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

合集下载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8)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8)

孙本文:(1891—1979)中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6年留学美国,1922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1928年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东南社会学会。

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任理事一职,并主编《社会学刊》。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毕生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系统社会学理论体系、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到中国。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上之文化论》(1927年)、《社会问题》(1927年)、《社会学ABC》(1928年)、《人口论ABC》(1928年)、《社会学的领域》(1929年)、《社会变迁》(1929年)、《社会学原理》(1935年)、《现代中国社会问题》(4卷,1942—1943年)、《社会思想》(1945年)、《社会心理学》(1946年)、《近代社会学发展史》(1947年)、《当代中国社会学》(1948年)。

唐钺:(1891—1987)中国心理学家。

原名唐柏丸,字擘黄。

福建闽侯人。

1914年赴美国留学。

1920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一任所长。

主张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去发现和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反对用哲学代替心理学研究。

不但强调心理学的基础训练和基础研究,而且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主要著作有《西方心理学史大纲》(1982年),译著有《西方心理学家文选》(1959年)、《心理学原理》(詹姆斯著,1963年)、《感觉的分析》(马赫著,与洪谦、梁志学合译,1986年),主要论文编为《唐钺文集》(2001年)。

廖世承:(1892—1970)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出席专家介绍

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出席专家介绍

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出席专家专家姓名介绍特点张侃大会主席,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张侃教授是中国心理学界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对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梅建本届大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梅建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在心理学的普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黄光国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持华人本土心理学研究追求卓越计划。

台湾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行动的倡导者,曾在人民大学演讲,受到普遍欢迎。

黄教授认为,要从哲学层面来反思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

学术专长:心理谘商辅导类相关课程申荷永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 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国内将荣格心理学研究最深的一位教授,擅长荣格心理学及沙盘课程的讲授。

学术专长:荣格心理学、沙盘治疗张德聪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台湾空中大学教授、博导,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前任理事长,从事后现代心理咨询研究,尤擅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张德聪教授能将心理学深入浅出的描述出来,他曾任台湾张老师基金会执行长,为各方竞相邀约的心理学辅导专家。

学术专长:焦点解决在生涯辅导中的应用陈一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老师72岁高龄,在国内婚姻家庭研究方面,陈一筠老师是毋庸置疑的权威,她经常在各地发表大型讲演,将自己的学术理论传播,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

陈老师能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婚姻家庭问题,能给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不同的、宏观的视角,对咨询师的技能成长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专长: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朱建军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创立了意象对话技术。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9)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9)

陆志韦:(1894—1970)中国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1915年留学美国,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校长。

1937年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一生从事心理学和汉语音韵、语法的研究。

前期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系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

曾改进艾宾浩斯曲线,两度修订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主要论著有《遗忘的条件》(博士论文,1920年)、《社会心理学新论》(1924年)、《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1932年),译著有《教育心理学简编》(桑戴克著,1926年)。

郭一岑:(1894—1977)中国心理学家。

江西万载人。

1916年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

1922年留学德国,就读于柏林大学,1923年转入杜宾根大学,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8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暨南大学、蓝田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受格式塔心理学传统的影响,在知觉方面学有专长,并长于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

在介绍苏联心理学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极力主张心理学应是一门社会科学。

主要著作有《遗觉之研究》(1930年)、《内分泌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关系》(1930年)、《生理的欲求》(1935年)、《现代心理学概观》(1937年)、《从人的心理实质看心理学的科学性质》(1959年)、《批判詹姆斯的自然主义》(1962年)、《批判格式塔心理学的自然观》(1962年),译著有《苏俄新兴心理学》(1934年)。

杜佐周:(1895—1974)中国教育学家。

字纪堂。

浙江东阳人。

1919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研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

1923年获博士学位。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12)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12)

陈一百:(1909—1993)中国教育家。

别号百一。

广西北流人。

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193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专攻教育心理、统计与测量,获硕士学位,又先后转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1934年回国,先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任教授,后在复旦大学、大夏联合大学和国立师范学院(湖南蓝田)任教授、系主任等。

1946—1949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授、院长等。

1949—1953年至国立南宁师院和广西大学文教学院任院长。

1953年后,先后在中山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华南师大任教授、院长等。

把师范生的基本功概括为“一专、二能、三字、四会”八个字。

“一专”就是要求师范生具有坚定不移的专业乐业思想;“二能”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成为具备教书育人本领的能手;“三字”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和黑板字;“四会”就是会讲普通话、会唱歌、会讲故事、会组织课外科技活动。

致力于教育测量学与统计学的讲学与研究工作,提出重建教育测量科学,力主以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指导,改革中国的考试方法。

论文编为《陈一百教育文选》(1989年)。

丁瓒:(1910—1968)中国心理学家。

江苏南通人。

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3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脑系科研究生毕业,并从事教学。

在北平市立第一卫生事务所、育英中学和仁立地毯厂创办心理卫生咨询门诊。

抗日战争时期任重庆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在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负责创建心理卫生室。

1947—1948年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研究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办公室主任、计划局副局长等。

曾任《心理科学通讯》主编。

专长为医学心理学,是中国医学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对发展中国医学心理学和宣传心理学起了很大作用。

主要著作有《心理卫生论丛》(1945年)《青年心理修养》(1946年),译著有《青年期心理学》(布鲁克斯[F.Brooks]著,与丁祖荫合译,1937年)。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 -回复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 -回复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回复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是指在中国心理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

他们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见解,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50位学者和专家的相关问题。

问题1: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都有哪些?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他们包括:1. 杨维扬:他是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心理学之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学方法论和心理测量。

2. 王明达:他是中国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记忆、心理语言学。

3. 李铁夫:他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理论、社会认知和心理测量。

4. 汪国梁:他是中国学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和发展心理学。

5. 朱笃庆:他是中国临床心理学的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学。

6. 石晖:他是中国健康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健康、应激和心理治疗。

7. 邢增强:他是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8. 孙明莉:她是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

9. 张智成:他是中国心理测量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

问题2: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与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

他们各自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突破。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3: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哪些重要的突破?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很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杨维扬首次提出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和发展。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著名心理专家韩玉金,中美澳联合(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著名心理专家毕希名教授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金琰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李宜嵘著名心理学专家杨凤池教授著名老年心理卫生与精神病专家马辛鲁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1朱智贤(1908~1991),江苏赣榆人。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县人,中国实验心理学家张耀翔(1893~1964),留美归国后,曾任北京高师、沪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肖孝嵘(1897~1963),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测验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汪敬熙(1893~1968),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唐钺(1891~1987),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

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孙国华(1902~1958),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发生发展心理学组领导、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常务编辑。

潘菽(1889~1988),南京大学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陆志韦(1894~1970),在美国留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音韵学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泰斗排名

中国心理学泰斗排名

中国心理学排名
关于中国心理学泰斗的排名,并没有一个官方权威的、固定排序的具体名单,因为“泰斗”通常是对在某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并享有极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的一种尊称。

以下提到的几位心理学家均被誉为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1. 潘菽:被誉为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卓越贡献。

2. 闵乃大: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研究所,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

3. 马国瑞:同样作为中国心理学早期的重要开拓者,在学术研究与教育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4. 张厚粲:在心理测量学等领域成就显著,是中国现代心理统计与测验研究的领军人物。

5. 朱智贤: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成绩斐然。

这些心理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科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而被广泛认可为“泰斗”。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引领了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中国心理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朱彦夫的主要事迹

朱彦夫的主要事迹

朱彦夫的主要事迹朱彦夫(1940年-2013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他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朱彦夫的主要事迹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留学经历及师承:朱彦夫早年在上海长大,并在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

1966年,他赴美国留学,并于1969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期间,他的导师包括了心理学界的著名人物,如理论物理学家韩纳·艾森伯格和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参考内容:Su, Y., & Zhu, Y. (201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an Fu-Zhu’s academic ideas.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1(3), 1-4.2. 心理学教育事业:回国后,朱彦夫成为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创始人和首任主任。

他致力于推动心理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并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教育体系。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并积极推动心理学教育向社会实践与人类命运问题延伸。

参考内容:Guo, D. H., & Zhang, D. J. (2012). The responsibility and contribution of Prof. Yanfu Zhu to Chines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4), 626-637.3. 心理学研究与创新:作为一位领先的认知心理学家,朱彦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与记忆、心理语言学和跨学科研究领域。

他的工作对中国心理学界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心理学应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概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西方理论到本土理论的建立。

历代杰出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先秦时期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理论核心:孔子强调“仁爱”与“中庸之道”,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发展和情感的培养。

- 心理学意义:孔子关注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后来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理论核心: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并强调良知良能。

- 心理学意义:孟子对人性的探讨,对个体心理和道德发展有重要的启发。

汉代1. 杨雄(公元53年-公元18年)- 理论核心:杨雄关注言语与心理的关系,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

- 心理学意义:这一理论为后来言语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现代心理学发展1. 陈大齐(1890-1984)- 理论核心:陈大齐是中国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翻译了西方心理学著作。

- 心理学意义:他的工作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并为中国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2. 梁漱溟(1893-1988)- 理论核心: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强调心理与社会的和谐。

- 心理学意义:他的理论对社区心理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艾思奇(1910-1966)- 理论核心:艾思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提出了心理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 心理学意义:艾思奇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推动了心理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结论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不仅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心理学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些理论结合了西方科学方法和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心理学独特的风貌。

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名单

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名单

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名单(截至3月底)自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一致通过“中国心理学会对心理学家进行认定的决定”后,认定工作组便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经过秘书处几个月的联系及材料搜集,先后收到近50份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2009年3月25日,认定工作小组在中科院心理所召开会议,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核并最终确定了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批认定心理学家名单。

此外,工作组决定将于近期在人民大会堂或科技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众及传媒进行宣传,并在当天为能够出席该会议的第一批认证心理学家颁发证书(学会将为首批认证心理学家免费制作证书)。

中科院11人北师大6人华东师范大学5人北京大学5人上海师范大学3人浙江大学3人华中师范大学2人首都师范大学2人陕西师范大学2人教育部2人南京师范大学2人湖南医科大学1人西南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暨南大学1人中国政法大学1人华南师范大学1人天津师范大学1人辽宁师范大学1人河北大学1人中国心理学会新一届理事名单、新一届理事会领导1、新一届理事名单(以汉语拼音为序。

注:中国心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有关规定和学会章程的规定,在会前采用通讯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出106名选人。

代表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正式选出以下共106名理事):2、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以汉语拼音为序):理事长:林崇德候任理事长:杨玉芳副理事长:乐国安、李其维、刘华山、沈模卫、王登峰、叶浩生、游旭群、张文新秘书长:傅小兰常务理事:白学军、董奇、方平、傅小兰、韩布新、黄希庭、金盛华、乐国安、李红、李其维、林崇德、刘华山、卢家楣、莫雷、钱铭怡、桑标、申继亮、沈模卫、舒华、苏彦捷、王登峰、杨丽珠、杨玉芳、杨治良、叶浩生、游旭群、张厚粲、张建新、张侃、张文新、周晓林、周宗奎、朱滢。

心理学大师一览表

心理学大师一览表

心理学大师一览表韩世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导。

认知神经科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骨干科学家。

探索大脑各种认知功能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是多年研究工作的目标。

主要利用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视知觉、注意、记忆及意识的神经机制。

欢迎具有心理学、生命科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医学背景并对探索大脑奥秘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Email:************.cn王垒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市场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技术方法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编委。

科研方向: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评价技术、领导与管理技能:系统建构与开发、组织沟通与激励、团队管理与开发、消费行为研究、情绪—认知,情绪智力,自我概念,人格结构。

李量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 "985" 生理心理学科建设带头人、北京大学听觉与言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骨干科学家。

研究领域:听觉认知的心理物理学和神经科学、言语加工的听觉机制、言语的信息掩蔽与能量掩蔽的理论模型、情绪学习的神经生物学、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

Email:***************.cn周晓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

任国际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杂志编委,罗丹科学院 Corresponding Fellow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实验心理学会、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

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

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1.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对于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具有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而高被引学者则是在学术界备受尊重和关注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是一个集中展示中国心理学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的名单,旨在向国内外学术界展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水平和成就,并推动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声誉。

本榜单的编制依据的是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多的学者说明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总结榜单的重要发现,并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我们将通过榜单的分析,了解中国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学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取得的丰硕成果。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突破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能够促进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学科的繁荣和壮大,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高被引学者的定义和心理学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章节进行阐述。

首先,2.1部分将深入探讨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的定义和重要性。

这部分将介绍高被引学者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他们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还将探讨心理学家在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其次,2.2部分将重点讨论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将介绍该榜单的产生背景和方法,分析其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名单简介•心理学家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专家。

•中国拥有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们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单。

杨秀芳•杨秀芳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

•杨秀芳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特别关注记忆和学习方面的研究。

王忠儒•王忠儒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心理学家。

•他是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创始人和教授。

•王忠儒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

•黄贤唯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

•黄贤唯在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郭杰明•郭杰明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心理学家。

•他是厦门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副理事长。

•郭杰明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领域,他的工作对社会有重要影响。

结语•中国拥有众多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列举的心理学家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

•借助这些专家的工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维与行为,推动心理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李银河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性学专家。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授,也是中国性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李银河在性心理学和性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和性教育的发展。

徐汉洋•徐汉洋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副理事长。

•徐汉洋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他致力于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刘海洋•刘海洋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院长,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学分会的常务副会长。

•刘海洋的研究涉及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他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二批中国心理学家名单

第二批中国心理学家名单
第二批心理学家名单
第二批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截至 2011 年 12 月
姓名 白学军 岑国桢 车宏生 陈楚侨 陈英和 陈中永 戴晓阳 范存仁 樊富珉 方 方 格 平
工作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北京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华中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中国人民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中科院心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方晓义 郭春彦 郭永玉 纪桂萍 江光荣 焦书兰 雷 李 雳 纾
李文馥 李新旺 连 榕 林文娟


辽宁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第四军医大学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研究生院 武汉体育学院 中科院心理所 中科院心理所 天津医科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中科院心理所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社科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福建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刘电芝 刘儒德 刘淑慧 刘翔平 刘晓虹 刘永芳 鲁忠义 罗 劲 罗跃嘉 马谋超 苗丹民 任未多 时 隋 王 勘 南 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姒刚彦 汤慈美 王洪礼 魏景汉 翁旭初 吴庆麟 伍新春 武国城 许 燕 许金声 姚梅林 姚树桥 叶一舵 余嘉元
俞国良 査子秀 张 张 明 奇
中国人民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东北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西南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西南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河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11)

中国心理学史人物(11)

孙国华:(1902—1958)中国心理学家。

字晓孟。

山东潍县(今潍坊)人。

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

同年留学美国,1928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等。

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后发展为生理心理学实验室(含动物心理)。

1955年又在北京大学创建儿童心理学实验室。

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初生儿的行为研究》(与K.C.普拉特、A.K.尼尔逊合著,1930年)。

陈立:(1902—2004)中国心理学家。

湖南平江人。

1928年获上海沪江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30年留学英国。

193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工业研究所、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任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起相继任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教授及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最早从事工业心理研究。

晚年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主要编著有《工业心理学概观》(1935年)、《管理心理学》(主编,1982年)、《工业心理学简述》(1983年)、《陈立心理科学论著选》(1993年)。

黄翼:(1903—1944)中国心理学家。

字羽仪。

福建厦门人。

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

1925年留学美国,1930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跟从格塞尔研究儿童心理学,协助考夫卡进行心理实验工作。

回国后一直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讲授儿童、教育、实验和变态心理学等课程,并从事儿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儿童对奇异现象的解释》(1930年)、《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1936年)、《儿童语言之功用》(1936年)、《儿童绘画之心理》(1938年)、《儿童心理学》(1942年)、《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1943年)、《儿童泛生论的实验分析》(1945年)。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

中国知名心理学专家简介之一(6人)张春兴(1927—) 教育心理学专家。

山东昌乐人。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硕士,奥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修。

任职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累升至教授兼系主任。

并任美国普度大学客座教授。

现任师大教授。

致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著述颇丰,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著有《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要》、《现代心理学》、《成长中自我的探索》等书,并与他人合著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洛氏教育心理学》、《教育的应为与难为》等。

主编《中国心理学史》常有政论文章见于报刊。

杨国枢,山东胶州人,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及研究所名誉及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心理学、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人格及社会心理学)。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所)教授兼主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组高级讲师兼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国际生命线协会中华民国总会理事长(第五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乃尔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91)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亚洲社会心理学会预选理事长,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心理学家协会外国会员,《亚洲社会心理学刊》编辑、《世界心理学刊》顾问编辑等职。

主要编着有《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等20多部著作。

E-mail地址:**************.tw杨中芳,女,国立台湾大学理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生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温哥华市)、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国心理学会会员、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香港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台湾)心理学会会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员。

现为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英文),主要講授課程:社會心理學、中国人心理學、心理学研究方法。

李桥铭事迹

李桥铭事迹

李桥铭事迹李桥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改良主义实践者、社会活动家,他为中国的社会、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在社会活动、文学创作和心理学方面都做出了成就。

李桥铭出生于1885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他从小就展现出聪明和好奇,他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文学知识,读书改进自己。

李桥铭1903年进入北京大学,在学习期间,他主修心理学并对教育思想有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到后来广泛应用。

他提出“考核教育”,主张科学学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实践关联,捍卫学生的基本权利。

他的学习策略后来被广泛采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李桥铭著有《心理学教材》、《心理学》、《中国学生心理学教科书》等。

他认为,心理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家应该发挥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作用,以科学的精神发展心理学,探索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李桥铭对文学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创办了《丰韵》杂志,专门发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其间他收录了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也自己撰写了一些文章。

他也是“南海会议”的发起人,会议展示了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提升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声誉。

李桥铭终其一生从事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他积极参与实施民主改革,活跃于社会各界,发挥主要作用,争取中国民族解放,帮助中国人民获得社会发展和自由走向现代化的机会。

结束语李桥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改良主义实践者、社会活动家,他努力促进中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的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李桥铭的无私奉献,不仅感动了当时教育界,而且让后人从中受益,令今天的中国受益。

中国的心理学家

中国的心理学家

中国的心理学家中国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深化的理论研究,为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他们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探索人类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例如,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类的记忆、学习和决策过程,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型,如信息加工理论、认知控制理论等。

这些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框架。

中国的心理学家还在心理健康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探索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方法。

例如,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了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育领域,中国的心理学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例如,他们研究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就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这些研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中国的心理学家还在组织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关注组织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领导力、团队合作等问题,研究了人们在组织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型和评估工具,为组织管理和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的心理学家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公众心理健康需求,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工作,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帮助。

中国的心理学家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深化的理论研究,为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心天 中国医学心理学和神经 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被誉为“中国医学心理 学之父”。曾任中国心 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 主席等职。
沈德灿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 授、心理发展教研室 主任,及《心理学报》 主任,及《心理学报》 编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 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 所所长。
朱 滢 北京大学心理学 系教授。曾任北 京大学心理系主 任。
申荷永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专长心理分析,中国 文化心理学。
《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精神病人的黑暗和悲惨境遇
主演 杰克 尼科尔森 本片荣获48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麦克为逃避苦役而假装神经失常, 麦克为逃避苦役而假装神经失常,却被送进了一家精 神病院进行观察。 神病院进行观察。护士长在这所医院里建立了一套行为准 所有的病人都必须遵守。麦克却不时地嘲讽护士长, 则,所有的病人都必须遵守。麦克却不时地嘲讽护士长, 还通过与病人们打牌、打篮球、 还通过与病人们打牌、打篮球、说俏皮话使精神病院有了 一丝生气,但这一切却使护士长对他极为不满。 一丝生气,但这一切却使护士长对他极为不满。麦克鼓动 病人们要求看电视中的球赛转播, 病人们要求看电视中的球赛转播,但护士长却拒不打开电 视机。 视机。他只好自己假扮球赛解说员向病人们解说一场并不 存在的球赛。 存在的球赛。 护士长找机会侮辱了一个病人, 护士长找机会侮辱了一个病人,致使这个病人割腕自 麦克大怒,与护士长扭打了起来。 杀,麦克大怒,与护士长扭打了起来。护士长对麦克下了 毒手,切除了他的脑白质,使他变成了白痴。病人“酋长” 毒手,切除了他的脑白质,使他变成了白痴。病人“酋长” 不忍心让病人们看到他们心中自由代言人的下场, 不忍心让病人们看到他们心中自由代言人的下场,结束了 麦克的生命,然后砸开铁窗,逃离了这所疯人院…… 麦克的生命,然后砸开铁窗,逃离了这所疯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