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_徐鹏飞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分析及分子鉴定
wr o d l . D Pl e o y m to n e fr e i s s 恤 n t c tl l u s i r a v sa ne ec f iv t em e 击 o d rc o f o n t r o i l gt n ed h i e s s a . e P . s j o O e . s o y ea b ni n e t a r c t 1 n i o sat Pi y c lm a o el d o fg e et n og e n e比 l io t a n s h i P , T h e e r i s s t a n c e en g es ns i o y ea b nc nb a ep os t u 1 ed t a b s a do e nt e g h n f e rg o en et h e o . Ma y ’ I n y P l td n a i a e e s e r s i s 妞 n c e g e n si e cl n di u n g ve e s r a 1 P b t y o P h t h o ar r o tr o tr O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s o y ea b nh a v eb ee nm a P edw p i t hm o1 ul c e rm a a r k e .U r i s gt n i g 1 1 t I yl i l 止 e dn l o 】 e ul c r a m r a k e st r od e t e tr c si e s t a 幻 c e en g n p 1 m o s a rc l u va i t s h r a s b e e nb c e o m i g ar n Pi a da n d e ec f iv t ew a y ri o f s d if t n ca i io t no fr e i s s a t n c e e g es n . T 卜 e o j b e iV t c e s ft o is h s t u d y er w et O d e t e mi r eP n h t y 0 p h t h o ar r O O t tr O r e i s s t a n c e g e n si e ns o es m o y e b nc a u1 t i v so ’ I a r1 i n e s , o t d i s c o v e r s 加v lr e e i s s l a n c eg ne e s , 即 dt os c r e e nr e i s S t a n t c u l t v i s o r a rl i n e s ob t eu S e d i d e r t c yf l o r i d e s ec s a o n r t 0 l nd a r e s i s a t n c e b e r e i d g. n R e a c t i o so n f l 2 l oy s ea b n lt U C i v so r a rl es n i c o l l e c t e d 丘 o ml Z P r o v l n c e s ol t Z s t r a i s n o f PS j o a e w 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yu b si n g a od m i i f e d h y P o c o y t l i oc n ul io t a n Ch e t ni q u e . A m o n g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推导
WU Jn— i g , IC n , I i ja H N u—ze WA G J u j n L e Q U L — u n ,C A G R a hn , N i h n n—seg ( . oba e ac ntu ot es A r utrl nvrt; 1 Sye nR s r Is t eo N r e h it f h— at gi l a U i sy c u ei K yL brt yo yenB o g hns Miir d ct n H ri 10 3 , hn ; e a oao S ba i o yi C ie nsyo E uai , abn 0 0 C ia r fo l n e t f o 5 2 S iu rnho e og agA a e yo r utrl c ne , uh a1 2 5 ,C ia . u aB a c H i nf n cdm A i l a i c S iu 5 0 2 hn ; h f l i f g c u Se s
摘要 : 采用下胚轴 伤 口接种 法 , 利用 课 题组 在黑 龙 江省 分离 鉴定 的 8个 大 豆疫 霉根 腐病 生理 小 种 (ae 、 rcl rc3 rc4 r e rc9 rcl 、 c4 、 c5 ) ae 、 e 、 c5、 e 、 e3 r e4 r e4 对黑龙江省 曾经大 面积推 广种 植 的 4 a a a a a a 4个 大豆 品种进行 接种鉴 定。 结果表明 , 8个生理小种分别有 4 . % 、9 5 、0 9 、3 2 、6 8 、5 5 、18 、2 7 对 5 5 2 . % 4 . % 4 . % 3 . % 4 . % 3 . % 7 . %表现抗性 或中间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中国鉴别寄主的初步筛选
关
键
词 :大 豆 ;大 豆 疫 霉 根 腐 病 菌 ;生 理 小 种 ;鉴 别 寄 主
中图 分 类 号 :¥ 6 . ,s / 9 C 8 l 5 5 0 7 5 5 1 5 5 i o ] ,s / 9i3 I
文献 标识码 A
株 在 全 部 鉴 别 寄 主 上 表 现 出 稳 定 的 抗 感 反
13 接 种保 湿方 法 .
采 用 下 胚 轴 伤 口菌 丝
接 种 法 。试 验 重 复 一 次 。
以 寄 主 大 豆 的 死 亡 率 作 为 抗 感 的分 类 标
维普资讯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 3卷
中对病原 菌 ( H4菌 株 ) 现 出 稳 定 的 抗 感 特 表
性 约。
准 。 次 试 验 死 亡 率 均 小 于 等 于 2 的 寄 主 两 0/ 9 6 定 为 抗 病 ,记 为 R;死 亡 率 均 大 于 等 于 8 0/ 9 6 的 寄 主 定 为 感 病 ,记 为 s;死亡 率 均 在 2 0 和 8 之 间 原 寄 主 定 为 中 间 类 型 .记 为 I 0 。
维普资讯
第 3 3卷 第 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 2): 3 3( I 9~ I 2 4
20 0 2年 6月
J u n lo r h a tAgrc lu a nie st o r a fNo t e s iu t r lU v riy
收 稿 日期 : 2 0 一 O 一 O 01 9 3
感 病 品 种 ( ) 黑 6 9 —3 0 巴 9 5 系 、7 7 、 0、
大豆种质资源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大豆种质资源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李宝英
【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631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
【总页数】2页(P205-206)
【作者】李宝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药应用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东北三省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表现 [J], 吕慧颖;孔凡江;许修宏;袁晓丽;杨庆凯
2.大豆品种RGA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 [J], 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唐卿华;盖钧镒;邢邯
3.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 [J], 徐鹏飞;吴俊江;范素杰;陈晨;李宁辉;王金生;李文滨;张淑珍
4.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J], 靳立梅;徐鹏飞;吴俊江;李文
滨;邱丽娟;常汝镇;陈维元;于安亮;王金生;南海洋;陈晨;韩英鹏;陈艳秋;丁广洲;张淑珍5.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 [J], 张淑珍;徐鹏飞;吴俊江;李文滨;邱丽娟;常汝镇;陈维元;于安亮;王金生;靳立梅;陈晨;南海洋;陈艳秋;丁广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植物保护姓名:郭亮学号:20114570指导教师:马淑梅2014年 5 月 7日摘要通过对大豆品种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旨在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源和挖掘新的抗病基因。
采用苗期下胚轴接种方法,对黑龙江和吉林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优势生理小种。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137份大豆品种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54个,占39.4%,表现感病的有83个,占60.6%。
吉林省的54份大豆品种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34个,占63%,表现感病的有20个,占37%。
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5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鉴的黑龙江省99个大豆品种中,有41个品种抗1个或1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41.4%。
其中,有9个品种对5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9.1%;有3个品种对4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3.0%;有5个品种对3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5.1%;有14个品种对2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14.1%;有10个品种对1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10.1%。
关键词大豆品种;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AbstractWe identify soybean cultivar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sojae to supply good anti-disease resource for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discover new disease-resistant genes. We use seedling stage hypocotyl inoculation method to vaccinate advantage physiological seeds of Phytophthora sojae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soybean cultiva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4 soybean cultivars in 137 cultiva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39.4%, and 83 cultivars were susceptible to disease, occupied 60.6%. While in Jilin Province, 34 cultivars in 54 soybean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63%, 20 ones were susceptible, occupied 37%.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soybean cultivar resistant to 5 physiological seeds revealed that in 99 soybean cultivars from Heilongjiang identified, there were 41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one or more than one seed, occupied 41.4% of the total identified, and 5 cultivars resisted to 3 seeds, occupied 5.1%, as well as 14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2 seeds, occupied 14.1%, and 10 cultivars was able to resist to 1 seed, occupied 10.1%.Key wordssoybean cultivar; Phytophthora sojae; resistant evalu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1.1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 (1)1.1.1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 (1)1.1.2大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1.1.3大豆根腐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 (2)1.2大豆疫霉根腐病致病性变异与研究目的 (2)1.2.1大豆根腐病致病性变异 (2)1.2.2研究目的 (3)第二章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供试材料 (4)2.2试验方法 (4)2.2.1大豆植株培植 (4)2.2.2鉴定方法 (4)2.3调查评价标准 (4)第三章结果分析 (5)3.1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 (5)3.1.1大豆品种对1号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5)3.1.2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8)3.1.3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国外的大豆品种抗性比较 (13)第四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8)第一章前言1.1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1.1.1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大豆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病害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破坏性病害之一,该病于1948年首先发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54年在北卡罗兰那州被确认为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起,之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阿根廷、前苏联、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都发现了该病,仅美国就有800万公顷受害。
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抗病性鉴定
当全 株有 9 5 的荚 变 为褐色 , 摇 动 时开始 有 响声 的植株 达 5 0 以上时 , 开始 收获 。
1 0 参 考 文 献
[ 1 ] 沈海波 , 吴秀华. 克 山县 大 豆 窄 行 密 植 栽 培 技 术 的 应 用 E J ] . 大豆通报 , 2 0 0 6 ( 5 ) : 5 - 6 .
重要意 义。
关键词 : 大豆疫霉根腐病 ; 生理小种 ; 抗 病 性 鉴 定
大 豆疫 霉根 腐病 是一 种分 布较 广 、 危 害极 其严 重 的 土传 性病 害 , 大 豆 疫霉 病 菌 1 9 9 3年 在 我 国正 式 报 道
并进 行 初步研 究 口 。 ] 。该 病 害在大 豆整 个生 育 期都 可 以发 生 , 其病 原 菌 侵 染植 株 的根 、 茎、 叶 和部 分 豆 荚 , 引
・
4 ・
现 代 化 农 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1 7 年第 6 期( 总第 4 5 5期 )
大 豆疫 霉 根腐 病 生 理 小 种抗 病 性 鉴定
冯 涛, 谢丽华, 陈 明丽 , 高 虹
( 黑 龙 江 省 农 垦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 哈 尔滨 1 5 0 0 3 8 )
龙江农业 科学 , 1 9 9 8 ( 2 ) : 2 7 — 2 8 .
E 4 1 魏云 山 , 王会才 , 生 国利 , 等 大 豆 综 合 高产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E J ] . 内蒙 古 农 业 科 技 , 2 0 0 7 ( 5 ) : 2 3 — 2 4 , 5 3 . E 5 3 牟红军 , 王立娜 , 林 建 民.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滴灌栽培 技术研究初报[ J ] . 大豆科技 , 2 0 1 0 ( 3 ) : 5 1 - 5 3 .
大豆疫霉菌毒素处理大豆品种后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
c(C(c(cc‘
(c(c(‘(‘(‘ ((((( < (C(((((((((((((‘‘‘‘‘(((‘‘‘‘‘‘‘‘‘‘‘‘‘‘‘‘‘‘‘‘‘‘‘‘‘‘‘‘‘‘‘‘‘‘‘‘‘‘‘‘‘‘‘‘‘‘‘‘‘t‘‘‘‘‘‘‘‘‘‘‘‘‘‘‘‘‘‘‘‘‘‘‘‘‘‘‘‘‘‘‘‘‘‘‘‘‘‘‘‘‘‘‘‘‘‘‘‘‘‘‘‘‘‘‘‘‘‘‘‘
鉴定 结 果一致 ) 。
l 6范 昌发 , 孙春昀 , 郭骁才等 . 型高粱 细胞质雄 性不育 系与其 保 A
持 系 的胞 质 D A 和 核 D A差 异 .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0 17 N N 20 ,
( )2 1 9 3 :9 ~2 6
徐鹏飞 , 韩英鹏 , 张大勇 , 李文滨, 通讯 地址同第 l 者 作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00 2 5 “ 340 8 ) 大豆疫霉根腐病 菌分 离 纯化、 生理 小 种 鉴 定 、 性 资源 筛选 及致 病 过 程 中 E T分 析 ” 抗 S 资助
病 于 14 9 8年 首次 在美 国的 印地 安那 州 发现 , 后相 而
大 豆疫 霉 根 腐 病 病原 菌 : 试 疫 霉 根腐 病 菌 为 供
1号 生 理 小 种 , 小 种 是 黑 龙 江 省 的优 势 生 理 小 种 该
( 由东北农 业 大学 许修 宏博 士 提供 ) 。
供试 大 豆 材 料 为 : 农 1 抗 ) 绥 农 1 ( ) 绥 0( 、 5抗 、
局 , 3 .7万 h 大豆 田出现该病 害 , 为严 重影 有 06 m 成 响大豆 生 产 的新 问题 ] 目前 , 大 豆 疫 霉 根 腐 病 。 对 菌致 病 因子— — 毒素 及其 胁 迫下 的一 些 生 理生 化 抗 性 机制方 面的研 究 还少 见报 道 。在外 界 病 原 菌或 致 病 因子胁 迫条件下 , 物往往会 产生许 多 与病原相 关 植 蛋 白。在 此类蛋 白家族 中 , 具有 几丁 质酶及 葡 聚 多数 糖酶 活性 。近 年来 , 已有 一 系 列研 究 证 明 , 物 在 受 植 到各 种 诱 导 因 子 作 用 时 , 几 丁 质 酶 活 力 都 会 大 其 大 提 高 , 提 高 幅度 从几 倍 到 几百 倍 不 等 。 以 , 其 所 现
大豆疫霉病病菌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
大豆疫霉病病菌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作者:纠敏李晶晶李伟山冯辉刘瑞显魏利辉周冬梅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為了开发对大豆疫霉病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资源,从健康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2株对大豆疫病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放线菌菌株JAX-13和JAX-14。
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JAX-13和JAX-14分别为放线菌属细菌( Actinomycetales bacterium )和链霉菌( Streptomyces )。
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26%和50.06%;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疫霉病病菌菌丝排列杂乱无章,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且菌丝内部出现原生质聚集成块现象。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JAX-13和JAX-14发酵液处理的大豆对大豆疫霉病病菌的防效分别达56.56%和72.22%,且菌株发酵液对大豆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总体来看,菌株JAX-13和JAX-14生防效果优良,是2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放线菌。
关键词:放线菌; 链霉菌; 生物防治; 大豆疫病; 大豆疫霉病病菌中图分类号: S482.2 +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440(2021)05-1137-06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and biocontrol effect of actinomycetes against Phytophthora sojaeJIU Min 1 , LI Jing-jing 1,2 , LI Wei-shan 1,2 , FENG Hui 2 , LIU Rui-xian 3 ,WEI Li-hui 2 , ZHOU Dong-mei 2(1.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 China; 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3.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Abstract: To develop actinomycete resources with antagonistic effect on Phytophthora sojae ,two strains of biocontrol actinomycetes JAX-13 and JAX-14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from healthysoybean rhizosphere soil, which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soybean Phytophthora blight. Through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identification, strains JAX-13 and JAX-14 were identified as Actinomycetales bacterium and Streptomyces ,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plate confront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wo strains to P. sojae were 56.26% and 50.06%, respectively. Through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hyphae of P. sojae treated by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JAX-13 and JAX-14 strains arranged disorderly, the growth of hyphae was inhibited and the protoplasm in hyphae gathered into lumps. The results of p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fter treated with fermentation broth of JAX-13 or JAX-14 strai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soybeans against P. sojae were 56.56% and 72.22%, respectively,and the fermentation broth showed some promoting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soybean plants. In general, strains JAX-13 and JAX-14 are two kinds of actinomycete with good biocontrol effect and show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 biological control; soybean blight; Phytophthora sojae大豆疫病是由大豆疫霉菌( Phytophthora sojae )感染引起的一种分布范围广、危害极其严重的全球性土传病害,防治十分困难 [1-2] 。
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计划;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大豆 PI437654 抗孢囊线虫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14QN19)。 第一作者简介:成瑢,女,1990 年出生,湖南蓝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与微生物分子互作研究。通信地址: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湖 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E-mail:crl5423@。 通讯作者 :刘世名,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学。通信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E-mail:smliuhn@。 收稿日期:2015-10-16,修回日期:2015-12-22。
由腐霉菌侵染引起的大豆根腐病在中国东北及 黄、淮海大豆产区都有发生。这种根腐病虽不及镰刀 菌引起的根腐病发生普遍 ,但危害性更大。腐霉菌以 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其菌丝体和卵孢子 可在病组织和土壤中越冬 ,在不良环境下主要以卵孢
子越冬。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发 生 ,发病部位以及附近的土壤表面有白色棉絮状菌丝 体,并呈油滑状外观。而在较干燥的条件下,腐霉菌侵 染植株根系和近地面幼茎部分,导致病株生长缓慢、黄 化,引起出土前或出土后幼苗猝倒、根部腐烂。 1.5 立枯丝核菌
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
0引言随着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1-6]、疫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多种病害的复合侵染是大豆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种病害交互感染,使大豆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以往的大豆病害防治往往用化学药剂防治,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环境的深度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而且化学药剂往往对单一病害有效,很难做到喷施一种化学药剂,解决多种病害的危害。
所以,应种植抗病品种,特别是能抗多种病害的品种,从根本上解决大豆多种病害的危害,提高单产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病原菌的采集遍布全省共采集、分离、纯化灰斑病菌株48个,疫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农科院基础性研究资助项目(2006BAD21B01)。
第一作者简介:顾鑫,男,1980年出生,研实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豆病理研究,通信地址:154007黑龙江佳木斯安庆路269号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E-mail :guxin1111@ 。
通讯作者:丁俊杰,男,1974年出生,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豆病理研究,154007黑龙江佳木斯安庆路269号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E-mail :me999@ 。
收稿日期:2010-02-01,修回日期:2010-04-01。
大豆对主要病害多抗性种质资源鉴定顾鑫,丁俊杰(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近年黑龙江省生产上大豆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大豆高产、优质的限制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了解大豆生产上病害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危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
作者大量收集了国内外大豆资源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鉴定各品种(系)对大豆灰斑病、疫霉病和根腐病的抗性,然后进行双抗和多抗性鉴定。
共筛选出3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3份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双抗资源,筛选出2份抗病毒病和灰斑病的双抗资源。
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多抗亲本。
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
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作者:刘淼来永才李炜毕影东刘明徐鹏飞李琬王玲邸树峰丁俊男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野生大豆抗病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利用24份栽培大豆对离体叶片接种法和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结果]离体叶片接种法与下胚轴接种法之间的相关呈极显著,且2种方法差异不显著,证明了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同样准确可行。
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77份黑龙江省采集的野生大豆资源的抗病性鉴定,获得27份抗病材料。
[结论]离体叶片接种法操作简单,适合野生大豆抗病性鉴定。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鉴定;叶片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1-0043-04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cultivated soybean sources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by leaf inoculation method. [Method] We studied the accuracy o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24 soybean sources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by leaf inoculation method and hypocotyl wound inoculation method, and identified 177 G. soja varieties from Heilongjiang by leaf inoculation method. [Result]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inoculation and hypocotyl inoculation method,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t same time, 177 G. soja varieties from Heilongjiang were valuated the reactions to P. sojae race 1 by way of leaf inoculation. Of all the varieties tested, 27 were resistant. [Conclusion] The leaf inoculation is easy to operate and suitable for the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of wild soybean.Key wordsGlycine soja;Phytophthora sojae;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Leaf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1-3]。
检测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检测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方法及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亚光,徐淑霞,昝凯,周青,张志民,王凤菊,杨慧凤,郭海芳,李明军
申请号:CN201910708908.0
申请日:20190801
公开号:CN110273022A
公开日:
201909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大豆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方法及应用,所述引物序列是由序列表中分子标记sat186和分子标记satt683的上下游引物组成的引物对。
本发明提供了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子标记sat186和分子标记satt683,连锁距离分别为5.1cM和9.3cM,抗病基因Rps1498对超强大豆疫霉菌株PsJS2表现抗病。
利用与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对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延长品种的抗病性。
本发明中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专用引物将在大豆抗病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申请人: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地址: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文明大道83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耿路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大豆疫霉根腐病与综合防控措施
齐贵;王卫
【摘 要】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大豆,引起幼苗的猝死和成株的根腐,是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每年给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我国自1989首次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分离到该病原菌以来,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报道有该病原菌的分布,特别在黑龙江和福建发生较为严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了概述,并对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旨在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参考。
[3]Malvick,D.K.,and Grunden,E.Traits of soybean-infecting Phytophthora populations from Illinois agricultural fields[J]. Plant Dis.2004,88:1139-1145.
[4]许修宏,吕慧颖,杨庆凯,等.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性与DNA多态性之间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297-301.
1.2 病原物
大豆疫霉菌幼龄菌丝无隔膜、多核;老化时产生隔膜。通常在菌丝中间可以产生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菌丝膨大体。孢囊梗单生,不分枝,顶部产生游动孢子囊,不脱落,卵圆形至倒梨形,顶部稍厚,无乳突,其内可分化形成游动孢子,顶端破裂释放游动孢子,有内层出现象。游动孢子卵圆形,双鞭毛,游动缓慢,几个小时后很快形成休止孢,休止孢萌发形成菌丝,有时萌发产生次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宗配合,雄器一般侧生,藏卵器受精后发育成卵孢子,卵孢子球形,黄褐色,细胞质浓缩壁厚,萌发产生芽管,进一步形成菌丝或分化产生游动孢子囊。
[5]张淑珍,吴俊江,徐鹏飞,等.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力类型及15号小种的首次报道[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 (2):229-234.
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抗性资源筛选
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抗性资源筛选张淑珍;徐鹏飞;雷虹;兰雨峰;韩英鹏;张大勇;赵世君;李文滨
【期刊名称】《大豆科学》
【年(卷),期】2006(25)2
【摘要】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
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总页数】4页(P141-144)
【关键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生理小种;抗性资源
【作者】张淑珍;徐鹏飞;雷虹;兰雨峰;韩英鹏;张大勇;赵世君;李文滨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 [J], 张佳环;高洁;袁美丽;李玉
2.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J], 张佳环;高洁;袁美丽;李玉
3.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J], 于佰双;王
家军;马书君
4.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 [J], 徐鹏飞;吴俊江;范素杰;陈晨;李宁辉;王金生;李文滨;张淑珍
5.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外引水稻资源的抗瘟性筛选 [J], 张国民;马军韬;刘迎雪;任洋;辛爱华;夏天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抗性鉴定
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抗性鉴定
徐桂芬
【期刊名称】《作物品种资源》
【年(卷),期】1992()1
【摘要】1986~1990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1991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48个,占参鉴品种的2.4%。
承德地区的抗病品种较多。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徐桂芬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51
【相关文献】
1.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J], 李楠;李明姝;颜秀娟;孙星邈;马金宝;张子臣;韩喜福;王敏谦
2.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J], 孔祥超;李红梅;耿甜;黄文坤;彭德良
3.吉林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田间抗性鉴定初报 [J], 李楠;牟忠生;杨振宇;王昱
4.黄淮地区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抗性鉴定 [J], 张磊;戴瓯和
5.中国小黑豆抗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机制的研究Ⅰ.抗源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J], 颜清上;陈品三;王连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姚海燕;王晓鸣;武小菲;肖炎农;朱振东【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年(卷),期】2010(11)2【摘要】大豆品种早熟18是抗疫霉根腐病的有效抗源。
本研究鉴定和分子标记早熟18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以期为该品种的有效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以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与早熟18杂交建立分离群体。
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早熟18对大豆疫霉菌抗性由1个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名为RpsZS18。
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RpsZS18位于大豆分子遗传连锁群D1b上的SSR标记Sat_069和Sat_18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 cM和8.3 cM。
RpsZS18是D1b连锁群上鉴定的第一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
【总页数】5页(P213-217)【关键词】大豆;早熟18;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SSR标记【作者】姚海燕;王晓鸣;武小菲;肖炎农;朱振东【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与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Rps1-c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J], 曲娟娟;任桂萍;许修宏2.大豆品种绥农10抗疫霉根腐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SSR标记 [J], 于安亮;王欣;姜良宇;徐鹏飞;王金生;张淑珍;吴俊江;李文滨;陈维元;李宁辉;范素杰3.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 [J], 刘丽君;孙欣;薛永国;杨喆4.用SSR标记分析抗疫霉根腐病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J], 杜青;朱振东;肖炎农;王晓鸣;武小菲5.大豆抗花叶病毒及耐疫霉根腐病的SSR标记分析 [J], 卢双勇;韩英鹏;滕卫丽;李文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土壤中大豆疫霉菌分离新方法
菌物系统22(1):142~147, 2003Mycosystema一种土壤中大豆疫霉菌分离新方法∗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由于腐霉菌的干扰,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十分困难。
利用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和大豆对病原菌的选择作用排除腐霉菌,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用不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叶碟诱钓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将诱钓叶碟直接接种不含抗大豆疫霉菌基因的大豆植株,再对病株进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分离获得大豆疫霉菌。
此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排除腐霉菌干扰和细菌的污染,直接获得纯化菌株。
应用该方法我们在以前未报道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分离到大豆疫霉菌。
关键词:疫霉根腐病,叶碟诱钓法,选择性培养基,腐霉菌污染中图分类号:Q9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15(2003)01-0142-0147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引起的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Schmitthenner,1985)。
该菌为土居真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能有效地从病株上分离该菌,但土壤中由于多种腐霉菌存在,使得该菌的分离变得十分困难(王晓鸣等,1998;Marks & Mitchell,1970)。
目前,已有一些从土壤中分离大豆疫霉菌的方法,但分离效果并不理想,且操作困难(Schmitthenner & Bhat,1994)。
我国是大豆起源地,也是大豆主要生产国,目前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报道仅局限于黑龙江和安徽等省,其他大豆生产区虽有根腐病发生,但是否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还需要广泛调查(苏彦纯和沈崇尧, 1993;韩晓增等,1998;朱振东等,1999)。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简便有效的土壤中大豆疫霉菌分离方法。
大豆疫霉根腐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大豆疫霉根腐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肖淑芹;胡远富;薛春生;段玉玺;王斌斌
【期刊名称】《大豆科学》
【年(卷),期】2005(24)2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威胁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就和品种合理布局密切相关大豆疫霉根腐病菌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标记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定位和抗性资源的分子鉴定等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39-143)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大豆生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基因标记;分子鉴定;抗性资源;抗病基因;病害;选育
【作者】肖淑芹;胡远富;薛春生;段玉玺;王斌斌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农业部北方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51;Q7
【相关文献】
1.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J], 李勃;薛健;孙大雁;宋冰;杨微;王丕武
2.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J], 代瑞平;刘海
3.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J], 张淑珍;丁广文;李文滨;杨传平;林世锋;徐鹏飞;宁海
龙;张大勇;姜振峰;武小霞
4.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王芳
5.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研究进展 [J], 昝凯; 徐淑霞; 季珊珊; 陈亚光; 周青; 张志民; 杨慧凤; 王凤菊; 郭海芳; 李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2期2010年 4月大豆科学S O Y B E A NS C I E N C EV o l .29 N o .2A p r . 2010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徐鹏飞1,吴俊江2,范素杰1,陈 晨1,李宁辉1,王金生2,李文滨1,张淑珍1(1.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收稿日期:2009-1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317,30810103063,30400285);黑龙江省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N C E T -06-007);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 20081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L R B 06-010);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60400835);博士后落户黑龙江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L B H -Q 05032)。
第一作者简介:徐鹏飞(1980-),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大豆抗病遗传育种。
E -m a i l :x p f 2008@y a h o o .c o m .c n 。
通讯作者:张淑珍,教授,博士。
E -m a i l :d n z h a n g s h u z h e n @y a h o o .c o m ;李文滨,教授,博士。
E -m a i l :w e n b i n l i @y a h o o .c o m 。
摘 要: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
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
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
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大豆疫霉根腐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中图分类号:S 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41(2010)02-0272-04I s o l a t i o n o f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s o j a e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R a c e 3i n S o y -b e a nG e r m p l a s mX UP e n g -f e i 1,W UJ u n -j i a n g 2,F A NS u -j i e 1,C H E NC h e n 1,L I N i n g -h u i 1,W A N GJ i n -s h e n g 1,L I W e n -b i n 1,Z H A N GS h u -z h e n1(1.S o y b e a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N o r t h e a s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N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D e p a r t m e n t ,H a r b i n 150030;2.S o y b e a n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A c a d e m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a r b i n 15008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r o o t a n d s t e mr o t o f s o y b e a nc a u s e d b y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s o j a e i s a d e s t r u c t i v e d i s e a s e i n s o y b e a n p r o d u c -t i o nr e g i o n s a l l a r o u n dt h ew o r l d .U t i l i z a t i o nr e s i s t a n t c u l t i v a r i s t h em o s t e c o n o m i c a l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ys a f em e t h o d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a g a i n s t t h e d i s e a s e ,a n d s c r e e n i n g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r m p l a s mi s t h e b a s e m e n t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b r e e d i n g .At o t a l o f 292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 (i n c l u d i n g 153n a t i v e s o y b e a ng e r m p l a s m a n d 139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 )a n d 236w i l ds o y b e a ng e r m p l a s m w e r e i n o c u l a t e d w i t hr a c e 3o f P h t o p h t h o r as o j a e i s o l a t e df r o m J i a n s a n j i a n g w h e r e t h e r e i s s e r i o u s d i s e a s e o c c u r r i n g i nH e i -l o n g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At o t a l o f 80c u l t i v a r s w e r e r e s i s t a n t ,93h a d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r e a c t i o n ,a n d 119w e r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r a c e 3,r e p r e s e n t i n g 27.4%,31.8%a n d 40.8%o f a l l t h e c u l t i v a r s t e s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n u m b e r o f r e s i s t a n t n a t i v e s o y b e a n w a s 49,r e p r e s e n t i n g 32.0%o f a l l t h e n a t i v e s o y b e a n g e r m p l a s m ,w h i c h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n a t i v e r e s i s t a n t g e r m p l a s m w a s h i g h e r .At o t a l o f 49w i l d s o y b e a n g e r m p l a s m w e r e r e s i s t a n t ,55h a d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r e a c t i o n ,a n d 132w e r e 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r a c e 3,r e p r e s e n t i n g 20.8%,23.3%,a n d 55.9%o f a l l t h e w i l ds o y b e a ng e r m p l a s m t e s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e r e s i s t a n t g e r m p l a s mc a nb e u s e d i n b r e e d i n g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P .s o j a e .K e y w o r d s :S o y b e a n g e r m p l a s m ;P h t o p h t h o r as o j a e ,R a c e 3;G e r m p l a s m s c r e e n i n g 由大豆疫霉菌(P h y t o p h t h o r a s o j a e )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世界病害[1]。
该病于1948年首次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发现,而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法国、印度等主要大豆生产国都发现了该病[2-4]。
我国直到1989年才由沈崇尧和苏彦纯首次分离到病原菌[5]。
其后,该病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严重发生,现已对大豆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6]。
大豆疫霉菌具有复杂的遗传组成和丰富的遗传变异,目前国际上已报道了至少55个生理小种[7]。
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性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工作基础。
拓宽2期徐鹏飞等: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对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评价273基因资源、减轻新生理小种对生产造成的压力,是推进抗病育种进程的保证。
我国学者已经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进行了相关研究[8-13]。
鉴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在黑龙江省的严重危害及其生理小种分化快、毒力类型复杂的特点,定期进行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纯化、毒力类型鉴定对防治该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