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流行语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
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网络用语往往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雅或不文明的言辞。
本文将探讨语言规范与网络用语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经常出现的特定表达方式。
它通常具有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更快地传递信息。
例如,“LOL”表示大笑,“666”表示赞叹,“orz”表示崇拜等。
这些简写和符号的使用,使得网络用语更加高效和便捷。
然而,网络用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用语常常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些网络用语有多重解释,人们很难理解其具体含义。
其次,网络用语往往追求新鲜感和创造性,容易带有个人化的情感色彩,不同人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最后,网络用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它的流行程度变化很快,有些网络用语在短时间内就会被遗忘。
二、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语言规范是指语言使用中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则,旨在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语言规范对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遵循语言规范可以减少歧义和误解,帮助信息的准确传达。
此外,语言规范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它反映了人们的教养和修养。
在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强调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网络用语的不规范使用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甚至导致不友好的言辞和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在网络交流中注重语言规范,尽量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
三、提高网络用语的规范性的建议为了提高网络用语的规范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准确性:在表达观点和意见时,尽量使用准确明确的语言,避免模棱两可或带有歧义的表达。
2. 尊重他人: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
不发表侮辱、歧视或攻击性的言论,并注意避免使用带有冒犯性的词汇。
3. 适度使用简写:网络用语中的简写虽然能够提高传达效率,但过度使用会导致理解困难。
因此,在适当的场合使用简写,避免让人产生困惑。
4. 注重文明礼貌:网络用语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达工具,也是构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0 年 7 月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6 月, 中 国 网 民 规 模 达 到 4.2 亿, 较 2009 年底增加 3 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 率 攀 升 至 31.8%, 较 2009 年 底 提 高 2.9 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等 文化传播与发展,建构了新的互联网文 化,网络语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那么网络语言到底是什么?它带来了哪 些影响呢? 1 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 上使用的语言。但有人提出疑问,难道 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与我们日常使用的 语言不一样吗?其实不然,起初主要是 网虫们为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满足某 种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在现代社会 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网络用语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而广大网友 也恰恰偏爱这种快速又明了的网络用语。 因此,网络语言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如今的网络语言已经进入社会大众 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2.1 简单明了,易于传播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运而 生的,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反应体, 符合社会大众的交际需求,更加贴近生 活。因此,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不
▲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余忆文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校)
管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娱乐活动中, 通俗易懂的语言更为大众所接受。无论 接受者的知识是否渊博,社会地位如何, 只要接触到网络的大众,都会被其通俗 易懂的语言影响。 2.2 词类庞大,范围极广 网络词语层出不穷,涉及范围、跨 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从平民百姓到社 会精英,只要接触过网络的人就可能会 被影响。而且,通过这种网络传播,各 种词类的衍生词更是层出不穷。 例如, “xx 式” 的 范 跑 跑、566、399;“xx 族” 的 裸婚族、闪婚族、蹦蹦族。这些新词不 断更新,数不胜数。正是通过传播,这 些网络语言才得以繁衍且快速发展。 2.3 词语杂乱,规范不当 网络语言是社会反映的一种体现。 当它大量出现时,某些错误、不规范的 语言已经脱离了语言规范和标准,甚至 会影响社会大众,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 风气。像“TMD(他妈的)、P(屁)、 SHIET(狗屎)”等不好的文化语言现象 随处可见。 3 网络语言的必要性 在快速发展的当前社会,网络语言 是人们交流的产物,只有运用好网络语 言,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这 类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当今时代, 很多青少年们甚至许多父母长辈也越来 越跟随潮流,开始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不仅在网络上使用,更贯穿于生活的方 方面面。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所以,网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是不文明、不健康的,给网络交流和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涉及不文明、不健康内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用语和内容,例如粗口、低俗段子、黄段子等。
这些内容不但影响了网络交流的质量,也对大学生的道德风范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缩写、错别字、乱用标点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常常使用缩写、错别字和乱用标点符号,导致表达不清晰、理解困难,甚至影响语言准确性和逻辑性。
3. 生造新词、流行语未规范使用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生造一些新词或者是跟风使用一些流行语,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歧义。
针对以上不规范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1. 提高网络素质大学生应提高网络素质,尊重网络道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在网络上发布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
2. 加强语言规范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导他们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等,提高网络交流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强调文明礼仪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应强调文明礼仪,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注意言行举止,维护网络社会风气。
4. 规范流行语使用针对流行语的使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教导大学生规范使用流行语,避免不规范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共同努力,规范大学生网络用语,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生,我们经常需要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但是在网络用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以下是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1. 拼音打字因为在汉字的输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会采用拼音打字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混淆词义出于想要表达自己意思更加明确的目的,有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使用一些流行词语或网络用语,但是有时候这些词语的含义不够明确,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3. 网络暴力在网络上,有些大学生会使用诽谤、辱骂等方式,攻击其他人的人格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人类基本的道德和文明素质。
1. 加强对网络礼仪的教育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学生网络礼仪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在网络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礼仪素养。
教育学生在网络交流中要注意用语规范、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准确性网络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要互相理解和交流,因此,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注重文字表达的精准度和准确度。
尽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以及网络黑话。
3. 建立网络用语规范对于在网络交流中不能使用的词汇、非正式语言以及网络用语等,应该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明确规定网络用语的正确用法,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语言文化素养。
4. 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各大院校秉承文明网络的理念,设立屏蔽机制、舆论监督机制等,加强对不规范网络用语和言论的监管和审查。
同时,也需要呼吁广大大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愉悦的网络环境,共同推进网络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明智合理地运用网络用语,发挥网络平台交流的优势,同时要增强对网络用语规范的认识,以提高我们的确切表达能力和礼仪素质。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一、探究主题: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二、活动内容在当今世界,网络和计算机发展迅速,网络交流深入人心,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指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虚拟世界中流通,而后者则在现实生活里使用;前者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后者只是交际手段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好处1.词语富于创新。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充满活力,求新、求奇。
在网络语言中可以找到最流行的词句,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比传统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比如,古汉字囧,其中“八”代表眉眼,“口”代表最。
原义:光明。
网义: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
看到字形便可以大体领悟出网义。
再如:槑,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
“槑”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古语字词被网友们这样一一“翻新”,使得网络语言不但生动形象也更具幽默性了。
2.视觉效果突出。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网络,网络用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质量,甚至对网络文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1. 口头语化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之一就是口头语化。
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用语表达不够规范,追求简洁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用“8”代替“吧”,用“哈哈哈”代替“笑笑”,用“爱了爱了”代替“我爱你”等。
这种口头语化的网络用语不仅给人带来阅读障碍,也严重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和交流。
2. 低俗化在网络使用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幽默和搞笑效果,使用了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
在评论他人的时候使用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使用一些不雅的词句等。
这些低俗化的网络用语不仅失去了文明的基本要求,也给人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3. 恶搞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常常使用一些恶搞别人的网络用语。
在回复他人的评论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扭曲的用语,甚至在语言中加入一些谐音、谐义、谐调等恶搞元素,使得语言表达失去了原本的真实性和正常性。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改善现状,提高正常化的网络用语。
1. 强化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规范教育,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网络用语规范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用语的理念。
2. 规范现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用语的规范范本,发布规范用语指南,提示大学生在网络交流时要尊重语言规则和文明意识,提醒他们不要使用低俗、口头化等不规范网络用语。
3. 引导正能量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学校、学生会等组织可以引导大学生发布更多的正能量内容。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规范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规范影响的调查报告篇一:网络语言文献综述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历史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
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
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
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XX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他们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
需要采取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不规范网络用语的现象1. 缺乏礼貌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直接发问或要求别人帮助,缺乏尊重和礼貌。
2. 随意造词: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为了追求潮流和独特,随意造词,并将其作为网络用语使用,这些词语往往难以理解,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
3. 涉嫌不文明用语: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使用不文明语言,包括骂人、侮辱、谩骂等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4. 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为了追求快捷和方便,有些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用语缩写,导致信息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5. 随意截取网络热词:很多大学生为了显得时髦和有品味,随意截取网络上的热词,并未能真正理解词义,使用时显得不够恰当。
1. 提倡礼貌用语: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提倡大学生在网上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引导他们增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2. 强化网络用语教育:学校应该在现有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用语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引导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语言。
3. 加强网络用语规范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资源,及时向大学生传递规范网络用语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4.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5. 加强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用文明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来影响他人。
6. 注重榜样引领: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网络用语的规范和不规范,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风尚。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大学生是网络用语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来沟通、学习和娱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普及,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也逐渐流行起来。
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还可能导致沟通误解和传播不良信息。
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不够规范,存在着大量的错别字、网络用语和口头语。
这些语言不规范不仅影响了阅读体验,还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经常使用一些不雅的词语和表达,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形象,还可能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暴力、激烈的语言,甚至恶意攻击他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还可能引发纷争和矛盾。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不实言论,给他人带来困扰和误导。
针对以上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用语习惯和规范的网络文明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家长也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监督其网络行为,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自身应该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不使用不雅、暴力的词语和表达,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网络交往氛围,自觉传播正能量。
大学生可以加入一些网络道德组织或志愿者团体,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语言乱象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清除虚假信息,镇压不良言论和行为。
网络运营商和平台应该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强审核和监督,提高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安全和规范度。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对网络用语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正确的用语习惯和规范的网络交际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网络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和便捷性,常常出现语法错误、词汇混乱以及不规范用语的情况,影响了网络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
本文将从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影响因素、优化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寻找解决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1. 不规范用语屡见不鲜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用语,例如错别字、乱用标点、过度口头语等。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中,这样的不规范用语更为普遍。
2. 语法错误频发由于网络交流的快捷性和临时性,很多人在发布言论时并未仔细考虑语法问题,导致大量的语法错误出现在网络语言中,令人不忍卒读。
3. 词汇混乱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词汇的误用和混淆,例如错词、生僻词、外来词等,这些问题也给人们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一定的困扰。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程度严重不足,急需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规范化处理。
二、影响因素1. 快速传播的特性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这种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得一些不规范用语和错误信息在短时间内扩散,对语言规范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2. 个体表达需要在网络交流中,很多人更注重传达观点和情感,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个人博客上,对语言规范性的要求更加宽松。
3. 忽视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很多网络用户可能忽视了语言素养对于交流和表达的影响,导致了一些粗糙的、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出现。
网络语言规范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急需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助力。
三、优化对策1. 推进网络语言规范化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强网络语言规范化教育。
教育机构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
2. 鼓励规范用语各大互联网平台应当积极倡导和鼓励规范用语的使用,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宣传活动,让用户意识到规范用语的重要性。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及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活动也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如网络暴力、造谣传谣等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形象,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 正文2.1 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1. 涉及敏感话题或词汇。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不当的言论或词汇,涉及敏感话题,容易引起争议或冲突。
比如一些辱骂性词汇、歧视性言论等。
2. 青少年用语滥用。
大学生在网络上过分使用一些偏向青少年的网络用语,有时候过于幼稚或不正经,不利于正常的交流和表达。
3. 缺乏礼貌与尊重。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口无遮拦,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容易引发争吵和冲突。
4. 污秽低俗的语言。
有些网络用语过于污秽低俗,不符合社会公德,对其他网友造成不良影响。
5. 错误使用网络用语。
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上使用网络用语时出现错误,用词不当或语法有误,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以上是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现象的一些主要表现,大学生们需要注意避免这些不良的网络用语现象,提升网络交流的素质和礼仪水平。
2.2 原因分析大学生网络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社交平台的影响:大学生广泛使用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
部分大学生模仿网络上的语言习惯,导致不规范用语的传播和流行。
2. 缺乏正确导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部分人对于正确的语言表达规范缺乏敏感性和重视,对于网络用语的选择和使用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导致出现了不规范用语的现象。
3. 个人习惯养成:部分大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习惯使用网络用语,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规范用语的习惯。
他们觉得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以及更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
网络语言规范化现状与优化对策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微博、朋友圈,还是文字类应用中的聊天对话,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和使用,网络语言的乱象也日益严重,网络用语不规范、错别字、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网络交流带来了困扰。
规范网络语言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现状和优化对策,以期为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语言交流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现状1.网络用语不规范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在网上阅读评论或者朋友圈的留言时,常常会看到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比如错别字、不恰当的用词等。
这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不仅影响了阅读体验,也有可能给读者传递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和准确性。
2.错别字频发在网络语言中,错别字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网络交流的快速性和碎片化特点,很多网友往往在输入的时候匆忙、马虎,导致错别字频发。
这些错别字不仅让阅读者感到困扰,也从侧面反映了网友们对于语言规范的忽视和不重视。
3.网络暴力现象严重除了网络用语不规范和错别字问题外,网络暴力现象在网络语言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网络上,由于匿名性和宽松的交流环境,很多网友容易借助网络语言进行辱骂、谩骂、侮辱等行为,给他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甚至危害社会公序良俗。
二、优化对策探析1.加强网络语言教育网络语言教育是规范网络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对网络用语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增强对网络语言规范的重视。
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榜样,引导他们健康、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
2.完善网络用语管理制度针对网络用语不规范、错别字频发、网络暴力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网络用语的管理,完善网络用语管理的制度。
鼓励网络平台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管理,杜绝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的出现;加强对网络暴力现象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侮辱、辱骂他人的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良好。
怎么看流行语对规范语言的冲刷现象
怎么看流行语对规范语言的冲刷现象
调查显示,校园流行语引发了两方面的争议。
语言学学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对民族语言的戏谑和反叛,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依照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不健康的苗头。
社会学学者认为,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会对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妨碍,呼吁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要找找方向。
心理学学者认为,校园流行语良莠〔yòu〕不齐,尤其是负面词太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净化校园语言。
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年轻人迷恋流行的事物是能够理解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一些同学觉得,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能够,但一味模仿就显得特别庸俗,“痞子味”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
而持相反观点的一些专家那么认为,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特别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
新词语的活跃程度甚至能够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
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
只是,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文化现象。
笔者调查发明,大多数学生对流行语持一种亲近态度。
有43.6%的受访学生认为“创造新词汇是个人自由”,22.9%的学生认为这“有利于汉语言的丰富”,15.4%的人认为“特别酷、表现大学生个性”,36.2%的人乐于同意流行语,并有意创造新词汇或运用新词汇。
有同学解释说,这些特别规的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自娱自乐、自我解压的一种方法。
它只是特定年龄、特定范围的特定表述,“在大街上我们
可不能说”。
语言规范与语言流行
语言规范与语言流行在当今社会中,语言规范与语言流行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语言规范指的是语言使用中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规则,而语言流行则涉及到当下年轻一代喜欢使用的语言风格和词汇。
本文将探讨语言规范与语言流行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首先,语言规范是社会交流的基础。
准确、规范的语言使用可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在一个团队合作、企业经营、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中,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例如,在合同撰写中,使用符合规范的语言可以使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年轻人文化的变化,语言流行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些新词汇和语言风格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网络聊天和日常对话中。
这些时下流行的语言表达方式,虽然与传统的语言规范有所不同,但却具有年轻人群体的独特特色。
使用这些流行语言可以增强彼此的沟通和共鸣,而传统的规范语言可能使他们感到过于正式或陈旧。
因此,语言流行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社交符号。
然而,语言流行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过度追求语言流行可能导致语言表达的质量下降。
一些流行语词汇短语的简洁性和趣味性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它们往往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这些流行语言可能会给人带来误解或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此外,语言流行也容易衍生出一些网络暴力和负面言论。
在极端情况下,一些不当的流行语使用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的不稳定。
鉴于以上观点,应如何平衡语言规范和语言流行呢?其实,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受众来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
对于那些以正规会议、商业交际为主的场合,遵循规范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与朋友交流、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时,使用一些流行语言则更能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喜好和思维方式。
此外,教育和媒体的引导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教导学生遵循语言规范,并加强对不当语言使用的指导和纠正。
媒体也应该注重传播正确的语言规范,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众所周知,汉语有一个非常成熟、强大的体系。
但网络用语虽然在日常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往往因为缺乏规范而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如何进一步推广网络文明、弘扬网络正能量?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关键要看每个人怎样把握好自己。
从流行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时髦的“酷”“潮”等字眼与网络相联系,并赋予其时尚感,结果却是消解了其独特性,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着网络使用率的增加,很多带有污蔑、挑衅、攻击色彩的网络语言开始出现。
这些词语本身并无恶意,只是由于其隐含的社会性太强,常常给青少年群体造成误导,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语言文化。
这不仅浪费了网络用语资源,同时也削弱了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
“不带这么玩的!”“神马都是浮云”……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大家习惯以调侃或无奈的心态一笑了之。
其实这些都是语言粗鄙化现象的表现,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规范网络用语的诉求和呼唤。
网络时代是一个新兴词汇发展迅速的时代,也是人们信息接受变快的时代。
但大部分人在接触新鲜事物时,更注重的是它的内涵、传播方式、包装技巧等表层因素,而忽视了语言的规范使用。
就像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在不懂礼貌地乱用成语一样,会让人觉得他既愚蠢又可笑。
一旦违背了汉语原有的基本规则,流行语也容易偏离本义。
正是这种网络流行语的泛滥,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模仿、转载,混淆了视听,也阻碍了社会规范语言使用的发展。
例如一些本应该是骂人的话却被缩略成了“拜托”“我去”“妈呀”等。
尽管这些话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它们的缩略使用也反映出网络流行语在创作时出现的问题。
这些大胆、直白的表达都源自网络语言的个性化和简洁性。
但也正是这种语言上的特点,给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带来困扰。
有的人在交谈中使用过度,导致别人听不清楚,形成尴尬。
而且还有部分流行语本身含有一些敏感或隐私的词汇,这更加剧了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排斥。
其实网络流行语本身没有错,我们在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需要格外注意措辞,讲究方式方法,同时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范。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词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
比如说“打酱油”“互联网+”“看脸时代”等,无一不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进步,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流行语背后的故事吧!近几年,随着“小鲜肉”、“高富帅”等网络用语的出现,让人对这些新词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但是如果大家细心点就会发现:虽然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能见到这些词语,甚至还会在百度上出现许多相关的词条,但是这些流行语是否具有合法性却令人怀疑。
一个人是否需要给自己贴标签?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给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使他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并加以扩充和提高。
”“好男人”“女汉子”…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成语大多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规范和审美意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一致的,是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网络语言不应该只顾迎合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而忘记了词语规范的底线。
汉语中不乏像“逆袭”这样可以被人们广泛传播的流行语,例如“草根逆袭”“屌丝逆袭”“备胎逆袭”,它们一方面表达了青少年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当下社会所提倡的价值取向。
当这些新兴的词语风靡一时之后,其中的弊端便凸显出来:首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低俗、媚俗的网络用语,将恶俗、庸俗、媚俗的东西传播开来,甚至还会借助低俗、恶搞来吸引眼球,从而获得关注。
很显然,这种“爆红”的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再者,很多时候这些网络流行语并没有与语言本身的意思相符,而是通过改变语序、删减关键词等方式拼凑出来的,这极容易造成语句的歧义和理解上的偏差。
当然,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毕竟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品位不同,喜欢的东西自然也会不一样。
网络流行语的“受众”年龄跨度很大,所以适当运用网络语言对于丰富大众文化生活、促进人际沟通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一旦突破了“度”,那么很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
从流行语看词语规范“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这句话可谓是人尽皆知,家喻户晓,大家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流行语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比如“屌丝”、“草泥马”、“火钳刘明”等等。
以前看来很是滑稽的东西,如今却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
可见人们对此的包容度极大提升,但事实上,真的都那么好吗?就让我们从词语的规范性上寻找答案吧!纵观当今流行语,有不少是与历史不符的,像“拉仇恨”,这样的词语应该禁用;“洗剪吹”这样的造型其实已经过时,至于那些哗众取宠的“偶遇”“激情”,更是荒唐到不忍直视。
然而还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
比如有网友说,小时候只觉得狗长得像狼,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长得像猴。
小学生把“小明”写成“小萌”,看了这个新闻报道,你是否也会感慨万千呢?事实上,文字、文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靠词语的积累,文字和文化才能有根。
当初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也是要弘扬中华文化。
那么现在流行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但另一方面,这些词语又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风日下”。
为了在网络上博出位,流行语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之前微博上就爆出过某男子抢到球鞋之后的炫富心理:“一秒钟之内的事,抢鞋子,删图片,发微博……”看来,正如名言所说,贵族有两个特征:永远的利益与永远的北京人。
而与此同时,也表明了社会公德的丧失。
对此,国家语委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所幸的是,近几年语委都会组织开展一系列规范语言文字工作,因此,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使流行语回归本源,那么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流行语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使用流行语也是考验网民素质的标尺。
网民在听到流行语时,应该仔细辨别其正确与否,最起码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不适合自身行为习惯的流行语,应该果断摒弃。
再者,每个人都要担负起语言规范的责任,勿盲目跟风,不轻信、不传谣、不谩骂,为弘扬正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流行语的使用现状看语言规范化
锋绘2019年第6(下)期18㊀㊀作者简介:张海燕(1986-),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讲师.决于农民本身.有关人员要利用村中的公示栏㊁广播㊁海报,以及上门宣传等各种方式来大力宣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与体育有关的新闻,不断感染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体育运动,给农民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要不断改变农民的传统想法,只有农民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运动和劳动的区别,不再是 劳动即体育 的想法,才能从根本上让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打消错误想法对体育运动发展的滞后.因此,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转变农民的观念是发展于都体育的当务之急.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都体育运动也一样,需要有人带头来大力宣传和讲解体育运动,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才能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2.4㊀定时定地举行集体体育活动于都农民不进行体育活动有很大原因是受工作压力和时间的影响.这就需要有个规定的时间让于都农民进行集体体育运动,只有有了集体性和强制性农民才会加入运动,才会推动整个于都体育运动的发展.2.5㊀改善家长思想观念,消除其封建思想目前仍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体育就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不如用体育课时间来学习文化课.教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才,并不只是学习方面.况且上体育课进行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改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很多学校招收体育专业的学生,如果孩子有体育特长更有助于其上大学.从小进行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孩子体质,加强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什么都是空谈.所以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是百利而无一害得.3㊀结束语目前,于都农村体育人才极度匮乏.在很多中小学,体育老师都是其他科目老师担任.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使得学生的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长此以往对于正在发育的中小学生来说将是十分危险的.国家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时定期的开展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和教师.可以针对表现好的人才给予奖励,激励其参加的积极性.还可以针对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体育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来农村工作,不断储备体育人才.于都缺乏场地和器材是滞后运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应加大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为其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特别是一些贫困村,国家和各级部门要给予特殊关注.同时要积极的招商引资,要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都体育的投资以促进其发展.参考文献[1]梁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03).[2]周建新.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特征[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4).[3]郭修金.小康社会中的村落体育 山东三村的调查[J ].体育科学,2009,(02).[4]江亮,饶平,莫迎锐,李红军,罗晖.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审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5]涂运玉.赣南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2).[6]郭传燕,李志清.乡村节庆体育与新农村的和谐发展[J ].体育科研,2007,(05).从流行语的使用现状看语言规范化张海燕(周口师范学院公共艺术与职业技能教研部,河南周口466000)摘㊀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流行语以其发展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被广大民众熟知并逐渐接受.它快速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生活等各方面的特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关注流行语的使用现状,可以从中探讨语言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挖掘流行语背后的隐性因素,探究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进而实现语言的规范化.关键词:流行语;使用现状;语言规范化1㊀流行语概述流行语可以指某一时期在某一范围内传播迅速㊁流传广泛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一种语言形式.目前,对 流行语 这个词的定义没有定论.流行语的产生是特定时期人们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心理变化,并表现在语言上的现象.它依托于网络㊁电视㊁手机㊁报纸㊁广播等各种传媒,可以说是一种拼盘式的语言形式.可以说群体对流行语的接受与熟悉程度是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一种体现,流行语的整体风格诙谐幽默,随意性大,且传播流行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可以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语言形态.流行语反映了一种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 小目标 ㊁ 套路 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但像 老司机 ㊁ 妈的智障 等具有一定的不良思想内涵,是不提倡流行传播的,以免误导青少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2㊀流行语的现状2.1㊀流行语存在的形式流行语的传播及使用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来源广泛,覆盖面广,逐步成为大众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众的使用过程中,大致以下面几种形式存在:2.1.1㊀缩略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时效,凡事都讲究简单㊁快捷㊁有效.流行语多为词㊁短语㊁短句等形式,交流的过程中方便快捷,青少年总是试图用最简单㊁最直白的方式去指称事物,去表达深层次的含义,这正是语言经济原则在流行语中的体现.如 然并卵 是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的缩略词.意思是做了什么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多用来表达无奈㊁调侃之情. 何弃疗 是"为何放弃治疗"的简写.可用于人处于异常激动状态而做出的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或言论. 城会玩 是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的缩写,带有讽刺意义.一种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说法,看似是夸奖,其实是在暗讽.2.1.2㊀旧词新意形式这是将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词赋予其新的意义及新的用法的一种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如: 油腻 本指 含油过多 .2017年10月24日,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谈 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 ,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油腻 因此引爆网络.随后,冯唐㊁高晓松等在各自的微博上发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油腻 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如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现在 油腻 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㊁世故圆滑㊁不修边幅㊁邋遢不堪等,都可称 油腻 .在互联网时代, 流量 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所耗费的字节数.明星大腕显然能让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流量暴增.从2016年底㊁2017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 流量 来形容那些粉丝多㊁人气高㊁影响广㊁商业价值大的明星.2.1.3㊀仿音㊁仿句形式模因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它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 模仿"的过程而被 复制",就可以称之为 模因".互联网时代下,流行语中的仿音㊁仿词㊁仿句等都可以说是模因论的体现.例如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酱紫(这样子) 小公举(小公主) 我可能X X X了假X X X 一言不合就X X X 等等.2.1.4㊀自创形式流行语是一种有活力的语言形式,它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的更新和再创.求新求异的心理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尤其以年轻人,又以大学生最为突出,他们热衷于创造和使用流行语,他们是这种语言形式再创和传播过程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大胆㊁新奇的想象力,细腻㊁风趣的创造力,是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如 666/999㊁歪果仁 等,正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2.2㊀流行语的使用范围流行语的使用可以具体到某一个群体,有人认为流行语主要是在青少年中间广泛流行,有人认为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流行的,还有人认为流行语是某一特定的阶层㊁集团㊁行业用语.流行语的存在一种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全民性质的流行语,其流行范围广泛并被大众广泛的接受;另外一种则是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中流行,使用的群体具有相似的语言观,语言特征明显,流行的范围也是特定的.如:校园流行语: 洪荒之力㊁老司机㊁蓝瘦香菇㊁套路 ;网络流行语: 打C A L L㊁尬聊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时政流行语:十九大召开以来, 十九大㊁新时代㊁共享㊁撸起袖子加油干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等词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也成为公众热学热议的流行语,这些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从流行语使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相同或相似言语社区内的人们,其语言特征较为相似,流行语的选择及使用也会遵循其言语社区的特点.例如:文化背景㊁学历㊁年龄相当的群体中,人们选择使用的流行语较为相似,在流行语的选择中会筛选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一些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排斥一些和自身特点不符的流行语.因此,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在全体民众中广泛传播的,它有一定的局域性,不同的言语社区,其流行语的特点会有所区别.3㊀流行语的使用需要规范化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而且常常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对语言来说,它的存在并不说明它必然会成为语言的合法成员.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流行语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条管道,也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的通路;从消极的一面来说,由于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包括着大量糟粕,它们污染语言,传播低级趣味,散布封建迷信甚至黄毒思想,需要疏导和规范.3.1㊀倡导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流行语来源广泛,我们应抱着兼容并包的心态,科学合理的看待这一现象,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因为某些词句流行广泛,就积极推崇.我们要慎重而灵活的选用,所谓慎重是指流行语的选用不能违背汉语的基本法则和规范,在这个基础上吸收积极向上的新词汇,淘汰陈旧落后的旧词汇,不能一味的排斥某种语言形式,故步自封只会让语言变得乏味.3.2㊀实施积极的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各种形式的大众媒体承担着传播规范语言的责任与重担,学生是各种媒体忠实的朋友,因而,这些媒体的成员应当带头积极使用规范的流行语.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教师就应当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适时的向学生介绍当下的流行语,可以举例使用并分析.但对于那些低俗㊁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语,教师应当坚决排斥,同时教育学生不要使用.4㊀结语作为对流行文化的表达,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面貌,应让更多人来了解它熟识它.流行语以其新颖㊁活泼和简洁的特性,在受到群体成员欢迎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使我们的语言在结构㊁表现形式㊁意义的表达及交流上更加多姿多彩.近年来,由于流行语自身的社会性,凭借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一些流行语能够及时关注并反映社会热点现象,可以多层次㊁多角度地表达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诉求.如今流行语更是呈现出与重大新闻事件和显著社会现象相结合的特点,语言表达的效果往往具有更好的传播效应.参考文献[1]叶虎.微传播环境下我国网络流行语论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2]吴术燕. ˑˑ体 语言风格认知解析[J].语文建设,2014.[3]王仕勇.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J].探索,2014.[4]刘敏.从 蓝瘦香菇 看网络流行语病毒式传播特征[J].传媒观察,2017.锋绘2019年第6(下)期19㊀。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精)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冋题摘要: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规范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各类语言现象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
本文结合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分析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网络语言的看待及其语言有待于规范。
关键词:语言现象语言规范网络语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断涌现,关注各类语言现象也随之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强调规范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规范的语言,难以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
语言规范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规范,决不是为规范而规范。
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也不能脱离语言发展的实际。
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这是语言规范必须遵循的原则;源自语言实践, 服务语言实践,这是语言规范既定的方针。
”现今社会出现的网络语言,客观上讲大多都是规范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语言现象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很不规范,也不具有稳定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
、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乎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作为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即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广大网民的智慧与幽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汉字丰富的内涵。
但随着网络语言文化的发展,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网络语言亟待规范。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分类和主要特征一是数字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与语言规范化问题
作者:王莞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
本论文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摘要:语言规范化是国家语言规划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思想意识前卫,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在所生活的环境当中创造出很多反映社会现象和新兴思想的流行语。
本文主要分析当代大学生所使用的流行语,讨论其与语言规范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流行语;语言;规范化
作者简介:王莞情(1982.4-),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教师。
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1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目光集聚到中国,汉语也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走入很多国家的课堂,然而规范化的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涵盖几何,不同群体中产生的不同的风格的语言是否能被纳入规范化语言的范畴?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突出。
一、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语言的规范化是国家语言规划事业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部分不符合语言规律的混乱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到社会的语言交际,因此有必要对语言进行规范。
我们除了要利用语言规律来约束语言以外更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规范问题。
语言规范不能凭借某一个人和某几个人的个人喜好,而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
二、当代大学生流行语
大学在社会中的使命在于培养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大学生们无论是在知识层面上还是在社会层面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充满对世界的渴望,与世界接轨极快,大学生的言语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因素。
大学生流行语能够很好地反映大学生们的思想特征。
大学生流行语的发展与更新速度相当快,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专业所使用的流行语都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观察近些年的大学生流行语,以下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为例。
1.“郁闷”,大学生使用频率高,表示心情不好,不顺心。
2.“迷茫”,大学生表达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常用语。
3.“爽”,大学生对心情好,遇到快乐事情的常用表达。
4.“我靠”,一种变形的詈骂语言,大学生不好意思说脏话,但是却需要发泄时候的表达。
5.“猪头”,大学生调侃别人头脑不灵活。
6.“挂科”,考试不及格的表达。
7.“Q” /”短”:用作动词,意思是QQ聊天/发短信。
8.“牛叉”,表示很出色,别人很难望其项背。
9.“小白”,白痴,调侃别人笨,带有强烈的亲切感。
10.“无语”,表示无话可说了。
三、如何从语言规范角度看待大学生流行语
不得不说,大学生流行语对语言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学者对此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持反对意见,认为有些大学生流行语反映消极的人生态度,负面词语太多,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些意见更加激烈,认为流行语对语言来说是一种戏谑的态度,因此是一种语言污染,应当予以摒除。
有些学者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语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体思想意识的体现,大学生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生活,语言只是生活所用,无需过于严厉。
对于人类社会来讲,规范的语言使用是社会交际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用规范的眼光开看待各种语言现象,但是我们也不必矫枉过正,对于大学生而言,流行语是其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其思想意识的体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现象必然有无穷的生命力,能够自然存活下来,有的甚至可以超越原有的语言领域而辐射到整个社会当中。
比如“郁闷”、“迷茫”一词,十多年来一直是大学生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虽然反映的是学生内心的忧虑、空虚,但是却真实反映了大学生们的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不仅学生如此,很多社会人士同样会存在,因此这两个词语十几年来在更大的社会领域当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虽然两个词语反映了消极的情绪,可是试问世界上有谁没有过这样的消极情绪呢?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之作为规范化的汉语,如此准确生动的词语无疑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同样的例子还有考试“挂科”,“不及格”传统表达方式过于直白,不够生动,“挂”则取意“挂红灯”“自挂东南枝”,极其生动地反映考试不及格的悲惨境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流行语不需要进行规范,当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流行语过于戏谑,缺乏庄重,如“我靠”,这类词语来源于港台电影,是经过一定加工的男性詈骂语,虽然经过改良用以表达一种愤怒与不屑,但是不庄重的语言仍然需要规范。
另有一种现象,就是在大学生流行语中广泛使用一些英文代号或者英文缩写,如“n”,这个英文字母近十年以来使用的也及其广泛,如“他挂了n科了”,带有一种无限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很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感受,似乎要比“特别多、非常大”更加准确,更加具有表现力。
但是对于英文字母的使用我们还是要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语言的规范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语言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状态有所取舍,大学生流行语的语言规范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