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4)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

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_________, 文化产品创收_________,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_________。从

_________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

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

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过:“(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联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销声匿迹如火如荼殚精竭虑板起面孔

B.偃旗息鼓如火如荼改弦易辙一本正经

C.销声匿迹风生水起改弦易辙板起面孔

D.偃旗息鼓风生水起殚精竭虑一本正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话的文化。

C.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文物展示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D.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文物展示、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2、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自荐信

尊敬的XXX学校领导、考官:

你们好!我是XX学校2015级应届毕业生X X X,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视

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

从小到大听见无数周围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

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18年X月X日3、下图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句子是

“,。”

(2)《论语》中提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

是:,。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B.诗中虽然写“梦入”,

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

对比。

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D.“万物皆春”明点“春”,“

也春,鸟也春。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

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而且辩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

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

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

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

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

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

一句空话,虽然在技术发达的现代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

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变

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

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

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

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

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

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 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

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