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1)

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北师大版)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导学重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导学设计意图1、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3、分子目对课文内容进行导学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知道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与我国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

简介单元内容,板书课题:俄国向何处去二、布置学生自学,了解大意三、导学课文(一)“二月革命” 1、革命前的形势分析革命前俄国的形式2、二月革命什么是二月革命?3、二月革命后的形势是怎样的?(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1、十月革命的经过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世界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三)“退一步、进两步” 1、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2、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回顾加速一战束的事件,进入新课的学习初读课文,弄清本科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课件北师大版
?凡尔赛条约?。五四运动。
课后巩固提升
材料二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 一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二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时机以开展并维持一有力稳固之政 府…… 第三条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时机均等之原 那么…… ——摘编自?九国公约?
课后巩固提升
A.日内瓦
B.巴黎
C.维也纳
D.纽约
5.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产物,它成立后,控制它的国家是( C )
A.美国、英国 B.美国、苏联
C.英国、法国 D.英国、苏联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3 ?九国公约? 6.以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 的选项是( D )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 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 D ) A.日本 B.英国C.中国 D.美国
课后巩固提升
10.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中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 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 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 经做到仁至义尽。我想问问,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 承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摘编自电影?我的1919? ( 1 )材料一中“丧权辱国的和约〞指的是哪一条约?中国最终没有 在和约上签字,除了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当时国内哪 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2 国际联盟 3.概况:1919年, 巴黎和会 决定成立一个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 主席的委员会,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1920年1月,世界上第一 个全球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成立,简称“ 国联 〞。总部设在日内瓦。 4.宗旨:促进 国际合作 ,保证国际和平与平安。 5.意义:国联的成立,说明人类开场以建立 国际机构 的形式来防 止战争和维护 世界和平 。 6.解散:由于 美国 拒绝参加,国联实际由 英法 两国操纵。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后,国际联盟名存实亡。1946年,国际 联盟正式宣告解散。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6、代表人物:○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经济基础)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1、时间:15—17世纪2、过程: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2022版本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2022版本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2022版本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2022版本总结一、古代世界1.古史概要古史可以分为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

古典时代主要指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476年被纳粹德国波洛克霸占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也是诸多文明发展的时期。

中世纪时期是从公元476年到1453年时期,也是公元千年中重要的文明发展时期,主要推动力是基督教。

2.古代社会古代社会主要分为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

封建社会是以水农制为主体的社会,具有划分明显的三阶结构,有严格的君臣贵贱制度,即领主、上贵、下贵。

奴隶制社会以奴役制度为主,也有三阶结构,有严格的贵贱分立。

二、中世纪1.文化发展中世纪是世界上许多文明的兴起经历的时期,西欧是文明及科技进步的中心。

中世纪的文化既有古希腊的文化和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又继承了拜占庭文化的精华。

同时,宗教文化也在中世纪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经济发展中世纪的经济发展主要以贸易为主,特别是在欧洲的贸易贸易得到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基督教徒文明的传播带来了贸易的发展。

其中,中世纪与古代不同的是去除多层税收,而是采取分税制来收取税收。

三、近世时代1.十八世纪十八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

在十八世纪,英国等西欧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改革表现在货币、贸易、制造业各个领域:建立以金钱计的通货体系,推行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不断开发新的劳动生产技术,使用机械和火药,等等。

2.十九世纪十九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显著的时期,这一时期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火车和机器供给动力,全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后世创造了更为发达的工业文明。

这次革命使用的机械主题以及间接的影响,不仅促进国家发展,同时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北师大版(新)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3)、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4国)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29国)(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

(6)、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②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③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④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⑤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①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②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3、结束: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北师大版1、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才,*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傀儡政权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愈演愈烈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大获全胜。

3、临时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才,*搭建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勒图韦县经过三年艰苦的抗法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抵抗运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渐次诞生。

③灭顶之灾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金融业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政策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组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苏联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政府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产业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进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东亚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惹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正式化:1919年~1920年,击败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多项草签和约,这些和约组合成了凡尔赛体系。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1、二月革命A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B、1917年4月,列宁回国,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

2、“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A、起义领导者:列宁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反扑,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

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影响: 这个政策把社会主义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狭义上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简述:1917年11月(俄历10月),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领导起义,起义者占领彼得格勒,攻克临时政府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领导人:列宁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阿芙乐尔号”的枪声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5)诞生的标志: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6)历史意义/影响: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政权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地位/评价),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区分: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成功实践)8)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之后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政府并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2、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针对国:德国3、内容: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③经济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凡尔赛体系重建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时间:1921—1922年最大受益国:美国参加国:英法美日意中等九国。

签订条约:《九国公约》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

新北师大版九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斗争1、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德国、美国等)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例如英国、法国等)在殖民地问题上产生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出现的现象:①、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民主运动迭起。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意、奥)VS三国协约(英、法、俄)(意大利由于国家利益在一战开展后转到协约国当中)4、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内部战争引发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地点:波斯尼亚;人物: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2、开始: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3、全面爆发:英国向德国宣战,两大军事集团卷入战争。

1914年8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

4、一战的主战场和主战线:主战场在欧洲,主战线在西线5、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最大的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又称“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2-12月”)6、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7、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8、协约国势力的扩大: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随后中、巴等国加入。

9、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签订停战协议标志着同盟国失败告终。

10、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发生非正义的战争(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是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11、一战的影响:①对全世界而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对参与国带来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③对欧洲而言,导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被削弱;④对殖民地国家而言,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变弱,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民主意识;⑤对科技领域而言,一战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武器(例如坦克、潜艇、毒气等);◎三、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6年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①、与会国:英、法、美及其他协约国等战胜国(英、法、美三国操控会议)②、内容:主要对德国的殖民地、赔款、国家领土做出惩罚性的裁判;会议上还对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各种条约。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复习纲要张小东09-02-06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华与开放的社会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成立隋朝。

隋朝的一致促使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为增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大运河的目的),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到现在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论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单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交流亚洲内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使了沿岸地域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可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 618 年李渊(唐高祖)成立唐朝,定都长安。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论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汲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少农民的赋税劳役;任人唯贤,虚心纳谏(魏征 );完美科举制;注意增强与周边少量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平定,民族友善,国力增强的升平情景,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期间的到来确立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美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订正法律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齐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美科举制。

4.武则天:重用苛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鼎力发展科举制,不名一格选人材,如姚崇、宋璟、狄仁杰;着重减少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显然增加到来确立了基础。

郭沫若称她,边疆获得稳固和开辟,史称“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期间的5.★唐玄宗统治的先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固,经济繁华,被誉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由: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良,整改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获得了明显收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意义: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5):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意义: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936年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战后世界体系的确定1、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形势的“凡尔赛体系”(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调整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莱塞《美国的悲剧》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危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过度的股市投机行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所致影响:引发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1933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工业、调整农业、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集团的形成德国: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的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国会纵火案”镇压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种族灭绝政策。

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1935年侵入埃塞俄比亚。

【全程温习方略】(遵义专用)2021版中考历史 专题二“三农”问题精练精析 北师大版(1)

【全程温习方略】(遵义专用)2021版中考历史 专题二“三农”问题精练精析 北师大版(1)

专题二“三农”问题一、选择题1.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完全的改革”,是因为( )A.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人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人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踊跃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2.(2021·烟台学业考)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用意,显现这种状况的要紧缘故是以下哪一运动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3.“每一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尽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

”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年《人民日报》报导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 241斤(见右图),显现这那么报导的历史背景是( )A.福建农人科学种田B.那时“夸张风”盛行C.那时农业生产力水平高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转变,其中使农业生产受到严峻破坏的是( )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久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口号。

与这一宣传口号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2021·西安学业考)以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明白得不正确的选项是(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成立后实施B.图一实行的是农人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图一使无地少地农人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人取得了生产自主权D.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进了农业经济进展8.(2021·威海学业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业进展之路进行了不断探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击中考练习北师大版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击中考练习北师大版1

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击中考1.(江西中考)“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C)A.亚历山大东征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2.(安徽中考)“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

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

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C)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3.(福建中考)“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是指(A)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五国海军条约》D.《色佛尔条约》4.(连云港中考)下图为某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文本,该和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 (D)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D.“委任统治”德国海外殖民地5.(菏泽中考)“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

”上述史实发生于(A)A.巴黎和会期间B.华盛顿会议期间C.开罗会议期间D.雅尔塔会议期间6.(赤峰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

”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条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条约”(D)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7.(河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4、《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5、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6、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2、召开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美国3、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4、《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时间:1933年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第6课邪恶的轴心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4、反犹狂潮:1)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实质:给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2)表现之一:“水晶之夜”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第7课疯狂的战车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内容)。

《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意义)。

暴露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目的是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影响)。

二、二战的爆发1、时间:1939年9月1日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白色方案)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三、二战的扩大1、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1)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2)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4)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2、太平洋战争爆发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2)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成功代号:虎!虎!虎!)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附:大东亚共荣圈——1940年近卫文麿提出,实质是建立一个日本殖民大帝国第8课正义的胜利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2年1月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地点:华盛顿3、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战役和事件1、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

二战结束。

三、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参加国:苏、美、英地点:苏联的雅尔塔3、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二战胜利1、影响:①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④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二战以后,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开始运用其强大的实力遏制苏联,向全球扩张称霸,经济上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苏联则针对性地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之对抗。

随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出现,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

3、冷战: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4、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2)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1、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崩溃,出现“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