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重在中低收入群体
盐边县:聚力低收入群体致富
特别关注 FOCUS
提升农业生产质效
盐边县在桑椹产业规模化发展30年的基础上,坚持在健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积极推广桑椹新品种。今年,成功引进浙江巴贝集团,颠覆传统养蚕模式的技术,用经营工业的理念养蚕,用人工饲料代替桑叶,用工厂化养蚕代替传统的养蚕方法,彻底摆脱养蚕对季节、气候的依赖,实现每天滚动生产,蚕茧品质更是“完胜”传统模式。目前,该县正在加快建设3条桑叶粉加工生产线,全县桑叶利用率将从原来的40%提高
到80%以上,桑叶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变成了每斤可卖0.5元。同时将废弃桑枝利用起来培育食用菌,开发出继桑椹干、桑椹酒、桑椹茶等产品之后的又一农业特色新产品桑枝食用菌,并创新开发“椹时美宴”桑系列特色菜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串联出一条“根、枝、叶、果”的综合性利用产业链。
2023年预计全县将实现蚕桑综合产值7.5
亿元,同比增长23%。盐边蚕桑产业正
破茧走出了一条共富新“丝”路。
此外,盐边县还在北部最偏远的格萨拉
盐边县:聚力低收入群体致富
盐边县启动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行动以来,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区域协同发展等‘十项工程’统领盐边共富建设”。今年2月份,该县召开誓师大会,明确2023年“十大行动”,其中主要涉及预制菜产业、氢能及新能源产业、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美好生活、和美乡村等方面内容。
当前,盐边县正聚焦偏远地区,攻坚产业发展,带动当地低收入群体致富。
盐边金河芒果基地
当代县域经济
DANG DAI XIAN YU JING JI 2023.08
42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情况汇报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情况,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反映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政策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稳就业工作情况
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错综复杂和严峻挑战,我国
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各项措施,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程,积极稳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各地就业市场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处于可控范围内。
1. 就业市场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1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0万人的就业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
率从一季度的5.0%逐步下降至4.9%。同时,新就业岗位以高
科技、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为就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但要注意到,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部分用工企业出现劳动力短缺。因此,我们需要通
过多种渠道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
2. 政策落实情况
为全面推动稳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针对新型就业形态的综合施策,推进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减免政策,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就近到乡村地区、贫困地区建厂设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稳定就业和促进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和“保基本”效果分析——以广州市数据为例
作为一项工资保障制度,国外最低工资的建立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该标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2004年颁布实施《最低工资规定》,反映出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进一步健全,覆盖范围全面扩展。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第135号建议书中明确了“最低工资的根本目的是为工资劳动者得到可容许的最低水平工资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并“应当成为旨在战胜贫困、保证满足全体工人及其家庭需要的政策内容之一”,即最低工资最基本的目标是减少贫穷,确保最低生活水平1。
全球各国在设定最低工资时,其定位和目标各有不一。英国在2016年之前强调的最低工资基于“工资下限”理念,该国推行全国最低工资是为了防止工人受剥削,同时也确保公司在经营业务时以货品及服务质量来竞争,而非主要靠压低工资以求削价竞争。英国于2016年起在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中针对25岁以上劳动者增设一个强制性“生活工资标准”,政府旨在将英国目前“低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社会导向转为 “高工资、低税收、低福利”社会;法国制定最低工资的理念是“生活工资”,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给予最低劳动收入的劳动者购买力的保证;二是保证低收入人群在国民经济中的劳动参与。
摘 要:作为政府规制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分配的唯一法定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提低、扩中、控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中“提低”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广州市低收入宏观数据及微观流动人口数据为例,立足于评估最低工资调整对劳动者“增收”和“保基本”的效果,旨在分析最低工资调整是否满足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异质性差异如何。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基本能保障最底层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并且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工资存在正向效应,且对于男性、30岁以下、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收入等组别的收入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存在对收入的溢出效应。关键词:最低工资,收入效应,保基本生活,流动人口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持续增收
对策思考
国家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加重点在于低收入农民群体实现增收。本文以沿海发达某县为例,通过对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低收入农民增收作一分析思考。
一、低收入农户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据统计分析,按照省定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500元和地方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8700元的要求,某县确定的省级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1326户和2188人,县级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5620户和14970人。综合计算,全县县级以上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6946户和17158人,占全县农户比重达到8%。具体分析出现了三种趋向:
(一)从地域分布分析偏向于偏远区域群体。我县低收入农户主要分布在320国道以北区域,靠近县城区域低收入农户较少。其中分布较多的镇分别为西塘镇(1363户、3331人,分别占比19.62%和19.41%)、陶庄镇(751户、1408人,分别占比10.81%和8.21%)、姚庄镇(1040户、2861人,分别占比14.97%和16.67%)和天凝镇(1549户、4155人,分别占比22.30%和24.22%)。低收入农户现在本村内以纯农业
为主的15349人,占比达到89.46%。
(二)从就业分布分析偏向于无固定职业群体。全县低收入农户从事种养业的2883人,占比16.8%;从事加工业的654人,占比3.81%;从事建筑业的178人,占比1.04%;从事工业1080人,占比6.29%;从事第三产业668人,占比3.89%;读书的1840人,占比10.72%;无职业886人,占比5.16%;其他8969人,占比52.27%,这部分群体大部分是打零工为主,没有长期固定的职业。
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措施
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措施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了许多低收入群体增
收帮扶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农村地区
农村土地流转
在农村地区,许多低收入家庭仍然依靠种植农作物为生。政府实施了土地流转
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转让给大规模经营的企业或其他农民,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此外,政府还提供技术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提高收成和效益。
新农村建设
政府通过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自来水、路灯、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可以促进其生产力,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支持农民经纪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是一个由农民自己组织的经济合作组织,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本
集聚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收益。政府提供贷款支持和培训成本管理技能来帮助农民经纪合作社。
市区
拓宽就业渠道
市区的低收入群体往往来自于失业或低薪工作。政府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增加
新职业机会、推动创业等措施,刺激市区经济,提高低收入族群的就业机会。另外,政府还会实施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教育等措施,提高低收入族群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社会福利
政府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生存之外的基本保障。
例如,社会保障、救助、医疗补助、住房保障和教育补贴等。
进一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优惠,降低他们的税收负担。这是政府鼓励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一个重要措施。
总结
低收入家庭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政府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增收。上述措施只是其中的一些,并没有穷尽。政府和社会组织可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实际情况实施更多更全面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群众精准增收实施方案最新
群众精准增收实施方案最新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些贫困地
区和农村地区,群众的增收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解决群众增收
问题,我国提出了精准增收实施方案,旨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实
现共同富裕。下面,我们将就群众精准增收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精准增收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制定
相关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引导各地制定
具体的增收计划,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重
点群体的扶持力度,如低收入农户、残疾人等,确保他们能够享受
到政策的实惠。
其次,精准增收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
的重要手段,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监管,保障农
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再次,精准增收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社会各界要积极
参与到增收工作中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提
供更多的帮助。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贫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能够脱贫致富。
最后,精准增收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是增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增收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政府要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增收工作的主体力量。
总之,精准增收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精准增收实施方案,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群众的增收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实现精准增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低收入户增收工作总结
低收入户增收工作总结
低收入户增收工作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就业培训:低收入户可以通过参加就业培训课程提升自身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政府和社区可以提供就业培训资源和机会,通过培训提供技能,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
2. 创业支持:政府可以提供低收入户创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财务支持,帮助他们创办
小型企业,自主创业。同时,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
3. 社会扶贫项目: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开展针对低收入户的社会扶贫项目,如
开展群众性的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小微企业等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4. 农村产业发展:对于低收入户在农村地区的,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帮助低收
入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就业创业服务:社区可以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低收入户提供就业创业咨询、
职业规划、岗位推介等服务。同时,可以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对接,提供岗位信息,促
进低收入户就业机会。
总之,通过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社会扶贫项目、农村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服务等措施,低收入户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脱贫致富。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
应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支持力度,形成脱贫致富的良好环境。
2023 促进 居民增收 方案
2023 促进居民增收方案
2023 促进居民增收方案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地区和人群收入增长相对滞后的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居民增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制定本方案。
目标
本方案旨在2023年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
2.减少贫困家庭数量,提高脱贫质量;
3.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
方案一:产业扶持
•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拓宽城市就业机会,鼓励企业增加岗位,并提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薪资水平;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财政与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方案二:教育培训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水平;
•提供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居民学习新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支持职业技能提升,提供职业培训和认证机制,提高职业技能认可度。
方案三:创业创新
•减少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注册流程,鼓励居民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贷款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居民创业热情;
•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方案四: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等标准;
•鼓励居民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减轻意外风险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失业群体及时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方案五:消费引导
•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居民购买高品质、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旅游消费,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旅游;
•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作者:陈学彬
来源:《重庆行政》2023年第06期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所在,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具体体现。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胜利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任务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八次提到“共同富裕”,四次提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对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战略部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庞大的群体是农民。只有实现了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和物质基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要“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进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这为共同富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历史演进中,共同富裕理念在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以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国家强盛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全面进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由理想变成现实。
(一)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从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再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
河南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路径研究
河南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全国经济水平逐渐向好发展,河南省经济也得到一定发展,使得河南省发展态势良好,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但当前,河南省仍面临如何降低低收入群体数量与如何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等困境,现提出提政策资扶持力度、提高中收入群体群众人才质量、鼓励创新创业发展的意见,以期为提高河南省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河南省;多渠道;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经济
一、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的定义
(一)什么是中低收入群体
中低收入群体是我国现阶段从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及政治扶持等角度看,均处在社会中低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水平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使得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中低收入群体主要分为中等收入群体和低等收入群体。相较于低等收入群体而言,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与社会地位等都具有更大优势,为其在提高自身收入时,赋予更多优势及权利。而低等收入群的文化程度及长期累积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都难以为提高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助益,减缓收入水平提升进程。据《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文件显示,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显示,我国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居民生活条件参差不齐,职工平均年薪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我国收入差距较大。在此背景下,各地区的收入水平便难以得到统一划分,各地区对收入水平的标准、认知及判定存在差异[1]。因此,需明确中低收入的标准及含义。首先,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指工资单固定收入、股票投资收入、公司福利津贴、五险一金、等收入都输与收入的一种。也是居民认知中收入的基础构成。除此之外,收入还包括兼职、稿费、非劳动所得,类似于房
要高度重视农村中低收入者问题
•本刊专论#
要高度重视农村中低收入者问题
马晓河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农村中低收入者问题。目前衡量中低收入者的方法中,排除法较适合中国。按照排除法,不管用购买力平价还是实际汇率计算,我国农村的中低收入者占比都较高,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进程缓慢。当前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收益率下
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冲击农民非农就业、城镇化进程放慢、基础性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实施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支持力度,实施农村中低收入者就业专项工程,落实“全面取消”“全面放宽”农业
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政策,加快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低收入人口农业农村政策
作者简介:马晓河,中国去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
2020年11月,随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已实现全国贫困县清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任务。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还将面临着大面积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口(以下简称中低收入人口)问题。今后,我国在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过程中,将这部分中低收入人口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是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问题,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一、目前我国农村有多少中低收入者
衡量中低收入者有三种方法:第一,按照世行贫困标准,极贫国家每人每天收入按购买力平价为1.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3.2美元,高收入国家为5.5美元。以此计算出不
•005•
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一、引言
居民收入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仅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能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特制定本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
体规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增收相结合。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为居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3、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聚焦重点群体,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统筹考虑不同群体的增收需求,推动全体居民共同富裕。
4、坚持改革创新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增收渠道和方式,依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三)主要目标
到具体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X以内,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居民增收基础
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⑩ 浙资要 回归 , 项 目是关键 。舟 山得天独厚 的地理 区位优 势 有利于发 展港 口物流业 、 船舶修造 业 、 海洋旅游业 、 海 洋渔业 及 水产品加工业。第一 , 要编好招 商引资重 点项 目库 , 结合 舟山区 位优势以及深人调查摸清浙商投资意愿 的基础上 ,编制一批 符 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 向 、 适合浙商投 资的项 目。 要鼓励 回归浙 商 从事高科技 、 高效益 、 少耗 能 、 少 占地 的产业 。 并且利用网络和电 子化 的手段 , 及时更新 , 时时传递 。 第二 , 建好浙商 回归投资互动 网站 , 建立信息站 , 使 回归工程常态化 。 丰富 回归途 径 , 一是以项 目投资方式的 回归。 包括项 目投资和股权购买 , 把符合产业发展 方 向的高 、 新、 大项 目带回家乡。 二是 以总部经济的方式 回归 。 三 是 以智力合作方式 回归 。发挥浙 商企业 自身的科研 、 技 术优 势 , 与家乡企业开展智力合作。四是金融存款方式 回归 , 将企业资金 存 回到 当地金融机构。
在一些高精尖研发领 域 , 舟 山的人才 比较 匮乏 , 这不仅直接
影 响了浙商在舟 山的投资 , 也制约 了海洋产业 的发展 , 因此舟 山 要发展经济必先加快人才 的引进与培育 ,注重挖掘舟 山市现有 的高校 和各类教 育科研 机构的教育资源潜力 ,强化和增设海洋 相关专业 , 形成海洋科技人才梯 队。另外 , 还应加强海洋高新技 术企业 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
低收入群体增收情况汇报
低收入群体增收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工作,通
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将就低收入群体
增收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府出台了一系
列扶持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
计划、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力度等。这些政策措施为低收入群
体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其次,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职业培训,帮助低收入群
体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另外,低收入群体增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政府加大了
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包括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养老保险等。这些措施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保障,
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此外,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农村发展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等。这些政策措施为农村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最后,低收入群体自身也在努力增加收入。在政府扶持政策的帮助下,低收入群体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节约和理财,合理规划家庭支出,努力实现家庭经济的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政府的政策措施、就业机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发展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低收入群体自身也在努力增加收入。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情况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导致收入差距逐渐加大。
为了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制定了促进居民
增收三年行动方案。
一、背景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愈发凸显。部分地区和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难
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制约了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应运而生。
二、总体目标
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
三年的行动,力争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助力消除贫困。
三、主要措施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
进而增加收入。这项措施可通过设立培训机构、组织专家授课以及推
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等途径来实施。
2.支持创业就业
为了促进居民增收,政府应加大对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他们创办新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可以通过提供贷款和税
收优惠等政策来实现。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收入差距的适度缩小。政府可以
通过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方式来实现这
一目标。
4.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高薪产业,为居民提供更多高收入岗位。政府
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和转型,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5.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地区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之一,因此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2009~2012年中国财政政策类型及具体措施
2009~2012年中国财政政策类型及具体措施
2009年
具体措施: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
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4、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2010年
具体措施:
表1:2010年我国重点财政政策内容一览
整体上看,在受到经济发展规律及前一年大批建设投资影响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在保证续建支出的同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及医疗卫生四项支出达到28634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的32%,对比过去几年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更加偏重在稳定经济的同时解决民生问题,为未来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在以上四项主要民生开支中,住房保障开支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如图1所示,2010年住房保障开支在四项开支中已由2009年的3.19%猛增至8.23%,由此可见,我国民生工作的侧重点已逐渐转向保障性住房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收,重在中低收入群体 要鼓“钱袋子”也要减“担子”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当前我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努力的方向,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当前不同群体的收入基数不一样,只有让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加快,收入差距才能逐渐缩小;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受压,影响内需潜力的释放;这更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提低扩中”能缓解生存焦虑和生活焦虑,从源头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提低扩中”,增加就业是根本,比如给予低收入家庭低息创业贷款,对于吸纳劳动力较多、工资上涨较快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 。
“提低扩中”,制度保障是关键,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信息,2010年我国有30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2011又有24个省区市上调该标准。但横向比较,我国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仍达不到国际上通行的占社会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
“底线”要提高,工资总体水平也应当得到提升。政府应该督促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保证企业利润、竞争力的基础上,使职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增长、物价指数和财政收入增长等情况,制定区域和行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还可以适当公布职工收入增速高和低企业名单,引导企业适时提高职工工资。
让中低收入者敢花钱,不仅要鼓他们的“钱袋子”,也要减“担子”。
要坚决治理乱收费,给中低收入者撑腰。目前教育、物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乱收费现象严重,直接增加了百姓生活成本。对此,一方面要均衡资源,对于择校费等因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引起的乱收费,须对症下药,从源头预防。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推广收费项目透明化,严惩违规行为。
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为中低收入者减负。2011年我国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令几千万人收益,对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有着积极意义。直接税降下来了,间接税是不是也应该跟进呢? 2011我国全部税收收入中来自企业缴税的税收收入占总的比例高达92.06%,这些税收都被打入企业生产成本,反映到物价上,增加百姓生活成本。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沉重,不利于它们发挥吸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的功能。 所以,应当继续推进财税改革,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特别是切实增加普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要加大物价上涨时的救助力度,帮中低收入者抗压。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物价一直上涨。去年国内多个省市已经建立并启
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效果良好。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说到底,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分好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难的原因:
1,调查分析不充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企业实行工资总额管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由国家统一决定、管理、调控比较到位和有效。实行市场经济体质后,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国家对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分析不够,有时甚至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很难为构建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依据。
2,统筹协调不到位。没有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差距、行业之间的差距、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距、企业高管与普遍职工收入之间的差距。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加速了财富分配的两级分化。
3.政策不配套。国有资源,资产的收益属全民所有,但却让少部分人享受过多;经济发展的成果虽然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不足,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尚不公平;国家虽然加大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但没考虑行业的差异,加重了劳动密集型和三产服务业面宽量大的中小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的充分就业及众多低收入职工的收入增加
4.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企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职工、面宽量大的餐饮服务一线职工工资增长慢、水平低,低收入职工比例较大,这些企业中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职工占比70%~80%。
5.调控体系不适应。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手段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工资分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尚不到位;有关工资分配的信息指导系统不够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人工成本信息发布指导等制度尚未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最低工资制度也有待完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与企业协调、行业工资差距调控等尚未建立制度或形成机制;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税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对策:
1.要把提高低收入职工收入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工资增长翻番要防止平均主义。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一些企业高管,他们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
最广大的普遍职工,如果工资增长翻番是平均主义,高收入行业、高收入群体的工资也跟着大幅上涨,或者上涨幅度超过平均增长数,那么这样的工资增长翻番势必加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研究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增长问题,更要关注、研究面宽量大、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三产服务业的低收入职工的工资增长问题。
2.要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国民收入的基础性的调查分析制度。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科技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职工收入分配变化的频率加快,必须把掌握这种变化情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必须从分地区、分行业、分群体等方面加强收入变化的调查、记录、分析,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国民收入基础性调查分析制度的体系和网络建设,为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符合实际的工资增长机制提供决策上的依据和参考。
3.要加强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的机制构建。一是建立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工龄工资的结构工资制,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人才培养;二是建立企业与职工的工资协商共决制度,实现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三是建立职工工资增长的监督落实制度,政府的劳动部门、工商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四是对违反工资法规的企业及时进行处罚。
4.要加强确保低收入职工收入增长的政策配套。一是属于全民的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成果要让全民公平、合理分享;二是要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交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三是加强对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竞争激烈、吸纳职工就业多的中小企业低收入职工的社会保障支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四是建立与通货膨胀相适应的津贴补助制度,确保广大低收入职工不因物价过快上涨而生活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