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杨绛先生的《老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杨绛先生的《老王》

作者:赵金平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12期

内容摘要: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选编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作者以其素朴的文字凸现了底层平民的光芒,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仁爱厚重的博大胸襟。透过平淡冲和的笔调,细细品读,愈觉如饮陈年佳酿,绵味悠长。

关键词:《老王》幸与不幸底层情怀

幸与不幸

先谈老王,老王是一个不幸者。一是他身世孤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亲人了。”二是生活方式艰苦。“他是单干户。他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三是身有残疾。“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四是遭人鄙视污蔑。“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这里,“有人说”三字表明不是所有的人,“大约”二字表明也仅是一种推测,缺乏事实,在作者看来“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话外之因,说老王年轻时候“不老实”,实是他人因为老王的长相、老王的地位而给老王泼脏水,是一种污蔑,所以作者才会说出“反正同时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更深的不幸”即他人对老王的污蔑。话语平和,但文中有刺,刺得人隐隐作痛。老王又是一个幸运者,尽管作者把老王当作一个不幸者。乘客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杨绛先生却常坐他的车,困顿中的老王结识了富有爱心的大知识分子,实在是不幸人生中的有幸。

再谈杨绛先生,行文末尾说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先生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那是相对于身处底层的老王而言的。一是有个温馨和睦的家,杨绛和钱钟书先生都是大学问家,女儿女婿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家相亲相爱,和乐融融。二是文革前知识分子受到党和国家应有的尊重,政治、经济地位非一般百姓可比。三是经历文革磨难的劫后余生。然而事实上杨绛先生也是一个不幸者,文革中经受抄家批斗,下放五七干校打扫厕所,女婿也在文革劫难中被逼自杀,这种不幸,作者在文中仅是一笔带过,文革中老王送钱钟书先生看病,提出不要钱,当作者一定要给钱时,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仅此而已,并无其他叙述。在笔者看来,杨绛先生的不幸较于老王更深更重。

有意思的是,也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老王的不幸在明处,作者的不幸在暗处;作者的幸运在明处,老王的幸运在暗处。正是在幸与不幸中,文章折射出来自底层的光芒以及大知识分子的人性光辉。

来自底层的光芒

文中的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老王的善良表现在:1.主动上门给作者家带送冰,而且破格优惠“减半收费”,服务周到。2.“文革”开始后,知识分子落难,工资被扣,有些“工人”正是逞威风之时,而老王对作者夫妇当时的处境尤其关心,“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生怕作者夫妇更为艰难。3.带着重病,双手拿着礼品,坚持着上门来感谢作者一家多年来对他的照顾。善良是老王身上的闪光点,然而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善良之外还体现了穷人的尊严。一是作为一个不幸的人,老王自食其力。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有亲人了”,文中“没出息”三字上加了引号,既表明老王对两个不争气侄儿的痛心,又显示他不想依靠亲人的硬气。二是不幸的人也能以自己微弱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别人。文革中同情关心处境艰难的作者夫妇,“你还有钱吗?”,寥寥五字蕴含无限关切。三是投桃报李,有恩必报。病入膏肓的老王用尽最后的力气送香油和鸡蛋,不仅是感谢作者一家多年来对他的照顾,更是感谢作者一家一直把他当人尊重。老王内心深处的这一性格特点与他的善良相比,同样是无比耀眼的,而这往往不为学生所觉察。

仁爱厚重的博大情怀

如果说文中的老王有一颗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那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的杨绛先生则有着非同一般的博大情怀。首先表现为她对老王关心同情。其次表现为对自身遭遇文革苦难的淡然。(具体分析因篇幅有限在此省略)

杨绛先生的《老王》和她的其他散文一样,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赵金平,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