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蝌蚪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
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历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小蝌蚪的生长过程2.小蝌蚪的生活环境3.青蛙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环境2.教学难点:青蛙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生活环境及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2.观察法: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了解其变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3.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奇妙。
4.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思考生命的意义。
5.拓展:讲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掌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环境。
2.学生能理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学生能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知识,还能引发学生对生命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因此,这个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受精卵阶段:在适宜的环境下,青蛙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小蝌蚪。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
2.刚孵化的阶段:刚孵化的小蝌蚪身体呈长椭圆形,有长长的尾巴,没有四肢。
湘美 版二年级美术上册《10. 小蝌蚪》说课稿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10. 小蝌蚪》说课稿一、教材和教学目标概述本说课的教材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第十课《小蝌蚪》。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发扬创造精神,认识生命的神奇和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使用适当的美术语言来表现小蝌蚪的形态。
2.学生能够用不同粘贴技巧表现小蝌蚪在水中的形态。
3.学生能够通过制作此作品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并通过画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使用相关绘画材料时的注意事项,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手工制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转化为画面元素,用美术语言表达小蝌蚪在水中的形态。
2.如何教授粘贴技巧,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
3.如何通过制作此作品,让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展示画作和介绍知识点在开始本课的教学前,首先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小蝌蚪或青蛙的画作,让学生产生对青蛙及其生长过程的好奇心。
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点,例如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等相关的知识。
2. 示范技能在介绍完知识点后,老师要对学生示范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画笔来表现小蝌蚪的形态,同时让学生从中发掘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 分组实践分组进行画小蝌蚪实践,通过分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发扬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次手工制作。
4. 画完成后品鉴作品最后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过程品鉴完成的作品,让他们敞开心扉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这样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次教学采用的是“讲、示、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讲解知识点,示范技能,分组实践及品鉴完成的作品四个环节。
二年级美术上册《小蝌蚪》教学设计
第10课小蝌蚪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大胆表现。
教学过程:一、激发联想设置激发学生联想添画的小训练。
请一两名学生上台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将学生添画的小蝌蚪与事先准备的尾巴太短、太长、前后粗细一致的蝌蚪做比较,让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小小蝌蚪象黑豆、细长尾巴圆圆头”的外形特征并掌握基本画法。
在添画外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实物图片观察蝌蚪在水里游动的不同姿态。
示范添画出往上下游动、左右游动、勾着尾巴、翘着尾巴、拉直尾巴快速游动的蝌蚪形象。
二、创设情景运用动画分段呈现故事,以情创境、以境育情。
把涔涔的流水、隐隐的蛙声音、清清的池塘、乐悠悠的蝌蚪融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看动画、想故事、说故事。
三、拓展想象以假定的时间、场景推移为线索,启发性地提出问题:石突然落入水中,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过去后,小蝌蚪的旅行会发生什么新的情况?中午,它们又到哪去了、遇见了什么新鲜事?黄昏,天快黑了,小蝌蚪们还会有什么新的活动安排?通过时间的变化,使头脑中变换蝌蚪的旅行形式与场景,解决画面表现内容与场景表现的问题。
四、作业要求学生已掌握了本课绘画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统一采用正方形白色卡纸,运用黑色水彩笔勾画、油画棒涂色的方法,色彩效果强烈,作业效率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图书篇目小蝌蚪》教案优秀版
《小蝌蚪找妈妈》+图书篇目《小蝌蚪》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字,读准多音字“教”。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能借助表示动作的词了解课文内容。
3.能借助图画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15个生字,会写“两”字,读准多音字“教”。
2.积累表示动作的词。
3.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1.会写“两”字,读准多音字“教”。
2.能借助表示动作的词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谜语:身体圆圆尾巴细,身穿黑衣裳,水里生来水里长,长大变成小青蛙。
2.指出生活中见过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问:课文中的小蝌蚪什么样子?(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学生认读“池塘”,结合字的偏旁部首、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池塘就是周围是土的水坑。
)(2)指生概括回答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3)出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
(学生认读生字“脑、袋、灰”)(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学生一起用上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4)抓住“甩”体会蝌蚪的可爱。
谁能演一演甩着尾巴的样子?(5)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的可爱。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问题:小蝌蚪找妈妈一共找了几次?分别找到了谁?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提示学生碰到不会读的字先拼拼音,解决不了再请教同学、老师。
)(三)精读感悟随文识字1.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2.交流问题(1)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三次)(2)小蝌蚪分别找到了谁?(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出示“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学生认读生字“阿、姨、龟”。
二年级上册美术1--11课知识点
二年级美术1-11课知识点
第1课神奇的小画册:
1、制作小画册时需要用到折、剪、画等方法。
第2课三个好伙伴:
2、红色、橙色、黄色是阳光和火的色彩,我们把它称作暖色,而蓝色、绿色使我们联想起天空、海洋和森林,让人觉得凉爽寒冷遥远宁静,因此我们也把它称作冷色。
第3课五彩树:
3、三原色是红、黄、蓝,红+黄=橙色,黄+蓝=绿色,红+蓝=紫色,橙绿紫是三间色。
第4课顶天立地:
4、“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画顶天立地的人物时,要把人物画的很大。
第5课瓜果飘香:
6、水果有不同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心形、船型等。
第6课高个子和大胖子:
7、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方法,可以让高个子更高,大胖子更胖。
第7课条纹乖乖:
8、条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线、斜线、折线、曲线等。
第8课猜猜我是谁:
9、生活中用到面具的场景很多,比如舞台表演、祭祀、防毒面具、电焊、击剑运动等,最早时期的面具出现在打猎活动中。
第9课行行色色的背景:
10、画面有主体和背景两部分组成。
11、背景除了可以平涂以外,还可以用各种符号、线条、图案去填充背景。
第10课小蝌蚪:
12、在画小蝌蚪的时候,尾巴不能画太短或太长、太粗或太细。
第11课点点聚会:
13、生活中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除了蝌蚪,还有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等。
14、在绘画中相似的形通过疏密排列、组合可以构成有趣的群体图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蝌蚪》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动物世界》的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学中将通过观察小蝌蚪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难点: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蝌蚪的图片和视频,生长过程图,小蝌蚪的手工材料。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观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对小蝌蚪的兴趣。
2. 生长过程学习:教师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
3.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小蝌蚪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小蝌蚪的生长过程:1. 孵化:小蝌蚪从卵中孵化出来。
2. 成长:小蝌蚪逐渐长大,身体发生改变。
3. 成蛙:小蝌蚪变成小青蛙,最终成为成蛙。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答案:小蝌蚪从孵化出来,逐渐长大,变成成蛙。
2. 题目:画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小蝌蚪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课堂上,幼儿们表现出对小蝌蚪的极大兴趣,积极参与手工制作和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不仅认识了小蝌蚪,还培养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小蝌蚪》幼儿园课件
《小蝌蚪》幼儿园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手工制作与创意实践•音乐律动与舞蹈表演•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小蝌蚪》故事背景描述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生活在清澈的小溪里,它们快乐地游弋在水中,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从孵化出卵,到长出后腿、前腿,再到尾巴消失,最终变成小青蛙。
阐述故事主题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传递母爱、勇气与成长的主题。
让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变态发育现象,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其探索欲望和同情心。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030201教学目标与意义通过播放小蝌蚪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生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故事讲述(1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互动环节(10分钟)回顾故事内容,强调教学目标和意义,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课程总结(5分钟)课程安排与时间02教学内容与方法简要介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结局,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整体脉络。
故事情节概述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引导幼儿理解角色间的关系。
角色特点分析通过故事传递亲情、友情、勇气等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传递故事情节梳理与角色分析鼓励幼儿运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画作,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绘画表现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纸张等制作故事中的角色或场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手工制作引导幼儿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表现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和舞蹈韵律。
音乐舞蹈创意表达方式探讨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湘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小蝌蚪(共12张PPT)
小小蝌蚪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的头。
●添加小蝌蚪尾巴时,应避免:
●(1)不能太长。 ●(2)不能太短。 ●(3)不能太粗。
二、了解小蝌蚪的不同动态。
(1)小蝌蚪在静止不动的时候尾巴通常是
直直的。
(2)小蝌蚪在游动的时候,尾巴通常呈波浪形
第一个遇到了谁?鱼儿 第二个遇到了谁?乌龟 第三个又是谁………? 可能是龙虾也可能是螃蟹…. 大胆的想象吧!
创作作业: ●孩子们大胆的表现出小蝌蚪在找妈 妈的路途中都遇到了什么情况或者 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孩子们,尽情的畅游在绘画的世界 里吧!
六、作业点评:
●1、每组选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组作品 的创作思路。
左右扭动或者勾着尾巴游动等。
(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动态哟!)
三、了解小蝌蚪三五成群游动时,队 伍会发生疏、密变化。
四、学生们大胆想象阶段:
孩子们,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途中, 还会遇到什么情况或者会发生什么 有趣的事情呢?
“?”
有趣的事情:
五、学生们大胆创作阶段:
孩子们,我们在回顾一下刚开始听到的儿 歌内容,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路途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孩子们,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就像我们今天所学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样, 同样青蛙妈妈也在焦急的,找她的孩子们。我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要 学会体谅我们的妈妈,知道她的不容易。
● 所以我们面对:
● 1、学习时,要勤思考,回家按时完成作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 2、生活时,要注意干净,回家多帮助妈妈干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好的生 活习惯。给妈妈捶捶背,捏捏肩,因为她的肩膀为我们担负了太多的爱。
2024版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PPT课件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小蝌蚪》PPT课件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手工制作:立体造型小蝌蚪•艺术欣赏:名家作品中的小蝌蚪•课堂总结与延伸活动课程介绍与目标01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本课程以“小蝌蚪”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表现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蝌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感知和表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小蝌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绘画表现,第二课时为手工制作。
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观察与发现:认识小蝌蚪02观察真实的小蝌蚪或清晰的图片,注意其身体颜色、形状、大小等细节。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小蝌蚪独特的特征。
鼓励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小蝌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实物或图片描述小蝌蚪外形特征身体呈纺锤形,头部大而扁平,尾部细长。
全身黑色或深褐色,有的品种在身体两侧有金色或银色的斑点。
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小巧玲珑,非常可爱。
嘴巴位于头部下方,呈吸盘状,用于吸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它们喜欢聚集在水草丰茂、水质干净的地方。
小蝌蚪对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小蝌蚪生活在清澈的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湖泊、河流等。
在自然环境中,小蝌蚪会遇到各种天敌和危险,如鱼类、昆虫等。
了解小蝌蚪生活环境创意表现:画出生动的小蝌蚪03使用流畅的曲线描绘小蝌蚪的身体,注意曲线的变化和动态感。
运用短促、有力的线条表现小蝌蚪的尾巴,使其看起来富有弹性。
小蝌蚪教案中班
小蝌蚪教案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小班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 帮助幼儿认识小蝌蚪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包括小蝌蚪的各个阶段的形态图片。
2. 道具:如模型、绘本等。
3. 海报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孩子们对小蝌蚪的感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或分享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可以询问他们是否见过小蝌蚪,它们是怎么长大的等。
2. 概念介绍:通过图示或者道具展示小蝌蚪的各个阶段,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予解释,例如蝌蚪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最初时候是有尾巴的,会游泳等。
3. 观察练习:让孩子们亲自观察真实的小蝌蚪,或者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进行观察。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他们的特点和行为,提问引导他们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
4. 制作海报:和幼儿一起制作关于小蝌蚪的海报。
给每个孩子提供海报纸、水彩笔、剪刀和胶水等工具,让他们自由绘制和剪贴小蝌蚪的图片或其它相关素材。
5.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到的知识,鼓励幼儿分享制作海报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6.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小蝌蚪、青蛙等生物,并和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延伸:1. 图书阅读:选择适合年龄的绘本,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和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
2. 观察实验:在教室或户外环境中放置蝌蚪、蚂蚁等昆虫,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评价方式: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海报,评估他们对小蝌蚪的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在观察练习中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小蝌蚪》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蝌蚪》教学设计《小蝌蚪》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小蝌蚪》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科目。
教材图片清新、生动、情境感强,以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快乐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
以连环画的形式开展故事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在绘画中多个点状相似的形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图画。
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和绘画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学情分析:在教学中要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1、能认识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能根据特定情景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能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渗透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点的排列、疏密等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猜谜导入: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打一动物)师小结: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出示课题:《小蝌蚪》学生回答。
二、民主导学1、任务呈现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
提问: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2、自主学习(1)师: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那你们会画蝌蚪吗?(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以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3)突然,不知从哪儿扔下一颗小石子。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0.小蝌蚪》说课稿2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0. 小蝌蚪》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小蝌蚪》这一课题选自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十课。
本课以生动有趣的蝌蚪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水墨画的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蝌蚪生长过程的描述,也有绘画技巧的指导,同时还提供了多个绘画示范,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水墨画绘画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水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绘画过程中,对青蛙生长过程的认知以及水墨画技巧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动物题材较为感兴趣,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学会用水墨画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用笔墨表现生物的生长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绘画的热情,弘扬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学会用水墨画表现小蝌蚪的形象。
2.教学难点:如何用水墨画表现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示范画、学生作品展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出本课课题。
2.新课教学:讲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分析小蝌蚪的形象特点,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巧。
3.示范画: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4.学生练习:学生按照示范,独立完成小蝌蚪的绘画。
5.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为下一课做准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生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青蛙•形象特点:头部、身体、尾巴、眼睛、嘴巴•绘画技巧:水墨画的基本技巧、构图、用笔、用墨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
2024年《小蝌蚪》课件
《小蝌蚪》课件一、引言《小蝌蚪》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郑渊洁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讲述了一只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追求梦想的故事。
本文档以《小蝌蚪》为课件主题,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寓意,培养他们勇敢、自信、乐观的品质。
二、故事梗概1.故事背景:《小蝌蚪》讲述了一只小蝌蚪在青蛙妈妈的教育下,勇敢地踏上寻找梦想的旅程。
2.故事发展: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被大鱼追赶、误入险境等。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小蝌蚪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的青蛙。
3.故事高潮:小蝌蚪在青蛙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参加了青蛙王国的选拔赛,并成功获得了冠军。
4.故事结局:小蝌蚪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青蛙,与家人和朋友共同生活在美丽的青蛙王国。
三、故事主题1.勇敢面对困难:故事中的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勇敢地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去克服,不要轻易放弃。
2.追求梦想:小蝌蚪在青蛙妈妈的鼓励下,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就会实现。
3.自信:在故事中,小蝌蚪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青蛙。
这种自信使它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
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4.乐观:故事中的小蝌蚪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使得它在面对困难时更加积极。
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教育意义1.培养勇敢品质:通过学习《小蝌蚪》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会勇敢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培养勇敢的品质。
2.培养自信:故事中的小蝌蚪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青蛙,这种自信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乐观心态:故事中的小蝌蚪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孩子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培养家庭观念:故事中,小蝌蚪在青蛙妈妈的关爱下成长,这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观念。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小蝌蚪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小蝌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线描画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绘画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小蝌蚪画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青蛙)(2)教师: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小蝌蚪)(3)教师:小蝌蚪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小蝌蚪》。
2. 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3)教师示范小蝌蚪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线描画的造型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3. 学生练习(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4. 展示评价(1)教师将全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全体同学选评出较优秀的习作。
(2)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心得体验。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学习小蝌蚪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创作,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美术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第十课 小蝌蚪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第十课小蝌蚪 | 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的第十课,主要内容是小蝌蚪。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表现蝌蚪的形态和活动,以及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提高学生的动物观察能力;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蝌蚪的形态和活动;3.发展学生的绘画、想象、创造等方面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简单而准确地表现出蝌蚪的形态和活动;2.发现蝌蚪的生长变化,有自己的想象并运用在画面中。
四、教学准备1.学生需要准备画板、彩色笔、蜡笔、橡皮等绘画工具;2.教师需要准备蝌蚪图片、颜色圈、画布、干净的水杯、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放置几个蝌蚪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蝌蚪的外形和习性,鼓励他们谈论。
2.体验教师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或图片,讲述蝌蚪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体验蝌蚪的生命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观察和理解。
3.示范教师可以在展板上或者白纸上画出大的模板供学生观摩。
注意画面需要简洁明了,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场景和线条的表现。
4.创作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蝌蚪的画与蝌蚪的识别需要结合,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画中注重形态和色彩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5.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学生评论和点赞,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方法1.前期采用观察和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蝌蚪的形态和习性;2.中期采用示范和创作在组织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运用反复模拟、比较与分析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3.后期采用展示和点评的方式,在吸收学生创作成果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体验、示范、创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美的世界。
小蝌蚪找妈妈10PPT
小蝌蚪长得怎么 样?
池塘里有一群小
蝌蚪,大脑袋,黑身 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 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妈妈是什 么样子的?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 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 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
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 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眼 睛——目字旁
选词填空 第低底
( )头 ( )一名 高( )条后腿 , 过了几天,又长出 两条前腿, 再过几天,尾巴 变短了,不 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 巴不见了,变成了小青蛙 。
读一读,填一填:
露捉摆瞪披 1 ( )肚皮 2 ( )眼睛 3 ( )尾巴 4 ( )飞虫 5 ( )衣服
盯着看 瞧见 眉毛 眯眯笑 观看 睡眠 瞥了一眼 睁眼 理睬 眼睫毛 盼望 眼眶
小蝌蚪在谁的帮助下找 到了妈妈?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 宽嘴巴。到那边去找 吧!
我们的妈妈 在哪里?
妈妈,妈妈!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 服,捉起虫来顶呱呱。你们到那 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过去叫:“妈妈, 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 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是青 蛙了,快跳上来,跟我一起去捉 害虫吧!”
第10课 小蝌蚪(课件)湘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谜语
小小黑豆水中游, 细长尾巴圆圆头。
(打一动物)
学习目标
• 1.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 行创造表现。
• 2.根据特定情境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表 达想象,提高绘画表现力。
• 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热爱生活的情 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观看视频《小蝌蚪找妈妈》,思考问 题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2.小蝌蚪是什么形状的? 3.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4.在水里除了小蝌蚪以外还有一些
什么?
齐白石,字渭青,号兰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 师、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 泉》《墨虾》等。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 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旅行的队伍被打乱, 小蝌蚪们将会?
绘画要求:
展开想象,将 小蝌蚪旅行中的趣 事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看图1—3
2、在学习小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
3、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4、看过1—3图后讨论:想想小蝌蚪被打乱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想象并创作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3、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
《小蝌蚪旅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把《小蝌蚪旅行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题
第10课小蝌蚪
教学
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出示小蝌蚪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