使适量的磷和木炭在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1)待磷、木炭完全燃烧后,A、B两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此实验能验证哪些结论?[解析](1)A瓶有水进入,进入的水量约为A瓶体积的,B瓶无变化;(2)A瓶中消耗氧气生成固体,气体压强减小;B瓶中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3)此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并且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1/5.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解析,你能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吗?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绪言及第一章《空气、氧》是初中化学的启蒙章节,涉及的概念和基础知识较多,多年来一直是中考等考试的热点.认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会提高你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动脑动手】⒈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1)实验室里,一氧化氮气体可用____________法收集.(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这是二氧化氮的_____________性质.⒉下面对于铁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纯铁具有银白色光泽B. 铁能导电C. 铁跟盐酸反应能放出氢气D. 铁的密度为7.8克/厘米3E.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⒊下列关于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的过程当中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D.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⒋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条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⒌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园地】有了上面的基础,下面请开动脑筋,我们一起在创新的园地里漫步!⒈制取氧气的途径有多种,如水氢气+氧气①,氯酸钾氯化钾+氧气②,氧化汞汞+氧气③,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④等等.现在潜水员想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潜水艇中氧气中的来源,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至少要阐明三条不同的理由)⒉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保温瓶盖,并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⒊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A)氢氧化钠叫做烧碱或苛性钠;(B)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易吸收水分而潮解;(D)氢氧化钠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钠还能跟指示剂、盐酸、氯化铁等反应;(F)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G)纯净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1)用序号回答:短文中叙述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叙述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2)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固体氢氧化钠应__________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道题你攻破了吗?在创新的道路上,你们只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勇于探索的决心,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参考答案⒈第(4)种最适合用于在潜水艇中制取氧气.这是因为:(1)此反应不需要加热,通电,催化剂等条件,在常温下即可发生;(2)反应物过氧化钠为固体,便于携带,另一种反应物二氧化碳可由人呼出的气体替代;(3)此反应的生成物无毒.⒉打开保温瓶盖时,液态空气会汽化,吸收热量,使木条周围温度迅速降低,达不到木条的着火点.而且由于液氧比液氮的汽化温度高,所以液氮先汽化冲出瓶口,它不支持燃烧,所以会使木条熄灭.⒊ (1)BCG,DE(2)它易吸水,密封,CD.四、同步题库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冰融化成水C.石油燃烧D.加热碳酸氢铵固体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遇热变软B.蜡烛燃烧C.酒精的挥发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3.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D.液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态氧4.有一瓶无色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木要重新燃烧,则这瓶无色气体是()A.空气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A.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B.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C.二氧化锰的质量D.二氧化锰的颜色6.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7.在化学反应中,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A.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8.加热氯酸钾但不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产生氧气B.产生氧化的速率减慢C.产生氧气的质量减少D.产生氧化的速率加快9.下列物质是白色的为()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气D.氯酸钾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铝+氧气−−→−点燃三氧化二铝 B .氮气+氨气C .水−−→−电解氢气+氧气D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11.某集气瓶里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采用试剂( )A .铁丝B .红磷C .木炭D .硫黄1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酒精灯B .烧杯C .铁架台D .试管13.下列物质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能产生氧气的是( )A .水B .高锰酸钾 C.氧化汞 D.氯酸钾14.有关氧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氧气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B . 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放出热量,产生火焰C . 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可给其他物质提供氧D . 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最大15.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水落石出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工业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16.气体A 的密度比空气小,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可以用( )A .向下排空气法B .排水取气法C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取气法D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取气法17.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B . 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 氢气+氧化铜−−→−加热铜+水 D . 碳酸−→−水+二氧化碳 18.将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固体投进正在加热装有氯酸外的试管里,会发生以下现象中的( )A .反应加快B .反应减慢C .反应终止D .无影响1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试剂瓶塞取下后应倒放在桌子上B . 酒精灯的灯帽取下后应正在放桌子上C . 试管刷干净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D . 胶头滴管不用时应倒插在试管架上20.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如果指针向左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将游码移到左侧零点B .加适量砝码C .加适量药品D .扭转螺丝,使天平平衡21.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质共有()A.2种B.3种C.4种D.5种22.在下列情况中: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3.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错误地指导氯化钠放在右托盘、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10.6克(1 克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A.10克B.11.2克C.9.4克D.10.6克24.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2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下列的哪种情况时可以开始收集氧气()A.没有气泡冒出时B.刚有气泡冒出时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时D.有连续气泡冒出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2个正确答案)1.区别氮气和氧气,最好用()A.带火星的木条B.燃着的木条C.分别液化D.澄清的石灰水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C.凡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D.物质只有跟氧气发生反应才是氧化反应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A.汽油跟水混合B.食盐和白糖混合C.食盐和泥沙混合D.水和泥沙混合4.下列物质跟氯酸钾混合受热时,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是()A.氯化钾B.二氧化猛C.高锰酸钾D.锰酸钾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不正确的操作是()A.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C.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应倒放在桌面上6.要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所得的物质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以下几步操作供选择:①蒸发溶液;②过滤;③溶解;④水洗;⑤加热烘干。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怎么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怎么写
主题:空气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3.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了解各种气体的性质
2. 知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空气的组成及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习空气的组成及性质(15分钟)
1. 教师介绍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让学生了解各气体的性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实验,观察空气中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三、学习氧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教师讲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及其在生物呼吸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氧气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讨论。
四、学习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作用(15分钟)
1. 教师介绍空气中除氮气、氧气外,还有其他气体的存在及作用。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及影响。
五、总结及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回答。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及其作用,进一步扩展知识面。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及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主题:空气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对物体的重要性。
3.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及其意义。
2.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实验用的氧气气球、空气气球、空气中所含氧气的实验管、空气中所含氮气的实验管。
2. 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由气体、水蒸气、尘埃和微生物组成。
2.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3. 空气对物体的影响:除去有害气体,维持生物呼吸等。
二、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1. 检验空气中的氧气:(1)实验步骤:取一个燃烧用的火柴,将火柴点燃后吹灭,然后将火柴放入氧气气球中观察。
(2)结果及分析:火柴将重新燃烧,说明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2. 检验空气中的氮气:(1)实验步骤:在空气气球中放入一块燃烧用的火柴,然后点燃。
(2)结果及分析:火柴会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但不会重新燃烧,说明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法。
2. 实验演示法。
教学反馈:1. 出示相关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重要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意识到空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空气资源,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节课见!。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九年级《空气》优秀教学设计
空气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逐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能用化学语言表述相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教学难点】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教学策略】实验观察法,激发、质疑、解惑法。
利用学习资源和身边的环境,引起学生在“常见的气体”知识基础上学习“空气的成分”的兴趣。
通过实验活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设备】锥形瓶、直角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滴管、粘纸、烧杯、燃烧匙、木条、火柴、冰块、红磷、氧气、石灰水。
【教学过程】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正)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
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实验探究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章空气氧
§1 空气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
酒精灯;药品:红磷、水,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本卷须知。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中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检查】课堂练习一指导学生做练习。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举例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检测】课堂练习二。
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专题设计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
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课后反思:
TEST:
1.将以下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