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作者:梁儒谦蒲青江陈林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普遍不力的原因,分析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机遇、契机和思路。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Thinking of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Society and CultureAbstract This article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generally ineffective reason, analysis of the major obstacles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posed new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pportunities, chances and ideas.Key words newly built university;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1 改革开放后国内大学文化研究与实践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大学文化研究与实践动力普遍不足。
大学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文化建设方案导论: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各个领域人才的重要任务。
作为青年人才的摇篮,大学的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文化建设方案。
第一节: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一个令人愉悦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大学应注重校园环境的亲和力和温馨感,提供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
建设美丽的景观花园、书香气息的图书馆、多功能的运动场所等,使学生身心愉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节: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开发大学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应该注重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开发。
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活动、艺术节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第三节:创新教育模式的建设大学文化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大学应通过改革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
第四节: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交流大学是集各个地域、各个文化群体于一身的大熔炉。
大学应重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交流,鼓励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包容心。
第五节: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发挥大学作为研究机构的职能。
大学应提供优质的科研资源和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第六节: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
大学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七节:精神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大学文化建设应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的精神文化价值观。
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思想教育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合理的价值观念。
第八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大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思考--以邢台学院为例

[ 基金 项 目] 2 0 1 3年度 邢 台市 社会 科学 规划 项 目: 新建 本科 院校 校 冈文 化 内涵建 设研 究 课题 编 号 : X T S K 1 3 0 2 4 [ 作 者简 介] 李 兰玉 ( 1 9 7 4 一 ), 女, 河北 邢 台人, 副 教授 , 法学 硕十 , 主 要 研究 方 向为思 想政 治 教育和 法 学教 育
一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 中的一支新 生力量,主要指近年来 由专科层次学校独立或合并 所生成 的一批地方性本科院校 ,是 我国本科教育体 系的神追求等方面 的综合体现,而校 园文化的 内涵可以说是其中的精 髓所在。 由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建校历史较短、 学术氛围不是 十分浓厚 ,再加上经费方面存在一定 问题,可以 说校 园文化内涵建设虽然具有一定基础 , 但还远远不足 。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内 涵建设是 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的话题。 新建 本 科 院校校 园文化 内涵 的选 择 应 是继
主转向内涵建设上来 ,正在加大 内部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改革力度,激发学校 内在的发展动力;贴近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力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 学质 量;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教学的 指导方针,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 团队,探索产、 学、研合作新模 式,积极开展服务地方 的应用性研 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发挥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 中的文化传承 弓 i 领作用等等。全院上下正在按 照“ 十二五” 规划所确定的 “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 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 标而努力, 凝练 了 “ 纯德实学” 的校训和 “ 求真尚行 、乐学善 承 和创 新 的统 一 思”的校风。由此可见,新建本科 院校的校园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不是横 空出世 的,它一般是 内涵建设是在继承原有 内涵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本 原有的专科 学校升格、或几所专业相近的学校合并 校实际进行 的创新发展。 所形成 的。如邢 台学院的形成就是邢 台师范专科学 二 、新 建本 科 院校 校 园文 化 内涵建 设 的形 式应 校、邢 台地 区教育学院及邢台经济干部管理学校合 是传 统 和现 代 的统 一 并成邢 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而升格形成。是河 新 建本 科 院校 校 园文 化 的 内涵 选择 是 继承 和创 北省唯一一所一脉单传 、在原校址上不断建设延续 新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校 园文化内涵既是对 传承发展 而来的高校。因此,必须对原来学校 的好 优 良校风、精神的传承 ,又是对创新发展的发扬。 的校 园文化 内涵进行继承,但也应该看到,不 同的 而任何一种校园文化的内涵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因 学校有不 同的特 点、校风及 目 标追求,所 以校园文 此必须对校 园文化 内涵建设 的形 式进行探讨 ,以便 化的 内涵也不尽相同。所谓校园文化内涵的继承不 于更好的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普及和渗透。 由于 能简单的照搬 ,而是把几所学校的校 园文化 内涵进 新建本科院校具有 自身的特点,在校 园文化 内涵建 行分析 比较,再考虑新建院校 的特色和发展模 式, 设的形 式选择上应根据 自己的形成过程做到传 统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 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 现代模 式的统一。从传 统而言,新建本科 院校各个 从 这个 意义 上 而言 又是 一种 校 园文 化 内涵 的创 新 。 分支都有 自己的内涵,如邢 台地 区教育学院的校 园 从邢台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近年来,学 文化 内涵是着重于对县级、乡级 、村级教 师的培养 校 按照“ 资源整合、集 中办 学、走 出债 务 困境 ,推 和教育 ,以形成优质的基层师资队伍 ,再加上当时 动学校实现新 时期 的新发展” 的整体思路 ,紧紧抓 处于2 0 世纪9 0 年代 以前,所 以校园文化 内涵建设 的 住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邢 台市委市政府 的支持 ,全 形式基本上属于传统形 式,即运用展览宣传 、校 园 面加强 了校园基本建设 ,校 园环境 改观 ,办学条件 文化角、文化墙、主题征文等形 式进行宣传和教育。 得到 了 根本 改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 了重要成就。 随着 学校的整合和升级,形成 了新的本科院校 ,校 进入“ 十二五” ,学校工作重心逐步 由以外延发展为 园文化 的内涵也在继承原有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本
大学校园文化方案

大学校园文化方案引言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内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体系,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探讨大学校园文化方案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
背景大学校园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除了教学任务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价值观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目标大学校园文化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此外,校园文化方案还应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自我发展,推动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建议1. 建立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大学校园文化方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艺术展览和体育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艺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建设社团和学生组织鼓励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类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方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社团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交流、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4. 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大学校园文化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5. 倡导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校园文化方案应该倡导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环保宣传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
结论大学校园文化方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建立社团和学生组织、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以及倡导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感等方式,可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增加了各国信息、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交换速度与效率。
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文化呈现出了视觉多维化、选择多样化的态势。
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许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时空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
虚拟的空间、自由的平台、丰富的信息,在方便所需,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社会使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
开放的网络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给大学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欣喜与困惑1.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学校从研究生、本科生,到专科、预科、成人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刖 昌
文化的概念较为模糊 ,范围也较广泛 。首次给 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 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 泰 B・ 勒 ,他在著名的 《 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
一
容,以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 ,反映着大学 的办学理 念、精神气度和文化氛围,反映着师生员工的价值 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包括校 园精神风 引 貌、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学校的规范与制度和校 园建筑 、校 园环境及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
W a gJa Hu gM i n i n n a n
( s tt o ss r r v n o c n e dT c n lg , a h , e e 0 5 0 ) I tue f at - e e t nS i c e h o y S n e H b i 6 2 1 n i Di e P i e a n o
Ab ta t T ec mp sc l r lyn mp r n oei el eo a p sa ido p il utr o m. sr c : h a u ut e i pa ig a i o t trl t f fc u s n a n h i m u sakn fs e a l ef r c c u Th up s f o src n o da dh atyc p sc l r e n en d f riigq ai e e pefr ep ro eo n t t gg o e l a u ut ei i me t gt e so ann u f dp o l o c ui n h m u sn i h t li h o it.n t sat l, uh re pan h e i o d c t n l tescey I i r ce tea to x listed fnt n a dtee u a o a fe t o a p sc l r, ay e h i h i i n h i e cs fc m u ut e a lz s u n h tei otn eo a p s utr n usfr r o u g s o so a p s utr o sr cin mp r c fc a m u l ea dp t o wads mes g e t n f m u l ec n t to . c u i c c u u Ke r s a p s utr;mp r n e s g e t n ywo d :c m u l e i ot c ;ug so c u a i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

的 认 同度 不 高 . 园 文 化 建 设 面 临 着 艰 巨 的 任 务 。有 校 的新 建 地方 本 科 院 领 导 不 重 视 校 园 文 化 设 施 建 设 , 认
收 稿 日期 : 0 0 —2 2 1 —1 1 基 金 项 目 : 文为重庆三峡 学院第五批 高等教 育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本 地方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研 究”W 0 0 0 3 ( 90 6 )
阶 段 成 果
作 者 简 介 : 江 ̄ (9 7 )男, 川 绵 阳人 , 庆 三 峡 学 院 团委 副 书 记 , 师 , 士 。 任 k 1 7 一 四 重 讲 硕
S n i g e d c t n eerh s 三峡 高教研 究 a xa h r u ai sac e Hi E oR
为 教 学 大 楼 、 验 楼 、 书 馆 建 设 才 是 硬 任 务 , 生 活 实 图 学
动 中 心 、 园 景 观 建 设 是 软 任 务 . 园 文 化 设 施 建 设 校 校 滞 后 。 二 。 学 资 源 的 稀 缺 性 。 数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处 第 办 多
服 务 三 峡 移 民工 程 不 可 替 代 。据 统 计 , 校 库 区 生 源 学 比 例 达 7 % . 区就 地 就 业 毕 业 生 比例 为 4 %。 作 为 0 库 0
.
标 志 。 年 来 , 随 着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的进 程 , 近 伴 新
建 本科 院 校 异 军 突 起 , 为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的 重 要 成 组 成 部 分 。 9 9年 至 2 0 19 0 7年 , 育 部 先 后 批 准 建 立 了 教
校 历 史 不 长 , 乏 相 应 的 文 化 积 淀 。 生 对 校 园 文 化 缺 师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净化大学灵魂——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的思考

、
一
化。
由此 可见 ,文 化显然存在两个层面 :一是显 性的层面 ,包 含器物 、组织层 次及精 神层次外化的形式 ;二是隐性 的层面 , 包含形成器物 、组织 的指导理论和精神层次的 内涵 。 作为一种历 史现象 ,文化的发展有历史 的继承性 ;在 阶级 社会里 中,又具有 阶级 性,同时也具有 民族性、地域性 。不 同 民族 、不 同地域 的文化 又形成了人类 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社会 意识 形 态 的 文 化 ,是 一 定 社 会 的政 治 的 经 济 的 反 映 , 同时 又 给 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以巨大的影响 。 那 么 ,什么是大学 的文化 ?依附在大学这一特定载体上 的 社会 文化就是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 社会 文化的一个部分 ,而 且应 该 是 主 导 的 部 分 ,在 社 会 文 化 的 发展 中 应 处 于 权 威 地 位 。 理 论 界 比较 认 同的 大 学 文 化 的主 要 内容 及 分类 如 下 : 一 是 精 神 文化 :主要内容是价值观 、思维模式 、道 德情 感等 范畴;二是 环境文化 :主 要是物理空间 、设施及其表现 出来 的人文 意蕴; 三 是 制 度 文 化 :包 含 组 织架 构及 其 运 行 规 则 。 现代大学 是对 人类 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的机 构,是一个文 化 中心 。而其对人类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是在 为社会培 养人 才 的文化教育活动及 人才的社会活动中 、在科研创作 的知识创 新 过程 中完成 的。大 学的全部活动 ,就是围绕人才培养开展 的社 会 文化活动 。那么 ,建 设大学文化我们该做的 ,就是大学精神 的不 断纯化、人文环境 的不 断优 化、管理制度 的不断完善 。就 是围绕大学的精神文化 、制度文 化和 环境文化建设 ,努力使人 才 的培养 和围绕人才培养 的学校工作体现 政府 的要求、社会 的 需求和 学校 自主、独立精神 相统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
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本科大学;文化内涵;文化建设
一、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结构、功能和特征
1.本科大学文化的界定
从系统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从文化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亚文化的一种,是围绕本科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指的是高等教育文化,其存在范围仅限于本科大学校园之内,其涉及人群仅限于本科大学师生员工,其表现形式也仅仅体现在本科大学内的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从组织学角度看,本科大学文化是以知识和学科设置为基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
综上,本科大学文化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本科大学为载体、以本科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本科大学文化形态。
2.本科大学文化的结构
本科大学文化有二分结构说,即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三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分结构说,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1]文化,亦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五分结构说,即价值理念及其大学精神、大学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和大学环境;八分结构说,即宽广美丽的校园、富于批判精神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以学术为中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超前的文化、智慧的文化。
综上,本科大学文化的典型结构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3.本科大学文化的功能
本科大学文化有四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等四个功能;五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规范功能、熏陶功能、识别功能等五个功能,或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情操陶冶、心理因素建构、集体凝聚力等五个功能;六功能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平等宽容的兼容精神、关注人类的人文情怀、自主超越的自由追求、放眼世界的民族情结、立足现实的批判精神等六个功能。
综上,本科大学文化的功能主要有继承文化、创新文化和传播文化。
4.本科大学文化的特征
本科大学文化有五特征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神圣性、理想性、学术性、批判性、传统性等五个特征;七特征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思想性、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宽容性、学习性、现代性等七个特征;八特征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历史性、未完成性、传承性、创新性、保守性、开放性、国际性、本土性等八个特征;九特征说,即本科大学文化有多元主体性、文化先导性、高度觉悟性、思想先进性、服务大众性、理性、科学性、开放性、创造性等九个特征。
综上,本科大学文化主要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科学性和宽容性、现代性和批判性、先进性和先导性等特征。
二、本科大学文化内涵的“体”与“形”
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引领,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坚;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 和“形”两个层面。
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思想)、办学方略(目标)、办学特色(优势)等,其“形”是形成这些办学理念(思想)、办学方略(目标)、办学特色(优势)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或者说,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指本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思想)、办学方略(目标)、办学特色(优势)等内容以及形成这些办学理念(思想)、办学方略(目标)、办学特色(优势)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科大学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其“ 形”是形成这些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或者说,本科大学制度文化的内涵指本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以及形成这些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科大学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其“ 形”是形成这些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或者说,本科大学物质文化的内涵指本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以及形成这些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1.本科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其建设可具体化为下述各点:办学理念(思想)是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灵魂,它是综合了国家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本科大学实际而提出的学校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等;传统的办学理念(思想)有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现代的办学理念(思想)有学术自由、服务社会等。
办学方略(目标)是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在办学理念(思想)指导下提出的;办学方略( 目标)主要由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措施方案等组成,发展目标主要有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措施方案要切实并可行。
办学特色(优势)是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标志,是本科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良的、公认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征,是稳定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优良特点,是办学方略(目标)的成果;办学特色(优势)在功能层面表现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效益的社会服务等,在要素层面表现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等;在文化层面表现为好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优良传统等。
2.本科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本科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即本科大学是学术机构,学术机构设定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的思想方法是民主、科学、高效,学术机构的治理主体是学术委员会(教授会)等,运行机制是同行专家评议、讨论达成共识。
本科大学体制架构、运行机制的第一种形式是教授教学,其主要特征是学术行政管理主导、学术民主管理辅助,即管理体制是科层制,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咨询机构是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管理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和下级服从上级,行为规范是规章制度,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和活动起着主要作用,而学术权力则处于边缘地位。
本科大学体制架构、运行机制的第二种形式是教授治学,其主要特征是学术民主管理决策,学术行政管理执行,即管理体制仍是科层制,领导体制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等学术机构主体性地决策着学术事务和活动,学术管理系统负责学术事务和活动的科学决策,而行政管理系统则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和规章制度等高效率地负责执行。
本科大学体制架构、运行机制的第三种形式是教授治校,其主要特征是学术民主管理主导,学术行政管理辅助,即管理体制仍是科层制,但领导体制已是董事会负责制等,并且学术委员会或教授会等学术机构主体性地管理着学术事务和活动,或者说学术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学术事务和活动,而行政管理系统在管理层级扁平化的条件下按照学术部门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等高效率地配合执行。
3.本科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学科专业是本科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载体,其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研究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
师资队伍是本科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主体,其目标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基础设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物质基础,其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满足教学和
科研需要的实验(实习)基地和图书馆等。
本科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遴选与配置、教师培训与成长、教师评价与奖励、学术(科)团队与学术(科)带头人建设等。
学科建设内容主要有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建设等;专业建设内容主要有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 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
学科建设方略主要有制定政策、推动学科建设,高端引领、凝练研究方向,优化结构、汇聚学科队伍,整合资源、构筑学科基地等;专业建设方略主要有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满足培养要求,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有效机制、促进专业建设等。
参考文献:
[1]杨德广.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2]林坚.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点和重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5).
[3]刘晖.论大学文化的特征、嬗变与功能[J].高教探索,2006(3).
[4]王利民,丁虎生.论大学文化及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5 ).
[5]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6]张建新,董云川.大学文化研究述评及探究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7]廖小平.论大学文化的三种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8]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9]文君,陈海.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