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章节复习资料2
2劳动经济学复习提纲
劳动经济学复习提纲绪论劳动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和企业劳动问题的科学。
有三种观点:1.研究的不是人对自然关系的本身,不是具体劳动的物质方面,而是与劳动的技术组织相联系的劳动的社会组织的规律性。
2.劳动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部分内容,即生产广西中与劳动有关的部分。
3.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劳动力投入和使用的经济效益。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基础,也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还应该运用比较的方法。
*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为严密和准确。
第一章第一节劳动的一般概念×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与一般动物的本能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他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单)2.人类劳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3.人的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
制造工具是人类独有的特点,是人和其他动物最后的本质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是劳动,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
(单)4.劳动的起因和动力在于人的需要,在于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的需要有3种:1.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包括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需要。
2.对精神资料的需要。
3.对劳动活动本身的需要。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具备3个基本要素:1.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
2.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3.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劳动过程的主观条件,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的客观条件。
只有这3个要素都具备并结合起来,劳动过程才能实现。
劳动对象可以分2类1.未经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
2.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即经济活动人口】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4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VMP=MP.PVMP=W又MP.P=W长期下【投入要素可变】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8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概念:是指劳动力工资率w增长1%所导致的劳动力雇佣量e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1.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点?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示物品消费与闲暇消费是一种替代关系;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于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递减。
4)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比率(边际替代率)。
2.什么是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工资率条件下,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所有组合。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3.图示效用最大化并指出其条件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如果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是p ,工资率是w ,那么闲暇和物品的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4.什么是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用图分离出来收入效应:如果收入增加,工资和个人偏好不变,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的增加,将导致闲暇需求的减少,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称为替代效应。
5.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据说,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6.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P2劳动力是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美国16岁,日本、英国15岁,菲律宾10岁,我国是16岁,上限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潜在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现实的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主要指未达到劳动年龄的未成年人),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P3三个与劳动力需求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P6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P27因工资上升而产生的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P33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P36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P36区分长、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第二章P57影响劳动管理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P79据图分析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即工资率为w1-w2时,有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不断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即高于w2后,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2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2
劳 动 经 济 学一、名词解释1、科学.2、动力止所需要支出的全部费用。
3、费用,包括:①生产费用 ②教育费用 ③医疗费用 ④社会公共开支。
4、特定劳动力过程中所减少的收入。
包括①工时损失费②受教育的机会成本5、凡是用于增加生产资料数量和提高生产资料质量的投资叫6、7、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8、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总体。
9、力资源数,它等于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中减去那些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10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11各地区之间的分配.12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由此获得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13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4地组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处理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物质技术条件之间关系的组织形式。
15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劳动者从事某一局部的生产工作,实行劳动专业化。
16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17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预先规定的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 18,国家或企业所规定的定额标准的高低程度,劳动定额水平是劳动定额的核心。
19、 定员水平是定员工作的核心,就是各类人员数量的宽紧程度。
20、场地,它是由一定的场地面积、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的。
21就是要正确处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23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班轮流进行生产。
24、 时间:它产生的背景是失业问题严重,社会要求就业的人员大大超过了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少妇女参加工作以解决生活困难,而她们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操劳家务.职工年龄老化,很多老年职工希望在退休前,有一个适应其体力衰退而减少工作时间的过程,有的国家劳动力,资源缺乏,采用这种制度可以鼓励妇女就业,缓和劳动力紧张的情况.25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26可以看作是对劳动者的一切权力,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它一切权利的保护.的保护.27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劳动经济学2
一、劳动需求弹性:1、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劳动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工资率的变化会对劳动需求量产生影响。
用E来表示劳动需求弹性,其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E=0时,劳动需求弹性成为完全无弹性,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需求量产生任何影响。
0<E<1时,弹性较小或无弹性。
,企业雇工数量对工资的升降速度变化不敏感。
E=1时,称为单位弹性,指劳动需求的百分比变动正好等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E>1时,劳动弹性需求较大,或劳动需求有弹性,意味着企业雇工数量对工资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E无穷大,完全有弹性,其图形是一条水平线,是一个特例。
3、劳动需求工资弹性,指同质的劳动在工资率变动一定幅度时,将引起劳动需求量的变化幅度。
公式为E=△L%/△W%4、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指A类劳动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马歇尔的四大需求法则1、在生产函数上,若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2、若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3、若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4、若劳动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劳动需求弹性越大。
三、家庭生产函数家庭经济:是指以家庭内部消费为目的的家庭生产活动。
家庭生产函数:是可以同时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三个问题的函数。
四、劳动参与率1、劳动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依若干标志分类,如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不同性别人口等。
计算公式非别为: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某年龄(性别)的总人口*100% 2、劳动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一个国家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人口参与市场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供给。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试题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单项选择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2.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3. 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A.无弹性B.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4.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 )A.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B.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C.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D.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5.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6. 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7.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8.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9.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A.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C.没有影响D.影响情况不确定11.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12.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3.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4.根据工作-闲暇基本模型,“工作”定义为: ( )A 于有报酬的或家庭工作的时间B 于有报酬工作的时间C 于任何“不必要”活动的时间D 有休息和放松以外的时间15.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 )A 收入较低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牺牲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B 收入较低的时候人们更不愿意牺牲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C 任何收入水平人们都愿意以相同的收入去换取更多的闲暇D 闲暇换取收入的边际替代率是负的16. 天工作超过8小时可领取相当原工资一倍半的加班费,那么工作超过八小时的人比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人的__将更__。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SD图1-1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w+Kr)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
(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13.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1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5.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16.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17.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18.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19.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20.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1.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22.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2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4.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25.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6.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直线型2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28.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29.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30.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31.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32.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33.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34.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35.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36.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37.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38.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3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40.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D )A.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BCDE)A.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B.劳动力形成周期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C.劳动力不能储存D.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E.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2.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3.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4.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CDE)A.等于零B.为正值C.为负值D.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E.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5.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ACD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6.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BCD )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7.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BCD )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8.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C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9.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应具备的条件有( AD)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E.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10.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DE )A.存货调整B.商品数量调整C.商品价格调整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E.劳动投入量调整11.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A.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B.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C.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D.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E.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12.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ABCD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13.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C.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D.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E.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14.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BC )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15.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16.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BCDE )A.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B.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C.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D.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E.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17.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18.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ABCD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19.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ADE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0.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E)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三、判断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的经济学。
2.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理论;均衡工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劳资关系问题;宏观经济中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问题,如贫困、失业、政府管制政策等。
第一章1.劳动力: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和劳动力是不同的概念:劳动力可能是一种潜在能力;劳动是人们有目的的运用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过程。
3.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力的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4.劳动力资源: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有质量和数量的规定性。
5.劳动力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们)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欲望+钞票)6.劳动力需求的的特性:派生需求(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当雇主有利润时才会产生(雇主追求);与劳动力价格成反向关系。
7.劳动力需求分类:长期(都可变);短期(技术、资本投入不变);企业、行业、市场。
8.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基本假设: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变;组织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同质化;市场分为三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一般假设为完全竞争。
第二章1.定义: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
2.分析对象:a)个人劳动力供给:一个人一生提供的社会劳动时间总和。
决策方式:劳动的收益和成本b)家庭劳动力供给: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社会劳动总量。
影响因素:养育子女c)社会劳动力供给:全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分析方式:所有个人和家庭劳动供给量的总和。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R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总数、人口结构R的影响因素:教育制度、工资政策、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家庭生产率、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有价格→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注意:若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比如,工资的粘性远远强于其他资源。
2、劳动力资源配置→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对理性的阐述:劳动者总是通过劳动收入和闲暇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
注意: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有着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和劳动力供给(卖)——的关系。
3、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a、b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
一、研究方法最大化分析均衡分析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2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2
劳 动 经 济 学一、名词解释1、科学。
2、劳动力止所需要支出的全部费用。
3、费用,包括:①生产费用 ②教育费用 ③医疗费用 ④社会公共开支。
4、特定劳动力过程中所减少的收入。
包括①工时损失费②受教育的机会成本5、凡是用于增加生产资料数量和提高生产资料质量的投资叫6、7、也称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8、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总体。
9、力资源数,它等于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中减去那些虽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10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11间,各地区之间的分配。
12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由此获得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13在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4 地组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处理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物质技术条件之间关系的组织形式。
15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劳动者从事某一局部的生产工作,实行劳动专业化。
16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17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预先规定的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
18国家或企业所规定的定额标准的高低程度,劳动定额水平是劳动定额的核心。
19、 定员水平是定员工作的核心,就是各类人员数量的宽紧程度。
20、的场地,它是由一定的场地面积、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的。
21就是要正确处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23、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班轮流进行生产。
24、 作时间:它产生的背景是失业问题严重,社会要求就业的人员大大超过了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少妇女参加工作以解决生活困难,而她们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操劳家务。
职工年龄老化,很多老年职工希望在退休前,有一个适应其体力衰退而减少工作时间的过程,有的国家劳动力,资源缺乏,采用这种制度可以鼓励妇女就业,缓和劳动力紧张的情况。
劳动经济学(二)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一)劳动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劳参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P6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15-19岁年龄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5-55岁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假说 P7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
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
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二、劳动力需求 P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
计算公式: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P9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1、需求无弹性 E d = 02、需求有无限弹性 E d →∞3、单位需求弹性 E d= 1 4、需求富有弹性 E d > 1 5、需求缺乏弹性 E d < 1MRP=VMP=MP*P=MC=W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MP:边际产量P:价格MC:边际成本W: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P11(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竞争性工资差别:劳动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者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2.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3.洛伦兹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4.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5.准固定成本:延长劳动力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也不同。
为增加劳动者,就要支付面试等工作所需的招聘成本;为了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也需要教育培训费;相反,为削减人员,必须制服很多退职金。
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
6.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7.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8.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总人口X 100%9.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10.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11.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12.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P2劳动力是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美国16岁,日本、英国15岁,菲律宾10岁,我国是16岁,上限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潜在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现实的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可以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主要指未达到劳动年龄的未成年人),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P3三个与劳动力需求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P6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P27因工资上升而产生的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P33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P36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P36区分长、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第二章P57影响劳动管理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P79据图分析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即工资率为w1-w2时,有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不断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即高于w2后,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2
1企业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按照假定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填空a短期模型和长期模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短期模型-----名词:指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企业只能改变劳动投入量,而不能改变资本投入量企业劳动力需求的长期模型-----名词:指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企业不仅可以改变劳动投入量,而且也可以改变资本投入量B利润最化大模型与非利润最大化模型利润最大化模型: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作为经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非利润最大化模型:假定企业以其他特定目标作为经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c、完全竞争模型和非面完全竞争模型完全竞争模型:在企业面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假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非安全竞争模型:在企业面对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劳动力需求模型◎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所要研究的核心是(当面对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时,应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劳动投入量来改变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单选◎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不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企业销售产品的数量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价格-----单选劳动的边际产品-----名词是指在一定劳动投入量的基础上,资本投入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数量边际收入产品-----名词是指增加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收入◎边际收入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曲线有相同的形状,其关系也相类似-----单选◎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负相关),即二者呈相反方向变动趋势-----单选◎在相同的工资率下,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比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少)-----单选◎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和工资率都(低于)竞争性企业-----单选◎替在利润为正时,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大于)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当替在利润为负时,二者相同-----单选◎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适度增长目标形成的制度基础-----填空◎适度增长目标有利于经营者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单选◎假设生产过程需要两种投入要素,一是(劳动),二是(资本)-----填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MP L与技术替代率成(正比例)-----单选◎资本的边际生产率MP K与技术替代率成(反比例)-----单选◎企业生产固定的产量,其成本最小的条件是(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单选等产量线具有哪些特征?-----简答1、等产量的斜率为负2、较高产出的等产量线离开原点较远3、等产量线是一条连续曲线4、等产量线的斜率随着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而变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增加单位产品增加的劳动成本=增加单位产品增加的资本成本)二是(使成本线的斜率等于等产量的斜率)-----单选◎与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样,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它说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呈现(反方向变化)的规律-----单选1市场劳动力需求量是以(企业劳动力需求量)为基础的2在劳动力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并不等于按单个企业计算的劳动力需求量的总和3为什么说工资率变化对企业和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不同?(简)a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工资率的变化不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b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工资率的变化不仅引起各个企业在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上调整劳动力需求量,而且同时引起各个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变化c结果是,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将不是按照原来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计算劳动力需求量,而是按照移动后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计算自己的劳动力需求量4工资率的变化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比对市场内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要(小些)5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简)a定性的角度:两者在变动方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b定量的角度:工资率的一定变化,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多少(绝对数上的考虑)(相对数方面考虑)6劳动力需求弹性-----名词:是指工资率变化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它是从(相对数方面)说明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7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名词:是指同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8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的变动方向相反,所以,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值是(负)的-----单选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越大,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也(越大)9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方向)变化10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吧劳动力需求曲线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无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E:劳动力需求弹性◎若|E|﹦1,称劳动力需求曲线为(单位弹性劳动力需求曲线)-----单选11不同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不同效应?a对工资总额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2劳动力供给
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 即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 表示。
• 人口密度越大越穷(人均GDP)?人口密度越小越富 (人均GDP) ?
1 人口的相关概念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的性别比
由对应100名女性的男性人数来表示。根据国际上的 经验数据,一般在103-107之间。
LF participation rates of females in the US over 16 years of age, 1900-95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88 1995
22.2 23.2
22.9 20.0
20.5 20.8
17.9 18.1
16.7 18.9
17.4 17.7
16.5 17.2
14.9 15.1
2 我国的人口转变
我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转变
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第一阶段:由于高出生率,少年儿童抚养比高。 • 第二阶段:出生率降低之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
2 我国的人口转变
我国老龄化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龄化社 会”(Ageing society),达到14%时称为“老龄社 会”(Aged society),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时,则 称为“超高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 。
•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第 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第三 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短期劳动力需求:所谓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市场是否完全竞争状态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市场有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任何一个主体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占市场总量的比例很小,从而任何主体的交易均不能影响市场的价格。
就劳动力市场而言,企业可以在市场工资率之上雇用到想雇用的任何数量的工人。
如果用低于市场工资率到劳动力市场上去购买工人,那么他将雇用不到任何数量的工人。
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这种完全竞争的状态很难出现,这不仅是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还因为工资率是变化的,它要受到劳动生产率、工会组织、政府政策等影响,进而影响到劳动力的供求状态。
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特点?非营利企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
非营利企业的行为可分两类进行分析,一类是潜在利润为正值的企业的行为;另一类是潜在利润为负值的企业的行为。
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相比较,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两个方面的不同:(1)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
(2)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所谓潜在利润为负值的含义是社会不仅不要求企业追求最大利润,而且允许它有亏损,只希望它把亏损压到最低水平。
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的含义):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其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线,原因是假定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
这种假设虽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为了分析方便(同时它也确实反映供给变化的大致趋势和一般规律),劳动经济学家仍然这样假设。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效用理论:所谓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收入约束线: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 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
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
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2、市场环境的假设。
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
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
(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
(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很需要内容是,以社会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三)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调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经济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四)个人非劳动收入(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六)社会保障制度(七)宏观经济状况(八)其他因素第三章均衡: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需求与供给数量虽不相等,但市场上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
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但与传统均衡理论的解释不同,所以被称之为“非均衡”。
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由几个要素构成:(一)组织结构,企业组织有一定的结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活动的技术所规定的。
横向联系建立在生产、销售、营业、财务、人力资源计划、总务、研究与开发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的体制之上。
纵向联系是从现场的一般工作员工开始,经过现场监督人员或管理人员、中间管理人员直至最高经营者的层级序列。
(二)组织原理,组织形成的最本质的原理是其成员属于组织。
雇用调整:雇用活动实际上是以企业组织为前提并将其机能当做媒介来开展的。
雇用活动意味着以它对企业内各个部门和环节施加影响来体现其自身和组织的调整。
因此,一般可以说企业的雇用活动就是雇用调整。
如何理解古曲均衡的概念?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业人员。
(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
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