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单元的主题
——秋天的美景。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描述秋天的景色和
感受。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富,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是散文,《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歌。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美景和特点。
2.难点:《古诗三首》中的诗意和意境,以及不同作者对秋天的不同感受和表达
方式。
四、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需XX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古诗三首》2课时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3.《秋天的雨》2课时
4.《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5.单元复习与测试1课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朗读、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示例(学习任务二)
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二:赏析品评,领会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赋比兴等手法,比较分析《伐檀》《无衣》句式特点和重章叠句手法的异同,体会其对抒发情感的独特作用。
2.把握寓言传记散文因事明理和人物塑造的特点,欣赏词作借助写景和怀古抒发情感的特点和语言表达艺术,感受志怪小说的奇幻色彩。
3.理解古代诗文揭示不同时期社会现实的不同方式,感受古代诗文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赏析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在表达主题时的不同表现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艺术手法对于刻画人物、反映现实、传达情感、表现主旨的作用。
学时安排
3学时
第5学时
课前准备
1.寻找示例,初步了解《诗经》语言形式之美。
2.诵读《伐檀》《无衣》,找出各自三个章节中相对应的词,比较思考这些对应词的微小差别。
一、初识《诗经》之美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
提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组织和分类,了解学生对《诗经》语言形式的把握情况。
2.学生小结《诗经》语言形式之美
示例:一是句式上具有以四言为主的特点:整齐的二节拍四字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如《关雎》《硕鼠》等名篇;以四言为主,但富于变化,辅以二言至八言不等,句式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二是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三是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是直铺陈叙述,即直接表达情感;“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有比喻意;“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内容做铺垫,对于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具有重要作用。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秋天的韵味”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与秋天相关的课文、诗歌、活动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的喜悦,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型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秋思》、《秋词》、《秋天的雨》等课文,以及与秋天相关的诗歌、散文等阅读材料。
2.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探究、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反馈方式: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1. 教学资源:课本、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
2. 辅助材料:与秋天相关的诗歌、散文等阅读材料,以及写作练习的素材和范文。
六、课外延伸与拓展
1.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秋游、观察秋天自然现象等活动,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和体验。
作业设计案例课题模块单元三年级语文下
作业设计案例课题模块单元三年级语文下
题目:【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整组作业设计
摘要:原标题:【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整组作业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在语文素养培育方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单元整组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观察,体会景物特点,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编排了四篇课文,安排了以“走进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二、单元作业设计
1. 观察日记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2. 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同一主题下的两篇课文,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作文练习
通过作文练习,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1. 语文作业
通过阅读、观察、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美术作业
通过绘制自然景物的画作,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
3. 音乐作业
通过欣赏自然景物的歌曲,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
4. 体育作业
通过户外运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点评
本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通过作业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最新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作业
主题单元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活动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读通、读懂、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1、(从语调、节奏和停顿等)体会骈体文的韵律美。
①读通文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读课文。
②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读出文章大意
③小组比赛,读出情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活动二:个性品读,读出意境美
完成问题:
我喜欢(填写原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我仿佛看到(展开想象,描写画面)(可以是几句或一段,以排比的句式呈现出来)
活动三反复诵读,悟出品格
1、展开想象,反复诵读,尝试背诵。
(画出作者写作思路,看着思路背诵课文。)
2、联系背景,读出作品的品格美。
3你从本单元古诗文中读出作者的哪些精神品格?(本问题要根据文本回答)4这些品格有什么共性?
教学评价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 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3. 学生朗诵和背诵的情况。
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 Module3 Heroes大单元教学设计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3 Heroes大单元教学设计
模块内容分析(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materials)
语篇四是一部学生自己编剧并表演的情景剧与一段电影短片构成的多模态语篇。情景剧主要讲述三位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自己被压在废墟下的老师、为了救火缺席了自己的婚礼,却丧身火海的消防员、武汉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过年仍冲锋在一线运送医疗物资的快递小哥;短片Nameless Hero描述了一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所做的琐碎却不平凡的“小事”。该语篇将英雄拉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将英雄品质具象到生活中“如何做”:从促进人民和社会进步的小事做起。
本单元的四个语篇从不同视角谈论英雄事迹与品质,单元内各语篇与单元主题之间,以及各语篇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三个子主题,即“了解英雄的事迹,用心感悟英雄的人格魅力”,“介绍英雄的故事,用语言描述出英雄的形象”,“学习英雄的品质,用行动呼应新时代的召唤” (见图1)。每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各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学习活动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内容有意义地联系起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形成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追求,实现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有机融合。
核心语言知识分析:本模块主要语法是because、so、so that引导的原因、结果和目的状语从句,学生通过口语操练、句型运用与模块写作等方式感知理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模块教学目标
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学习效果:
1、
2、
3、
4、
5、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4、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5、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6、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7、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8、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9、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10、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并进行研究压力产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建立压强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加强控制变量法和思维能力
专题二液体的压强
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一、单元概述
1.1 单元主题
第三单元以“探索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1.2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
- 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会借助关键词句进行推理、想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 提高学生写景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本单元包括以下课文:
- 《秋天的雨》
- 《大自然的声音》
- 《读不完的大书》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美丽的小兴安岭》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 难点:学会借助关键词句进行推理、想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写景作文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3.1 教学策略
-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
的自然情境。
-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
感受。
- 读写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的家访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 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
-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安排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选材比较。比较三篇课文,发现各篇在选材上的异同,分 析不同的选材及表达方式对表现老师形象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3.主题比较。整体把握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分 析三篇课文中的老师形象对表达课文主题的作用。
确地分析其体现的老师形象特点。 丙等:能够结合课文的选材内容,对体现的老
师形象特点进行分析。 丁等:不能够从文章选材中分析出对应的老师形
象特点。 2.小组间交流评价。
评价项目和等级同上。
第三课段 评选优秀老师,撰写一句个性化歌词
【核心任务:根据课文内容,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老师,为 其撰写一句个性化歌词。】
课标分析
教学建议: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教材解读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学习生活的 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 习状况和成长经历,还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老师形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幼年时的学习 生活,重点塑造了寿镜吾先生的形象;《再塑生命的 人》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论语〉十二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上课时 的言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师生之间交流的场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3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本单元的课文有《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竹节人》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桌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竹节人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的事。这篇课文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篇课文呼吁人们要保持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故宫博物院》通过四则材料,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第一则材料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详细介绍了故宫主体建筑,第二则材料讲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第三则材料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游览须知,第四则材料以平面示意图的形式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全貌。
二、语文要素
1.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每篇课文编者都安排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即阅读目的),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建立起“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概念。
2. 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事物时选择恰当的材料,融入感情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部编小学语文三上三单元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三上三单元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了“ 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形成具有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相对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可见,新课标中的“ 学习任务群”同“ 大单元教学”有着共同的教学指向。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 大单元教学”来落实“ 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大单元教学同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单元教学有所不同。在实施教材单元教学时,往往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统领,通过对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学习能力,收获人文启迪。而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需选择主题,确立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任务,整合、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将语文课程从以知识本位为基础转变为以素养本位为基础。
下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浅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实施途径。
一、解析教材定主题
单元学习主题是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因此,大单元主题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引领者”,统领着整个单元学习,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剖析单元内容,确定大单元主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童话篇目较多,笔者发现其在一二年级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各板块中均有涉及,意在鼓励学生阅读,体会童话中的童真童趣,初步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到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首次以单元整组的形式要求学生学习童话,其人文主题是“ 童话世界”,阅读要素是“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表达要素是“ 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四篇课内童话故事的课后习题以及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细读各板块文章可知整个单元从课内童话到“快乐读书吧”紧紧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展开,从阅读到表达,从课内到课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教教师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
(课时备课)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一、单元内容概述
第三单元以“科学探索”为主题,包含了《宇宙的奥秘》、《海底世界》、《陀螺》三篇课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
欲望。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传授相关科学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单元设计
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简要介绍:紫丁香是一种树干,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成长在我国北方,可供人们观赏。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有一群小朋友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紫丁香是谁栽的?栽在哪儿?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B、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C、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D、全班交流,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小朋友所以这样尊敬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开始非常辛苦,小朋友们能从这首诗里找出来吗?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五、拓展练习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三、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
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小练笔:
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