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家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年-1910年),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詹姆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2、阿尔弗雷德・比奈Binet.Alfred( 1857年-1911年),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
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
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D心理年龄‖和�D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
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
是第一位考察儿童心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与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道德阶段(1-2岁)2.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5-8岁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P36文化历史发展,与行为主义的S-R理论及格式塔的直觉主义的心理学划清了界限。
心理发展观,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学习信任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8个月到4岁)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岁到6岁)4.变得勤奋的阶段:勤奋对自卑(6岁到12岁)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到20岁)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亲密对孤独(20岁到24岁)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充沛感对颓废感(24岁到50岁)8.达到完善的阶段:完善对绝望(50岁以后)斯滕伯格提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P63。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最早运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
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的许多重要成果几乎都与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相关。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教育心理学家,并附有相关参考内容。
1.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以独特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著称。
参考内容: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2.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苏联和俄罗斯心理学家,重要的社会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文化媒介”和“领先发展区”的知名理论。
参考内容: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3.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德国物理学家,名字不会让人想到教育心理学,但是他的“好奇心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界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内容:Einstein, A. (1932). Mein Weltbild. Amsterdam: Querido Verlag.4. 斯金纳(B. F. Skinner):美国心理学家,以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闻名,尤其是他对于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贡献。
参考内容:Skinner, B. F. (1938).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Appleton-Century-Crofts.5.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层次需求理论,后来研究了自我实现需求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学生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发展,教师角色的特点,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等。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其代表著作和理论。
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年)为心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8.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记忆》(1885年)系统地阐述了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以上这些教育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和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为深入理解和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年)提出了人性取向的教育理论。他强调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个人成长,提倡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5.布鲁纳(Jerome S. Bruner):布鲁纳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著作《教育过程》(1960年)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来学习。
6.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1952年)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7.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1934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学校与社会》(1915年)和《我们如何思维》(1910年)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
教育心理学人物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被广泛认可的学者、专家或实践者。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人物: 1.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以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而著名,提出了感知、运动、思维等方面的阶段理论。
2. 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对心理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
3. 巴杜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止是智商,还包括语言、音乐、空间等多个方面。
4.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行为塑造和操作条件反射等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5.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按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层次逐渐提升。
这些教育心理学人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1 -。
教育学心理学著名人物和理论

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及观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暮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300年。
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3.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明确提出了“泛智”进步教育思想;4.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奠定了近代学科课程的基础;5.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倡导“发现式学习法”;80年代以来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和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7.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近代教育科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首次提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课堂、教材;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四段教学法”;8.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10.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特拉普: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9.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法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10.格赛尔;(美国)成熟势力说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教育心理学家著作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吉尔福特吉尔福特( , 1897—198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心理测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名家及其理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备考及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他们的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心理学的名家及其理论,帮助广大教师资格证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一、杜威 - 主动学习理论杜威(John Dewey)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动学习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主张将学生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杜威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皮亚杰 - 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是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发生突变和发展,他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理论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维果茨基 - 社会文化理论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是研究儿童发展和学习的俄罗斯心理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指出在适当的教学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在当前水平之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

中国知名心理学专家简介之一(6人)张春兴(1927—) 教育心理学专家。
山东昌乐人。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硕士,奥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修。
任职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累升至教授兼系主任。
并任美国普度大学客座教授。
现任师大教授。
致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著述颇丰,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著有《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要》、《现代心理学》、《成长中自我的探索》等书,并与他人合著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洛氏教育心理学》、《教育的应为与难为》等。
主编《中国心理学史》常有政论文章见于报刊。
杨国枢,山东胶州人,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及研究所名誉及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心理学、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人格及社会心理学)。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所)教授兼主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组高级讲师兼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国际生命线协会中华民国总会理事长(第五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乃尔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91)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亚洲社会心理学会预选理事长,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心理学家协会外国会员,《亚洲社会心理学刊》编辑、《世界心理学刊》顾问编辑等职。
主要编着有《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等20多部著作。
E-mail地址:**************.tw杨中芳,女,国立台湾大学理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生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温哥华市)、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国心理学会会员、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香港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台湾)心理学会会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员。
现为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英文),主要講授課程:社會心理學、中国人心理學、心理学研究方法。
20世纪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年-1910年),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詹姆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第62位)。
2、阿尔弗雷德·比奈Binet.Alfred(1857年-1911年),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
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
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心理年龄‖和―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
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
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
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关系图

泰勒 (1902-?)
影响
布鲁姆 (1913-1999)
芝加哥大学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教育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 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
斯皮尔曼 (1863-194 5)
影响
雷蒙德·卡特尔 (1905-1998)
英国心理学家因 素分析之父 德国莱比锡博士
应用心理学 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影响
桑代克 (1874 -194 9)
哈佛大学毕业 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美国心理学家 动物心理学开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创始人 心理学联结主义建立者
芝加哥大学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冯特 (1832-1920)
师徒
威廉·詹姆斯 (184 2-1910)
师徒
师徒
斯坦利·霍尔 (184 4 -1924 )
师徒
师徒
杜威 (1859-1952)
师徒
现代课程 理论奠基人
影响
博比特 (1876-1956)
陶行知、冯友兰、 胡适、张伯苓、蒋 梦麟、郭秉文等Fra bibliotek影响影响
哈佛大学 机能心理学派创始人 美国心理学之父 实验心理学
赫尔巴特 (1776-184 1)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 《普通教育学》
影响
莱比锡大学 实验心理学之父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
学家、哲学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克拉克大学
开创发展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密歇根大学 芝加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教育心理学家

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 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 ,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 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 保罗朗格朗(法)提出教育终身化。
5. 昆体良(古罗马)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
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 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 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著作《政治学》。
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 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实验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 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与著作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3.布鲁纳: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4.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关键期、印刻6.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7.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9.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10.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11.韦克斯勒:韦氏量表12.布卢姆:掌握学习13.斯金纳: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4.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5.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6.苛勒:完形—顿悟说17.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18.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0.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察学习22.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23.贾德: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24.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遗忘的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26.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27.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28.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29.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30.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31.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最新版本--高等教育高等心理人物介绍

人物冯特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威廉·詹姆士名著《与教师的谈话》强调观察、提问以及学校与学生交流意见的重要性。
霍尔、卡特尔创办了《教育研究》杂志,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研究的先驱。
科学的教育心理学从此开端,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他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房宗岳 1908年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节约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高尔顿英国19世纪末与美国的卡特尔首先对个别差异进行研究。
威特金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概念来源。
阿特金森发现,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更优,高成就的学生在失败后可能是坚持不懈和继续努力,而低成就动机学生对失败的反应更可能丧失自信心和放弃退缩。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力、逻辑-数学致力两种智力以外,还有其他几种重要的智力,分别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关于自然的智力等。
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水平,分为八类。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性质与方式分类。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认为,反射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反射,另一种是心理反射。
爱德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
他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
创立于1977年。
布鲁纳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认知革命的倡导者。
奥苏伯尔美国心理学家理论观点是:如果要使学生的学习有价值,应该尽可能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人物。
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
动物的灵魂:智育。
理性的灵魂:德育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试误说,用笼子里的猫吃鱼的试验,猫乱踩踏板吃到鱼到踩踏板形成熟练化的动作,得出结论:学习就是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
准备律指出学习动机的作用,外面放的鱼与饿了三天的猫。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记忆研究开拓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工作为后来的记忆研究开辟了道路.(用数量关系研究心理学,他的一切研究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哪怕是研究对象也是自己。
他没有学生,因为没有心理学基础,后来还被大学开除了)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生理学家,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家不科学.)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华生曾经是杜威的学生与陶行知是师兄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很调皮,在教会学校毕业.成名后在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来由于丑闻被大学和学术界开除了,最后他从商又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是一个最早用媒体做广告的人。
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他认为学习就是外在的刺激导致的条件反射结果)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第一位考察儿童心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与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成就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
学习迁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迁移的认知技能水平。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有其严格的定义,即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介绍的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引导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应高于正式的学习材料并用学生熟悉的术语呈现。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
奥苏伯尔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提出的“同化论”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辩证思想。
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有意义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奥苏伯尔主张接受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必须按“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进行,接受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所谓“有意义学习”,他定义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埃里克森
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
3.主动、创新对内疚、罪恶 (3-6)
4.勤奋对自卑(6-12)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
贾德
经验类化理论又称“概括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迁移的经验泛化说。
卡特尔
特尔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提出智力可以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科尔伯格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学习策略——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冯特
威廉?冯特(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是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加里培林
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阶段: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其分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艾宾浩斯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
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先快后慢
艾里斯
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的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班杜拉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
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动的主观判断影响的因素有:成败经验,归因方式,对他人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丹瑟洛
雅各布松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
一是以法国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二是源于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文化传递主义,三是开创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进步主义
6.亲密对孤独(20-24)
7.繁殖对停滞(25-60)
8.自我整合对失望(60-?)
2-3岁培养自主性 4-5岁培养自动性6-11岁培养勤奋性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
巴普洛夫
俄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第一个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人
直接经验的学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式学习和传统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式学习均属于这一类。
4.形式运算阶段12 岁左右
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廖世承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
罗杰斯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
房东岳
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他的学习心理学是以“联结”一词贯穿始终的,所以他自称为“联结主义者”。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作者阐述了教育和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教育学性质及建立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道路问题。他指出,教育科学的主要对象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人,将教育学称做艺术,且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