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_6
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初中语文中考试卷)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篇200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题(课内)《幼时记趣》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握读音,注意写法)(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于土墙凹凸处()(7)以土砾凸者为邱()()(8)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__ _____(2)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___ _____(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_____(4)徐喷以烟_____(5)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__________ (准确解释文言词语)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准确翻译文言语句)(1)故时有物外之趣A.因此有时有与众不同的乐趣B.过去经常有与众不同的乐趣C.因此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D.过去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A.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B.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就会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C.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非常高兴的样子D.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显出非常高兴的样子4.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 犬_____ 狼_____ 虎_____ 猿_____ 狮_____ 鸟_____5.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作者_____ ,字_____ ,_____ 代作家。
(2)本文围绕_____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 、_____ 、_____ 的趣事。
(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2)_____ (3)_____ (文学常识、中心意思、沿用至今的成语知识记忆)二、阅读理解(一)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之三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之三一、(衡阳)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饮少辄.醉。
辄: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20.翻译下面句子。
(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五)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节选自《华佗传》)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2分)A.斯须尽服之.。
之:B.遇良医乃.可济救。
乃:23.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六十一、(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5.(4分)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六十二、(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2006年 广东省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大纲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用正楷字默写(12分,含书写2分)(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1分)(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1分)(3)好读书,□□□□;□□□□,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2分)(4)杜牧《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旬诗是:□□□□□□□,□□□□□□□。
(2分),(5)把杜甫《望岳》默写完整。
(4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弟2至4越。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感觉能力来说,(A)五官即使不愧为大功臣,但绝对不能被封为君王!这至高无上的称号,应当留给大脑。
在五官废寝忘食地sōují ( )外界信息的同时,大脑的神经细胞更为忙碌,它们通过横向连接和反馈的回路,飞速地传递有用的信息,(B)它们无时无刻在进行着错综复杂的计算。
大脑fùyǚ( )我感官多彩的性质和多种多样的本领,它所发挥的作用,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它。
所有这些,科学家们还只是刚刚开始破解。
2.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2分)sōují( ) fùyǚ( )3.“它所发挥的作用,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它。
”这句话中划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用一个成语来表述,这个成语可以是 (2分)4.文中划横线的A、B两个句子均有语病。
请加以改正。
(4分)A句改为:B句改为:5.请写一段话介绍一部文学名著。
要求:(1)从《水浒传》、《西游记》和《繁星。
春水》中任选一部。
(2)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两个。
(4分)备选词语:深入浅出大气磅礴清纯自然直抒胸臆曲折跌宕栩栩如生情真意切行云流水答: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至9题余幼时即嗜学。
文言文问答题
一、《桃花源记》1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优美宁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活安乐幸福)2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明确: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
5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参考答案:这与渔人后来迷路等,正好形成一种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说明陶渊明是基于生活而作的人生幻想,正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6“渔人”品行如何?参考答案:以今天普遍提倡的“诚信”道德观而论,学生可以回答渔人言而无信;但渔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心想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说明了他的向往,也是一般老百姓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7渔人复求不得,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一结尾的蕴藉何在?参考答案:陶渊明心怀理想,为我们设计了“世外桃源”这样一个优美的境地,然而,残酷的现实、卑微的处境让他同时感觉到这一理想的实现是断然不能的,故文末以此隐忍之笔含蓄收之,多少反映了他心中希望之火的熄灭。
二、《陋室铭》1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06年全国各地区100套中考试卷中精选的文言文专项试题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06年全国各地区100套中考试卷中精选的文言文专项试题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06年全国100套中考试卷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篇江苏省阜宁县城东初中孔凡勇2006年无锡市考试语文试题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
(3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废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①適②等③死(二)(11分)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6分)陈涉世家(节选)文章同上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006年黑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黑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盖竹柏影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
(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7、①考虑,想到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2006河北邯郸)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晖:备:9、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分)10、将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1、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2006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③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义是官名。
②贵臣:朝延中的重臣。
③汝南:古地名。
④告:指告假。
⑤升堂:登上大厅。
3. 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2 分 )(l) 而偿其直. 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D. 竟然(2) 将过.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 D. 拜访答 :(1) (2)4.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译文 :(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 :5. 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甲文侧重表现了;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6: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分 )答: 【参考答案】3.(2分)(1)C(2)D4.(4分)(1)(2分)“那马为什么不见了呢?”仆人告诉他说(那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言”“售”各计0.5分)(2)(2分)后来约定的时间将到,元伯把(约定的事)全部告诉母亲,请求(母亲)安排酒食等候他。
2006年云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云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参考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2006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2006内蒙古包头)【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3)不以.物喜以:(4)是进.亦忧进: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12.《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分)1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2006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甘肃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
(3 分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 分)译文: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2 分 )译文:24. 用原文回答。
(3 分 )(1) 评价“忠之属也”的标准是什么 ?(1 分 )。
(2)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 分 )。
(3)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1 分 )。
25.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说说。
(4分 )答:(1)政治方面:。
(2 分 )(2)军事方面:。
(2 分 )26. 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2 分 )27.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
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 ? 请做简要分析。
(3 分 )(2006甘肃酒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06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2006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一、(安徽课改)《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答案: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
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â,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译文: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2007湖北省随州市二、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
(10分)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6
2006年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甲)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2)被.坚执锐()(3)刑.其长吏()(4)皆来会计..事()(5)客出入愈益发舒.()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复立楚国之.社稷B、或.说陈王曰或.以为亡C、故.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原因:②启示:(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5
第一部分:课内背诵课文七年级上册5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006年广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广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2分)A、习:(1)少习.吏事(2)学而时习.之B、以:(1)跪而拾之以.归(2)先帝不以.臣卑鄙C、发:(1)家人发.箧视之(2)发.闾左谪戍渔阳D、明日:(1)普明日..,徐公来,熟视之..复奏其人(2)明日11、翻译下列两手。
(4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分)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分)12、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1分)13、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分)14、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4分) 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赵普:。
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第二天,赵普上朝)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
太祖(思索良久):。
【参考答案】10、D11、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
(“临政处决”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②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乃悟”“卒用”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12、手不释卷13、以天下为己任14、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2006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6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口技(节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2、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参考答案】11 (1) 虽:即使。
(2)名:说出。
12、(1)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 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参考译文】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2006贵州黔东南)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006中考文言文阅读集锦大全(真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百题训练--zlgg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作者刘禹锡,字,唐代家、家。
在他的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两句。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2)往来无白丁()(3)无案牍之劳形()(4)无丝竹之乱耳()3、根据你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请以“雅致”、“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雅致闲情4、本文作者因德馨,虽居陋室,却并不感觉陋,在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中,有一个人虽身处豪宅,并不感觉“自豪”,相反却“无故寻愁觅根,愚顽怕读文章”,这部名著是什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与之性格特点相关的一件事。
5、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6、文中描写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8、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9、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案:1、梦得;文学;哲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品德没有学问的人形体,身体扰乱3、琴棋书画般般皆雅致;春夏秋冬季季有闲情。
4、《红楼梦》;贾宝玉石一个追求健康的自由生命,不愿在陈旧的社会规范中僵死或腐烂的才智之士,他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谏之德,比如弃《四书》《五经》而津津有味地读《西厢记》5、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
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4六十一、(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
②殷仲堪:人名。
③俭:荒年。
④率物:为人表率。
⑤素:朴素。
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⑦豁:抛弃。
⑧尔曹:你们。
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5.(4分)啖:吃。
肴:莱。
其:他。
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六十二、(扬州)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案:13.(1)偷看(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六十三、(宜昌非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Array(唐)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ú): 即滑竿。
山水(清)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
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用自己的话写出《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意。
(2分)(二)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a)。
初,居正女归.(b)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O八》)①姻亲:因婚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ō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同样,唐代诗人杜牧也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刘一儒传》中加点的2个“归”字的意思。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的品格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1.(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的能力。
5.(2分)暮春时节,一片片飘落的桃花,沾满了行人的全身(衣鞋)。
可意译,可直译,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二)1.(1分)“画师”、“画工”、“工匠”、“匠人”、“画匠”等。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
2.(2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2分)(a)回家(b)嫁。
意近即可。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工具书掌握关键字词音形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这里具体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4.(2分)示例1:为官一身清,赢得高洁名。
示例2:不求名利守高洁,一生恬让留清名。
示例3:清廉正直垂青史。
点明刘一儒品格,且诗句特征明显,得2分;品格评价不准确,或诗的特征不明显,得1分。
此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了解基本文学样式”、“对文章内容有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六十四、(宜昌课改)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9小题,计16分)(一)独游玉泉寺(唐) 白居易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yú):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宋)欧阳修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山水记(节选)(清) 王之栋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
掩映村落,可供吟赏。
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
……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
仲春时,桃花盛开。
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
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
而尖山飘遥在望。
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分)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
写出这句唐诗。
(2分)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1分)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
(2分)5.把《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二) 诗二首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唐•王睿)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郭沫若)刘一儒传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
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
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
寻拜南京工部尚书。
甫半岁,移疾④归。
初,居正女归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
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
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
帝可其奏。
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
天启中,追谥庄介。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①姻亲:因婚姻关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ō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
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1分) 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与此类似,唐代诗人杜牧也曾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请写出这句诗。
(2分)3.阅读《刘一儒传》,写出文中与加点的“皆”意思相近的一个词。
(2分)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
阅读《刘一儒传》,请你也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作出评价。
(2分)答案:(一)1.(2分)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2.(2分)劝君更尽一杯酒。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的能力。
3.(1分)拴、系。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
4.(2分)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