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剖析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7:个性和自我概念8:世代和生活形态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
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
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
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
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2、动机过程模型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认知加工紧张缓解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1.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2.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也称消费需求。
特征: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伸缩性、周期性、互补性和互替性。
3.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唤醒(使消费者处于较高水平的唤醒或激活状态)、方向(动机决定行为方向)、维持和强化(动机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过程)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构成: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4.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有很少部分受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影响,更多地是受消费者所觉察到的产品之象征意义的影响。
简言之,消费者所购买的和所拥有的产品是他的自我概念的反映,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倾向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原则,即追求一致性原则和增强愿望原则。
追求一致性原则意味者消费者根据他的实际自我概念而消费,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来消费产品。
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消费者有一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深切愿望,他也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接近这些理想从而加强他的自尊。
5.生活方式:指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6.AIO方法:AIO方法属于心理描述法,它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opinion)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可分为一般性问题的AIO清单和具体问题的AIO 清单。
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AIO问题,在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后,都要进行心理描述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
1、性格的社会类型学说:按照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将性格划分为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审美型、宗教型六种类型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指人的心理形成及期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们认识事物现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丰富的认识心里元素,不仅是消费者接受、存储、加工和理解各种商品和劳务信息的过程,也是消费者更准确的定位商品或劳务的心理过程。
由于客观事物与人存在某种联系,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恐惧等心理活动,这就是情感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认识,还要处理、改造,人自觉的支配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叫意志过程。
3、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拓展——感觉的种类及其规律: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规律--感觉阀限、感觉适应、感觉的对比;知觉的种类及其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影响消费者知觉的主要因素:主观—消费者的知识、经验、态度、期待以及需要与动机等;客观—刺激变化的大小、强度、色彩、对比、位置、距离、动态与静态以及服务等。
)4、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他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的对立面是遗忘。
实际上,保持就是防止遗忘的心理活动。
它是记忆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如何知道过去的知识经验已在头脑中保持,其识记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回忆或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把他们辨认出来称为再认。
回忆和再认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再认是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的,而回忆则是在感知之外,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进行的。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与案例剖析
第1-1节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三)判断题1、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是形成潜在消费需求的原因之一。
2、消费者心理是其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其心理的表现。
3、市场营销既是适应消费者心理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消费者心理加以引导,促成其行为实现的过程。
(四)名词解释1、现实消费者2、潜在消费者3、消费者心理4、消费者行为(五)选择题1、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形成潜在消费需求A需求意识不明确 B 购买欲望不强烈C购买能力不足 D 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2、《消费者行为学》在学科性质上的特点有()A 综合性B 特殊性C 应用性D 具体性3、首先提出将心理学应用到广告活动中的是()A 斯科特B 卢因C 科特勒D 法约尔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A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B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C 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D 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5、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
B 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出版《广告心理学》C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D 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泰勒制”。
第二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三)判断题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包括两大类,即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心理因素是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为直接的自变量。
3、生理因素在影响消费者行为活动的诸因素中处于支配性的主导地位。
4、消费者的身高、体形等生理特征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5、一般说来,一个地区人口的密度与分布情况不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6、参照群体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指导其购买选择。
7、生理需要的内容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
8、任何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都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具体过程。
(四)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社会阶层3、需要(五)选择题1、一般行为模型B=f(P,E)是由谁提出的()A 卢因B 斯科特C 科特勒D 法约尔2、以下属于社会群体环境因素,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是()A 家庭B 社会阶层C 社会组织D 参照群体第三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三)判断题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1、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一个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个体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在营销上的应用:(1)重复的应用:广告至少重复三次以上;通过保留基本信息而改变表现方式的策略可以缓解广告疲劳或广告损耗。
(2)在条件性产品联结的应用中,条件刺激应该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
(3)刺激泛化的应用:家族品牌、产品线延伸、许可、相似包装。
(4)刺激甄别的应用:定位。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1)强化:增强某种刺激与个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
积极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行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消极强化: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2)惩罚: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
(3)衰减:衰减就是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渐降低反应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2、引发消费者注意的主要途径(1)大小与强度。
(2)色彩与运动。
(3)位置与隔离。
(4)对比因素。
(5)格式。
(6)信息量。
3、自我概念与其对品牌形象之间影响的关系(1)关系:自我概念和品牌形象之匹配。
(2)行为:寻找能维持和提高自我概念的产品或品牌。
(3)满意:购买有助于实现欲求的自我概念。
4、消费者在进行店铺选择是的影响因素(1)商店形象。
包括商品、服务、硬件设施、商店气氛、商店声誉等。
(2)商店位置与规模。
包括距离的远近、交通是否便利、规模大小等。
(3)促销手段。
包括广告、抽奖、打折、会员制积分消费等。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1、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对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2、有限型决策:又称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建立起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以便在不同的品牌之间作出较为理想或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
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或购买。
4、信念:消费者信念是指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
5、知觉风险: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6、意见领袖:在口传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或舆论领袖。
7、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购买该品牌产品的趋向。
8、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1)扩展型决策: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并对各种备选产品作广泛而深入的评价、比较。
2)有限型决策:消费者对信息的搜集,对品牌的评价、比较都是很有限的。
3)名义型决策:消费者对信息的搜集,对品牌的评价、比较基本上没有。
9、什么叫购买动机的冲突,它有那些内容。
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1)双趋冲突。
这是指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又只能从中择选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
这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3)趋避冲突。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1、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3、记忆: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4、刺激物的辨识: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映的过程。
5、刺激物的泛化:指消费着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映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映中。
6、学习: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7、认识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8、注意:理解为意识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消费者将意识指向某一营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集中性是指消费者对特定营销对象倾注比较多的心里资源。
9、刺激物的展露: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1、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2、重复购买: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品牌或极少几个品牌。
13、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14冲动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15、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高于认知的实际水平。
16、消费者不满:指消费者由于对于交易结果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而引起的行为上或情绪上的反映。
简答题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答:①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②消费者行为研究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府应制定什么样的法律,采取何种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政府法律和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的信息。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消费与消费者消费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者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的潜在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必备的消费条件所致:(1)需求意识不明确(2)需求程度不强烈(3)购买能力不足(4)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三)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四)消费者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五)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综合性2、经济性3、发展性4、应用性一、消费者行为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展深化产物。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化和发展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2、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3、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后称为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1.研究角度趋向多样化。
2.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3.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一、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下,商品长期短缺、市场严重萎缩,这阻碍了我国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我国理论界对消费问题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
3、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从国外引进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并逐步应用到相关市场营销活动中。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第二章1什么是消费者的感觉?商品外部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消费者不同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印象。
2感受性的概念?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3感受的基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感觉阈限指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
2)感觉适应消费者的感受性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随着刺激物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消费者因接触过度而造成感受性逐渐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感觉的对比性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在与人初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以点概面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对这一品质和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初次印象、起始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5错觉原理及应用1)空间错觉与店面布局在商战中零售商店可以利用空间错觉布局店面、陈列商品取得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的效果。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涵义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鲍尔对消费者风险承担的研究鲍尔认为将消费者行为视为一种承担风险的行为更合适他指出:消费者的任何行动都将产生他不能完全肯定的某些后果。
这些后果有些可能是相当令人不愉快的。
从这一意义上讲,消费者行为是存在风险的····为此,消费者需要有各种策略和方法减少风险,以便在信息不充分或行动结果存在某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相对有信心地采取某种行动在三个方面对确立消费者相对或较高程度具有理性的观点起了关键作用(1)消费者是一个试图在多种备选品间进行选择而对选择后果又不能肯定的决策者。
由于不明智的决策可能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消费者所做的决策并非无关紧要(2)特别强调信息在减少购买风险中的作用(3)将消费者视为用理性方式解决购买问题的个体意义:鲍尔的研究对于确立信息处理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地位,对于推动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研究,对于重新定义经济学中的“理性”概念和使之适合对个体消费者的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购买行为角色消费者:首先提出或倡议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影响者: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决策者: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做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购买者:实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服务的人梅森对速溶咖啡的研究问题:速溶咖啡投放市场的较长一段时间中,销路一直不畅海尔的研究是要找到消费者为什么不购买的原因直接询问法: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喜欢速溶咖啡的味道,这显然并不是真实的答案海尔决定采用基于投射原理的间接询问法:(1)设计两张购物单,每一张购物单上有七种商品,两张购物单的区别在于,一张标有“雀巢”速溶咖啡,另一张标的是普通的“麦氏”咖啡。
(2)然后将购物单分发给两组进行测试,并要求被试对购物单上所示商品的家庭主妇做出描述结果:受到标有速溶咖啡购物单的被试,大多把想象中的那位家庭主妇描述成懒惰、缺乏计划、吝啬和不称职的人,显然这才是消费者不买速溶咖啡的真实原因所在真实原因:很多家庭主妇认为,只有花10多分钟的时间为家人煮咖啡,才算尽到家庭责任,否则就是懒惰和不称职第二章影响外部信息搜集量的经济层面分析涵义:搜集活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换句话说,只有信息搜集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消费者才会做进一步的信息搜集影响信息搜集的成本因素:(1)消费者住地与出售某种产品的商店之间的距离;(2)交通费用与时间的机会成本影响信息搜集的收益因素:(1)各种备选品牌的数量(2)不同品牌在价格、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程度(3)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了解与经验很显然,如果同一品类的品牌很多,各品牌之间彼此差异化程度较高,消费者对此品类又不太了解,进一步搜集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就比较大,反之,则收益较小。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其活动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复始,呈现周期性。5 伸缩性 又称需求弹性消费需求受到 忆;没受到注意,则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 也称操作记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 社会环境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可能对消费 忆,是指信息保持大约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在
正式成立了消费者行为学分科学会。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 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 六个性的含义:主要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
投射法 是研究者以一种无结构性的测验,引起被测试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 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
者的反应,藉以考察其所投射出的个性特征的心理测 无意注意的原因经常综合在一起,包括刺激物的特点和人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的含义:指一个
景;消费者不同的个性特征;消费特性的影响(商品命
十几篇论文出版了{广告论}又称{广告心理学}。 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的产生有没有预定目的,以及保持 名的情感效用、商品包装的情绪效果);购物环境的影
行为学作为正式学科的标志—1960 年美国心理学会 注意力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力分为 无意注意、 响。
3 具有拟人性,产品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使用者的典 销售设备与商品和货架陈列、购物场所的音响与温湿度控
型形象。
制;而广义的环境还包括销售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
八态度的构成要素: 认知、情感和行为。
等软件系统。招牌设计原则: 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反映
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态度测量法(瑟斯顿等距量表、 主营商品和经营特色,产生直观依赖;文字简练,易于朗
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活方式 2 参照群体影响着我们 购买决策、购后反应。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黑箱:消费者黑箱又称购买者黑箱,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所进入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于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透明的东西,故称之为消费者黑箱。
2.非中心注意:对刺激物的无意识处理,被称为“前注意状态下的信息处理”,也称为非中心注意。
此时,由于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对营销信息的关注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意识到是否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处理。
3.知觉警惕:消费者更可能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需要有关的刺激物。
4.消费者动机:人们从了解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与目标能否在大多程序上满足人的需要。
具体分为: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美动机,求名动机,求廉动机,求便动机,模仿或从众动机,好癖动机。
5.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或行为上的倾向。
6.消费者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分为三种类型的自我概念(1)实际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实际上如何看待自己;(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如何看自己;(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感到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别人如何看自己;(5)期待的自我,指消费者期待在将来如何看待自己,指介于实际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种形式。
7.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最初是指家庭、朋友等个体与之具有直接互动的群体,现在还涵盖了与个体没有直接面对面接触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四中参照群体:接触群体、渴望群体、否认群体和避免群体。
二.简答题1.消费者是如何形成对质量的认知的?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如产品的特征,外形,原料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或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总体印象;另一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讲义精品概要
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2、扩展性决策是指当对产品或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没有特定的选择范围。
P31 (老师课件定义)3、有限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即,有了基本的评价标准或选择范围。
P33 (老师课件定义)4、名义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形成偏爱或习惯,而形成的重复性购买。
P34 (老师课件定义)5、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P376、替代指示器,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
P617、语义差别量表是指对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变量进行语言描述。
P60或P2098、冲动性购买是指消费者非事前计划的现场购买行为,亦称无计划性购买。
这种购买行为涉及消费者的多种心理和情绪。
P659、象征性绩效与审美或形象强化有关。
P8710、双趋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P14411、双避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P14412、趋避冲突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P14413、差别阈限是指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动量。
(简称JND)。
P14814、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P14815、韦伯定律是指个体可觉察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K=⊿I / I P14916、刺激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P18617、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指流入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停留的记忆。
P19018、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直到数年或者终生的记忆。
P19119、态度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态度是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2022年自考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
2022年自考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1、口传或口头传播:是指个人之间面对面地以口头方式传播信息。
2、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消费。
3、有限型决策:有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根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建立起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以便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较为理想或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
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购置。
5、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和习惯性6、忠诚型: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其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感情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7、三种类型决策相比较:一是购置决策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段上消费者介入程度存在着差异;二是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概率不同;三是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在信息搜寻上花的时间存在差异。
8、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在社会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在创造社会历史在开展水平、程度和质量方面的状态。
9、家庭: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根本单位 10、住户:指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或同一“住宅单元〞里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11、家庭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一是家庭的形成是以婚姻或血缘为纽带的,而其他群体的形成一般是以工作或任务为纽带的。
二是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更深刻和更持久的情感联系,而其他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那么具有较多的理性色彩。
三是家庭更注重内在价值的追求,而其他群体更侧重对外在价值的追求。
四是家庭强调的是合作,而其他群体强调的是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1、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3、记忆: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4、刺激物的辨识: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映的过程。
5、刺激物的泛化:指消费着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映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映中。
6、学习: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7、认识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8、注意:理解为意识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消费者将意识指向某一营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集中性是指消费者对特定营销对象倾注比较多的心里资源。
9、刺激物的展露: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1、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2、重复购买: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品牌或极少几个品牌。
13、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14 冲动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15、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高于认知的实际水平。
16、消费者不满:指消费者由于对于交易结果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而引起的行为上或情绪上的反映。
简答题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答:①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②消费者行为研究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府应制定什么样的法律,采取何种手益,政府法律和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可为研究提供的信息。
③消费者行为研究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加明智的购和其他消费者有更多的了解可以与市场发生更好的互动;我们能够更好的洞机;可以用消费者研究的数据进行消费者教育。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关于识和信息。
消费者研究可以提供消费者“事实”的数据;经营活动、政府政动对于消费者影响的信息;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来源?答:①心理学:心理学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学科,它对于理解个体消费重要的作用;②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时介于社会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学科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③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内在关系与科学。
④人类学:用历史的眼光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科学。
⑤经济学:研究利用的社会科学。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答:①决策导向研究法:是以消费者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为出发解消费者是如何形成策略或计划、在不同产品与品牌之间做出选择。
②体验导向研究法:让消费者对于消费产品先进行体验获得情感,然后促使的好感,以使消费者最终购买其产品。
③行为影响研究法:行动可能来源于影响。
4、消费者决策的类型?及其差别?答:⑴①扩展性决策: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张型决策;②有限型决策: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一些基本的而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理想或满意的选择,当消费者认为备选产品之大、介入程度不是很高、解决需求问题的时间比较短暂时,则属于有限型决策:通常发生在购买介入程度很低的情况下。
⑵①购买决策中信息搜集的范围和数量有差别:名义型决策很少进行信息搜策则将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
②决策速度存在差别:扩展型决策所花的决策段保护消费者权以借助消费者行买决策。
对自己悉企业行为的动消费者行为的知策和市场管制活者行为起着十分,主要研究人在社会发展规律的稀缺资源配置和点,试图重点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环境因素的直接也为建立起相应指消费者对某一的选择建立起了进一步搜易信息,间的差异不是很策;③名义型决集,扩展型决时间最长,名义型决策所花时间最短,有限型决策则介于两者之间。
③不同决策类型下,消 一品牌的概率不同,越是复杂的购买,消费者下一轮购买中再选择同一品牌 而越是名义型决策购买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可能性越大。
④不同决策类型下 程存在差异:扩展型决策下,整个决策过程可以看作是“概念形成”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看做是“概念的获取或获得 ” 程。
5、问题认知的类型?答:①主动型问题认知:营销者只要令人信服地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优越性 费者对于问题已有了认识;②被动型问题认知:营销者不仅要使消费者意识 而且还要使其相信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6、影响问题认知的因素?答:①时间,时间的流逝本身就是激发需要和问题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 实状态使之逐步偏离理想状态,从而引发问题认知。
②环境的改变,一个人 起许多新的需要。
③产品获取,获得一件产品可能会激发对另一件产品的需 产品的实际消费也会引发问题认知。
消费者意识到某一购买问题仅仅是由于 用完。
⑤个体差异,问题或需要的认知是因现实状态的变化引起还是因理想 因个体的不同而异。
7、如何激发消费者对于问题的认知?答:①一般性问题认知和选择性问题认知:一般性问题认知涉及的理想状态 的差别,可以通过同一类产品中的不同品牌来缩小。
选择性问题认知涉及的 状态的差别,通常只有某个特定品牌才能予以解决。
②激发问题认知的方法 改变消费者对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认识来影响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可以通 现实差距的重要性的认识来激发消费者的问题认知。
营销活动旨在影响消费 广告或其它促销手段营销消费者对现实状态或现有状况的认识。
③问题认识 常常在购买决策发生困难或找不到解决办法时才产生问题认识的。
8、信息搜索的来源?答:①第一来源是记忆来源,通过过去的信息搜寻活动、个人经验和低介入 记忆或内部信息是大多数消费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②第二个来源是个人来 同事、家人等。
③第二个来源是大众来源或独立来源。
大众来源包括大众媒费者重复选择同 的可能性就越小, ,消费者心理过 有限型决策下,;名义型决策下,整个过程可以看做运用概念的过就行了,因为消 到问题的存在,间直接作用于现 生活的变化会激 要。
④产品消费, 产品已经或即将 状态的变化引起与现实状态之间 理 想状态与现实 : 企业可以通过 过 影响消费者对 者的理想状态, 的 时机:消费者度学习所形成的 源 ,包括朋友、 体、政府机构、消费者组织等。
④第四个来源是商业或营销来源,商业来源包括广告、店内 书、宣传手册、推销员等。
⑤第五个是经验来源,如果消费者不到商店比较 或亲自试用产品,经验来源获得的信息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消费者所信赖的 9、购买的评价标准?答:①确定消费者采用的评价标准:营销人员可以采用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方 采用的评价标准。
间接的调查方法有投射技术和知觉图像,投射技术是通过 的评价标准,从而间接得到受访者所采用的标准;知觉图像是通过消费者对 选产品的相似性,从而得到消费者所采用的标准。
②决定评价标准的相对重 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恒和量度法,该方法要求消费者根 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其相应的权数,并使权数和为 100;间接测量方法是联合分析法,该方法要求消费着对具有相同属性但不同水平的一系列产品做出整体偏好评价,然 后对数据进行分 析,得出各种属性及各种水平的相对重要性。
10、意向购买到实际购买的影响因素?答:①第一类是他人态度,他人态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他 持否定态度的激烈程度;他人与购买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他人在本产品购买 第二类因素是购买风险,一般而言,购买风险越大,消费者对采取最后购买 多。
③第三类因素是意外情况或意外事件的出现,一方面是与消费者及家庭 一方面是与产品或市场营销活动有关的因素。
11、 冲动购买的特征?答:①冲动型,即突然涌现出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马上付诸行动。
② 种强大的促动力促使消费者马上采取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一时失去对 情绪性或刺激性,突然的购买促动力常常伴随着“激动”的情绪。
④对后果 动购买的力量不可抵挡,以致对于购买行动的潜在不利后果很少考虑。
12、 店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答:⑴店铺选择:①消费者逛店的动机: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描述了消费者 性。
②店铺的店堂特征:商店的位置和规模,零售引力模型反映了商店位置 系;商店的形象,对于零售商来说重要的是衡量消费者对其店铺的感知或总 的广告。
③消费者的特征:知觉风险和购物导向对于店铺选择密切相关。
消 铺的知觉风险不同,因而影响其对于购买产品的店铺选择;不同购物导向类信息、产品说明 各种产品的价格法来确定消费者 消费者指出他人 于两两比较个备 要性:可以采用 据每一产品属性人对备选产品所上的权威性。
②行动的疑虑就越有关的因素,另强制性,即有一 自己的控制。
③ 的不在意性,促上街逛店的目的 与店铺之间的关 体印象;零售店 费者对于不同店 型的消费者有不同的购物方式,因而影响他们对象店铺的选择。
⑵影响因素:①购物点的陈列:购物点陈列在促销上是十分有效的,会对于 要的影响;②削价与促销:可以从四方面增加产品销售增长:现有用户提前 的产品;竞争品牌的使用者可能会转向降价品牌;从来没有使用过此类品牌 为降价购买此品牌;不经常购物的消费者也许会由于价格吸引而光顾商店。
氛:店堂了的产品越容易被消费者发现,贝U 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④商品脱 货不足会导致消费者对于该店铺的不同程度的态度改变。
⑤销售人员:对于 购买,销售人员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有很大的影响。
13、产品闲置的原因?答:①产品闲置的最主要原因是很多产品的购买决策与使用决策不是同时做 在一个时间延滞;②产品限制的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企业或营销者并没有为 费创造令人满意的条件与环境。
14、影响消费者满意的因素?答:①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预期的因素:产品因素(消费者对于过去产 因素(企业的促销方式)、竞争品牌的影响、消费者特征。
②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实际绩效认知 的因素:产品的品质与功效、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与情感、消费者对产品的 期望;消费者对 交易是否公平的感知、消费者的归因。
15、答消费者不满意及其反应? ①自认倒霉:不采取外显的抱怨行为。
②采取私下行动,将自己不好的体验告诉熟人和朋友。
③直接对零售商或制造商提出抱怨,要求赔偿或补救。
④要求第三方 予以谴责或干预, 向地方新闻媒体写抱怨信;要求政府行政机构或消费者组织出面干预,维护 自己的权益;对 有关制造商或零售商提起法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