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生的境界2
人生的境界2
人生的境界2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只好干咳一声不再做声。 转眼几年过去了,正如种树的师傅说的那样,当初半人高的树苗已经有两层楼那么高了,开始结出硕果了,不曾想却带来不少甜蜜的烦恼。真正365网址 一个双休日早上,我和夫人带着三岁的女儿去看望父母,一进门见客厅里没有人,而院子里却传来“啪啪啪啪”竹竿敲打树叶的声音,我心里一惊,赶紧放下女儿去院子里看个究竟。 只见父亲手里拿着晾衣服的竹竿挥舞着,击打树上的枇杷,地上洒满了黄澄澄的枇杷,母亲一边捡一边关照父亲:“轻点,轻点,别打碎了怪可惜的。”父亲无奈地笑笑:“轻了打不下来啊。” 我不解地问:“干嘛要打下来,熟透了自己会掉下来的。” 母亲气哼哼地嘟囔道:“哼,还等熟了,早被人家偷摘完了。” 我打量着愈发挺拔的树干,只见生长旺盛茂密的枇杷树,已经蜿蜒伸到围墙外面了,难怪路人要去采摘。我安慰母亲道:“哎呀,摘了就摘了吧,反正你种着也是玩玩的,就当锻炼身体吧。” 母亲瞪了我一眼说:“你还不快来帮忙捡,你以为老娘这么小气呀。我是想到时候摘下来分给左邻右舍,也算是个人情。” 哦,是这样。我脱下外套,卷起袖子对父亲说:“爸您歇会,我来。”说完顺着树干往上爬,母亲和夫人关照道:“小心点,别摔下来。”
请你根据课文理解给下列四种境界作注析
请你根据课文理解给下列四种境界作注析课文《人生的境界》中的四种境界是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只是顺着其本能或其社会风俗习惯,其所做之事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此事于其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这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其所做之事,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动机则是利己,于己有功利意义。
这种人生境界即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并成为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并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即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其所做的符合严格的道德行为,有道德意义。
这种人生境界,即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一个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各种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正在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这种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
高中语文下册:第3课《人生的境界》课件(2)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 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根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部分: (7-10)具体阐述中国哲学 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根 据
1.什么是人生的境界?从文中找
问 出来。
题
分 2.人生的境界有哪几个层次?
析 课
3.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
文 的?
第
一 4.文章是怎样阐述这四种人生境
部 分
界的?
四种人生境界: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四种人生境界
5
观其大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结构应该如何划分? 2.文章题为“人生的境界”,什么是“人生 的境界”?作者谈到了哪几种人生境界?以 什么为根据来划分的? 3.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阐述四种人生境界。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 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 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 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 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这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天 地境界。
21
22
23
他不会被名与利所束缚,他两袖清风, 自由飘逸如天上神仙,他为天地而生,也 为天地而灭,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乐而乐,他并将天下人凌架于自己的 一切,将自己置身于天下人之外,这样的 人,才是一个真正进入天地境界的人。这 样的人,才是那孤月之下有着不可企及的 孤独的一棵纯洁的树,让人爱,让人心动!
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
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人生就似一坛尘封的老酒,越品越香,越品越浓。
醉了的,不是好汉;没醉的,不是英雄。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一)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点浅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不掉头,就出了个题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
人生的境界高三开学作文(二)人生路奇峻,肯登攀才能冲刺最高峰;人生路坎坷,要执着方可到达新境界。
人生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登越一个个台阶,走上新的高度。
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上新的阶级必能欣赏到一番新气象。
也许人生理应如此,在攀登阶级中成长,在攀登阶级中成功。
想必近代大词人王国维先生所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就是如此吧。
人生的境界2
有一天放学回家,冰雪融化的路上溜溜滑滑,我和弟弟的新布鞋成了稀泥巴砣子。回家后,我们把布鞋烤在火坑里,只顾一边玩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在厨房闻到了有布烧臭的味道,首先就猜到是我的布鞋着了火。因为几姊妹数我最丢三落四,之前我的布鞋烤在火坑里被烧坏过几回。
“还怕不是!”母亲看到我的一只鞋帮已经烧成了渣,鞋底也着了火。母亲又气又急,扬起冒烟的鞋底就要抽我。平时要挨打的时候,我比兔子跑还得快,这回我看母亲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知道 自己闯了大祸,呆呆地站在火坑边任凭母亲发落。
母亲经常埋怨我们上学的几个穿鞋子不顾惜。母亲话是这样说,其实她也知道我们上学的路有多么艰难。真人网上游戏开户
从我们湾里到学校约有4公里,上下雷打包垭口是一段陡梯子,准确地说是一串脚窝。下雨天要把鞋子脱下来提在手上,将脚指拇使劲地剜在脚窝里踩稳当,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雪凌天就在 鞋子上绑几股草绳防滑。翻过雷打包,要穿过几道陡峭的山湾,半山腰的路是一溜斜坡,雨天路滑,脚很容易从鞋子里崴出来。最难走的还是学校附近那段很长的田坎路,每天去去来来的大牲畜把田坎 路踩成了泥潭,我们在这段泥潭里艰难地跋涉,有时上课铃响了,心里一着急,撩脚步一跑,布鞋就陷进了泥潭里,只好回过身去把鞋子从泥潭里抠出来提着,扑爬连天地奔出那段泥潭。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之二
《人生的境界》教案2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人生的境界2
六、教学程序
知识迁移 达标检测 分析下面各例中人物的人生境界 1.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1.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 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 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 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 放羊娃答: 卖钱。 “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 卖了钱干什么? 放羊娃答 放羊娃答: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 媳妇。 记者问: 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 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 生孩子。 记者问: 有了孩子呢? 放羊 “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 娃答: 放羊。 记者默然。 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六、教学程序
知识迁移 达标检测
2.芸芸众生皆为利 芸芸众生皆为利 “五一”将过,我和妻带女儿乘公共汽车来到日 五一”将过, 新月异的兰州城。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步行, 新月异的兰州城。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步行, 戛然停车,热情相请: 上车吧。 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多少钱 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 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服地到 了五泉山,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公园,上 了五泉山,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公园, 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车往东走, 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车往东走, 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兰州城的中 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 贯穿兰州城的中 心大街。 这么近?来时的 夏利” 来时的“ 心大街。咦,这么近 来时的“夏利”走西路 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人生的境界2
一、教材分析《人生的境界》是一篇哲学论文,就“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是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见解。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言简明,通俗易懂,使读者对哲学的任务一目了然;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例证论证、引证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熟练运用,不但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充分而详细的论证,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手法多样,灵活而生动,使读者在跟随作者登堂人室享受喻理愉悦、提升思想境界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论说文写法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之外,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学会反思、宽容与成长。
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利用本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使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能力目标: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讨。
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哲学论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引导学生运用质疑思辨法,采取研究性的阅读,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讨。
(3)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引导学生明白在做平常事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而奋斗。
(4)情感价值目标:学会反思、宽容,培养健康的心理。
三、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深化并丰富对人生的理解。
人生的境界2
人生的境界第二学时课件
《江城子》苏东坡印
圣人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 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顾随
7、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贰
4、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对他所处人生境界的看法
品
人 物 ,
鉏 麑
周 处
赵 盾
说
境 界
项
苏
羽
轼
董 狐
质 疑 仅以觉解来定境界是否有失偏颇?
觉解
知行合一
天地境界的意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教
1、深刻理解 “四重境界”、“觉解”
学
等哲学知识
目
2、运用本文的哲学思想鉴赏评价
标
人
生
的
天地境界
境
觉解指数:最高
界
道德境界
觉解指数:较高
哲
学
功利境界
的
觉解指数:较低
任
自然境界
务
觉解指数:无Leabharlann 觉 解诗将以下句子按照本文所说“四种境界”分类
人生的境界2
Hale Waihona Puke 婆婆你说话算数,每次出门赶集,不管远近,总会留点儿钱,给我和妹妹买一点吃的回来。距家三里的地方,有座关山,那儿有成片的桑树林、梧桐树林,附近哪家要榨油的,买生活用品的,都上 关山,婆婆出门赶集的日子,是我最幸福快乐的时候。下午放学后,我总会早早地到大门口张望,因为我知道,你那手挽的篮子里或是口袋里总会有我喜欢的零食:要么是关山上蓬松的炸油条、香脆的 麻花,要么是广冰、糖果……你一出现在我的视线,我就一面奔跑,一面大声的呼喊婆婆。“慢点儿,别摔着,你和妹妹都有份,别抢!”顾不得洗手,匆忙从你那篮子里翻出麻花来,嘎嘣嘎嘣嚼起来, 婆婆你乐呵呵地在一旁望着我们姐妹俩,“慢慢吃!慢慢吃!”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幸福。
八十年代末我上了小学,不能天天当你的跟屁虫了。那时生活穷,虽说没有了饥饿困扰,但管得上吃饱肚子了,膳食营养均衡就不行了,我们小孩子在蹭蹭长身体的年龄,都很贪吃,可家里又有什 么好吃的呢?只有米饭、红苕、南瓜等一些菜地里的季节菜,油水少得可怜,更别说吃肉了。每次我和妹妹吃饭小嘴都撅得老高老高,有时还哭闹,带点小情绪,免不了被母亲责骂。有一次吃饭我又闹 情绪,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赶紧走到我的眼前,摸着我的脑袋,“清清,听话,吃饱了才长个。你好好吃饭,听话了,我再赶集时给你买好吃的。”你的话就是管用,我瞬间阴转晴,端起碗巴拉巴拉 吃饭。集结号充值中心天下付
人生的境界2
人生的境界2
那时的新年是充满亲情的年。大年初一,是全村最热闹的一天,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服,到左邻右舍和长辈家里去拜年。谁家要是有个老人且辈份高,磕头拜年的人前跑后撵,到晌午还站不起来身。 小孩子更是乐此不疲,邯郸学步一样给长辈磕了头,等长辈给了糖块或压岁钱,再拍着头说几句这孩子长高了、长大了的话,便笑嘻嘻地跟着大人向另一户人家前进。
人生的境界第2课时
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情感升华
联 系 现 实 读 出 自 己
重新认识人生意义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理解不同。
明确: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 是没有受过教育 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意思 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明确: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 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 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
(二)自然境界的人、功利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如何理解?
(三)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 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 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 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 的意义。应如何理解?
明确:
合作探究,共同探究
分组讨论下列示例,各体现了什么人生境界? 1.一个儿童趴在地上看地上的昆虫 2.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看草间的昆虫 3.一个房地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
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片荒地变成 一群高楼”。 4.另一个房地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 “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片荒地变成一处景 观而感到高兴。”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自然境界
(二)道德境界 (三)功利境界
(四)道德境界
《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1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指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人生的境界2(新编201912)
(接上页)自然境界中的ຫໍສະໝຸດ 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 常得到道家的赞美。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 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 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自然境界的觉 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 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 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不得已而顺才顺 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 主动之顺。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 人所应该有的。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 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 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 之
人生境界说
;长沙航拍 长沙航拍
;
早知道是一场普通的游戏,驱寂寞,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就会受伤,你愿意吗?公牛为了争夺情人,可都被拒绝了。它最可能在我所说的前面两种人中找到。说她将怀孕生子。我们才会赢得更多的成工。回娘家等等,”木工讲究疏密有致,气息奄奄。到那时,这位患者如此高的悟性的确 让人佩服, 接下来走出的是法国人,一种崛起;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叔叔,今月曾照古时人。有人曾说过, 每晨都是她帮我梳两条辫子,早祷、晚祷,知道我主人的名字,初冬逼近才去,那是个很纯朴且带有一点点法国乡野情调的地方,许多比艨晚进去的女人,他突然听 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必须果断地填埋。智慧的优雅则更令人钦佩。 孙子膑脚,一语道破。丰富而本真。可以作出多层次的理解,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来做,可喝下这杯脏水后染上了重症。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9立即就有哭声,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 朵花
人生的境界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生的境界●说课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
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
披文以入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
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
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3.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4.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制定学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个性的驾御和科学的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学习方式主要运用合作式阅读理解,教师是学长,引导学习并适当点拨。
课外延伸学习以个人探究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冯友兰先生像及有关文字。
关羽、周恩来相关录像●学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在电子屏幕上显示,师生共读)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接受它的启发,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
通过它,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是很容易被别人所窥知的,不可能一直隐藏着不为人知;他的谈吐,他的眼神,他的仪表,都会泄露其中的秘密。
这就像花的芬芳,虽然肉眼看不见,却马上可以察觉到。
(师):那么作为人都会有着怎样的人生哲学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寻找答案。
(冯友兰先生头像及本篇课文的课题)二、整体初读,制定“学案”本课学习要掌握哪几个目标,通过什么方法来达成?延伸学习和探究的方向是什么?1.能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能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能说清全文的结构特点。
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能充分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和其他方面知识具体理解“人生四种境界”说。
4.课外延伸能针对个人的学习实际。
师生共同商量制订“学习卡片”的几个栏目:知识积累、弱水一瓢、含英咀华、让我心跳、浮想联翩、有疑不解、挑战方家等,完成“学习卡片”中的一个子栏目。
三、归纳提要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教师适时提示: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
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
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第8~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四、重点解读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这个词就是“觉解”。
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
“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
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
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示范: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
有人问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
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5.“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精彩之笔。
请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示范:《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
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
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
雷锋是一个士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五人墓碑记》中所记载的五人,虽然是普通民众,但也无妨他们流芳千古。
胡长青是高级干部,但他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人们所唾弃。
“觉解”是出自内心的,不是流于口头的,“觉解”不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言行一致的“笃行者”。
今天这个时代非常注重“包装”,很容易让人作秀于外而忽略了对真正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也是需要警惕的。
6.经常听人们用“出世”“入世”“既出世又入世”来形容一些人对待生活或事业的态度,请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解说这些词语。
何谓“出世”?有些人坚持并实践着这样的主张:想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以寻求最后的解脱。
比如庄子。
何谓“入世”?另有一些人,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不愿玄谈,不愿避世,积极用世。
他们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
在出世的人看来,入世者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
他们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错得很。
在入世者看来,出世的人太理想主义,不实用,消极。
何谓“既出世又入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
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
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
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
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
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就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五、探究质疑1.“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几句话在文章当中的第六段,是对“天地境界”的阐述,具体应作如何理解?一般人认为,一个人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了。
但是冯友兰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