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双辉——中日世博会绿化景观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世博绿化分析

世博绿化分析

■ 世博主题馆生态墙世博•绿化篇上海世博主题馆生态墙垂直绿化□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乔国栋 丁学军□ 上海园林建筑有限公司 庞炳根世博会主题馆生态墙垂直绿化工程,是一项集材料、生物、园艺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技术集成成果,并且在整个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环节,均体现了节能环保和低碳的理念。

世博会主题馆生态绿墙单面长180米,高26.3米,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已实施的最大的生态绿墙(图1)。

传统的墙面绿化应用较多的是采用攀缘植物依附于结构物,依靠攀缘植物的生长来覆盖墙面,达到垂直绿化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形较慢,要使垂直绿墙达到一定高度,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世博会主题馆的建设则要求在三个月内形成绿化效果,覆盖26.3米高度,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墙面,而且要保证在两年以上的展示期内保持稳定的生态绿墙景观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来实现。

根据主题馆特殊的使用要求和上海当地的气候条件及主题馆东西两个墙面的特殊生境,主题馆生态绿墙的建设必须有效解决如下难题:1、必须在三个月时间内达到500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覆盖效果;2、必须能够能适应上海地区长达一个月 的雨季的影响;3、能抵抗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考验;4、主 体结构及植物能抵抗11级台风;5、方便安装和拆卸;6、能保 证灌溉的均衡与稳定;7、生态绿墙的荷载要在已有结构层允 许的荷载范围内。

生态绿墙的建设 上海世博主题馆生态绿墙的建设需要解决如下六个系统 问题。

1、模块系统 即植物栽培容器。

根据生态墙面积大、高度高的特点,和 便于养护和更换的要求,故我们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提出模块化 安装的技术。

49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低碳•园林2、植物材料生态绿墙对所选植物在生长习性、根须的稠密度、对极端生境的适应性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因而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工作最繁重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

3、栽培介质生态绿墙对栽培介质有重量轻、与植物根系结合紧密、清洁无病虫害的严格要求。

中日历史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历史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历史园林景观比较作者:马强张凯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2期摘要:中日景观都属于东亚园林体系中的一员,两者相互交融,后期又各有特色。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景观在中国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

中日初期的园林景观在结构、意境理念等方式方法上,如出一辙。

例如以岛池为中心布置景观,以散石构成石组,积土成山等造景手法,这些由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保存极少,大部分被现在明清时期园林景观所代替,但可在古籍中查询到踪迹。

但在日本园林景观中这些造景手法和风格大部分都得到了延续和创新。

本文将着力比较两国园林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中日园林;历史;比较一、中国园林景观历史演变早在商周时期景观园林就已经萌芽。

当时的帝王开辟大自然中的丛林山水,主要用于狩猎,同时起到玩赏的作用,多依托湿地等生产力较高的自然环境,其物产主要供给祭祀活动及宾客宴请,是中国园林的初始形态被称作囿。

我国园林景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l、秦汉“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2、魏晋、南北朝走向自然山水园发展方向。

这时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转折时期同时对日本园林的产生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隋唐至明清时期从山水园林到文人写意园林。

中国的园林景观大批建造,走向兴盛。

中国园林起源于“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

源于对汰池和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岛山的崇拜,对神话、仙人的向往。

景观意境的体现是对神的敬意而不是面向生活,标志统治地位的高台成为人向神明朝拜、沟通的神圣之地。

中国园林经过几代的持续发展到秦汉时期,尽管人文性得到加强,但景观园林作为崇拜神明、狩猎和处理政务的功能却始终如一。

我国园林景观第一次重要转折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域间的融合,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从对神仙宫阙的向往和模仿转向自然的再现,由娱神到乐人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也飞速发展,在园林景观中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例如谢赫在《古画名录》中提出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默写”对今后的园林景观的结构、布局、手法等。

世博会绿化景观之解析

世博会绿化景观之解析

公共场地景观
园中的公共场地景观运用了较多的元 素。植物种类多样,色彩绚烂,层次丰 富,搭配得宜。 植物用材有榕树、香樟、榉树、桂花、 量天尺、苏铁、银叶菊、矮牵牛等。
公共场地景观
选用植物有香樟、矮牵牛、 金心吊兰、黄金菊、桂花、花 叶蔓长春、四季秋海棠等。
公共场地景观
世博大道绿化
世博大道上层树种以黄 山栾树为主,高大挺拔、分 枝点高、抗风耐湿、9-10月 开花。下层在会间以耐践踏 地被为主,会后可根据需要 种植花灌木。
世博轴之路
世博轴之路
世博轴两侧选用树形高大、整齐的,胸径>30㎝的实生 银杏,烘托世博轴恢宏的气势。
世博轴之路
道路外侧选用银杏,大香樟,常绿落叶相互搭配, 丰富季相景观。
世博轴之路
世博轴之路
世博园道路绿化
园区道路绿化遵循了整体性原则, 即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不乏鲜明个性; 生态性原则,即以落叶树为主,优先考虑 植物5-10月的景观效果;文化性原则,即 传承历史文脉,将文化特色与道路景观有 机结合;功能性原则,即突出道路遮荫、 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并且考虑人流疏散、 识别导向等世博特色功能。
特大银杏作为行道树
世博大道绿化
枫杨
世博大道绿化
选用植物有银杏、紫薇、桂花等。
世博大道绿化
世博大道绿化
道路绿化较多地采用了花篱配 以银杏作为隔离带,还运用了金娃 娃萱草、石榴、紫叶李等。路旁绿 地则大量设置了自然式的花境,色 彩鲜艳,夺人眼球。
世博轴之路
借用世博轴两旁的坡地,层级铺设草坪,柔和世博轴的建 筑景观,并且运用高大乔木形成树阵,增强气势感和加强空 间的导向作用。草坪上设置不规则式的花境,凸显活泼的氛 围。
世博园道路绿化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

中日园林景观比较日式枯山水庭院中式山水庭院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虽同属东方体系,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其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地域与环境区别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

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与园林不同的比较

中日景观园林设计的比较相对于西方景观园林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

由于日本文化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下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

然而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园林特点主要有: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并伦理化、道德化、园林要素与之结合意蕴其中,尤为突出。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与自然和谐为美中国园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阴阳五行说”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建筑能够把地域自然与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消极的一面。

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国园林漾漾充溢着诗情画意;拥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二、日本园林的特点:1)、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2)、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三、造就中日景观园林不同的因素:1、从种类而言日本:模仿苏州园林的元素过多,整体十分拘紧,不大气,很烦琐。

发展与保护并重 景观与生态相谐 中日园林绿化对比引出的思考

发展与保护并重  景观与生态相谐  中日园林绿化对比引出的思考

关 键 词 :风 景 园林 ; 中 日 园 林 ; 讨论 中图分 类号 : T U 9 8 6
收 稿 日期 :
A bs tra p re
c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2 00 6 11 2 4



15 3 0
(2006 ) 06 007

1 05

2006 08 09
— —



生 命 力极 其 强 盛
使 得 日 本 文 化 没 有 流 于 同化 而 是 在 千 姿 百 态 的世

帜[1 l

日 本 民 族 对 外来

特 别 是 通 过 对 中 国 园 林 艺 术 的研 究 理 解 与 发挥 结 合 对 自身传统 文 化 的 深


层 思 索与 把握

在 不 断 引 入 异 质 要 素 的 同 时 加 以 融 合 在 此 过 程 中 发 现 并 且 完 善 了 自己 的 创 作
, , , 。
风格和基础理 论
如 他们 对 于 《 冶 》 研 究使 用 E2 3 对 于 园 林 旷 奥 论 嘲 的 理 解 运 用 特 别 是 园 的





借 鉴 起 源 于 中 国 道 教 文 化 而 创造 出 的 枯 山 水



这 些分 明 发 源 于 中华 民 族 文 化精髓 但 又 没 有 人
ns

D is
c u s s io n
图1
风 景 园林 2 0 0 6 第六 期 7 1
维普资讯

中日园林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

中日园林对比班级:11级室内一班姓名:黄慧馨学号:1101800197中日园林对比中日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正是道家思想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进而上升到抽象和象征,从而形成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但两家各自向佛家和儒家两个方向发展。

进而产生了两种形式相似,内涵迥异的园林模式,也引领了东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和进步。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从留园和桂离宫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都对其景观环境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园林形式的布局。

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处理的主要原则为“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

一.总体布局留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相对于桂离宫而言,在占地面积上相对于“小气些”,但是又完全符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人们在此可以领略到自然山水的肌理,休憩于翠竹枫林之间。

桂离宫的布局和清代皇家园林的布局有很大相似性,整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以衬托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而内部则遵循“模拟自然,抽象自然,升华自然”的原则。

留园平面图桂离宫平面图二.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崇尚自然,“壶中天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留园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的各种景物,景物的造型与气韵。

日本的园林更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桂离宫就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创再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至美境界。

对于园林内部山水的处理上,虽然都是以中央水体为中心,留园内是通过配以玲珑假山以展现自然的姿态;而日本则主要表现在水体中配置许多小岛,岛虽然小巧,但是配置矮小松树,也便形成微缩的自然形态。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作者:曹玉星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0年第01期笔者于2009年6月考察了东京、京都、横滨、大阪等日本县市的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经与日本友人多次探讨,结合在国内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管理的工作积累,有此浅见。

一、中日两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主要特点1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主要特点在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中,讲究以植物姿态、色彩、气味等供游人欣赏,或赏心悦目、或柳丝拂面,或芳香扑鼻。

在游览过程中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可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隐蔽与拓展《园冶》中有“园墙隐约于萝间”说,即沿着园界或建筑墙种植乔、灌木或攀援植物,以植物的自然生态体形代替装饰砖墙、园界等呆滞的背景,不但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造成含蓄的景深感。

分隔与联系在不宜采用建筑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进行空间分隔,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的效果,如城市高等级公路中的植物隔离带。

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植物取得似隔非隔,使相邻景观产生互相渗透的效果,或以更为疏朗的配植略加掩映,使景观含蓄,增加景深层次。

装点与衬托在景观构图上,景观的主要观赏景面,重点配置树木花草。

堆山、叠石之间以及各类水型的岸畔或水面,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常有自然植被或植物的配植美化。

渲染与勾勒植物不但是“绿化”的颜料,而且也是万紫干红的渲染手段。

再现大自然的绿化景观,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季的变化,表现季相的始替,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较多地进行图案式、板块式、色块式密植型勾勒造型种植。

生态与实用植物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不只是绿化、美化的作用,还有音响和气味的效果。

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由几种感官综合接受的,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也有嗅觉、味觉。

一些花卉以其干、叶、花、果作为观赏对象的同时也作为蜜源植物,起到招蜂引蝶的生态多样性的作用。

中日园林史比较

中日园林史比较

中日园林比较摘要:中国园林从自然而诞生,师法自然,崇尚自然,再现自然。

日本园林受到汉文化的碰撞,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流派。

中日园林原本是同源的,发展至今,两者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不同的园林流派,虽然在世界园林流派中,中国园林依然属于主流。

本文将就中日园林的特色进行各方面的比较。

关键字: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园林溯源、比较一、前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依赖自然而生存。

从恐惧自然到习惯自然,人类逐渐在这个世界中成为自然的主宰,开始享受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

园林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自汉代以来,日本就一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在东方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其园林起源于中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比较接近的,两者都崇尚自然,再现自然。

二、中日园林溯源:1、中国:夏商周时有了囿,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兽,以供狩猎游乐。

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容,特别是从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

据《孟子》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中养有兽、鱼、鸟等,不仅供狩猎,同时也是周文王欣赏自然之美,满足他的审美享受的场所。

可以说,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

到了秦始皇一统中国,建立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就开始大肆营造宫苑,上林苑,阿房宫,“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规模空前宏大。

汉代,汉武帝在秦上林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苑中有宫,宫中有苑,在苑中分区养动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树多达三千余种,不论是其内容和规模都是相当宏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的转折期,由于战乱的频繁和民族的融合,为造园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大量的山水画家为园林的营造提供了艺术借鉴。

大量文人受玄学的深刻影响,,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使得造园更注重诗情画意,对后来造成深远的影响。

浅析中日两国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异同

浅析中日两国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异同

浅析中日两国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异同作者:彭聪鹤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以对比的方式,首先探究了两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和相互关系,对两国园林的文化脉络有了清晰的把握;其次归纳两国园林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通过思考,造成中日园林差异的因素,总结出中国现代园林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中日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关系,希望为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园林;建筑;异同一、中日园林的年代风格对比(一)隋唐时期——飞鸟、奈良时代庭园隋朝至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中国在艺术、文化、思想上高度发达,中国园林与成熟的绘画艺术结合,是基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体系成熟的基础。

这个时期,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等将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建造了与中国汉庭园文化相类似的日本庭园。

(二)从中唐到南宋——平安时代庭园宋代,是中国文人园林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许多士大夫和文人采取了“中隐”的态度,他们建造的城市山林——庭园也成了中国自园林的原形。

这个时期,日本逐渐摆脱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重视发展自己的文化。

从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转移,日本国民性的和式庭园也奠定了平安时代发展的基础。

(三)从明末到清朝——桃山、江户时代庭园由于宗法专制的加强和人们欲望的提高,中国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

大量融入绘画的庭园艺术,中国的皇室庭园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景象。

这个时期,日本是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期。

日本与外界相对隔绝,这促进了日本庭园本土风格的形成和完善。

日本庭园史上的另一个代表--茶园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四)小结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代表的中日古典园林,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两国园林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

由于受到不同造园环境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园林其园林风格是不同的。

中日园林虽同出一宗但两国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园林样式和发展方向。

二、中日园林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一)中国园林的主体建筑及布局方式中国皇室庭园的主体建筑是宫殿,个人庭院是大厅。

(完整word版)中日园林差异

(完整word版)中日园林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站在世界地域文化的高度上,我们不妨把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和对比。

这种剖析和对比,必须是全方位的(见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研究框图),否则只能是片面和缺乏系统的。

所谓全面,就是指要从两国园林的产生发展乃至兴衰得失,从相互影响到分道扬镳的全过程。

所谓系统,就是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进行从园林的自然环境,到园林的类型,再到园林的历史,再到园林的思想,再到园林的手法,最后是园林的游览等方面的比较.这也是遵循从外部到内部,从自然到人文,从理论到操作,从形态到体验的研究步骤。

当然,本文只取古典部分似有些偏颇,但是,只有古典部分才是最能代表中日两国园林的最显著的差异.1 造园环境比较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在这里,国土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在国民环境中,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

因为有关社会属性,全部归列于后面的园林文化思想部分再讲述。

通过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常明显。

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日本古典园林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

由此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在国土面积上,中大日小,在山水方面,中大日小。

这些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

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

这一点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的南北差异小.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

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的灾害为多.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大。

中日园林设计的特色比较.kdh

中日园林设计的特色比较.kdh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10艺术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体系中的两颗明珠,中国传统文化曾对日本有过深刻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上,无论从创意布局、园林类型还是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

中日园林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强调修身养性功能。

然而中日两国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文精神不尽相同,使得中日两国园林又各有特色。

一中国园林的阶级性与日本园林的庶民性我国园林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

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专用,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皇家宫苑,因此在我国园林产生之初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规模虽小,但是人工模拟的自然山水也独具特色,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由于此类园林的大量营造,这种变体风格又必然会成为一股社会力量而影响当时的民间造园艺术。

这使中国的私家园林也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在唐宋时代虽然寺院园林对普通平民开放,承担了一些公众园林的职能,但其主要目的还是宗教活动。

而且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或者寺院园林都有高墙围筑,一般的穷苦百姓是欣赏不到园内美景的。

平民百姓的踏青、郊游活动还是仅限于郊野之地,偶有少数单体建筑如楼、亭、阁、塔供其观赏休憩。

直到民国以后少数个别皇家园林才对公众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公园的兴建才使园林走向平民。

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统治阶级不同,日本的统治阶级都是靠征战厮杀产生的,统治者也都是武士。

武士比较文人来说更与农民接近,所以由武士建造的园林要比由文人建造的园林更容易被平民欣赏。

日本镰仓时代佛教兴起,它的武家统治阶级与禅宗佛教的关系十分亲密,佛教思想也深入民心,在日本参与宗教活动的民众比例也远远大于中国。

日本寺院园林有其独特个性,在风格布局上也对皇家、私家园林进行渗透。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ppt

中日园林文化比较.ppt
2020/5/16
中国园林建筑的群体围合更深,廊与建筑 的组合较强,讲究联系、紧凑;日本园林的 建筑群体围合更松散,较少廊与建筑的组合 ,讲究独立、天然。
中国园林的园林部分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 较重较厚的围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 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使用, 也是较虚较轻较薄的围墙,表明人与自然的 亲近。(如下图)
2020/5/16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 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 本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与日本的自然 环境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 园林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 定因素。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 也是左右园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日本园林历史阶段大致有七个:苑园—池 泉式自然山水园林—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式园林 —带枯山水的回游式池泉园—回游和舟游结合 的池泉园以及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茶道和 园林结合的茶庭—带茶室与枯山水的回游式池 泉园。
中国园林的儒化方向终极是天人合一,而 日本的佛化方向终极却是人佛合一。中日古典 园林皆终迄于现代公园。
2020/5/16
(二)道家思想与园林
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中国古典文学艺 术和园林建筑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在园 林上,表现为崇尚自然山水;沉醉于其中, 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
2020/5/16
2、道家思想与日本园林
第一,带有老庄思想的自然山水园在魏晋 时期直接传到了当时还相当落后的日本。如《 日本书记》和《古事记》中描写的已经是相当 发达的山水园形式。
2020/5/16
(上图为扬州瘦西湖) (下图为日本栗林园)

二 地域分布
• 中日园林都存在南北园林地域差,中国的差 异比日本的大。

中外园林史——中日园林比较

中外园林史——中日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比较摘要:通过中日园林造园的历史关系、文化、造园特色和类型等方面的比较,探寻中日景观园林营造手法和追求意境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各自的特色,理解二者传统园林的辉煌过去和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日园林;历史;文化;造园;比较;园林,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而构成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是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的栖息之所。

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文人山水园。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具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是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体现东方园林精致、典雅、人文的特点。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而得出中日园林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似之处。

一、中日园林的历史关系(一)园林历史长短中国皇家园林首开园林的历史纪元。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

也就是说,中国园林至今已有3400年的漫长历程。

另外,私家园林里的贵族园林和富商园林,至今也有2100多年的历史。

寺院园林始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南北朝,至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

日本也是皇家园林首先揭开日本造园史的历程表。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至今不过1400年左右的历史。

私家园林的历史至今约1200多年。

寺院园林平安后期的净土式佛教寺院园林,至今约1000年的历史。

(二)历史阶段形式中国园林的历史阶段大致有五个。

第一是商周时代以动植物为骨干的园、圃、囿。

第二是秦汉时代以建筑为骨干的建筑宫苑。

第三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山水为骨干的自然山水园。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

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摘要]从中日的园林设计对比入手,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

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二者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和血脉传承。

[关键词] 中日;园林设计;比较东方园林以含蓄、恬静、淡泊、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是一种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

我们从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以求全面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不同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

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

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

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像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体,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

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

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

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岛、四国、九州岛、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

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