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全文简释整理
《弟子规》全文简释整理《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它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的修订与改编,并且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易解:对父母的呼唤,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和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帮助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弟子规百科
弟子规百科1. 弟子规简介《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教育经典,也是中国儿童学习道德和礼仪的重要读物之一。
它是清代朱熹所编纂,总结了古代儿童教育的经验和智慧,被誉为“小学之宝”。
2. 弟子规的来源和历史《弟子规》最早出自《论语·述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这句话对应着《弟子规》中的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 清代朱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扩充,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弟子规》。
3. 弟子规的内容《弟子规》共分为三十六条,每条都涵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以下是其中几条重要内容: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教导孩子们对待父母要尊敬、顺从。
无论父母呼唤还是给予指令,孩子都应该迅速回应并积极行动。
第二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条规定孩子们应该虚心倾听父母的教导,并且接受他们的批评和责备。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不断进步。
第三条:“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条教导孩子们要学会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
在冬天保持适当的温暖,在夏天保持凉爽。
早上起床时要节约时间和精力,在晚上睡觉前要安排好次日的计划。
第四条:“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条规定孩子们外出时要向家长告知去向和归来时间。
回到家后要主动与家人打招呼,并面对家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律,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4. 弟子规的意义和影响《弟子规》对中国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教导孩子们尊重长辈、遵守规则、节约资源等重要价值观。
这些道德准则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和应用,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5. 弟子规的现代价值虽然《弟子规》诞生于古代,但它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准则依然具有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惑,而《弟子规》所教导的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家庭和学业。
弟子规介绍
弟子规介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47-1727年),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人,后人将此文刻印成《弟子规》。
分为五个部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
李毓秀,生于公元1647年,死于公元1727年。
其父李彦秀是当地有名的儒生。
李毓秀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孙,生性聪颖过人,从小勤奋好学,十一岁时就能写诗作赋,十五岁考中秀才。
李毓秀为人谨慎,做事认真。
十九岁时参加了全国统一的考试,考中举人,被任命为福建省尤溪县令。
然而他却不愿做这个官,毅然弃官还乡。
此后,他又到各地讲学。
李毓秀著述很多,但大多散失。
流传下来的只有两本,即《四书文类》和《训蒙文》。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如果小朋友能背得滚瓜烂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他们长大后也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到他离开人世,都必须具备一种美德——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倘若不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什么样的天才,无论他才智多高,都不配做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第三,就是“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弟子应该先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长辈,做事言语谨慎,诚实可信。
然后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志士,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规之所以称为经典,就在于它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讲出了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没有我们的报答是不够的。
《弟子规》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竭尽心力,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团结,对外要爱护众人。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
很多名人都推崇《弟子规》,是优良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现在人特别需要注重和学习的!《弟子规》其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孝经全鉴》:《弟子规》讲的是社会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应有的规矩,在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中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
其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诚敬的态度。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刘经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青年时,离开老家去了山西(即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教书、育人、治学、报国,直至去世。
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
弟子规全八章
弟子规全八章摘要:一、弟子规的简介1.弟子规的起源2.弟子规的内容与结构二、弟子规的主要内容1.孝道2.悌道3.谨言慎行4.诚信待人5.仁爱之心6.努力学习7.敬畏天地8.生活礼仪三、弟子规的教育意义1.培养道德品质2.塑造良好行为习惯3.提升个人修养4.增进人际关系四、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价值1.传承传统文化2.提升国民素质3.促进家庭和谐4.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正文:《弟子规》全名《弟子规全八章》,是一部源自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启蒙读物。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全文分为八个章节,从孝道、悌道、谨言慎行、诚信待人、仁爱之心、努力学习、敬畏天地到生活礼仪,全方位地教育弟子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弟子规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由李时中所著。
这部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了家家户户教育子女的重要教材。
弟子规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孝道、悌道等美德的强调,也有对个人言行举止、生活礼仪的规定,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行为规范。
在孝道方面,弟子规强调敬爱父母、长辈,听从他们的教诲,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分担忧虑。
在悌道方面,弟子规教育弟子要关心兄弟姊妹,互相扶持,友爱相处。
谨言慎行则是要求弟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说损害他人的言语,不做冲动失礼的行为。
诚信待人是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要求弟子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守信用,不说谎言。
仁爱之心是弟子规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弟子对万物都要抱有关怀之心,爱护生命,不伤害自然。
努力学习是弟子规对弟子的基本要求,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充实自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敬畏天地是弟子规对弟子对待自然的态度,要求他们尊敬天地,遵循自然规律,珍惜资源。
生活礼仪则是弟子规对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规定,如尊敬师长、待客之道等。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深远,对于培养弟子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修养以及增进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弟子规全文注释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注释及解释《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已拍成电影《宝典传》[1]出品人李西昌,制片人王立君,堪称道德教科书。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训:教导,教诲。
悌:敬爱兄长为悌。
信:言语真实,诚实。
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注释:应:应答。
命:指派,差遣。
承:接受,承受。
解释: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了很久才应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注释:清:冷,凉。
省:问候,探望。
反:同返,回来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汉朝时期的黄昏(人名)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睡前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规律,做事也要有规矩,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
《弟子规》深度解析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起源于宋朝,
《弟子规》的内容 2 由李时中所著,主要教导儿童如何为人处世。
《弟子规》内容涵盖个人品德、家庭关系、学习 态度等各个方面,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
,易于记忆。 3 《弟子规》的影响
《弟子规》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 教诲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推崇,被誉为“做人的 准则”。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为 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深化对《弟子规》的理解, 并将其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 生活中,是我们学习《弟子 规》的最终目标。
谢谢大家
2
等道德规范,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重要指导意义。
,增强道德修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个人成
长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3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尽管《弟子规》成书于古代,但其核心价值观念
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如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诚实守信等,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
02 阅读《弟子规》的感 悟
阅读《弟子规》的感悟
《弟子规》的教诲
《弟子规》以简明扼要的语 言,阐述了孝道、友爱、诚 实等基本道德规范,为我们 提供了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
《弟子规》的价值观
《弟子规》强调的是人的内 在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倡诚 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 乐等美好品质,这些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影 响。
《弟子规》读后感悟
以传统文化为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xx 汇报时间: 2024/01/22
目录
01 《弟子规》简介 03 《弟子规》中的主要观点 05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所谓“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通俗易懂,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二、弟子规作者生平
李毓(yù)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绛(jiànɡ)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弟子规共分七课来讲,第一课是“入则孝”、第二课是“出则弟”、第三课是“谨”、第四课是“信”、第五课是“泛爱众”、第六课是“亲仁”、第七课是“余力学文”。
《弟子规》全文注音版
《弟子规》全文注音版弟子规全文注音版一、弟子规简介《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是儿童启蒙的重要读物。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弟子规》的全文注音版。
二、学习守规矩1、父母教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前,声要低。
肃静立,勿践踏。
手不搓,似不精。
父母远,莫生疏。
2、尊长识尊长前,声要揖。
级势坐,勿倚伏。
要礼貌,待人接。
爱小弟,顾长者。
3、问起对门无察,土无测。
行有度,知礼节。
晚不取,早不受。
4、讲文明人不文,不如动物。
勤学习,肯努力。
有所长,宜怀揣。
子不嗔,父之过。
5、谨言慎行人无礼,无法处。
言无文,行无稳。
礼多必辱,言多必失。
自努力,勿求全。
忍辱耐烦,泰然处。
6、衣冠整倜傥衣冠服饰准。
衣冠软,如未成。
裳不正,对不整。
7、饭食面有盐,面有醋。
外面无恶劣,内面无猖抖。
饭有肉,口不张。
饮有汤,口不流。
饮食口不沾,汤汁勿沥漏。
三、守身有道1、守身戒指钱,戒有三。
舌不出,口无诳。
身不欺,心不虚。
动必有益,静有须。
忍耐事,贵向上。
2、爱护身体面向南,背向北。
吃不独,用不剩。
衣不过,用不缺。
爬山快,下山慢。
3、注意卫生人穿细,马穿肥。
字写牢,脚写匀。
草写细,针写粗。
心静调,躯卫净。
4、运动健康爱跑步,乐游泳。
善骑车,乐跳舞。
长大后,都能步。
运动身体好身材更美妙。
四、交友修养1、交友原则相交而不友,亦何益。
彬彬有礼,理财致业。
朋友多,不如己。
朋友饱,无谋士。
2、选择朋友交朋友,须明辨。
选朋友,要慢看。
朋友少,知友贵。
己己见,非公论。
3、知人善任“善相验,友长久”,此开列,自谨遵。
广结众友,对朋友。
法律上,可共利。
忍耐事,莫争执。
4、谦虚待人谦和为主,交友需谨。
情窦开,让步恩。
乐轻人,事之美。
知足者少,存欲情。
五、修身养性1、思想品德忠诚心,恭二师。
孝敬亲,谦让和。
乐助人,好明理。
志满士,分文雅。
2、修身为本高知识,凭勤奋。
高道德,凭修身。
养好身体,好思考。
置善行,心向上。
3、爱国情怀待人慈,举行小爱心。
心有国,义无尽。
救灾区,亲力行。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简介及主要内容
弟子规简介及主要内容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的著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二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七个大段落。
《弟子规》根据《论语》这些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圣贤道德教育的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最佳的读物,不能不重视。
弟子规主要内容:总叙写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一定要严谨,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的主要意思是孝顺父母,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倾听,要把话听到心里去。
感觉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说父母叫我的时候我总会说:“等一会儿。
”我嫌他们烦,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
”出则悌的主要讲是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
在这方面,我感觉做地还行。
谨和信的意思是做人做事要以诚相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确保身体健康,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和健康同时进步。
泛爱众,则亲仁的主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
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
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
同时也要提高自已品德、修养,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
余力学文的意思是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根本,只读死书,即使有一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那读书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做事有偏见,违背真理。
同时,也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有事半工倍的效果。
《弟子规》简介及原文全文
《弟子规》《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简介读音及注释
《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部分读音及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辄」读音zhé,意为总是,就;◇「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èn,指身份;「称」读音chè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 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 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é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 ,另有读音hú、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弟子规带拼音直接打印版完整版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传统文化中弟子规地位
儒家思想传承
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载体之一,《弟子规》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强调了孝亲尊师、诚信友爱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具有重要意义。
蒙学经典之一
作为蒙学经典之一,《弟子规》被广泛用于儿童启蒙教育。通过诵读和践行《 弟子规》,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 实基础。
弟子规带拼音直接打 印版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弟子规简介与背景 • 拼音版弟子规全文解读 • 弟子规教育理念剖析 • 实际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打印版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完整版资源获取途径和推荐
01 弟子规简介与背景
弟子规起源及发展历程
弟子规起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 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实践锻炼
弟子规强调通过实践锻炼来培养孩子 的品德修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劳动、节俭等方面。
04 实际应用场景与案例分 析
校园活动融入弟子规元素
诵读比赛
通过组织弟子规诵读比赛,激发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德育课程
将弟子规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引导 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培 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庭亲子共读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共同学习和践行其中的道理。这 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 质,促进家庭和谐。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打印版
晨必盥,兼漱口,便 溺回,辄净手。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第一部分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 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 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 则。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第一部分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弟子规全文拼音版第一部分
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许多道德和行为上的挑战 ,如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而弟子规中所倡导 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和教育 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 过学习弟子规,我们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和方法,为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 导。
弟子规的注释
在阅读弟子规时,我们需要注意注释的准确 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注 释,我们需要进行比较和鉴别,选择最符合 经文意义和时代背景的解释。同时,我们也 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对注释进行补 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 精髓。
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虽然弟子规是一部古代经典,但是它所蕴含的道德观 念和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 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04 弟子规的教育价值和启示
弟子规的教育价值
01
02
03
培养道德观念
弟子规强调孝顺、诚信、 友爱和恭敬等传统美德,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观 念和社会责任感。
塑造良好行为习惯
弟子规要求孩子言行一致, 注重礼仪和规矩,有助于 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规矩意识。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简介《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
"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2006年以来,和谐中国网总编、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李耀君在学习研究《弟子规》过程中,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修订,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现代修订版《弟子规》,并应邀在全国各地讲解《弟子规》数百场。
他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论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通过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认为只有学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是中国文化的典范。
“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