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w物理公式大总结之一

w物理公式大总结之一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一)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反思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反思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反思2007年第7期物理通报物理教学讨论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反思肖娜(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安徽1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黄时中芜湖241000)(嘉兴外国语学校浙江嘉兴314001)物理模型是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客体的抽象,是从多维的具体图像中,抓住最具有本质特征的图像,建立起一个易于研究的,能从主要方面反映研究客体的新图像J.它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物理模型的学习和应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习惯于简单的"套模";而不会"建模".一旦遇到一些问题的变式或较为灵活的,实际的问题就不能将所学的模型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无法自主构建适当的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这一问题暴露出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很多弊端,也引发了笔者的深刻反思.2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误区及反思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各类模型教学,在对学生介绍了物理模型的基础知识后,主要的时间都用在训练学生如何应用所学模型来解决问题,教给学生解决相应模型问题的套路和方法.这一教学方式对训练学生运用模型解题的能力有很好的效果,但这一过程却也忽视了物理学中很多本质的东西.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模型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误区.2.1忽视了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物理学史的教学从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物理模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在其实际建立过程中,物理学家大胆地应用了灵感,直觉,科学抽象,理想实验,假设猜测等思维方式.但大多数的物理教师往往轻视了这些知识,认为这些内容只是些花架子没有实用价值,教学中常常一带而过.恰恰是这些平时被师生所忽略的物理学史却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的优秀素材.在模型教学过程中,把物理模型的基本内容与其历史发展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建立物理模型的历史过程,循着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和探索途径来"建立"物理模型L2j.了解物理模型从设想到建立再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方法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积累前人的科学思维经验,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在物理教学中如能精心选择一些物理学史上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例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建立过程,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的建立过程等,能为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自主的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奠定思维基础.2.2把典型的物理模型作为一种概念交给学生,而忽略其方法性在一般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是将各类典型的模型的基本规律,适用条件等内容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但这种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记住了几类物理模型,却忽视了模型中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即如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过程.例如在关于质点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告诉学生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够看作一个点,但很多学生都很疑惑为什么要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点,又是如何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大小而把物体转化为一个点的.质点的学习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有的情况下物体能看作一个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可以忽略对问题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当物体各部分情况相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其中的一点来知道整个物体的所处的状态,这就是物理模型的方法性.如物理一23—2007年第7期物理通报物理教学讨论中的轻绳,轻杆等忽略了物体的质量,通过分析一个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则可知道整个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等等,都是这一方法的运用.因此在物理模型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让学生知道某一个物理模型,而应通过某一模型的学习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方法,并将其引申到新的问题上,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处理不同的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这才是物理模型教学的真正目的.2.3物理模型的建立多从抽象的理论推导入手.忽视了物理模型的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印象中,物理就是套套公式即可解决问题的,因此在物理模型教学中从理论,公式的推导入手,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新的模型知识.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等,通过公式的推导学生能较快的接受所学的运动模型,对学生的解题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通过单纯的理论推导学生只是能接受,知道新的模型及其规律,却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模型的形象和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模型的构建能力.而实验教学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操作,实际现象的分析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理论推导这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活动[.目前的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就有很多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实验来实现的.笔者认为在传授模型知识时,教师应充分理会新教材的理念,利用教材资源,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而过多的依赖理论,公式的推导.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实验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模型的过程形象,学会如何构建物理模型,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得到有效的训练.2.4重视典型物理模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模型进行改造从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来看,教材中重点,一24一典型的物理模型并没有太多变化,因此很多物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坚持"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在教学中以典型的物理模型为教学主要内容,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和材料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基本物理模型知识,但不利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情况中发现,目前学生解题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往往不是物理知识,而是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能力等等.因此在物理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典型的物理模型为原型,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改造.目前常见的改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把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具体情境作为物理模型的背景;二是把典型的物理模型进行组合,再造,创设出新的物理情境;三是运用数学模型对典型物理模型的条件和设问进行改造HJ.通过这样的模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物理知识,破除思维定势,还能使其分析提取信息,数学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2.5注重物理模型的"套模".而忽视了物理模型的"建模"在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时熟手和初学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初学者是根据问题的情境和条件,先寻找与此对应的物理模型,再结合该模型所对应的分析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而熟手能根据问题所给的情境和条件,先形成解决各部分问题的基本方法,再形成与此对应的物理模型从而完善解决问题的思路.由此可见,熟手和初学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初学者是根据自己所学的模型知识机械的"套模"; 而熟手是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模型的方法灵活的"建模",对物理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这才是学习物理模型的真正精髓所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模型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掌握某个模型,而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思路,并能将其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我们常见的物理模型教学方式是,教师把各种模型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各种模型的规律.这在学生初学阶段2007年第7期物理通报物理教学讨论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策略探讨王阳迪(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江苏苏州215021)教学过程是一种复合活动,这种"复合"性表现在它把学习的主要途径定义为"教学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当我们片面地把教学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把师生互动一次一次推向高处时, 却冷落了合作学习中最具潜力的"互动"——"生生互动".研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 Johnson)说过:"成人一儿童双边活动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一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生生互动"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作为教学中亟待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它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交往为主要优势,能使学生在彼此最近的发展区内协作活动.但目前基于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依然停留在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表层上,仅仅是为了追求气氛而缺乏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何才能落实真正的有内容,有情景的生生互动,而使认知,情感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可以均衡达成,不再是一句空话呢?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几种方式进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1组内互帮.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与人亲近友善的交往是人本身最深切的需要,即人社会化的根源在于自己. 学生的行动里潜在着互相帮助和互相协作的动机, 在其驱动之下,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便能建立一种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承担责任和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行为倾向于维护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与尊重就会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特定的探究实验中,需要靠多个人的智慧才能完成时,开展互帮式"生生互帮"的合作学习,既符合客观的学习过程,也源于学生自身的动机.如在"探究光通过玻璃砖的光学路径"中,不同层次,存在能力差异的同学形成一组.知识基础欠缺,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很快就会利用所提供的设备找到入射光线①和出射光线③(图1).实验中,往往会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操作方法不当,无法看到光在玻璃中的路径,并且他们也不会过多的去思考.而对光的反射有了理解和对光的折射有了了解的同学会利用两个入射点确定光的路径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笔者认为,学习模型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此,在学生熟练掌握好各种模型规律后,固化在学生头脑中的不再是一个一个模型,而是提炼出各种模型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真正学会如何"建模".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是为了忘记".3小结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常见物理模型教学在其教学内容,表现方式,习题编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和弊端.这些都要求我们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和实质的改进,避免陷入上述误区中.在物理模型教学中力争克服现存的问题,对物理模型教学方法进行发扬创新,使学生通过模型教学熟练掌握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参考文献1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432俞成.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3张逢.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 物理通报,2004(1):3~44黄汶.从建模角度探究物理问题的编制.物理通报,20O3(5):15—16?一25—。

结合07高考浅谈高三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结合07高考浅谈高三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结合07高考浅谈高三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计佳欣 214187众所周知,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中基本的、起支配作用的原则,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探究的本义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物理学科是中学课程设置中最适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科,高三物理是中学物理中的集成式教学时段,同时也是中学与大学的教学衔接阶段,更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之前,高三物理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已学知识的深度复习与综合提升,强化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物理基本方法的应用才是这个教学时段的重中之重,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多为教师不厌其烦的说教和学生不堪重负的训练,甚至是耳提面命式的,教学行为几乎都是围绕单一的考试要求展开和实施,这其中教师更多的是担当一名“优秀的演员”——尽情施展演技且不知疲倦地卖力表演,而学生只能是充当一群“困惑的观众”——完全被动地接受且无可选择地观看演出,教师“演”什么学生就“看”什么,很大程度地剥夺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之后,物理教学中施行科学探究业已形成共识,但这主要体现在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探究活动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担当因势利导、调控自如的“导演”,学生以“演员”身份充分发挥自身技能将“导演”的意图演绎出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感受自主探究的科学乐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但高三物理教学至今仍是实施探究教学活动的冷落地域,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师生存在的认识误区:高三教学是以复习课型呈现的,课堂教学主要内容既是已经学习过的重点知识又是高考考纲上明确要求的,没有再进行探究教学的必要,况且高三教学的直观目标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及应试技能,教师多讲、学生多练更具有现实意义。

于是,高三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普遍现象——教师由“导演”重新回归为“演员”,学生从“演员”再次被迫降格为“观众”;这种高三师生的角色转型无疑是呈“高开低走”趋势的,但目前又是极易被高三师生认可或接受的,似乎在应对高考面前也是必须或必然的。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长春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总结

(1)从把握教学内容入手,加强对必修教材的深度研究
我校对新课程内容的研究是分两步走的。 第一步:重点从目标把握、内容选取、知识间逻辑结 构、教学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体系开展研究, 主要研究解决每个模块分别选取了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呈 现;各模块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 不同的模块中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学目 标是通过哪些知识载体以什么方式呈现的。 第二步:我们引领广大教师,在课标的框架下,从学 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既忠实于课标又不迷信教材,在教学实 践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用教材教” 的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合、换、改、调, 大胆删去非课标内容;增补、替换、更新有利学习的缺漏知 识;改进知识呈现方式、调整呈现内容顺序。同时要求各备 课组从知识结构体系、难度要求把握、呈现顺序方式角度, 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材重组意见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指 导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基础,是 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为满足和培养学生兴趣,2004—2007年期间,我们坚 持每年都对学校学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求情况的问卷调 查。调查发现,在学校拟开设的七大门类课程(主体性品 质修养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西方文明与国际理解 类、人类与环境类、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生活技能与 健身、艺术类和学科特长类)中,学生的需求有相当的一 致性,学生最喜欢或最需要帮助的是生活技能与健身、艺 术类,占到40%左右;其次是自身修养类,占15%左右。 调查表明:学生对贴近生活、了解世界、关注自我、艺术 熏陶等方面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这些课程 的学习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 养。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河北省内丘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解物理题也是这样。

而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题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都没有掌握解物理题的有效方法。

因此对于理科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课难懂,物理题难做。

其实方法是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强调研究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优化学生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解题方法也是研究的灵魂。

这样看来,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学生不必再对物理“望而却步”,也不必再对物理题海“望洋兴叹”,可以从繁重的物理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受此启发,我决定进行“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以往对于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类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动力学问题解法,热学问题解法,电学问题解法,讲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适用于这一单一类型。

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我们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的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代价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恰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

学生经由过程进修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当前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

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辟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实验名称:力的平衡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砝码、滑轮组等。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零。

2. 在弹簧测力计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砝码,并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3. 分别再悬挂不同数量的砝码,记录下每次的示数。

4. 移动滑轮组,改变悬挂重物的位置,再次记录示数。

实验反思:
1. 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记录数据时要及时标记每次实验所加的质量,避免混淆。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力的平衡原理。

实验教案: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确定物体在凸透镜前后的像的位置。

实验材料: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的焦点前放置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4. 改变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凸透镜的放置位置和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2. 学生要能够观察和记录下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据此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能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成像原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1物理试题分析及09备考建议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1物理试题分析及09备考建议

总结:热学部分以气体为载体,重点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热与 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复习建议:将气态方程及压强简单宏观计算都补充给学生。
“冷点”:热力第二定律自编入高中教材,尚未在高考中考查 过。该知识点涉及当今热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 会,建议关注。
光学部分
(06年)15.红光和紫光相比( )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内容:光子能量与传播速度比较问题——物理光学
可以说,三年来的题型题量一样,十分稳定, 整套试题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 子核”五个部分都有命题点,力学占51.7%, 电学占33.3%,其他占15%.
第一部分 选择题的分析
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回顾
2006年:(14—21题,共8小题48分)
14.原子核反应; 15.光的本性(红光和紫光比较); 16.万有引力定律(“嫦娥1号”探月球卫星) 17.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滤速器”) 18.气体分子动理论; 19.受迫振动及图象; 20.动量定理和功的定义(运动员起跳); 21.电磁感应问题.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 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4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内容:机械振动与受迫振动——机械振动
(07年)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υ=4m/s。已知坐 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 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

物理

物理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18.某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5:9,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按图示规律变化,副线圈接有负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36V
B.原、副线圈中电流之比为55:9
C.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为55:9
D.交流电源有效值为220V,频率为50Hz
1.知识点覆盖面大,立足基础,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
2008年《山东卷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中有21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8个部分,占85.7%。另有三个部分的知识点未涉及,有:机械振动机械波、原子核、相对论。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为主。如:第16题以考生熟知的经典静力学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第17、20题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功、交流电、直流电、有效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第24题,以设计“2008”奥运年轨道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圆周和平抛运动等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由2006年的131个减到101个
II级要求由2006年的49个减到29个
I级要求由2006年的63个增加到72个
实验数目由2006年的19个减到16个,新增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探究动能定理2个实验.删去了研究平抛运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器、长度的测量等5个实验。
7.选做题强调了知识点的覆盖面,凸显选择的公平性
从题目所涉及的考点来看,三个题目都基本覆盖本模块的主要知识点,考查中学生应必备的热、光、原等基础知识;从设问的角度来看,试题均立足于对各模块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从题目设计的得分点来看,三道试题基本相同。这样就减少了因三个模块知识绝对难度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同时,也给当前中学物理选考模块的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

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研究(开题报告)(07.3.21)延安中学朱晓波 2007-3-21一、课题的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重要地位及教学功能毋庸置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

但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实验教学却相对薄弱,教师以及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不高,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沉湎于纸上谈兵,而且,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更低。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对物理实验,特别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简称DIS)实验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充分运用教学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计算机以及实验附件构成新型DIS实验系统,巧妙地做到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可以实时、高效处理各种数据,可以实现联网互通,具有便捷的交互功能。

DIS因二期课改而诞生,课改因DIS的诞生而深入。

DIS的出现使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通过观念的转变,进一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DIS的实验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这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区DIS物理实验室建设目前尚属起步阶段,软、硬设备都十分缺乏,基层学校只有供教师演示的DIS实验,学生往往无法动手。

除资金投入的匮乏外,教师观念的转变、新技术的学习、实验教学的能力、高考的指挥棒等。

都是影响的因素。

我们学校近期投入了60万建设了DIS实验室,它的建设和运用在全区也将具有辐射作用。

因此,本课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关键词界定1、DIS实验: DIS是英文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三个词的缩写,也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简称。

DIS实验是指运用朗威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做物理实验。

2、DIS实验教学设计: 系统规划高中物理DIS实验的教学过程。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

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梁原中学2007-2008学年度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由于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探究型教学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学对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物理实验室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学期我将有如下计划: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新教学仪器按标准分类存放,橱柜上标明仪器名称,造好所需物理仪器和药品的申购计划表,为各项实验的正常开展做好准备。

三、向任课教师介绍实验信息,使用新的仪器,研究科学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四、和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及研究性学习活动,活跃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五、针对器材不全和实验场地不够这些问题,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为每个教师的演示实验做好准备,为每个班级的分组实验和任课教师做好协调工作。

六、?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由于新教材改革原因所造成的困难,力争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七、实验室的工作我将做到“科学、安全、规范、整洁”。

八、做好日常仪器的维修、清洁、整理工作。

九、期末,做好仪器的报损、对帐、做帐等工作,为来期的工作做好准备。

?十、争取能有到别的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本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十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做一个合格的物理实验管理人员。

梁原中学2008-2009学年度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物理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必要途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学期中为了使崖子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有一个更好的效果,本人将与其他年级的物理教师密切配合,协助各年级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研及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此特制订计划如下:一、常规工作1.计划总结。

学期初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广州市第七中学物理科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在我省从2004年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循环,2007年6月7-9日,首届新课程实验毕业的50万高中毕业生考生顺利地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新高考”,意味着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一个阶段的结束。

七中物理科的全体教师,也跟广大的老师一起,在这三年里投身到这场大变革当中为课程实验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投入改革2004年4月,正值高三一摸结束不久,科组长周兆棠就受市教研室派遣,赴京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北京主办的四省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培训学习班。

除了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外,还自拍了不少专家大会专题发言的录象带,为回来后进一步理解新课标做好准备。

2004年7月,科组组织了刘贻嫦、谢传耀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广州市新课程标准学习班。

周兆棠老师在学习班内担任主讲。

从2004年到2006年,科组内高中教师共11人全部参加了各年的物理、通用技术两门课的培训班,全部及格,领到了上岗证,实现了“全员学习,持证上岗”的要求。

三年来,科组一直组织老师坚持各种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各级老师积极参加市教研会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发言,讨论。

周兆棠老师在2004年市高一教研活动上分别做了《必修1教材与试验本教材的对比》、《实验探究在必修1的体现》的发言,宋丽蝉老师在2005年上学期在市高一教研活动中做了《关于高一必修课程复习的意见》的发言。

2006年3月,周兆棠老师又代表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在“广州、韶关、东莞、清远四市新教材研讨会”上做了“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的发言,汇报了科组、教研会在两年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二.运用邓小平理论,谨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在三年的新课程实施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谨慎地进行新课程的改革。

1.充分重视,敢于创新:2004年9月新课程改革开始在我省实施,科组组织了足够的力量担任本届的高一任课老师,除了科组长从高一一直跟踪到高三进行一个循环的试验,取得经验外,其余两位老师都是教龄20年和10年以上的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为后来进行的一系列把教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行为形成了坚强的后盾。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整理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整理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整理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弹簧受力后的伸长长度和受力的关系,探究弹簧恢复力的特性。

实验器材:弹簧、托盘、滑尺、定标器、测力计、实验台
实验原理:弹簧恢复力与其伸长长度成正比。

当弹簧受力后伸长一段距离时,恢复力等于受力。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放在平滑的实验台上,将滑尺固定在弹簧上方的定标器上。

2. 在弹簧下方悬挂一个托盘,并在托盘上方固定一个测力计。

3. 慢慢往下挂载重物,记录下不同受力下弹簧的伸长长度和受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弹簧伸长长度和受力关系的图像。

5. 根据图像分析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重物,避免弹簧突然断裂或者重物掉落。

2. 测量要准确,避免数据偏差影响实验结果。

3. 注意实验台的平整度,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弹簧受力伸长长度图像,可以看出弹簧受力和伸长长度成正比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可通过斜率求得弹簧的弹性系数。

重点高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重点高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重点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导致人类对知识、能力、竞争力等概念产生了新的认识。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其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提高创造新知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无疑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记忆和理解,立足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探究性学习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

环顾全球的“物理教育”,物理学家、物理教学法专家、物理教师都在异口同声地惊呼:“世界范围内的物理教学效率低![1]”在中国,普遍反映是:“物理难学!物理难教!”国内很多研究物理教法的知名教授为此也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指导,以求改变现状,如:顾明远教授、阎金铎教授、查有梁教授、梁树森教授等。

在阎金铎教授主编,查有梁教授著的《物理教学论》和梁树森教授著的《物理学习论》中,都有探究式学习的阐述。

在物理的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深难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物理学习中,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

解释功能在于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表象,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迁移。

我们正是想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解释功能,来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问题。

高中物理实验要点整理

高中物理实验要点整理

高中物理实验要点整理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
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实践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掌握高中物理实验的要点非常关键。

下面将整理一些高中物理实验的
要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仔细阅读实验内容和要求,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仪器使
用方法。

2. 检查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是否齐全,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必
要的中断。

3. 注意实验环境的安全,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仪器损坏或实验失败。

2. 注意实验中的观察现象,记录准确的实验数据。

3.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化学品的使用、电器设备的操作等。

4. 注意实验的时间控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

5. 注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后的总结和归纳
1.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总结实验中的规律性。

2.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方法。

3. 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实验提供经验教训。

通过以上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要点,相信同学们在进行物理实验时
会更加得心应手,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升对物理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多多进行
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愿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分析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分析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分析总结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掌握测量方法,探究密度的概念。

实验仪器:天平、容量瓶、水桶、水银测温计
实验材料:各种不同的物体(如铁球、塑料球、木块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各种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使用容量瓶和水桶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计算各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4.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各物体的密度,并分析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学会了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掌握了计算密度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材料的原子结构和密排程度不同所导致的。

密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材料和判断材料的质量。

这个实验让我对密度这一物理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激发了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会考实验操作工作总结

物理会考实验操作工作总结

物理会考实验操作工作总结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更
直观地理解物理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这个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操作,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实验操作的工作。

首先,实验操作需要我们准备充分。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
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器材和药品,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其次,实验操作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验证物理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做好实验报告,将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后,实验操作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和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实
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提出问题和疑惑,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思考和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实验操作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
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对待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努力。

金山区物理学会年度工作小结

金山区物理学会年度工作小结

金山区物理学会年度工作小结2009年1月13日一、工作回顾(一)积极探索物理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实施二期课改的新方法、新途径,扩大我区在全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影响是我们学会几年工作的一大特色去年来我区会员在参加市级教学评优活动中,高中获得1项一等奖、初中获得1项二等奖,07学年分别在枫泾中学、罗星中学举行了市级的研究课,二节市级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得到前来听课的特级教师、各区县教研员的充分肯定、较高的评价。

同一天在罗星中学举行的“初中自制新教具的展示活动”获得市、区县专家、物理教研员的普遍称赞,初中自制的新教具其中一项荣获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科学的构思、精简的设计、便于学生、老师操作的自制新教具受到物理界的关注,已陆续有四个区自发到我区取经学习,得到很高的评价。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1、重视区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初、高中物理学科中心组的优势,重视区骨干教师的培养,选送青年骨干老师参加市物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先后有金山中学陆丁龙、平乐中学裴根宝、罗星中学顾妙红。

2、抓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新教师观摩区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课,组织新教师的公开课活动,利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教学研讨。

每节公开课以“创设问题情境”、“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处理”等为侧重点,开展研讨,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3、完成首届“新苗杯”评优工作、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知识测试和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

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4、组织学科教师的教学论文交流活动6次,共有 40 篇论文进行了交流,论文的撰写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

5、完成了初高中的新农村培训,从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得分析和研讨。

6、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有效行动计划”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和初高中诊断报告。

7、重视薄弱学校的教学研究,加强对薄弱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指导、推动和服务,学科研训员和学校教师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自贡市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末统一检测省级以上示范性高...

自贡市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末统一检测省级以上示范性高...

自贡市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末统一检测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高2009级和高2010级集中阅卷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自贡市教育局自教函[2008]107号文件精神,本学期末继续对自贡一中、蜀光中学、旭川中学、荣县中学、富顺一中、富顺二中等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及代阅的自贡外国语学校)高2009级(高二年级)和高2010级(高一年级)学生的期末统一检测实行集中统一阅卷。

阅卷时间定在7月7、8日(7月7日主观题阅卷、8日客观题阅卷),阅卷场设在自贡一中(本部)。

为了加强本次阅卷工作的组织、管理,确保阅卷的质量和进度,有力推进阅卷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管理机构1、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世全成员:熊勇王坚刘文宇曾健张强陈学佳余红肖晓明雷国峰周毅冷松易奎2、学科指导小组:组长:刘文宇成员:丁文杰陈文邦杨贤川刘文宇(兼)肖晓明张嘉友陈健余红伍恒峰邱邦龙刘灵陈争一3、后勤工作及联络小组:组长:王坚曾健成员:缪陆伟罗玲詹义喻礼德王咏梅黄荣奇二、责任落实1、阅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阅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学科指导小组负责评分标准、阅卷质量、进度的把关。

3、各校领导负责本校阅卷教师的按时到位和阅卷纪律的遵守。

4、各学科阅卷组的工作,坚持教研员领导下的大组长负责制。

5、大组长职责:执行评分细则;保证纪律;把握进度。

6、阅卷教师要求附后,不得迟到、早退或缺席。

学科值班电话:语文8125768 数学8125780 英语8125727物理8125783 化学8125775 生物8125785政治8125771 历史8125769 地理8125770四、考试及送卷要求1、各校须认真开好考务会,考务工作要细致,要防止考试过程中、试卷的领发、装订(必须验卷)、保管、运输等过程中出现错误。

2、按每考室40(8行5列)考生设置(尾考室除外)。

3、文综和理综考试时,每个学生只使用一张机读卡,填涂科目时请涂机读卡上“综合”选项。

用DIS探究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实验

用DIS探究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实验

图形获取数据函数 g input 及求极值函数 fminbnd 得到 的抛 体极值解非常精确 , 与解析解非常吻合 .
求解得到的射程极大 值比运动员庞侨韬琳的最好成绩
17.02 m 大一些 , 其原 因是 , 运动员 的抛射 角小于 θ0 , 铅 球 运动时 , 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图1 2 实验原理
在导轨上用小车与力传 感器的 测钩碰 撞 , 测出小 车碰 前和碰后返回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 从而计算出速度 , 从力传 感器测得“ F -t” 图 像 , 图 线与 x 轴 所围的 面积即 为冲 量 , 所以对图线 进行积分 , 比较小 车在变 力作用 下所受的 冲量 与小车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

29 卷第 2 2008 年

P H物YS IC理S
T教 EA C师 HE R V
ol .29 N o .2 (2008)
用 DIS 探究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实验
杨志卿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动 量定 理即物 体所 受合 力的冲 量等 于物体 的动 量变 化 , 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 通常在进行动量定理教 学时 , 都从牛顿 第二 定律 入手 , 首 先 假定 物体 所受 力 为恒 力 , 得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mv′- mv =F(t′-t), 然 后结合 公式 , 定性地给出结论 :如 果物体的 动量变 化一定 , 所 受力 作用时间越长 , 则该力就越小 , 反之 , 该力就越大 .
图2 (7)在“ 组合图线” 中 , 用图 线控制功能 , 将碰 撞时的“ F -t” 图线回放 , 观测 图线可清晰 直观地发 现碰撞时小 车受 到的并非恒力 , 而是随时 间变化 的变力 .同时 , 我 们也可 以 读出碰撞时所受 的最大力约为 6 N , 作用 时间约为 0 .048 s. (8)选取有效区域后 , 启 用“其 他处理” 中 的积 分功能 , 计算出力与时间的积分值(曲线与 X 轴所 围的面积就 是冲 量 Ft), 实验所得冲量值为 0 .171 155, 比较 该积分 值(冲量 值)与表格中动量变化量 . (9)改变初速度 , 重 复上述 实验步 骤 , 得 到结 果也符 合 动量定理 . (10)计算本 次 实验 冲量 与动 量变 化量 的相 对 误差 为 0 .84 %, 充 分说明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二者相等 , 从而 定量 地验证了在变力作用下动 量定理同样适用 . 4 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缓冲效果 除了用弹簧圈做缓 冲材料 外 , 笔者还分 别用 塑料泡 沫 和毛巾布做缓冲材料 , 重复上面的实验 , 为比 较不同材料的 缓冲效果 , 即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 笔者有意将 3 次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知识结构: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 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

(4)实验步骤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

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个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也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对于“等效”这个问题,应正确理解:所谓效果相等,是对某一方面说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与分力来说,它们只是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产生形变上,二者并不等效。

用替代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天平称物物体的质量,电阻测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们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3)测量量的转换:例如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

又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本应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测准确(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测角度时顶点很难对得特别准确),而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测角度转换为测线段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即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4)比较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被测物跟标准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据某种关系进行计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因此常常称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测电阻是常见的,当两个电阻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因此两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个电阻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就可测出.同样,两电阻并联时,由于两端电压相等,通过两支路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只要一个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可测出。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⑴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

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⑴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

⑵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

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二、基本测量仪器及读数高考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1.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凡是最小刻度不是10读。

例如15V0.5在前0.5数应为2.游标卡尺⑴1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Array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

其读数准确到0.1mm。

⑵2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

其读数准确到0.05mm。

⑶50分度的游标卡尺。

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5 0 20 25 15 度间距离小0.02mm 。

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

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 。

如右图中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2.250cm 。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3.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 (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 。

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 。

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右图中的读数应该是6.702mm 。

4.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特殊的计时仪器,电源用50Hz 的交流电,所以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

5.天平天平使用前首先要进行调节。

调节分两步:调底座水平和横梁水平(在调节横梁水平前,必须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左端与零刻线对齐,如图中虚线所示)。

测量读数由右盘中砝码和游标共同读出。

横梁上的刻度单位是毫克(mg )。

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26g 砝码,游码在图中所示位置,则被测物体质量为26.32g (最小刻度为0.02g ,不是10分度,因此只读到0.02g 这一位)。

6.多用电表使用多用电表时首先应该根据被测物理量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位置。

使用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轻旋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左端零刻线。

使用欧姆挡时,还应进行欧姆调零,即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右端零刻线处。

欧姆挡的使用:⑴选挡。

一般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如估计值为200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

⑵调零。

⑶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