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其在丰富校园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校园流行语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
而大学生整体素质都很高,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他们普遍喜欢标新立异,追新求奇,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校园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校园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学生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校园生活空间的一种介入和覆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青年学生趣味超越大众化、时尚化的结果。
二是网络交流的影响。
网络交流对话的方式与口语交流相近,具有口语交流的句式短、直观等特点,简单快捷,容易接受,使用的人较多,因此被有些人作为校园流行语而效仿。
三是人际交往中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形成独立人格塑造自我的同时,还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尤其是同一年龄层次间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
再加上大学生群体非常集中,这也是校园流行语能够迅速在大学校园里扩散、流行的重要原因。
二、校园流行语的影响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其产生和存在对校园话语、汉语词汇的丰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1.丰富校园话语空间由于青年学生思维敏捷,因此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校园流行语,其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较强的概括性,增加了话语表现内容的弹性,留出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富于调侃意味,丰富了校园话语的空间,增加了对话交流的情趣。
2.丰富汉语词汇内容校园流行语来源于生活,承载着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的内容,一些品位较高、表现力强的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容。
流行语的形成
流行语的形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校园里、职场上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流行语。
那么,什么是流行语?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流行语的形成。
二、历史背景1. 流行语的起源流行语最早出现于中国唐代,当时被称为“时语”,意为当时最流行的话题和用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题和用语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所说的“流行语”。
2. 流行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流行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热衷于使用拉丁文,并创造了大量新词汇;而在20世纪初期,电影和广播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美国英语中也涌现出了大量新词汇。
三、社会因素1. 社会变革与流行语社会变革往往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反战、民权等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也促使了一些流行语的产生,如“make love, not war”(与其打仗不如做爱)等。
2. 媒体与流行语媒体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等媒体可以将某个词汇或短语推向全社会,并使其迅速传播。
例如,“臭豆腐”这个词汇最早源于台湾电影《艋舺》中的一句台词,后来逐渐传到大陆并成为了一种流行语。
3. 年龄和地域因素年龄和地域因素也是影响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段和地区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因此对于某些词汇或短语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四、语言特点1. 简单易记流行语通常比较简单易记,这是它们能够快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666”这个数字组合在网络上成为了一种流行语,它的简单易记使得它能够快速传播并被广泛使用。
2. 新颖有趣流行语通常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小清新”这个词汇在出现时就具有了新颖有趣的特点,并很快成为了一种流行语。
大学生流行语与大学生心态
7. 2010年 “羡慕、嫉妒、恨”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羡慕、嫉妒、恨”来源 于《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 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 恋交友节目。 而“不要迷恋哥,哥只是 个传说”来源于一首网络歌曲 《请你不要迷恋哥》。
二.从流行语中看大学生心态
1.创新意识增强
校园流行语语言犀利,内容简洁,形式新颖, 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孔雀”“恐龙”,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的称 呼,而分别指自作多情的人和长的不好看的女生的 一种别称 “奥特曼”原是动画中的超人形象,在校园流行语 中与英文outman 发音相似,用来指代落伍的人
1. 社会环境变化的不断发展变化 流行语作为对特定时期经济、文化 和政治环境变迁的真实写照和形象缩 影,其滋生、传播、变迁从根本上均 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 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变迁
首先,从学习方面来看, 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任务繁重, 而且还要面临英语、计算机等 技能等级考试,学习目标被迫 定位在 “60 分万岁”,如 “你四级过了没有?”、“你 这学期挂科了吗?”等。从校 园爱情看,当年的大学有着 “不允许谈恋爱”的不成文规 定,而今,“老公”、“老婆” 已泛滥大学 校园,公开场合的 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已司空见 惯。
3.2004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做人要厚道”
“做人要厚道” “出来混迟早要还 的”,源自香港黑 伴随《手机》 社会题材电影《无 的热映而风靡一 间道》,是传统流 时,短时间内便 行语 “不是不报, 成为大学生们间 时辰未到”的江湖 调侃“不厚道” 版,一经问世便被 的专用语。 大学生广泛引用。
流 行 语 来 了!
大学生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 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 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流进入21世纪 以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受到商业浪潮和文化思潮全方位、多 角度的冲击,一大批生动反映社会现 象、 日常生活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应运 而生。不仅是特定时间阶段社会政治 、 文化对大学校园影响的形象体现,同 时也真切地反映着大学生的文化心态 和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谭楠对外汉语专业3班摘要:本文试图用社会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观点,对当前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现象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以期了解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而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促成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社会方言;言语快感;社会转型〇引言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
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发展。
”①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就为社会与语言搭起了一座桥梁。
语言和社会存在“共变”关系。
这个社会语言学的新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学者布赖特(W·Bright)的《社会语言学》中,大致意思是说:语言是一个变量,社会也是个变量;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从而引起种种变化。
换句话说,当社会发生激变或渐变时,语言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②所以,正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③。
0.2 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快也是最直接地,即体现在流行语这一现象上。
因为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流行语现象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从社会语言学或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笔者认为,不同领域内的流行语现象反映着不同领域内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转变。
因此,未来流行语研究的领域应当更加细化,对不同社会行业、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学历、地域等各类人群使用的流行语进行考虑,这样或许能为我们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和语言的变迁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流行语演讲稿提纲模板范文
一、引言1. 开场白:引起听众兴趣,介绍流行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2. 阐述流行语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正文一、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1. 介绍流行语的起源,如网络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
2. 分析流行语发展的特点,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更新换代快。
二、流行语的类型与特点1. 分类:网络流行语、影视流行语、社会事件流行语等。
2. 特点:简洁、生动、幽默、富有时代感、具有地域特色。
三、流行语的社会影响1. 传播正能量:流行语在传递快乐、鼓励、互助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 促进文化交流:流行语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3. 反映社会现象:流行语往往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现象的生动写照。
四、流行语的利与弊1. 利:丰富语言表达,提高沟通效率,增强社会凝聚力。
2. 弊:过度使用导致语言贫乏,影响青少年语言规范,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五、如何正确使用流行语1. 了解流行语的内涵和语境,避免误用。
2. 保持语言规范,不过度依赖流行语。
3. 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中使用流行语。
三、结论1. 总结流行语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强调正确使用流行语的重要性。
3. 呼吁大家关注流行语的发展,传承优秀的语言文化。
正文内容:一、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流行语,时代的声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流行语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
下面,我将从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社会影响、利与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流行语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正文一、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流行语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与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流行语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流行语的类型与特点流行语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络流行语、影视流行语、社会事件流行语等。
论大学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流行文化
论大学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流行文化摘要: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本文从“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特点作以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其他群体的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流行语校园文化所谓流行语,是指发源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在使用中被广大社会成员接受并广为流传的,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较为集中使用的,表达独特含义的词或话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则是指由大学生创造,或源于其他人创造,在大学校园中广泛流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它涉及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且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文化心态。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来词语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1)音译词:如“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指“表演”,“脱口秀”(talkshow),“模仿秀”等,后来指“故意表现”、“虚情假意地做给别人看”的意思。
“酷”是从英文“cool”音译过来的,本意是“冷”,起源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cool 爵士乐以冷峻的、反主流的、标新立异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形象、行为成为时尚,cool一词后来扩大到赞美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
“cool”一词传入中国后,立即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最火爆的一个,因为它很符合青年人那种另类的、爱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2)字母词:由于对外开放和外语(主要是英语)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们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外语字母词在大学校园也越来越走俏。
“I服了you”、“小case”、“who怕who”、“PK一下”等,这些词是由英文字母加上有关的汉语语法成分构成。
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2023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
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
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安排四、调查问卷设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性别:A男B女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学校:(__大学文理学院)1、你经常上网吗?A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A论坛,贴吧B新闻C即时通讯(QQ,MSN)D博客E其他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D完全不懂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A、给力①②③B你懂的①②③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E坑爹①②③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G我勒个去①②③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I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 A很时髦B无所谓C没内涵7、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A乐意接受B勉强接受C反对D无所谓8、你上网的时候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吗?A经常使用B有时使用C偶尔使用D从不使用9、你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多选)A网上聊天B电子邮件C日常对话D手机短信10、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什么优点?(多选)A生动有趣B方便C幽默D其他11、你觉得网络流行语有哪些缺点?(多选)A有的让人难以看懂B多贬义,脏话,影响风气C破坏了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规范D更新太快12、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多选)A是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在,喜欢并支持B是语言朝新方向的一种发展,很有意思也很有特点C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还是支持D没怎么接触,不了解,持中立态度E不符合语言文化的传统规范,会影响语言文化的普及,应限制使用F语言粗俗,肤浅,难以理解,不提倡使用G没有理由,完全反对13、你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因是?(多选)A简洁B好玩C便于表D别人用我也用14、你觉得网络流行语会带来什么影响?(多选)A使得消息传播变得更简洁,更生趣B增进朋友间的感情C会影响人们的交流,使交流变得困难D冲击传统语言文化15、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和控制网络流行语?(多选)A引导B监督C放任D封杀16、你觉得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怎样?(多选)A会不断的更新换代,一部分精华会成为正式语言B会正式融入日常生活和语言规范之中C破坏语言规范,只是引起一时的热潮,会被淘汰五、调查分析1、你经常上网吗?从调查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20%的人会天天上网,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之深。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第一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引官流行语是带有浓厚时代烙印并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且频传于人们口语的一种语言,而校园流行语则是学校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对于校园流行语,语言学学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对民族语言的戏谑和反叛,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不健康的苗头社会学学者认为,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会对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呼吁大学校园流行语要找准方向心理学学者认为,校园流行语良莽不齐,尤其是负面影响的词太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净化校园语言不少大学教师认为,年轻人迷恋流行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一些同学觉得,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可以但一味模仿就显得很庸俗,“痞子味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而持相反观点的一些专家则认为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
新词语的活跃程度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新时代的大学校园应该成为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地方而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
不过,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遥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第二篇: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内容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
这一流行语使用的区域性和传播的局限性,使大多校外人士对它是一头雾水,知其言而不知其意。
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流行语的分类、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分析、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三大方面来谈谈笔者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识。
关键词:流行语分类语义基础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
大学生流行语浅析
大学生流行语浅析——实践活动课之大学生流行语调查大学生群体是当代追逐潮流,喜欢新鲜事物的一群青年群体。
大学校园里各种流行现象的产生也深受社会,网络的影响。
作为新事物产生的流行语是深受热爱新奇事物大学生喜爱并欣然接受的。
作为大学文化中的一部分,校园流行语不仅有幽默简洁明了的语言特色,也体现了大学校园特有的生活风尚。
下面就是我们针对这一现象所做的分析和结论。
Part1:流行语在校园流行的原因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产生。
对于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的大学生而言,使用流行语会使得语言更诙谐幽默,人际交往变得更容易。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紧跟潮流的代表,也是他们善于交际,风趣幽默的化身。
二、书刊杂志,电视电影,电脑手机之类网络传媒等各种媒介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学生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青年学生追求时尚化的结果。
三、是人际交往中的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形成独立人格塑造自我的同时,还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为直接.再加上大学生群体人员数量众多,也使得校园流行语能够迅速在大学校园里被广泛传播和使用。
Part2:校园流行语的分类(一)心理、情绪词语。
这一类词语在流行语中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淡定”、“无语”“醉了”、等。
最近大热的“醉了”一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似乎已经成为高校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反映了部分高校学生在生活中被部分现象的无奈。
现在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和烦恼日增,对一些社会现象难以理解和接受。
“醉了”一词在此情况下,开始频频出现。
充分能体现出大学生无奈的尴尬心情,形容贴切。
(二)网络流行词语。
社交网络以其丰富多彩性、快捷互动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它的出现,反映了新的通信手段的优势,也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更方便了大学生的交往。
网络上各种热词的出现也被带入到生活中。
新兴起的热词“段子手”也被用到校园生活中那些幽默风趣可爱的人,词语贴切,但更容易让人接受。
大学校园流行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
它作为校园这个社会区域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是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流行语是对现代校园生活及社会的反映,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大学校园流行语并不全是大学生们自创的,绝大所数是从其它社会方言中吸收引进过来的。
实际上,任何时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关注外部世界的心理需求,而当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最为突出的表征就是当前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
大学校园流行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论坛等途径可以轻松地表达和传递思想与信息,且容易得到网友的共鸣和模仿。
调查显示, 37. 7%的大学生喜欢网上聊天时的常用语,因而29. 3%的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
(2)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的普及也为影视作品在普通居民中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些因素都使得生长在9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们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大陆、港台、日韩、欧美的流行文化。
例如:冯小刚导演的系列贺岁电影对大学生流行语也颇具影响。
“打死我也不说”(表明坚持原则,出自《甲方乙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讽刺胡乱花钱买贵东西的同学,出自《大腕》)、”做人要厚道”(用来数落不会做人的同学,出自《手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表达自己的不满,出自《天下无贼》)等等。
“我顶你个肺”,原为广东话,表示愤怒,出自《疯狂的石头》。
(3)毋庸置疑,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的流行语自然很多。
面对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大学生们不但面临着繁重的专业学习任务,而且还要面临着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等级考试。
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在迫使他们埋头苦读,家境贫寒的学生还要承受来自于经济上的压力的同时,也孕育出一些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语言现象.例如:“翘课”,意为逃课,但跟逃课比起来显得更加理直气壮、潇洒从容。
高校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高校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作者:黎昌友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09期内容摘要:高校校园流行语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来源渠道广泛,二是构成类型多样,三是语言简约明快,四是求新、求异、求奇与程式化并存,五是知识性、趋雅性、谐趣性与偏激粗俗并存。
关键词:高校校园流行语特点高校校园流行语是流行于高校校园的一种特殊的鲜活的语言形式,充分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们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赋予了高校流行语有别于其他流行语的特殊色彩。
一.来源渠道广泛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大学校园又是一个兼容并蓄的亚社会,因此高校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第一,校园生活,例如“挂科”、“考级”等;第二,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例如“POSE”、“秀”等;第三,网络语言,例如“脑残”、“见光死”等。
二.构成类型多样高校校园流行语不拘泥陈规、不受约束,构成类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第一,延展式,延展原语言形式的内涵或外延,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晕”本指昏倒或头脑不清,但在高校流行语中,在困惑、无可奈何、迷茫时,都可表达为“晕”;第二,曲解式,对原语言形式采用缩略、谐音等方式曲解原义,以满足新的表达需要。
例如,“可爱”本指天真无邪、令人喜爱,但在高校校园流行语中却指可怜没人爱;第三,旧词新义式,通过新解旧词赋予新义。
例如,用“孔雀”指自作多情。
三.语言简约明快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很快,这就需要在语音和语用上达到简约、明快的效果。
在语音上,较多地使用单音节词语,如“靠”、“吐”、“爽”等。
在语用上,主要有三种方式:数字式,运用数字与汉字谐音的效果,如“584(我发誓)”等;字母式,运用汉语拼音、英文单词的简写和字母与汉字谐音,如“BT(变态)”等;缩略语式,简化语言形式但保留其原意,如“学工办(学生工作办公室)”等。
高校校园流行语在语音和语用上追求简约、明快,但表义却十分形象生动,例如,把技艺粗浅、成绩不佳者叫“菜鸟”,把同意、支持叫“顶”。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1、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网络语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一些网民为减少开支,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就创造了不少网络语言。
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另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系统,网民使用智能ABC特别多,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等。
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与费用,网民会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极简缩略语、拼音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意语。
等。
如果文字输入速度太慢,就无法调动别人与你聊天的兴趣。
2、掩饰身份,重塑自我。
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往往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为菜鸟。
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
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愿意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大家相互不见面,因此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借机满足各种奇怪的、或在其它地方难以满足或不可能满足的愿望。
网络语言就满足人们这种需要而应运而生。
3、追求新奇,崇尚创新;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喜欢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青年流行语介绍及其相关社会原因分析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209青年流行语介绍及其相关社会原因分析李佳怡(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要:语言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也影响语言进程。
通过对流行语的研究,人们可以正确观察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的思想潮流,把握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逐步阐述流行语的定义,并且分析流行语发展流行的社会原因,指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流行语发展的正确态度,使流行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流行语;青年人;社会原因 一、前言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不同时期内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流行语则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就流行语的兴起和传播方面来看,作为社会主要力量并且总是会有创新行动的青年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年人表达生活感受和自身交流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
二、流行语介绍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学者对流行语的定义和分类不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时尚词汇是一种语言时尚。
它是一个词素,一个单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种格式,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重复使用。
任龙波(2001:57)提出“流行词是指在一定社会时期内广泛流传的语言,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习俗。
”英国学者福勒(Fowler,1926:684)指出:“流行语是指不明显或不相关的事物。
它突然变得很流行,但是人们常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其含义。
”根据以上定义,本文对流行语的定义概括如下: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些人群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某些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心理。
三、相关的社会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和新现象。
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命名一些新的词汇,相反,语言也反映了社会发展。
语言研究必须与社会联系起来。
流行语是直观,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浅析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的,在各种聊天室、博客、电子公告栏等虚拟空间中交流使用的媒介语言形式。
诸如“给力”、“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等一些热门网络词汇不仅在各种网络小说或跟帖中比比皆是,而且也出现在大学生的交往对话甚至论文中。
报告显示,五年间,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
它一经产生就得到广大网民的偏好,发展迅猛,种类繁多,这与网络普及、网络语言优势及浅阅读的影响等密切相关。
首先是网络的普及。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泛化的基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由软硬件构成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更易于走进网络,成为网民中的一员。
其次是网络语言的自身优势。
其一,网络语言形式简洁、形象、直观。
用谐音、压缩语、字母、数字及符号等简洁精炼的形式传情达意,或以“灌水”、“织围脖”、“雷人”等具有比喻色彩之词形象交流,或用~~~(>_<)~~~等表示“呜呜呜”的哭泣声和“笑脸”等更为直观。
其二,网络语言幽默新潮。
大学生富于创造,思维活跃,善于模仿,这为网络语言的流行增添了新动力。
学生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活泼幽默,使用起来方便、新潮并彰显个性,故此风靡校园。
其三,满足人们心理需求。
网络语言能够折射民间镜像,内容深刻,可引起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网民的广泛共鸣,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我爸是李刚”就是基于现实中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里的热门事件,网民们以此开展全民造词运动,除了起哄、幽默等感情诉求外,更多的是对某一特权阶层不满的宣泄,大学生透过这些愤慨和讽刺之词能更多地思考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最后是浅阅读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阅读也转向浅阅读,即不做过多思考,以“缩读”“快读”“读图”等简单轻松的方式进行阅读。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调查及分析[摘要] 本文在调查基础上,从校园流行语的功能、特点、产生原因及其社会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进行了初步探析,从深层次挖掘出大学生们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心理形态、思想倾向、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等,以期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校园;流行语;功能;原因;评价1 缘起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某一语言社团中出现的、广泛流行的话语。
校园作为社会的一扇窗口,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在校园这个独特的环境下自然就出现了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心理及精神文化的新词汇。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已成为校园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较之高中生、初中生校园流行语及其他人群的流行语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
而这种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其语法构成的怪异、无规则等方面,更主要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对日常生活和当今社会一些时尚问题、热点问题等社会现象的特殊反映上[1]。
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受到应有的关注。
但遗憾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大多只是对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作一些简单汇总、罗列,而没有从更深层次进行挖掘分析。
研究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不仅可以更深入了解语言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为现代汉语、语言学等学科的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更可以从语言外部寻求到促使语言流行发展的一些依据,从深层次探讨大学生们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心理形态、思想倾向、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等,进而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课题组对大理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6份,并分专业、分性别地进行了汇总统计。
同时,还深入到同学中进行走访调查,并认真整理笔录近30份。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校园流行语使用中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因此,未进行分类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012年第27卷 第9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08-16作者简介:曹顺娣(197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从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拓展,社会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语言变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
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
那么究竟何为大学生流行语?大学生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从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流行语,并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二、“流行语”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学就是为了给发音、音节、词、句子和语言提供正确的定义。
”然而,“语言学家发现这些概念(声音,音节,单词和句子)往往难以界定。
”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流行语是指由某一群体在某段时间广泛使用的语言。
它由两类组成:词汇和谚语。
(郭熙,2005 :117)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非常时髦的语言。
(李娜,2002)流行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通常在口头使用,同时对书面语言产生影响。
(赵佳,1994)流行语是指由媒体广泛使用的词句,广泛应用于某个地区和某个时间段。
(祈伟,2002)尽管以上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流行语不能仅仅由它的语言特征决定,必须同时考虑其社会和文化特征。
事实上,流行语也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作者在参照以往的不同定义的前提下,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将流行语定义如下:流行语是由某个言语社区在某段时间内广泛使用的时尚的词汇,短语和其它表达方式,它不断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口语特征。
在所有使用某种语言的社会群体中,年轻人是最容易使用和更新流行语的群体。
大学生正是这个群体中最积极活跃的部分。
他们所使用的流行语与整个流行语范畴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大学生流行语对于考察整个语言系统以及语言规划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大学生流行语的形成原因(一)主观原因大学生流行语形成的主观原因是由大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征决定的。
当今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心理和文化上都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亟待解决的几对矛盾。
1.“旧”与“新”的矛盾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受过的相对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
因此,这种两难境地迫使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出口达到平衡,即,在追求“新”的同时保持与“旧”的紧密联系。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法:在标准的语言系统和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正式的场合,他们会用标准的语言系统与他人沟通;而在非正式场合,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相互交流。
2.“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不再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宠儿”。
他们必须学习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同时,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也促使他们更快地去适应并遵守很多规则:他们使用同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同一种语言,甚至穿着同样风格的服装。
在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个性。
而使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正是表达个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3.“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了想象力,然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此,在他们幻想美好未来的同时,现实却常常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学业压力,恋爱压力,求职压力等等。
在渴望释放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创造了大量的流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从同伴中获得了心理安慰和支持,找到了心理上的认同。
本文作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流行语中的许多时尚的单词和短语都是表达学校生活的种种压抑和无奈的。
(二)客观原因1.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统计数字,到2011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505000000,期中13.29%是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为67100000。
在所有大学生用户中,有66.3%每天在互联网花费时间为3-4小时。
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
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计算机领域(包括互联网)的流行语词汇占流行语的比例约为26%,可见网络是流行语的主要来源之一。
2.大众传媒本文所考查的大众传媒包括电影,电视节目,流行歌曲等。
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通常为流行明星。
他们关注甚至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关注最新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发现和传播其中出现的一些新鲜词汇和短语。
另外,他们试论大学生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曹顺娣(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摘 要: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流行语已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学界对其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有些研究涉及到某些具体语域,如网络流行语,手机流行语等。
但是,在大学生流行语这一领域,深入全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
本文试图从言语社区这一视角来分析我们身边颇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大学生流行语,并探究这一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流行语;形成原因;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09-0072-01(下转第79页)2012年Vol.27 No.9李晓红:浅评高校钢琴教学的新思维已经过去的节拍。
应该全身心投入后面的章节,将前面的失误尽量忘记。
4.在表演之前,让学生在舞台上多做几次模拟,用渐序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积累演出经验。
实践也证明,有过多次登台经验的学生在演出时更有信心,表演也更出色。
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从模拟表演中体会到表演所带来的宝贵经验,固步自封永远是不可取的。
5.当然,艺术实践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但是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演出前要休息好,保持头脑的清醒,有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演出的欲望和必胜的信心。
老师在演出前要引导学生在演出前调节好生活和学习练习的节奏,可以让学生降低紧张感和“考前焦虑症”。
这些年,我们每年都实践模拟数场钢琴音乐实践音乐会,那些经常参加模拟演出的学生,都已经去除了怯场的心理。
不论演奏技术的高低,老师都应该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在艺术实践音乐会的舞台上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进行登台演出。
而且在演出之前,一定要经过了真正的舞台艺术实践的淬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克服心理紧张。
同时,表演时,要有一颗热情、放松的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演出。
综上所述,钢琴作为一门弹奏表演的艺术形式,钢琴演奏者最终都要走上舞台面对观众进行公开演出。
在实践中以钢琴音乐会的形式对高校内的学生钢琴水平进行评估,既符合了现代钢琴教育教学的规律,也符合了高等师范院校在音乐师资力量培养的定位和要求。
高校老师应该继续探索钢琴音乐会的组织形式和方式,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断的锻炼自己,树立坚强的信心,充分而有创造性的体现出音乐的内涵,使得自己演出的节奏更赋有美感,使得自己的弹奏演出素质更加贴合实际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 [1]刘春分.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探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126-128.[2]元畅.谈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03-105.[3]李洋,袁源.浅谈钢琴背谱的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154.[4]孙翩.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获得独立工作能力——钢琴教学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04):89-94. [5]陈晶.钢琴课中四手联弹的教学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0-152.[6]邬绍琴.互动式钢琴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0):87.On the new thought of piano teaching in higher schoolLi Xiao-hong(Ding Xi Teachers’College,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Abstract: People estimate piano teaching through practical music composition usually during the music teaching in higher Chinese teachers’ college. There is a lot of advantages in this process, however, the lots of disadvantages are also growing. This article will display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and simple disscussion of disadvantages in normal music teaching. Moreover, some good advices will be proposed from author herself.Key words: piano, effects of teaching, estimation and esperience [责任编辑:邓 乐]关注有趣的广告,并且把其中的台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笔者调查(2007),来源于大众媒介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1%。
3.外国语言和文化众所周知,外语尤其是英语在中国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为了出国或找到一个好工作,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接触外国语言和文化,并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中的一些单词和短语来显示他们的个性或者博学。
近年来,随着外国电影和电视大量进入中国,作为电影电视的主要受众群,大学生在欣赏电影电视的同时,也接受了其中很多常用表达方式并运用在日常交流中。
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于外语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1%,与来自于大众媒介的比例相似。
4.方言大学生通常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在很多方面相互影响,包括各种方言的融合。
以南京为例,本地方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普通话,但许多发音和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来自其它地区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一些发音和表达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很可能进入流行语的范畴,而广泛应用于各高校。
根据笔者的调查(2007),来自于方言的流行语所占比例约为27%。
四、结束语本文将大学生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这种独特的语言变体的形成原因。
大学生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从语言与文化,思维的关系出发,对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