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 教案及说课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温暖。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温暖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景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3. 准备课堂总结的温暖行为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体验温暖:设置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温暖。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温暖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5. 总结提升:总结温暖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
6. 课堂小结:给出温暖行为清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一件自己传递温暖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温暖关爱他人同理心传递温暖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2. 听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反馈,判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温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温暖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行为习惯。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关于温暖的故事集、心理学书籍等,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温暖。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温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关注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温暖现象的能力。
难点:1. 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2.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温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实验器材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温暖的例子。
2. 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温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传递过程。
3. 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温暖的现象和特征。
4.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温暖概念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温暖知识的情况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参观气象站或科学馆,了解温暖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温暖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身边的温暖瞬间。
3. 开展温暖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温暖故事,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温暖 说课稿
《温暖》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温暖》是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看图课文,这一单元主题很多,有环保主题的、有关爱主题的、有思念主题的。
《温暖》这篇课文是关于关爱这一方面的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雷锋为战友缝补裤子而半宿没睡,让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
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的可贵精神、关心别人的品质。
以文本实际为出发点,本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文中的人物的品质。
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中记叙式的叙事方式,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九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内容。
(3)结合课文于实际,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4)由雷锋的行为受到感染,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温暖他人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两层含义。
(2)由事情感受人物品质,体会雷锋对战友的关爱之情,产生学习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看图释题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
本文是一篇看图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画,让学生通过看图画,讨论出画的是什么内容来得出本文课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情景重现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
”本课中我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感受当时的氛围,深刻体会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更好的理解文中思想感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调动了课堂气氛。
温暖说课稿
《温暖》说课稿一、说教材《温暖》是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描写了雷锋同志帮助战友,关心战友,为小韩补棉裤半宿没睡,让小韩非常感动的事情。
高度赞扬了雷锋助人为乐,关爱他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可贵精神。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雷锋关心他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可贵精神。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重点应放在对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的刻画描写的学习和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比如“轻手轻脚”“一针一线地”“轻轻地”等。
难点在于对“温暖”的理解,除了本来的意思,还有在文中的意义。
结合教材类容、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10个生字,掌握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问,掌握课文内容3、联系上下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如“轻轻地”“一针一线地”等2、学习课文中对人物心里、语言、动作的描写3、理解“温暖”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体会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二、说教法为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法:1、激趣导入法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才能更好的学习,在学生学习之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良好的状态下,轻松的进入学习,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2、谈话法谈话法即问答法,是一种常用且历史悠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3、讲读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他就能力。
4、讨论法讨论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取不同意见,发散思维,特别是对课文重难点的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读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认识到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含义。
2. 讲解温暖的概念:简要介绍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事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温暖的来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来源,认识到温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温暖的来源,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的来源,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的来源。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来源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来源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来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来源。
2. 讲解温暖的来源:简要介绍温暖的来源,解释温暖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来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来源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来源。
17温暖教案
“三·二式”教案设计李店镇中心校薛庄学校郭荣平教材简析:《温暖》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战士小韩的棉裤被硫酸烧了一个小洞,雷锋夜里回来悄悄为小韩补好了,第二天小韩发现后很惊奇,可谁都说不知道。
当小韩得知这件事是班长雷锋做的后,心里非常感动和温暖。
课文语言朴实,透过对雷锋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我们能体会到雷锋关心战友、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及配套朗读CD。
2、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雷锋画像、故事、日记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明白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写好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如“捅”“宿”“添”等。
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起因:小韩棉裤被烧破盖棉被轻手轻脚温暖经过:雷锋缝棉裤一针一线关爱战友雷锋精神捅炉子一声不吭不图回报温暖人心结果:小韩心里暖烘烘教学反思:。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温暖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温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
1.2 教学内容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是指气温适宜,让人感觉舒适的状态。
温暖的意义:讨论温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幸福感等。
温暖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培养友善和关爱他人的习惯。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暖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温暖的态度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的态度对待他人。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温暖的态度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温暖与身体健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温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讨论温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预防感冒、改善血液循环等。
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教授正确的保暖方法,如合理穿着、保持室内温度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
互动教学法:进行温暖对身体健康的实验或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自己的保暖方法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演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保持温暖的正确方法和温暖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温暖与幸福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与幸福感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让学生认识到温暖对幸福感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温暖与幸福感的关系:讨论温暖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如亲密关系的建立、社会支持等。
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幸福感: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温暖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如帮助他人、表达感激等。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温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温暖》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适用于大班(3-4岁幼儿)科学教学,主题为《温暖》。
通过本堂课,幼儿将了解温暖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的温暖程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爱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温暖的概念,并且能够感知不同事物的温暖程度。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温度计–热水瓶–冷水瓶–小毛巾2.教材准备:与温暖相关的图片或绘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幼儿讲解温暖的概念,可以使用图片或绘本辅助讲解。
引导幼儿通过触摸自己的手和脸,感受温暖的感觉。
2. 感知温暖(15分钟)使用温度计和瓶子进行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入冷水瓶中,再放入温水瓶中。
让幼儿观察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计在温水瓶中的温度比冷水瓶中的高。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到不同事物的温暖程度。
3. 感受温暖(2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学生坐在椅子上,其他学生用小毛巾给坐着的学生擦脸。
引导幼儿讨论擦脸前后的感受,并观察学生脸部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互动,让幼儿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
4. 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再次强调温暖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的温暖程度。
鼓励幼儿将这种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温暖以及不同事物的温暖程度。
通过实验,幼儿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温度的变化,并且能够通过触摸感受到温暖的感觉。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通过互动和观察,体会到爱与温暖的力量,并且在自己的脸上也感受到了温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力和爱心。
然而,本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给予幼儿充足的观察和实践机会。
课堂组织形式要求分组活动,可能需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加仔细分配角色,并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初中作文《温暖》教案
初中作文《温暖》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回忆和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如何帮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温暖人心的视频或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二、写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温暖可以来源于哪些方面?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温暖可以来源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三、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温暖的主题,如“温暖的微笑”。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关于温暖的文章。
3.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建议。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温暖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传递温暖。
教学延伸:1. 开展“温暖行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他人,传递温暖。
2. 组织“温暖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温暖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温暖瞬间,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不高,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温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温暖》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暖的概念和形式;2.了解温暖的来源和表现;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体会到给予温暖和获得温暖的重要性;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温暖》故事、图片、PPT;2.教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玩具或小礼物。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铺垫(1)教师放一些和“温暖”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并思考图片中传递出的感觉是怎样的。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张图片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你从这个图片中联想到了什么?”(2)教师播放一段《温暖》故事,并让学生听后说出故事的主题。
2. 正式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强调其中表现出的温暖。
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出温暖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温暖体现形式,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得到过的温暖和给予过哪些温暖,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组织学生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3. 课堂小结教师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温暖的概念和各种形式,总结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关于温暖的重要性和实践行动的方法。
4. 课后贯彻(1)教师要求学生在学校或家里进行一些温暖行动,并进行记录,下节课时进行分享讨论。
(2)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并送给孩子一些体现温暖的小礼物或玩具。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教授温暖的概念和表现,例如故事、图片、实物和个人经历分享等。
教师在课中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思维发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温暖这一主题和目标的突出,使学生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温暖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温暖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同时,学生在课中通过互动交流,逐渐产生出一种情感共鸣和团结互助的品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一词在生活中的不同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温暖一词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温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温暖的不同含义,学会运用温暖进行交流和表达。
2. 教学难点:体验温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温暖的情感。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道具:温暖的物品,如热水袋、毛毯等。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暖这一主题。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温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不同含义。
3. 情境体验: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如用手触摸热水袋、毛毯等。
4. 小组合作学习: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情感共鸣:让学生举例说明温暖在哪里,温暖是谁给的,引导学生体验温暖的情感。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温暖一词进行写作或表达,如写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或与家人分享温暖的故事。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温暖的故事分享让学生准备关于自己经历或听说过的温暖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目的:通过分享故事,让学生感受温暖的情感,并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2. 活动二:温暖的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幅画或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目的:通过创作展示,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课堂讨论与思考:1. 讨论一:温暖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
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温暖》讲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内涵,体会温暖对人的重要性。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温暖》的内容解析,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温暖》的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暖的画面,引发学生对“温暖”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温暖》,分析文章的主题、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4. 分享感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补充。
5.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分享和作文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和表达感悟方面的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展现出的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3. 结合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温暖”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温暖》,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3.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关注孩子的作文,了解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对“温暖”的体会和表达,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程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年级语文温暖教案
三年级语文温暖教案《温暖》这一课就是关于关爱主题的课文, 主要讲了雷锋同志为了帮助小韩同志缝补棉裤而半宿没睡, 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 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
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 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献精神。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思想教育。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班级语文温暖教案, 供大家参考!三班级语文温暖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 识写本课10个生字, 做到知音、知形、知义, 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 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 理解“温暖”的含义, 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妙品质, 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育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 鼓舞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 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浅谈人物, 激趣导入1出示雷锋挂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 师补充)。
3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 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 正音。
2生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 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沟通。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就易读错的字给生提个醒儿, 并要求生口头组词(强调“宿”是多音字, 读sù、xiù或xiǔ)。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谁?三、精读质疑, 理解感悟1选择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引导质疑(把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或重点句子罗列出来)。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温暖的概念,明白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温暖的品质。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温暖,学会感恩和传递温暖。
二、教学内容:1. 温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身边温暖的人和事。
3. 传递温暖的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体验温暖,学会关爱他人。
2.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温暖,学会感恩和传递温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温暖。
2. 案例教学法:分析身边温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温暖的概念、身边温暖的人和事、传递温暖的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2. 视频材料:关于温暖的故事或实例。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温暖的理解和感悟。
二、体验温暖(10分钟)1.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温暖,如:关爱他人、家庭温暖等。
2. 学生分享体验过程中的感受。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身边温暖的人和事案例,如:志愿者、亲人关爱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温暖的表现,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学生围绕温暖的话题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传递温暖的方法和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在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计划。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感悟。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分析他们在生活中传递温暖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温暖主题活动,如:温暖接力、温暖卡片制作等。
《温暖》幼儿园教案精选11篇
《温暖》幼儿园教案精选11篇《温暖》幼儿园教案1【活动设计】《温暖的家》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主体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幼儿生活,深受幼儿的喜爱。
教幼儿仿编这首儿歌时,应把握诗歌的特点,注重幼儿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过程,以此发展幼儿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发现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
2、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学习仿编儿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VCD、图片、各种贴绒动物、动物头饰及居所背景。
2、幼儿绘画物品。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1、咱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们喜欢家吗?(喜欢)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家,下面请小朋友听以听录音机里的家。
2、放录音《温暖的家》。
3、让幼儿齐诵一遍。
4、一起到诗歌里找一找什么样的地方,是谁的家?二、学习仿编儿歌。
1、运用图片,创设情境,学习仿编儿歌。
(1)出示图片小河,学习仿编第一句。
a、师:这是谁的家?幼:小鱼的家。
b、师:还有什么动物住在小河里?并在诗歌里说一说。
幼:小河是小蝌蚪的家。
小河是泥锹的家……c、师:小河是这些动物的家,诗歌里说“清清的小河是小鱼的家”,那么还可以怎么说什么样的小河是谁的家?幼:弯弯的小河是小鱼的家。
美丽的小河是小虾的家……(2)出示图谱,仿编儿歌。
a、的小河是的家。
b、幼儿互相交流编诗歌。
c、出示各种贴绒动物(鱼、泥锹、虾)让幼儿仿编。
(3)出示森林图片,仿编第二句。
a、师:这是谁的家?(小鸟)为什么说是小鸟的家?幼:因为小鸟喜欢在森林里叽叽喳喳地唱歌,因为小鸟……幼儿自由发言。
b、出示图谱,幼儿互相交流森林里还有什么,学习仿编诗歌。
第二句(的森林是的家)幼: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绿绿的森林是老虎的家……(4)分别出示土地、花园,让幼儿仿编诗歌第3、4句。
温暖教案7篇
温暖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作文大全、申请书、自我鉴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温暖教案7篇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温暖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温暖》教案(精选4篇)
《温暖》教案(精选4篇)《温暖》篇1设计意图《指导纲要》指出:“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及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在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会学胜过学会,学会学习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和其他领域相结合,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为此,我特别设计了这个浪漫且充满温暖的语言综合活动“温暖”,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看、听、说的环境,调动幼儿爱说、愿说、爱做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
活动目标1.欣赏,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理解散文内容,产生联想,感受被爱的幸福,以及奉献爱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枫叶卡片若张,邮票一张,小纸条六张,邮筒一个,房子、火炉、棉衣、被子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近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一、导入:收礼物“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一位邮递员叔叔送来一个大包裹请老师签收。
原来是大风车栏目组为小朋友寄来的圣诞贺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设疑:挑战栏目组的叔叔阿姨说,我们需要通过六关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这些考验题目就藏在这些小纸条里面,请依顺序打开。
三、基本部分:感受温暖1.打开第一张纸条:请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试着念念散文诗。
圣诞老人、花纹、枫叶和散文诗……2.打开第二张纸条:老师朗读卡片上的散文诗,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小声地念。
老师根据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温暖”,小朋友认真聆听也可以跟着一起小声地念。
3.打开第三张纸条:冬天来了,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看见了枫叶?把它当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教师根据情境发展出示相应的教具,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动物们的温暖,并创设情境表演小动物们到枫叶里面的动作。
《温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温暖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温暖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温暖在生活中的意义。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温暖的概念。
难点:理解温暖在生活中的意义。
1.3 教学准备教具:图片、故事素材。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概念。
1.4.2 新课导入讲解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在生活中的意义。
1.4.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温暖元素。
1.4.4 小组讨论分学小组,讨论温暖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分享彼此的感受。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温暖经历的文章。
第二章:温暖的来源与传递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来源。
让学生学习如何传递温暖。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温暖的来源。
难点:学习如何传递温暖。
2.3 教学准备教具:图片、故事素材、道具。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来源。
2.4.2 新课导入讲解温暖的来源,学习如何传递温暖。
2.4.3 角色扮演分学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温暖传递的过程。
2.4.4 小组讨论分学小组,讨论自己是如何传递温暖的,分享彼此的体验。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传递温暖的活动,可以是公益活动、手工艺品赠送等。
第三章:温暖与情感的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暖与情感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温暖与情感的联系。
难点:学会如何用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
3.3 教学准备教具:图片、故事素材、情感表达道具。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温暖与情感的联系。
3.4.2 新课导入讲解温暖与情感的联系,学习如何用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
3.4.3 情感表达练习分学小组,进行情感表达练习,模拟用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场景。
3.4.4 小组讨论分学小组,讨论自己是如何用温暖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分享彼此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温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雷锋的那些事?(学生交流,指名评价)2.读了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预设:(1)雷锋怎样送给别人温暖?(2) “温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指示引路,自主探究。
(出示自探提示)(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用不同符号画出有关词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2)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一)同桌交流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要相互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集体交流1.体会雷锋关心战友的作风(1)指名回答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关爱战友不图回报)(2)生交流雷锋关心战友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a.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b.“轻手轻脚”体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这个动作。
c.朗读体验,该怎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d.试用“轻手轻脚”说一句话。
句子2: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得盖在小韩的身上。
a.雷锋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b.看教学挂图,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
去掉这些词语后,男女分组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抓住“一针一线”“轻轻地”体会雷锋心细、能干和关爱战友的品质)c.指导朗读。
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谁愿意读一读?(边读边评议,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突出个性化朗读)d.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注意句子写生动和具体。
2.体会雷锋做好事,不图回报的品质。
过渡:有人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不仅坚持长期做好事,而且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
我们可以从文中的一些句子感受到他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
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用“……”划出雷锋做好事后的表现得词语。
a.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b.揣摩人物内心,现场表演一下第3-6自然段的内容。
{注意:要读出雷锋做了好事的平常心,也要读出战士内心的激动与温暖的感受。
}c.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展开想象,省略号后面是什么内容?(指名回答并补充评价)d.雷锋的行为让你感动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3.体会“温暖”的含义。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暖烘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4.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师:雷锋在冬天给战友补裤子,不仅温暖了战友的身,更温暖的战友的心,这也正是雷锋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的信仰。
a.发散思维:谁还知道雷锋的故事?b.请用一两句话夸夸雷锋。
c.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
出示图片并简单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三.质疑再探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1)编写两道题考考你的同桌(参考试卷中的日积月累与开心阅读题型)(2)教师补充题学了课文,雷锋的这种精神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呢?简单地写自己做过的一件好事。
注意记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3.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7、温暖轻手轻脚关心战友一针一线轻轻地不吭声不图回报大惊小怪《温暖》说课稿一、说教材《温暖》是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看图课文。
是关于关爱主题的课文,主要讲了雷锋同志为了帮助小韩同志缝补棉裤而半宿没睡,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
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献精神。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内容不是难事。
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同时对记叙方法作初步了解,为作文打一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三、说教法学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为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听、说、读、写、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小组竞赛法、讲授法、比较法、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默读法和勾画圈点法,以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1、设疑自探首先直接导入,复习旧知。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雷锋的那些事?(学生交流,指名评价)。
接着发散提问:读了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然后,出示自探提示,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用不同符号画出有关词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2、解疑合探(一)同桌交流: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要相互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集体交流1.体会雷锋关心战友的作风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写雷锋是如何的关心战友,以及他半宿没睡为战友补裤子的场景。
本段我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来教学,先叫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描写雷锋关心战友的句子。
如下两句:a)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b) 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然后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感悟。
在引导孩子剖析第一句话时,首先我让孩子们想像当时的那个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话。
接着找出“轻手轻脚”,孩子们说出对这个词的理解,并找一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个词。
这样能帮助孩子们真正的理解“轻手轻脚”,从而更能感受到雷锋关心战友的品质。
最后我有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亲人也轻手轻脚帮我们盖被子的画面。
第二句主要抓住了雷锋的心理特点和动作进行描写的。
首先我让同学们找出描写雷锋心里活动和动作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接着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写,思考这样说明了雷锋怎样的品质。
然后体会词语“一针一线”、“轻轻地”,我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同学们去掉这两个词读和带上词读,体会用上这两个词的好处。
最后点出雷锋缝的不仅是裤子,还一针一线的缝住了战友们的情谊。
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整段。
2.体会雷锋做好事,不图回报的品质。
过渡:有人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不仅坚持长期做好事,而且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
我们可以从文中的一些句子感受到他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
大家一起来找一找首先,指名读这四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描写小韩话语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然后,小组共同探讨,抓住小韩话语中的重点词,点出“又”字,体会小韩的话说明了什么?第一次当小韩奇怪的问是谁缝补好他裤子的,雷锋的动作是什么?他有没有立马承认是他做的。
第二次当小韩感动地抓起雷锋的手时,雷锋却又是怎样说的呢?思考: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以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去勾画相关的词句,体会雷锋乐于助人的品质。
揣摩人物内心,现场表演一下第3-6自然段的内容。
最后为了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的体会文意,我请人起来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出小韩又惊奇又感动的语气,读出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雷锋的行为让你感动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3.体会“温暖”的含义。
首先,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暖烘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4.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雷锋在冬天给战友补裤子,不仅温暖了战友的身,更温暖的战友的心,这也正是雷锋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的信仰。
a.发散思维:谁还知道雷锋的故事?b.请用一两句话夸夸雷锋。
c.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
出示图片并简单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三.质疑再探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1)编写两道题考考你的同桌(参考试卷中的日积月累与开心阅读题型)(2)教师补充题:学了课文,雷锋的这种精神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呢?简单地写自己做过的一件好事。
注意记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
3.课堂总结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条理清晰、突破重难点、简洁的板书:17、温暖轻手轻脚关心战友一针一线轻轻地不吭声不图回报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