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理论_综述研究_现状及其影响评价_罗文斌
关于我国旅游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 于我 国旅 游 理 论 的研 究综 述
魏 敏
( 门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 摘 要 】 随着我 国旅游业的发展, 国专家 、 我 学者从 事旅 游研 究也在理论 上取得 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成果进行 归 纳 主要有 : 基础理论研 究、 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管理研究 、 游经济增长点 问题研 究、 旅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 究和旅游热 点 问题 研 究等 成 果 。 【 键 词 】 旅游理论 ; 究; 关 研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 5 0 F 9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 4 2 6 (0 7 1— 18 0 10 — 7 8 20 )3 0 4 — 3一ຫໍສະໝຸດ 、基础 理论 研究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我国经济 的高速增 长 , 伴 我国旅 游业 也 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迅猛发 展 , 方兴未艾 。我 国旅 游理论研究 也 出现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我 国诸多学 者对旅游 现象及其背 后规律 的研究 , 括对旅游活 动规 律的研究 、 山旅游 活动引 包 对 起 的 各 种 关 系 的研 究 、 山旅 游 活 动 引 起 的后 果 的 规 律 的 研 究 对 就 构 成 了旅 游 理论 研 究 的 内容 。 些 论 述 对 我 国 旅 游 研 究 界 定 这 了对象。也有学 者认 为 , 旅游理论研究 的基本 内容 是旅 游实践 中所 遇 到 的 各 种 矛 盾 和 问题 的 深 层 次 原 因 以 及 提 出 各 种 因 应 方法和操作方案的理论依据 。学 者张凌 云指出 , 游理 论研 究 旅 应该 紧密联 系旅游业发展实 践 , 而不是 划地 为牢 , 匆忙地去 界 定研究范围 、 对象和 内容 。随着旅游业 的发展旅游理论研究 的 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 和深化 。 这个观点更加确定 了作为旅游理 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 的理念 , 以说是 为旅游基础理论研 究 可 提供 了一 个新 的思路 。 在理论研究上 , 者申葆嘉认 为, 学 旅游现 象的理论研究需要在基础理论 、 专业理论 和应用理论 三个层 次 展开 ,基础理论研究是对旅游现象 自身最 本质问题的研究 , 专 业 理 论 研 究是 对 旅 游 现 象 中 具 有 独 立 性 的 主 要 部 门 或 部 门 的 现象进行的专业性理论研究 , 应用理论研究 主要是对旅 游现象 运 行 中在 宏 观 和微 观 范 围 内所 发 生 各 种 问 题解 决 方 法 的 研 究 , 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构成旅游现象理论研究的完整体系。 涂人猛 提出区域旅游概念 , 所谓区域旅游是指特定空 间存在 的旅游活 动及其经 济关 系的总和 ,它是一种 以区域作为相 对独立 的单 位, 接待旅游者 、 织安排旅游活动 的经营服务方式 。 组 在国 内旅 游蓬勃发展的情况下 , 吴必虎等选取若干有 代表性 的城 市研究 了国 内旅游者出游 动机 以及对 目的地选择 评价 。该书从经济 、 t理等方面分析了国内旅游 者的特征 ,通 过翔实的调查资料 , k , 研究 了国内旅游者在出游活 动空间 、 市场 的距 离分配规律。该 书不仅在国内旅游研究 方面处 于领先 地位 , 而且在 旅游学术研 究 中很好地应用了 自然科学 中常用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 在研究 方法方面有所创新 。可见 , 目前对旅游学基本 概念 和基本理论 的研究 尚未形成规模 , 学术界在旅游学 的研究对象 和研 究方法 方面 尚未达成共识。但 是 , 当前 已经有学 者在此方 面进行深入 研究 , 并且试 图在对现象进行研究 的基础上把握事 物的本质特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林淑玲聂越杨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析,针对性提出建设性建议,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方法: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旅游业现状进行SWOT分析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国内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诸多经济因素与旅游业总收入显著相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旅游业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
结论:应着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多方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SWOT分析影响因素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大产业皆迎头赶上。
旅游业作为国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可知,我国在2013年国内游客即达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了3.05亿人次,比2009年增加了13.60亿人次,数据将近翻了一番。
2013年我国旅游收入中仅国内旅游收入即达26276.1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46443亿人民币,占国民收入7%[1]。
国内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乏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对我国国内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定性定量两者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SWOT分析(一)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成为世界三大产业,其发展态势稳健向上。
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内旅游业相互促进,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国民收入的提高成为国内旅游业的保障之一。
其次,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政府加大财政政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加大交通建设等皆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科技的力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之一。
除了达到交通快速外,旅游信息化、景点逐步技术化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1. 研究主题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较为多样化。
其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生态旅游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多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
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研究生态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实地观察和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
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满意情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主题偏重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中国的发展正日趋重要。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旅游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62.9亿人次,同比增长8.4%;出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5亿人次,同比增长4.5%;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4亿人次,同比增长4.5%。
这些数据显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和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部分的游客和投资,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旅游开发相对薄弱。
这不仅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地区无法充分获得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此外,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稳定、价格不透明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形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该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要注重旅游业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设立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旅游教育,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质和服务精神的旅游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旅游产品的创新。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也日益繁荣。
然而,针对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理论研究仍相对缺乏,同时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期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国内外对于旅游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行为、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结构等方面。
国内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旅游消费的经济效应、影响因素以及消费升级等方面。
例如,王宁等(2020)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然而,国内研究大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比之下,国外对于旅游消费的研究更加成熟。
Knutson等(2017)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推-拉”理论,解释了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旅游消费的社会与环境影响,如Gursoy等(2021)研究了旅游消费对目的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其不足。
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旅游消费者的数据,了解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
通过实地访谈法收集旅游业内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为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存在以下问题: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以观光型旅游为主,体验式旅游和度假型旅游发展不足;旅游消费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旅游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旅游消费者行为不理性,存在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加大体验式旅游和度假型旅游的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推动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旅游素养和理性消费意识。
我们还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国外研究在理论深度和方法创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国内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具实用性。
因此,我们建议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加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传统以及旅游的形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项目。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研究,总结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将民俗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民间艺术表演到传统节庆活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民宿和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通过民俗元素来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从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南方的水乡古镇、西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的红色文化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亮点。
同时,城市也开始注重复兴传统文化,在街区、商圈中设置非遗展示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机会。
二、特点国内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巨大,各地都有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艺、传统民居等。
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商品。
另外,国内民俗旅游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参与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节庆,与当地居民共同过节。
这种互动体验使得民俗旅游更具吸引力。
三、存在问题国内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的加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活动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真实的文化活动变为形式主义,削弱了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
原本传承千年的传统活动被简化、扭曲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另外,民俗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导致民俗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够大。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民俗旅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其次,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理论研究述评
当代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理论研究述评1.引言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区域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今天,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据WTO统计,2009年旅游业收入有望占全球GDP 总量的9.3%。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旅游规划发展到今天,其为旅游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渐渐凸显。
旅游规划作为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先决条件, 其发展状况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对旅游规划的研究, 国内外在地理学、旅游学、心理学、建筑学等领域都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笔者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并尝试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重点对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对策及研究展望。
2.我国旅游规划的SWOT分析无数的失败和失误的教训在告诫人们,旅游目的地要赢得旅游业健康发展,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就整个旅游规划的大市场来看,目前应属于供大于求的现状,在规划实践方面,一些国际咨询机构和境外咨询机构也加入进来,使得中国旅游发展规划走向“国际化”,国内也涌现大批的规划团队,参与规划编制的人员非常广泛,所作的旅游规划则是“五花八门”。
[2]近30年来,国内研究人员较多注重发达国家的旅游规划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消化,旅游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堪称“百花齐放”,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因此,对于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面临的主要任务应是在现有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研究的理论体系,丰富世界旅游学术界的智库。
就目前的现状,下面笔者以SWOT的方法简略分析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3.国内外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述评4.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对策及其展望[1]Clegg, H. Travel Industrys Gross Output to hit $3 Trillion in 1994[J]. Hotel and Motel Management,1994, 209(4):42.[2]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近十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一、概述近十年来旅游文化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旅游文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参考。
首先旅游文化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旅游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不仅关注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还探讨了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此外旅游文化研究还关注旅游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其次旅游文化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旅游文化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例如研究发现旅游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文化对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文化对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显著影响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再次旅游文化研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旅游文化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例如将旅游文化与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视野。
这些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旅游文化研究的研究领域,还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旅游文化研究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旅游文化研究,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建立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旅游文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学者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世界各国的学者共同探讨旅游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推动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与设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指出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亮点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爱好者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也日益增多,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国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森林、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
在开发利用方面,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呈现出地域性和类型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评估、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由游客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景区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因此,需要加强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而形成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服务的总和。
国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国内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综述————————————————————————————————作者:————————————————————————————————日期:国内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综述-旅游管理国内休闲旅游文献研究综述饶勋剑马磊卢珂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休闲旅游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和梳理,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综合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其研究的热点和成就。
认为目前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统一而系统的认识,同时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一、国内休闲旅游研究综述为了对我国休闲旅游研究情况进行整体把握,笔者于中国知网中进行跨库检索,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主题和篇名为搜索项,以休闲旅游为检索词,获得全部搜索结果中符合相关描述的篇章为494篇。
图1是1996—2010年中国期刊网上发表有关休闲旅游论文的统计。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知,休闲旅游研究从1996年就开始涉足,2002年之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特别是进入2004年,完全适应了WTO的经济形势,伴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意识逐步觉醒,我国国民开始注重精神丰盈的重要性,因此对休闲旅游的重视越来越高,相关的研究资料也逐步增加。
据有关资料显示,进入WTO的第一年,即2002年,以上海为首的众多城市GDP人均量变突破4500美元,江浙沪整体人均GDP也普遍在4000美元之上。
在如此良好的经济支持背景下,我国人口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国内休闲旅游之中,伴随着国务院于99年拟定黄金周放假条例,“五一、十一、春节”三大黄金周得以形成。
近几年又对黄金周进行调整,避免过于集中节假日国家实行黄金周前推后移,节假日更为均衡的分布。
如此的假期改革此时我国人民更好的调整自身时间,参与到休闲旅游之中,假期的调整与时间的编排更是活化了城市附近的旅游产业开发。
当然,旅游产业随03年非典爆发一度进入低谷,因此对休闲旅游科学发展的学术研究逐步复苏。
因此,本文主要参考了2004年后骤然增多的学术成果,并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二、休闲旅游理论研究概述(一)休闲旅游的运营发展研究刘丽丽、李宏认为现代休闲旅游的基础源自于人们放松心情、融入自然、陶冶情操的心理需求。
浅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现状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下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60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收入达到了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2. 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3.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就业、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贡献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旅游业直接贡献的就业人数达到了32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
4.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了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各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酒店等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了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
二、发展趋势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旅游产品:未来,我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旅游形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智慧旅游的推广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 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
这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4.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以近十年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
【 键词 】 关 旅游 人类学 文献计量 研究现状
2 纪7 0世 0年代 , 随 着旅 游 产 业 的 兴起 , 术 界 开 伴 学 始从 人 类学 的角度 对 旅 游加 以深 层 的分 析 和研 究 ,旅 游 人类 学作 为 一 门新兴 学科 随 即应 运而 生 。目前 , 方旅 游 西 人 类 学 的 理论 框 架 已具 雏 形 ,并 出 现 了格 雷 本 ( l n Neo s H ・ r u 、 密 斯 ( ee . i ) 马 康 纳 ( c C n G a m)史 b V nLS t 、 m h Ma a— nu 、 e )纳什 ( ni n N s) 科 恩 ( r o e ) 为 代 Den o a 和 s h Ei C hn 等 k 表 的研 究 群体 。而 中 国旅 游 人类 学 界对 西 方人 类 学 的研
类 学 的关 注度 在 波 中上 升 ,05年 、07 和 20 年 分 20 20 年 08 别 出现 了研 究 的热 潮 , 他 年份 除 了 20 年 外 , 布 相 其 00 分 对平 均 。 有学 者将 20 年 看作 是旅 游人 类学研 究 的分 水 00 岭 ,0 0 以后 , 20 年 中国旅 游人 类学 的研 究成 果和 研究 内容
l |
鏊 _
表 2 2 0 ~ 0 0年 文 献 期 刊 分 布 表 0021
I
1 l 8 { 3 l 3 I 3 l 4 l1 2 5 者进一步缩小检索范 围, 在核心期刊范围内 文 数量 献
3 篇文献 , 2 剩余 5 篇 , 中 4 5 其 4篇发表在 C S I , S C 上 占总
责 编/ 冰 莹 范 文 马
我 国旅 游 人 类 学研 究现 状 分 析
以近 十年核 心期刊论 文为样本
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作者:查爱欢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9期查爱欢旅游人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许多学者从旅游人类学视角来探讨旅游这一复杂多维的现象。
本文综述了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等研究,据此提出了旅游人类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趋向。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不同形式下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重点放在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质的研究,其次是以人类学的整体观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社会、经济、文化及东道国人民和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西方学人类学者研究旅游,主要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相应理论、观点。
早期的民俗旅游和旅游人类学研究关注以下几个话题:一是旅游对旅游地文化造成的影响,二是介绍西方旅游人类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国的个案相结合,三是在旅游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这些话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一直被不断提及。
近十余年间,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探讨许多新话题,本文主要对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问题进行了综述。
一、旅游人类学与旅游文化我国学者以旅游人类学视角对旅游文化展示、不同文化的交流、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赵红梅从旅游地区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游客的角度来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现象和人类学家所关注的文化真实性问题。
颜姿分析了影响广西宾阳炮龙节文化展示的主要因素,提出民俗文化展示的建议。
王德刚、周灿和钟小勇等分别探讨了台湾布农族、德昂族龙阳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
周星、韩晓兰、周霄和雷汝林等分析了旅游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
何睿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影响之后的各种变化和表现。
宗晓莲和戴光全以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为案例,对节事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旅游影响进行分析解读。
李四玉从文化涵化、舞台真实性、历史文化再建构与族群认同三个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旅游对东巴文化的影响。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刘稀朕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发展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提炼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的累计,多个学科知识都可以运用在旅游学科,衍生出专门以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旅游进行研究。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但是中国旅游学科乃至世界旅游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更何况中国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理论建设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与完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研究探索旅游学科方法。
关键词:学科发展多学科跨学科旅游研究一、中国旅游学科发展概述(一)学科的认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按三个专业层次设置,分别是“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
截至2013年,旅游管理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工商管理学科大类下的一个分级学科,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旅游管理终于升级成为一级学科大类。
(二)中国旅游学科发展历程申葆嘉(1997)认为在旅游学科的形成过程中,高等旅游教育在学术领域内负有极为重大的使命[1]。
王健(2008)认为中国的旅游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之同步发展起来的便有高等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2]。
肖洪根(1998)认为1990年以来,学术界对于旅游的研究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学科理论体系、学科知识框架、学科建设等实质性问题上[3]。
李建欣(1999)认为最重要的是旅游学科的学科体系不成熟且缺乏科学性,并且在1996年的时候,属二级学科的“旅游管理”被原国家教委降为三级学科[4]。
杜江(2004)认为其实关于旅游学的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起便有学者关注和着手钻研,尽管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但是对于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需要超越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学的局限达成共识。
学术界普遍认为旅游学科在工商管理项目下是一种不科学的设置,旅游学科应该独立发展成为旅游学研究体系;是应该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融合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5]。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
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随着投资的增长和优化以及本身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我过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生活认识的改变,国家的大力支持都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目录引言 (1)1、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 (2)1.1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2)1.2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3)2、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文化的影响 (4)2.1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4)2.2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7)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8)4、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和旅游业的政策 (11)结束语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
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1.2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靠的是外延广度开发。
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综述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颁布《全球旅游规范》,自此对旅游伦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基于对CNKI和CSSCI数据库的检索获知:1979-1999年20年间题名含旅游伦理的文章只有5篇,而2000-2009年(2009年3月)不到10年的时间,搜索到题名含旅游伦理的文章达71篇,和旅游伦理相关的文章更多达338篇,足以见这种发展趋势。
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发现,国内对旅游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架构、实践及问题研究、旅游伦理规范,旅游伦理教育等几方面。
一、旅游伦理理论架构研究1、关于旅游伦理概念的研究2000年4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李健的《关于旅游伦理的思考》一文,在该文中,李健将旅游伦理定义为:“旅游伦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1],并在相关研究文献中被采用(戴艳君,2001)[2]。
许宗元(2001)尝试从个人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职业伦理以及生态伦理五个方面构架旅游伦理体系[3]。
夏赞才(2003)指出,目前对“旅游伦理”概念分解成“旅游的伦理”和“伦理的旅游”,运用这样的旅游伦理概念来展开旅游伦理理论研究,过于片面性。
旅游伦理是伦理学的应用学科,是关于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学说[4]。
王德富(2008)认为旅游伦理是旅游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应当遵守的伦理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称。
旅游伦理评价标准就是如何看待旅游伦理、旅游道德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成就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是对两者之间应然性关系的评判[5]。
2、关于旅游伦理主体的研究夏赞才认为旅游伦理主体是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4];屈颖(2007)、黄炎平(2006)采用了夏赞才的观点,并列举了以旅游产业活动为中心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发生地和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旅游开发商、旅游及相关企业、旅游企业员工、旅游目的地居民和社区、旅游媒体[6][7]。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
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起步很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内学者才开始关注民族地区旅游。
一、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分期通过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和历年来所发表的有关民族地区旅游论文数量、内容等因素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学界关于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即起步期(1987年至1992年),渐进期(1993年至2000年)、调适期(2001年至2004年),繁盛期(2005年以后)。
1.起步期。
从1987年到1992年,研究多以经济服务为目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一期间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一些战略思想。
2.渐进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各地再一次掀起经济发展热潮。
一些民族地区积极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民族旅游资源开发。
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关注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旅游者)以及旅游影响等三方面内容。
其中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最为集中,研究领域拓展到了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等)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区纪念品和工艺品等)。
3.调适期。
2001年至2004年由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过热,部分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不注意调研,缺乏科学规划,造成旅游资源重复建设,旅游产品商业化、庸俗化,旅游产业整体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
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衰退、破坏成为我们面l临的严峻事实。
过热的旅游业对自然、生态、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暴露。
这一时期学者们以理性的态度,下到田野做实地调研,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繁盛期。
2005年以后,民族地区旅游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当中,民俗学、经济学、民族学、人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领域渗透到了旅游研究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现象。
同时,专项旅游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区域经济、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并立的局面。
基于4E和CSI评价法的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基于4E和CSI评价法的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以长沙市为例罗文斌;徐安骐【摘要】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是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工作成就,即旅游设施、景观、产品、服务等建设成果总体上的评价,其结果体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水平,对旅游目的地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游客是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对旅游目的绩效评价至关重要.从游客满意视角出发,以4E绩效评价框架为理论指导,运用问卷调查法、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法(CSI),对长沙城市旅游目的地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游客对长沙市旅游绩效评价的满意度P值为3.61,等级为良好;单项维度看,公平性绩效(3.71)>效益性绩效(3.63)>经济性绩效(3.56)>效率性绩效(3.54);单项指标分析看,旅游娱乐成本、旅游购物、投诉处理、生活环境等方面绩效满意度不高.【期刊名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7页(P92-98)【关键词】绩效评价;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4E;CSI【作者】罗文斌;徐安骐【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旅游目的地是为游客提供完整旅游体验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1],对其进行科学有效评价至关重要。
评价结果不仅反映目的地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改进也起着借鉴作用。
市场消费理论指出,评判一项产品的绩效好坏,消费者的主观使用感受比任何其他客观数据更具说服力[2]。
旅游目的地具有公共属性,是国家和地区改革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理念的最好诠释,应该注重游客的旅游感受。
游客作为目的地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其满意度评价能够有力反映目的地发展水平的高低。
游客满意度质量的改善对游客数量的保持和增长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对旅游地发展具有支持作用[3]。
因此,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研究成果中,游客视角为评价主体的文献较少。
中国旅游史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史研究综述一、我国旅游史主要研究成果回顾“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沈约的《悲哉行》一诗中,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而旅游作为产业,在中国是从1923年陈光甫先生成立第一家中国旅行社开始的。
中国的旅游学术研究也是从那时开始起步的,较早的代表著作是江绍原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1]。
该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我国古代人类的旅行习俗问题,有学者认为,该书是第一部关于旅游发展史研究的专著,并将其称为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开山之作[2],它的出现揭开了中国旅游史研究的扉页。
总体来看,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旅游史的通论性研究这种研究是将旅游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依时代序列纵向编排史料,并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审视,其成果主要以专著的形式体现。
这类研究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内容较多。
胡世健、张敦仁的《华夏旅游史话》[3]是早期中国旅游通史研究的代表著作。
该书出版较早,内容虽较为浅显,学术性不强,但对中国旅游通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在胡、张之后,章必功[4]和王淑良[5]又分别著书立说,他们的研究涉及旅游活动、旅游思想、旅游景观、旅游文学等方面内容,尤其是王淑良的《中国旅游史》被誉为“中国第一本较系统的旅游史书”。
全书分上下两卷,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提炼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独特醒目的旅游形态。
该书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观点的提炼都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郑焱教授的《中国旅游发展史》[6]也颇具特色。
该书紧扣旅游这一主题,各章节按不同时期的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开发、旅行家等方面展开研究。
该书作者具备深厚的史学理论功底,能较好地把握旅游学科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视角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方面。
在“述史”之外,该书又分析与考察了旅游者的“旅”、“游”或带有“旅游”性质的活动,剖析了旅游者的类型和旅游特点,探寻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及规律以及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情况,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早期旅游业的基本状况,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现状及其影响评价罗文斌 付淑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长沙 410081) 摘 要:本文试图对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年),分别从综述数量、研究主题、刊登刊物种类、综述范围等4个方面对所有旅游理论综述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特征将我国12年来的综述研究发展过程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并归纳了这段时期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发展的特点,最后分析了旅游综述研究对旅游理论发展的影响关系,指出旅游综述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旅游理论;研究进展;研究综述;旅游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39(2006)07-0012-07A bstract:The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by investigating touris m reviews in China.By searching related papers on the CNKI,the author did the statistic anal y s is from four aspects:amount,research subject,publication and summary exten-sion.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 result,The author divide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is study into two phrases:the starting phrase and the promotion phrase and su mmed up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theory summary for this12years,analysed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su mmary has on tourism theory,finall y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it.Key words:touris m theory;research progresses;su mmary;summary of touris m research 一、研究背景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对旅游各个主体领域的阶段性归纳日益受到重视,使得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
综述研究(或进展研究)是对某一时期内学科某一理论领域研究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它是旅游理论研究的基础方法,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步骤。
综述研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阶段性。
它是作者对综述期以前某些理论领域研究情况的回顾、评价和展望。
综述并不代表这个主题研究的终结,只是对某个领域研究的阶段性归纳;二是宏观性。
相对于单个的主题研究来说,综述是对这个主题研究情况的总体宏观总结;三是系统性。
综述研究多是对各个研究领域不同角度的逻辑而有组织性的系统总结;四是集合性。
研究综述是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写成的,是各个学者对某个主题的研究思想和观点的集合体。
旅游综述研究是我国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旅游理论发展。
虽然旅游综述研究在旅游理论中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对旅游综述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影响等基本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寥寥无几。
本文选择旅游综述①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唤醒旅游理论界对综述研究的重视,对我国近12年的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影响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理论研究内容。
二、研究样本来源及筛选技术1.研究样本来源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样本来源,因为C NKI是国内最权威的学术理[作者简介]罗文斌(1982~ ),男,湖南衡南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
付淑礼(1983~ )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05级硕士研究生。
12论数据库,其所收集的刊物种类齐全、范围广泛、层次分明。
本文收集的旅游研究综述分别来自《旅游学刊》、《经济地理》、《热带地理》、《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科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地理学报》、《**大学学报》等几十种专业期刊和非专业期刊、国家级核心和省级各类期刊。
2.样本筛选技术为了相对全面地获取研究样本,笔者在进行样本检索时采取“交叉检索和二次筛选”的方法。
所谓“交叉检索法”就是选取一个检索项作为定量,然后把检索词作为变量进行资料检索的方法。
所谓“二次筛选法”就是对于第一次检索获得的相关资料的摘要进行主观目标判断分析,筛选出理想(目标)研究资料的方法。
样本具体获取步骤及统计结果如下:第一步,旅游综述文献检索阶段。
在进行资料检索时,按照“交叉检索法”在检索项选择“篇名”作为定量,检索词为变量。
分别给变量取值“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研究进展”“旅游研究回顾”,共获得篇名含有“旅游研究综述”文字的论文4篇,“旅游研究进展”26篇,“旅游研究回顾”5篇;当检索项选择“关键词”为定量,检索词这个变量取值分别为“研究综述”“研究进展”“研究回顾”(学术论文关键词一般不超过4个字),依次获得相关论文数6450篇,76052篇,79篇。
在这些结果中分别以“篇名”为“旅游”字样进行二次检索,依次获得相关旅游论文45篇,79篇和5篇。
第二步,资料排查阶段。
通过“交叉检索法”检索很明显产生了重复结果,所以要对第一次检索结果剔除重复样本,共获得全部相关论文119篇。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论文摘要剔除非综述性样本,最终获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论文(研究目标论文)76篇。
本文运用EXCEL 软件,对国内近12年来的旅游研究综述论文进行统计研究。
三、近年来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 1.近年来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的整体现状统计分析从综述数量、研究主题、刊登刊物种类、空间范围等4个方面对1994~2005年的综述论文加以统计分析(见图1和图2),发现近12年来我国旅游综述研究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综述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研究主题数也随着研究的增加而更加广泛;三是发表综述的刊物数逐年增多,说明各学术刊物对旅游综述研究的认可和重视;四是综述的空间范围广泛。
从旅游综述所概括的空间范围来看,我国的旅游综述研究首先起源于对国外旅游研究情况的综述,然后是对国内外研究整体情况的综述,再是对国内旅游研究情况的综述,最后是三者交错进行。
这说明国内旅游研究在逐渐寻求与国外旅游研究的接轨。
从研究综述总体分布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以2002年为分界线,2002年之前我旅游综述研究发展缓慢,2002年之后,旅游综述研究发展得相当迅速。
因此,我国近12年来的旅游综述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94~2001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5年)。
起步阶段的综述研究主要表现出:数量有限、主题不多、范围不广、发表刊物单一等特点;快速发展阶段则表现出数量逐年递增、主题细化、范围广泛、刊物种类明显增多等特点。
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一致,也反映了我国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
图1 1994~2005年国内旅游综述研究情况13图2 1994~2005年国内旅游综述研究空间范围情况2.近年来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的阶段现状统计分析(1)起步阶段(1994~2001年)起步阶段,我国旅游综述研究不太稳定,分布曲线时高时低。
准确来说,这一阶段国内旅游综述研究是从1996年开始的。
从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1996年和2000年是起步阶段的高峰。
1997年以前,论文数、主题数和刊物数三条曲线的拟合程度较差,说明发表的论文数和主题数及刊物数相差很大;1997年以后三条曲线的拟合程度较好,甚至论文数和主题数完全重合(见图3)。
这说明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综述论文数、综述研究主题和发表刊物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旅游综述的空间范围来看,开始从国外旅游研究或国内旅游单方面综述研究逐渐过渡到对三者交错进行研究(见图4)。
表1 1994~2001年国内旅游研究综述统计年份综述数量(单位:篇)所占比率(单位:%)研究主题(单位:个)学术刊物量(单位:种)综述空间范围(篇)国内 国外 国内外1994000000019950000001996529.421050199715.911001199800000001999211.8210112000529.4553022001423.544211总计171009(净数)8(净数)575 资料来源:根据所收集的综述论文整理。
图3 1994~2001年国内旅游综述研究情况图4 1994~2001年国内旅游综述空间范围情况14 虽然如此,这一阶段我国旅游综述研究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论文数量非常少,只占总量的22.4%;二是研究主题数量有限,只有9个;三是发表刊物数不多,只有8种刊物刊登了相关综述论文。
究其原因:一是国内旅游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不便对某一主题进行综述;二是国内旅游研究还不成熟,国外的旅游文献相当有限;三是旅游研究还不规范,学者不重视对现有研究的归纳评价。
(2)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5年)这个阶段我国旅游理论综述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论文数、主题数和刊物数三条曲线表现一致的大幅增长且拟合度较好(见图5)。
旅游综述空间范围主要是国内旅游研究和国内外旅游研究,而国外旅游研究较少,直到2005年才突然增加(见图6)。
2005年众多综述研究中,以针对国内外旅游研究情况所作的综述最多(11篇),而对国内和国外研究情况分别进行综述的论文数量相等(各7篇)。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2~2005年我国旅游综述研究逐渐成熟。
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综述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综述总量增多(共57篇),发表刊物数量也增加(共32种);二是国内外研究开始接轨。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增多(共25篇),国内或国外单方面的综述数相等(各7篇);三是国内旅游研究体系日渐成熟,系列研究开始形成,研究领域日益细化,综述主题多达38个。
我国旅游综述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我国旅游理论研究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
随着我国旅游科研机构和旅游院校的猛增,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管理者对理论研究的重视和渴求,旅游研究成果逐渐增加,旅游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综述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熟。
表2 2002~2005年国内旅游研究综述统计表 年份综述数量(单位:篇)所占比率(单位:%)研究主题(单位:个)学术刊物数量(单位:种)综述空间范围(篇)国内 国外 国内外200235.12121020031322.08871520041932.2151091920052440.720157711总计5910038(净数量)32(净数量)251025 资料来源:根据所收集的综述论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