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初探
谭楠
对外汉语专业3班
摘要:本文试图用社会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观点,对当前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现象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以期了解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而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促成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社会方言;言语快感;社会转型
〇引言
0.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必须经常地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的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正是这个缘故,我们只有联系社会的发展,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发展。”①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就为社会与语言搭起了一座桥梁。语言和社会存在“共变”关系。这个社会语言学的新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学者布赖特(W·Bright)的《社会语言学》中,大致意思是说:语言是一个变量,社会也是个变量;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从而引起种种变化。换句话说,当社会发生激变或渐变时,语言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②所以,正像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指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③。
0.2 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快也是最直接地,即体现在流行语这一现象上。因为流行语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流行语现象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从社会语言学或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认为,不同领域内的流行语现象反映着不同领域内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转变。因此,未
来流行语研究的领域应当更加细化,对不同社会行业、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学历、地域等各类人群使用的流行语进行考虑,这样或许能为我们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和语言的变迁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0.3 在当前的流行语研究中,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大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大量精英群体聚集于此,他们引导着这个社会思想、知识、价值的前进方向。而大学生作为这群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维价值、文化趣味往往就通过校园流行语得到体现。基于此,笔者希图以一个亲历者和体验者的身份,在本文中尝试着对每天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第一手语料进行大体的梳理,以期对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现象获得更深的了解。
一对于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界定
1.1 本文中关于流行语的界定
在对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进行梳理前,有必要解释一下流行语的含义。
1.1.1 其实,对于流行语的内涵,至今还存在着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段时期内人们说得最多的词汇,而不管是在口头上还是在媒体上,不管该词语的流行是由于政府的提倡还是出于民间的创造。”④
例如,北京青年报今年1月16日发布的一则新闻里就报导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联合发布了一年一度的(笔者自注: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神六)’、‘节约型社会’、‘和平发展’、‘一篮子货币’、‘油价上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连宋大陆行’、‘取消农业税’入选。”
这里的十大流行语就属于第一类流行语。研究这类流行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相关新闻就转述了2004年度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时,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张普教授的话,“发布流行语是尝试从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扫描,为读者提供一个观察中国变革的独特视角。”
1.1.2 流行语的第二种理解,是“指民间流行的具有新颖性、俚俗性和生动性的一种口头语汇”④。与前一种相比,它少了些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多了些时尚的
民情民风,所以更能体现一种语言的民间自发性。同时,对这类流行语进行研究同样也能为把握时代脉搏、透析世风民情提供一个独特而有趣的视角。
本文中探讨的流行语主要是指第二种。
1.2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定义
所谓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指主要流行于大学校园中的时尚语汇,其主要构成成分是单独的词,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特定的句型或句式。操这些语汇的人士以大学在校学生为主,也包括部分大学毕业生、个别在校教师乃至一些身处校外但年龄与大学生相近的青年群体。
社会语言学中有个术语叫做“社会方言”。所谓社会方言,“一般说来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变异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特殊的、使用范围较窄的词语方面。它必须依托于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⑤。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大学校园流行语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变异,具体而言,是由阶级变异、行业变异和年龄变异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二对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分析
2.1 有学者曾对中国人民大学的二三年级本科生做过一个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根据统计,在较小的范围里十大校园流行语分别是:郁闷、傻逼、去死吧、酷、考G考托、QQ、牛逼、你考研吗、有没有搞错、上网。除了这些外,流行语还有I服了U、真恶、爽、你变态呀、小强、晕、无语、好棒、帅哥、靓妹、美眉、挂、逃学、新东方、倒、一般般、我操等,涉及范围从日常学业、生活、理想追求、爱好、个人性格等等无所不包。④
如果让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来读上面这些词或短语,他一定会觉得十分别扭。先不提这些词或短语的表达方式是否合理,光说一些原本在普通话里就存在的词,由于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年轻人如果用这样的语汇来跟这位老人交流,一定会让他如坠云雾之中。
2.2 要为这样的老人解惑就需要对大学校园流行语进行深入分析,而这又势必要涉及到类型分析的问题。然而,这种特殊语汇的内部构成复杂奇怪,有的甚至很难说明白。在本文中,笔者将尝试着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分析。
2.2.1 按意义类型分类
a. 学业方面
毋庸置疑,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的流行语自然很多。
(1) 关于日常学习的
如【翘课】*,意为逃课,但跟逃课比起来显得更加理直气壮、潇洒从容。【翘课】一词在大学校园里全面取代了逃课,可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叛逆精神的一种体现。
与此相关的有【蹭课】,这应该源于北方方言“蹭饭”,意思就是旁听。
又如【挂】本指挂彩,即流血受伤。后引申为死亡,常出现于一些黑帮片中。这一意项的出现与黑帮切口类似。可是,大学生们却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挂科”,即考试不及格。或许与直接说某门考试不及格相比,说【挂】显得更有英雄般的悲剧色彩吧。
与考试相关的又有【套题】一词,意为在考试前千方百计向老师打听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甚至答案等。“套”字有“设圈套”之意,学生们用这个词,有显示自我聪明的意味。
另外与考试有关的有【裸考】一词,指不复习直接上考场考试。显然,这样去考试,“挂科”的可能性极高。裸考,一方面说明当事人完全没有作任何准备(可算得上是“赤裸”着的),另一方面暗示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带有强烈的幽默和自嘲意味。
如果,某位同学在学习或者其它方面能力极强,那么多半会被赠以【牛人】的雅号,这个词大抵是从北京方言“牛”发展而来,表示一种赞美。相反,如果某同学每日沉迷于学业以外的事,那他的行为就会被称为【堕落】。【堕落】的一个结果就是成了【特困生】,意指上午第一节课就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
(2)关于毕业的
【考研】近些年在校园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去,大学生毕业之后大多会有工作分配,或者自己直接找到工作单位;这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四、大三学生选择报考研究生,使自己以后面临就业时能更有竞争力。
与此相关的流行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