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主义社会_按需分配_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徐雅军(?-1979):江西省丰城县人。1977年1月入伍。在对越自 卫还击战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为连主力扫清前进道路而 光荣献身。
Page 14
我并不觉得死有何痛苦,前我而去者已去,后我而来者会来, 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的价值,即以其 人对于当时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生命时值之修短是不成问 题的。用不着留恋与悲伤。不过象我无大贡献于此历史阶段 而就此消逝,我却有些不甘心了。然而我这段未完成的工程, 自有别人来完成,太阳不久出来了,黑暗终归消灭,早死又 算得了什么。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 必然性
•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 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 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 •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 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山顶
徐玮(1903-1928):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底被捕,1928年5月3日英勇就义, 时年二十五岁。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
文本
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踏踏实实做好目前工作 添加文字标题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六月被捕)我就 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 一个炸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假若不幸的话, 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 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吴淑娴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先驱者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这一问题论述,可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以前并没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这样,就不仅确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并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1]这表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萌芽。

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是所有制形式变化的结果和表现。

当然,在那里,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

党课考试资料(论述题)

党课考试资料(论述题)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答:1,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内乱的局面。

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清理和纠正了过去所犯的一些严重错误。

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命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

会议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3,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经历历史考验,实现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继续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继续努力。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为什么说加入共产党是当代青年学生的最佳正确选择?答:1,当代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当今中国,党的事业就是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民族的事业。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这一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

2,当代青年学生的崇高追求。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和文明成果。

当代青年学生只有把个人的人生方向建立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只有同党的纲领,宗旨和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树立起崇高的人生追求。

3,当代青年学生的正确选择。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同祖国心心相印,才能同人民紧密结合,才能同民族休戚与共,才能真正打有作为。

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实现的必然性。
必 然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 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
义实践结合起来
Thank you!
有着 本质 区别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
会发展目标
(理想的产生)ຫໍສະໝຸດ 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完全可以把握住 它的基本特征并不断加深基本认识 (理想的认识)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神秘力量或奇迹, 而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的力量 (理想的实现)
先驱们作出的努力

• 我们只有弄清楚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才能使 我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的信心,坚定我
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深入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含 共产主义社会

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理想 实现的必然性
树立共产主义 理想,坚定必
胜信念
共产主义的含义
一种理论体系,即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种社会制度,即社 会主义制度
• 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 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 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 产的社会。
他们都曾为共产主义努力过
实现共产主义的阻力

•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 标.其实现的必然性问题在当前仍是一个重点和难 点.当人们谈起共产主义时,大多数人总觉得它遥不 可及,甚至根本就不相信共产主义有朝一日会实 现.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共产主义的充分认识.
一种实践活动,即共产 主义的伟大实践
一种社会理想,即崇高 的社会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论共产主义社会_按需分配_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社会_按需分配_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刘 建 军【内容提要】生活资料消费品的“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按需分配”并不是空想,它是能够实现的。

需要是人从事生产活动的动因,它理应成为产品分配的尺度;在社会生活的一些局部领域中,早就存在着“按需分配”的因素和萌芽;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社会物质条件的;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以社会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社会精神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了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共产主义 生活资料 按需分配作者刘建军(196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所谓“按需分配”,就是社会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分配消费品,即把人的需要而不是其他外在因素作为消费品分配的标准和尺度。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将第一次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按需分配的原则虽然最早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继承了这一思想,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并不是空想,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新生事物是无法代替的.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及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

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

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摘要:本文通过对共产主义的介绍以及分析,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势必将会实现,而与物质的极大丰富相适应,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必将达到一个极高的阶段,共产主义实现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物质极大丰富;和平进入共产主义。

1、最初的共产主义最初的时候社会生产力极低,氏族社会的人类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团体共同合作劳动,按最低生存需要进行分配生活资料,不存在商品交换。

氏族首领由大家选举产生,没有任何特权。

氏族内部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原始社会是现实可见的,它给我们无限启迪。

2、共产主义⑴共产主义概念的诞生先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此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由“类人猿”演化为“现代人”的事实,以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创立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该理论所预示的美好社会,不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不是所谓,不是所谓永恒真理与正义的要求,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共产主义是物质生产、精神文明极度发达的必然①物质生产规律决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使共产主义实现成为必然。

共产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共有。

生产资料完全公有的前提是生产力极高、物质极大丰富。

仅美国物质生产为例,美国的粮食生产效率极高,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其中从事粮食种植业的更少,有数据告诉我们,每个美国农业工人每年所产粮食可以供40个人食用一年。

美国的粮食就是按需生产。

从美国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美国的每一项商品生产能力都能达到粮食的生产力,那我们所讲的“共产主义”就达到了。

现今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工作时间在缩短,人们花大量时间、金钱用于自身教育、医疗健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即因如是。

试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

试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

试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摘要: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社会,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臆断。

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证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正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着充分的证明。

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不懈努力奋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历史规律;新生事物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好社会。

其实,关于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由来已久,从古代人们所设想的大同社会,到近代为“平等、自由”而战的资产阶级,再到社会主义的空想时期,最后,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在这一过程中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个别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

一、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而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作者:李宁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介绍以及分析,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势必将会实现,而与物质的极大丰富相适应,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必将达到一个极高的阶段,共产主义实现有其必然性。

接着,简单介绍了社会主义,指出马克思在其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一些不太准确的部分。

最后,由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解释了社会主义在当今的重大意义,以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物质极大丰富;和平进入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93-04而今许多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转型蜕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有人说搞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有人说共产主义是空中楼阁,那么,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是否就是可望而不可即,是否就只是人们心中的乌托邦呢?1 原始共产主义“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固定的分工和阶级分化,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极少生产资料的社会形态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氏族社会的人类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团体共同合作劳作,按最低生存需要进行分配生活资料,不存在商品交换。

氏族首领由大家选举产生,没有任何特权。

氏族内部都是平等、自由的……原始共产主义是现实可见的,它给我们无限启迪。

2 共产主义2.1 共产主义概念的诞生先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此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由“类人猿”演化为“现代人”的事实,以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创立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该理论所预示的美好社会,不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不是所谓永恒真理与正义的要求,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 共产主义是物质生产、精神文明极度发达的必然2.2.1 物质生产规律决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使共产主义实现成为必然。

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作者:魏丽霞来源:《祖国》2017年第09期摘要:未来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指的是当物质发展极为丰富,社会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民按需分配的一种理想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性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种等同托马斯.莫尔、傅里叶等人理论思想的空想社会主义,本文从历史范畴、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角度来分析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历史必然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界限时,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所谓按需分配,简单意义上来讲,就是广大民众需要什么,这个社会就提供给民众所需的消费品,把人们的需要作为分配的标准和尺度,让人们的需要走在分配的前面。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但是他们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

它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并不是空想,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一书中指出,按照从低到高的发展形态依次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最后过渡到共产主义所有制”。

②当然一个国家不必经历所有的所有制形态,可以是跳跃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但基本的发展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来看,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首先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地积累,及精神财富的不断丰富,当社会发展的量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总能达到质的根本改变,只不过这样时代的来临是我们无法体验到和与预知到的,我们不能确切的说共产主义明天实现或者共产主义哪一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到未来社会在具体什么时间发展到什么时间,这是所有科学都无法预知的。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阶级、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失, 社会与自然和谐)
•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 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旧式分工消失、自由时间大大延长、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 要、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 长期性: •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第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 “两个必然”: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 “两个绝不会”: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
• 第四,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 开端。
二、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 性和长期性
• 历史必然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与一切
空想和幻想有本质区别)
• 第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 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 第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 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 的; •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 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 不会出现的。
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 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论共产主义社会

论共产主义社会

试论共产主义的实现一、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必然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由五种社会形态构成,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杜会、资本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三个层次。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

这个矛盾运动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促进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归根到底是由这一规律决定的。

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不但揭示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客观规律,还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有很多有利因素。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自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比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等思想就是对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必然会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

(2)无产阶级掌握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

恩格斯在5共产主义原理6中提供了12条措施,这为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实践,不断丰富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

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光辉范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无产阶级掌握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方法,必然会加快实现共产主义的进程。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八章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八章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内容概要】第八章论述共产主义社会。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明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的立场和方法,并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阐明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

第三节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重点难点】学习本章内容要重点了解和掌握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方法以及共产主义的社会基本特征。

二是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本章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特别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命题预测】本章知识点只考选择题。

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考过的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知识点。

【考点精解】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二)科学立场和方法的主要体现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改革进展缓慢 与经济改革现状明显不适应
内地的言论、新闻自由与国际标准仍有不小的 差距,中共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至今仍未恢复到 1987年十三大时的水准。前广州市长黎子流都 认为,现时的村官直选、扩大差额选举等,仍嫌 “步伐太小”。
官员中的贪污腐化 引发各种社会冲突
社会的不公刺激了社会矛盾,仅从1993年到 2003年间,内地集体请愿示威或骚乱已由1万 宗增加到6万宗。
路还长着呢, 路还长着呢,做好长 期奋斗的准备!!! 期奋斗的准备!!!
不足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政治改革进展缓慢 与经济改革现状明显不适应 2. 官员中的贪污腐化引发各种社会冲突 3. 城乡、东西部以及各阶层的贫富悬殊,激化了各 城乡、东西部以及各阶层的贫富悬殊, 种矛盾 4. 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出现了造假、吸毒等丑恶现 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出现了造假、 象 5. 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
此种历史环境下,出路何在?? 此种历史环境下,出路何在??
• 是否可以向西方国家一样,走资本主义道 路?
清朝直至民国, 清朝直至民国, 进步人士选择资本主义道路, 进步人士选择资本主义道路, 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1.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阻碍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阻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题讲诉
材料成型三班 主讲人:杨洋
主题: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历史背景 怎样的背 景???? ??
必然选择
走进“两半 两半”时期的中国 两半
所处的历史背景: a: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外) b:中国内政混乱迷茫(内)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把握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讲 稿:这一章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共产主义的问题。

也许有同学心里会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那 么遥远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讲讲社会主义就行了么,为什么要用整整一章的 篇幅来讲共产主义呢。

”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应该说是不奇怪的,但是我想这里面包含着一些误解,我们认为共产主义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谈一谈的。

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不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讲不清楚。

共产主义既是 一种思想和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还是 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这里讲的共产主义,主要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讲,社会主义与西 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不同,他们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讲社会主义。

他们是只讲社 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

只要自己觉得与资本主义略有不同就可以了,自称为社 会主义了。

而我们讲社会主义不仅是与资本主义向比较而言,也是与共产主义相 对比而言的,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可以说,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指的是共产主义 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是理想还是空想的论文

共产主义是理想还是空想的论文

共产主义是理想还是“空想”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它所需要的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以及社会的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

一、认清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回,这种复回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

二、认清共产主义与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后来,列宁进一步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则指它的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

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只有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才能自觉地在社会主义阶段积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共产主义因素的成长,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

另一方面,只有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来确定并完成现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使革命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以保证革命的最终目的的顺利实现。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和共同特点是: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两者最本质的联系和共同点。

如何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论证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何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论证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如何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论证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最佳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1.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由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推翻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重新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已经严重制约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一步说就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因此,从根本上铲除了剥削制度,达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中形成互助关系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成为了历史前进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了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专政是历史上唯一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由于在社会主义阶段,保留了多种所有制成分,要求我们就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共产主义要求“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就是从经济根本上铲除阶级,也就标志政党、国家的消亡。

这是由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制度,其核心理念是消除阶级和私有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持续的努力。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探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1. 经济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建设。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共产主义社会要消除私有制,需要进行生产关系的革命性改造。

以下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产主义社会要求生产力取得巨大的飞跃,以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

这意味着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并强调集体智慧的发挥,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

•均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共产主义社会应当实现生产要素公有制和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使人们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待遇。

经济结构应当均衡发展,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或浪费。

•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应消除剥削,使劳动者能够享受自由、安全、有尊严的劳动环境和权益保障。

劳动者应当能够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平等参与决策,并享受合理的劳动报酬。

2. 政治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条件是建立一种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

以下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条件:•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使每个公民都能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必须建立健全的选举和监督机制,保障民意的广泛参与和多样性。

•社会主义法治的确立: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律不能成为少数人的工具,而应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

•公正和透明的政府和公共机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建立公正和透明的政府和公共机构,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必须加强反腐败斗争,建立公平的机会结构,保证领导者的廉洁和公正行政。

3. 文化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文化条件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第7章

马克思主义第7章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 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一个伟人的声音,昭示并告诫着人们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 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 展的条件。”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
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
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立 不足 做于 详揭 尽示 的未 细来 节社 描会 述的 一 般 特 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 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 物质基础
——《共产党宣言》
只有生产力增长起来,在 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 流之后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分配 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难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刘 建 军【内容提要】生活资料消费品的“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按需分配”并不是空想,它是能够实现的。

需要是人从事生产活动的动因,它理应成为产品分配的尺度;在社会生活的一些局部领域中,早就存在着“按需分配”的因素和萌芽;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社会物质条件的;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是以社会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社会精神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了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共产主义 生活资料 按需分配作者刘建军(196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所谓“按需分配”,就是社会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分配消费品,即把人的需要而不是其他外在因素作为消费品分配的标准和尺度。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将第一次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按需分配的原则虽然最早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继承了这一思想,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并不是空想,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一、需要应成为产品分配活动的尺度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解“按需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不需要最复杂的逻辑和思路。

如果∗本文系作者承担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与当代中国信仰建设”的成果之一。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306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第1期我们抛开眼前纷繁复杂的影响分配的各种因素,而直接回到人类生产活动的源头来考察,那么就很容易看到: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性要素,是人的生产活动的根本动因和动力。

人们之所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从需要开始,到需要的满足而结束,形成一个人们经济活动的小循环。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有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

而人的需要,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这几个环节之中。

按照需要来生产,按照需要来交换,按照需要来分配,按照需要来消费,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过程的条件性,由于一定的利益集团特别是统治阶级对生产条件的垄断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的分配受到外在因素的控制,“按需分配”却似乎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马克思通过考察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过程,考察在物质生产一定阶段上出现的阶级分化,揭示了人类社会分配领域中出现此种变化的深刻根源。

马克思主义不是就分配谈分配,而是把分配与生产联系起来,用生产及其发展来说明分配。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物质产品特别是食物在满足人们的当下需要之后并无剩余,因而谈不到后来那种大量财富的分配问题。

如果说原始人的食物等的分发也是一种分配的话,那么它是根据社会共同体如氏族成员的直接需要来分配的,其间并无其他特权来起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分配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影响分配的因素也不再仅仅是人们的当下需要。

特别是在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之后,统治阶级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控制了生产,从而控制了产品的分配。

它依据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拿走了产品的大部分。

这时,人们的需要也分裂了,分成统治阶级的需要和被统治阶级的需要,分成了维护生存的基本需要和享受生活、发展自己的需要。

对统治阶级来说,产品是按他们的需要来进行分配的,而他们的需要不再仅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还是进一步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了。

而被统治阶级的需要只是维护生存的最基本需要。

这样,需要已经不再是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需要,也不再有共同的标准了。

这样,需要作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退出了历史前台。

但是,私有制社会和阶级社会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一定水平和阶段上产生和存在的。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足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实际需要的时候,当与其相应的一系列社会条件因此而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人类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左右人的分配的外在因素消除了,人们的需要再次出现在分配的前台,成为分配的尺度。

人的需要并不神秘,按照人们的需要来进行消费品分配也并不神秘。

二、“按需分配”是经过长期量变过程而实现的根本质变在人类历史上,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其实早就存在着某种“按需分配”的因素或萌芽。

即使在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中也是如此。

在阶级社会,阶级分化在全社会的消费品分配上鲜明地体现出来,表现为经济和政治的特权成为消费品分配的重要尺度甚至惟一标准。

但即使如此,在某些社会的局部领域和生活的某些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按需”分配的现象。

比如古代的一些宗教团体内部,就是实行财产共有,按基本需求分配食物和日常用品。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实行的供给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具有这方面的特点。

再如,我国改革前的农村,有些地方生产队里向各户分配粮食时,采用“人七劳三”的原则,即家里人口数占70%,家里提供的劳动量只占30%。

后面这30%是按劳分配,前面的70%事实上是按生存需要进行分配。

当然,在这里面有平均分配或平均主义的东西,但对平均主义应具体分析。

在产品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维持团体成员的生存,按生存基本需求来平均分配生活必需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它也就以低级的形式再现了按需分配的天然合理性。

从现实中来看,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比如,在生产中,现在一些大的企业已经实行根据用户的需要来生产,而不是先生产出一大堆商品放在仓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库里,等着人们来买。

交换和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特点,比如超级市场现在非常流行,它既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购物需要,同时也节约了商业成本。

同样,在分配领域,多数人的需要也发出越来越大的呼声,即使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他们的生存需要也应该受到重视。

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社会福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这些都发生在分配领域,尽管它并不是初次分配,而是二次或三次分配,但它毕竟也是分配。

当然,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类似按需分配的现象,只是一些局部因素的存在,只是一种处于量变状态中的萌芽现象。

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更大社会生活范围,特别是成为全社会的分配法则。

同时,在这些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条件方面的限制,作为因素形式存在的这种现象,也还是低层次的,低水平的。

它与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按需分配相比,不论在规模和范围上,还是在程度和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最终实现按需分配,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具有长期历史量变过程的现象。

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重要特征。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上,生产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为丰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实行“按需分配”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情况下,按需分配就会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在东西少的时候,人们抢着占有一些物品,但如果东西非常多,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减少,因而也不必储存物品时,人们就不会去抢占那些东西。

而且东西占有的过多,超过自己的实际需要时,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反而会带来痛苦。

那么,物质财富的这种极大丰富能否实现呢?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梦想。

而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后,这种梦想增加了若干现实的成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时代,曾惊叹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创造出的生产力的巨大,展望了未来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前景。

而在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亲眼目睹着社会生产力正以更快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因而对于未来社会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不会有什么疑问了。

但人们可能会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人类居住的地球能否为未来社会提供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资源条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并主张实施“零增长”战略。

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促使人类警觉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此断定“资源有限论”和“地球毁灭论”就是不正确的了。

事实上,地球上的资源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就人类正在使用的自然资源来说,不少是有限的,但就尚未发现和开发利用的资源来说,许多是无限的。

拿能源来说,现在世界上的燃料主要是石油、煤、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但世界上永久性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使用前景,如核能、风能、生物能、海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够为人类提供永久性动力之源。

据科学预测,在未来几个世纪中,运用核裂变方式,可以满足世界总发电量的大部分需要。

而核聚变将会提供比核裂变更为安全可靠的能源。

人类从使用一次性非再生性能源,到使用永久性清洁的能源,是一场能源革命,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①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类实现了对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自觉控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当时条件下自然条件的承受力来安排生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讲到“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很多人就担心:假如有人不自觉怎么办?这里就涉及人的精神境界问题。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由于人们自由而全面①参见刘普生、罗昭义等:《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7-48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年第1期的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普遍提高。

这种精神境界体现在消费分配领域中,最起码的表现就是人们不会多拿多占,或人为地浪费和破坏公共物品。

这一条也很重要。

在产品很多的情况下,一是不能随意浪费或破坏,二是不能超过自己的需要去占有。

如果把“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理解为不负责、为所欲为地索取,并因而把“按需分配”嘲笑为“纯粹的空想”,是并不高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