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七

合集下载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十章】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十章】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十章】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以及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知识点梳理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妁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和品德两者实质是相同的。

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4.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2015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2015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艾宾浩斯(1850~1909)心理学是研究灵魂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冯特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创始人。

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一般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最简单的认知活动,但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⑵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⑶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⑴人格倾向性。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在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活动中,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

事实上,心理过程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

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学习心理学,科学的解释心理学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人格特征。

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机构图: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临床法。

5个案法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4)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5)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10)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经典背诵版(精心整理)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经典背诵版(精心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概念界说?(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知识点七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 顺序性: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B.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C.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进行互补,应该扬长避短E.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六章】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六章】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六章】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知识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的获得以及知识的保持。

知识点梳理1.知识的类型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

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4.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知识直观(1)知识直观的类型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常见考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常见考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1)迁移:学习(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实质)——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③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④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2)是经验概括化、系统化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培训人员有重要指导作用。

3.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①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②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通过训练达到。

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①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②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3)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4.现代的迁移理论。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之上的,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有迁移。

(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加特纳、吉克)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③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促进迁移。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①学习材料②学习目标和过程③学习情境(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动力准备状态作用:促进(正迁移)、阻碍(负迁移)——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意义:①意识到双重性②运用积极定势,打破消极定势6.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节教师职业与心理学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学科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道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1)教育教学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系统学习能力5专业的技能(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1.关注技术2.倾听技术3.沉默技术4.宣泄技术5.探讨技术6.面质技术7.自我表露技术8.行为纠正技术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第一节人的发展种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指导一、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可扩展)1.中学生思维的发展(1)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具体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

与其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2)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一方面表现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的发展变化和完善上,更主要的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上,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a)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从高中阶段开始,学生在思维中运用假设的能力不断增强。

思维假设性的发展又使得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计性。

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等等。

b)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c)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1)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①初中生情感发展表现出来一下特点:a)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b)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c)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015辽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5辽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学部分
教育的本质及基本要素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起源说
学说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 宗教、朱熹 利 托 尔 诺 、 桑 代 克 、 沛 西·能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批判教育学
美国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
强调运用批判理论的研究 《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和吉鲁的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区学校: 对普通贫民子弟进
教区学校:简单的读、写、算 行宗教教育
骑士学校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效忠封建领主的家庭教育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物
著作
主张或地位
孔子
《论语》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目的:培养君子;3.教 育 作 用 :性 相 近 ,习 相远;4.教学原则与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 重 、启 发 诱 导 (不 愤 不 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谦虚笃实;5.教学内容:六艺、《诗 》《书 》《礼 》 《乐 》《 易 》《春 秋 》;6.德 育 原 则 和 方 法 : 立 志 乐 道 、自 省 自 克 等
孟子

荀子

墨子
学 朱熹
思 王守仁(王阳明)


乐正克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孟子》 《四书》 《学记》 《理想国》
1.性 善 论 ;2.明 人 伦 ;3.道 德 教 学 :持 志 养 气 等 1.性 恶 论 ;2.强 调 尊 师 1.主 张 “兼 爱 ”“ 非 攻 ” ;2.“人 性 素 丝 说 ”;3.论 强 力 而 行 等 1.“存天理,灭人欲”;2.“大学”和“小学”教育;3.道德教育;4.朱子读书法 1.“致 良 知 ” ;2.道 德 教 育 :明 人 伦 ;3.论 儿 童 教 育 1.教 学 相 长 ;2.尊 师 重 道 ;3.长 善 救 失 ;4.启 发 善 诱 ;5.藏 息 相 辅 ;6.相 观 而 善 ;7.豫 时 孙 摩 ;8.是 我 国 也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部 教 育 专 著 产婆术,认为问答分三步:讽刺、定义和助产术 1.教 育 观 :教 育 的 最 高 目 标 是 培 养 哲 学 家 兼 政 治 家 ;2.学 习 观 : 回 忆 说 ; 3.政 治 观 :哲 学 家 居 于 统 治 地 位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完整word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教学育心理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梳理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教师心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1)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②关注情境阶段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具体包括:①观摩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同步练习】1.一位新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其成长阶段处于美国学者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中的( )。

A.关注情景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答案:C2.如果一个教师一般总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备课材料是否充分,这表明教师成长处于( )A.关注他人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C3.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答案:B。

4.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如何备好课”上转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这表明教师转向了(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景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答案:C5.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福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九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九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九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种类: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4、作用: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含义,定向映象2、操作模仿:含义,动作特点(四点)3、操作整合:含义,动作特点(四点)4、操作熟练:含义,动作特点(四点)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一、理论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经典习题1.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D.阅读E.计算答案:ABC2.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的特性有( )。

A.流畅性B.迅速性C.经济性D.同时性E.适应性答案:ABCDE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A.徒手型操作技能B.器械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断续型操作技能答案:AB4.吹拉弹唱属于( )。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详解

(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详解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详解1. 学习过程的研究是开展最早、进行最多的研究;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P185)2.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他在统觉论的指导下,提出教学过程的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P186)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并于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成果进行总结,对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

(P186)4. 俄罗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但它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

(P186)5.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P188)6.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P188)7. 认知是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P190)8. 童年期(小学)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P191)9. 关键期指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关键期是不可逆转的时期。

(P192)10. 维果斯基的理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研究表明,当每一个学生都分担任务,而且在所有人都完成任务之前,不允许任何人进行下面的活动时,合作小组是最有效的。

(P194)11. 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时,知识才有可能被最大化的同化。

(P194)12.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茨韦和麦金莱于1943年发表。

凡年满16周岁,具有小学文化水平,没有视觉和书写障碍等生理缺陷的人,均可以参加测量。

MM(P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人格测验。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各章摘要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 , 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

2.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 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4.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5.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关系: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妈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推动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样,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6.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7. 人格倾向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8.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9.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七
【学习动机】
知识点梳理
【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真题再现】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2008)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尊严
C.求知和审美
D.自我实现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关系分为高低不等的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的、( )因素。

(2009)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归因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

三个维度是:内外部因素、稳定非稳定因素、可控非可控因素。

六个因素是:能力、难度、努力、运气、身体状况和外部环境。

【同步练习】
1.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答案:B
2.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答案:A
3.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①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

②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③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维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