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
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
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 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
[规律方法]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 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而形 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
答案:(1)终年高温,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的季节变化大,一年内有明显的旱、 雨两季。
(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热带季风的主要原因。冬
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偏北风, 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
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
解析:阅读图甲,根据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归纳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 的主要原因。由于季风的影响,印度的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形成
旱灾;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 多,容易造成涝灾。
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 [灵犀一点] 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多少的影响 (1)降水较多的气压带、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③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④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北纬30度赤道 赤道受热,空膨胀 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③ 极地高压9带0°N
②
副热带高压带
①
赤道低压带
低纬上空
北半球三圈环流
60°N 30°N
0°
③ 极地高压9带0°N 极地东风带
②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①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北半球三圈环流
60°N 30°N
0°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知识再现: 高压
低压
太阳辐射
想一想
低压
A热
高压 地面
B冷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地球上的热源和冷源在哪呢?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假设1
低压
---单圈环流
极地
冷 高压
高压 热 低压北半球单圈环流模低式压 热
赤道
想一想:
----单圈环流
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存在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 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 偏转,这样能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假设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 带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分布 规律 南北纬 35° 至 55° 之间的大 陆东岸 南北纬 40° 至 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南北纬 40° 至 60° 之间的大 陆西岸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我国华北、东 冬季寒冷干 北、 日本北部和 海陆热力性 燥,夏季高 朝鲜半岛大部 质差异 温多雨 分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内陆 地区 终年受大陆 冬寒夏热, 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
(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性质 气流 极地高压 南北纬 90° 热力 冷高压 下沉 带(2 个) 附近 原因 副极地低 南北纬 60° 动力 冷低压 上升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副热带高 南北纬 30° 动力 热高压 下沉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赤道低气 热力 0° 附近 热低压 上升 压带(1 个) 原因
最冷月气温在-15 温带气候 ℃~0 ℃之间 最热月气温<5 ℃ 寒带气候 年降水量 降水的季节 年雨型 >2 000 热带雨林气候 ③确定具体 mm 分配(降水类 (季节分 气候类型 温带海 型) 配均匀) 年降水量 >700 mm 洋性气候
年降水量 >1 500 热带季风气候 mm 年降水量 750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的季节 ~1 000 ③确定具体 (夏季多 mm 分配(降水类 气候类型 雨, 冬季 年降水量 型) 亚热带 少雨) >1 000 季风气候 mm 年降水量 500~800 温带季风气候 mm
第二组: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①最冷月均 温不同; ②雨季长短 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期)
第三组: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①最冷月均温不 同; ②降水季节分配 不同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湿润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带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 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 点应注意“三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 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4.(2010· 海南地理,1)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冰岛位于 ( )。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极地高压带 C.西风带 解析
B.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由图可读出冰岛位于60°N~66.5°N之间,该纬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 ,那么①②③ 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形成、分布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风带的形成、分布、方向 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分布
极高与副极低之间 副热高与副极低之间 赤低与副热高之间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匀、平坦
(3)结果: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马 山 中 学 高 三 地 理 组
请观察分析: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副极地地气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南北纬90° 附近
南北纬60° 附近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
4、“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绘制全球环流图
5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6、小结三圈环流,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Leabharlann 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 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2、绘制近地面风向示意图
自主学习探究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师生互动探究、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
课题
2-3大气环境第三课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导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教学 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复习
下图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1)判定半球,2)1----7代表的气压放带和风带的名称。
7、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必修一 地理——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O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 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 下三种类型:
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O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典例]
(2015· 安徽高考· 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D)
A.反气旋频繁过境
O
B.受沿岸寒流影响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冲关演练] 考法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 (2017· 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 间分布图,回答(1)~(2)题。
地中海气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 夏季炎热干燥,冬 热带草原 干季(冬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 全年高温,一年可
(夏季)时受气压带、 风带北移而形 分为旱雨两季 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四步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 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 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 极地低气压带。
O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 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 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 深化整合 1.理解热力环流应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①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降 ②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 向所示)
高低压之间存在 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 及运动状况不同的
产生原因
气压梯度
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 空气层之间产生的
向的力
阻力
垂直于等压线并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 方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大小
水平面单位距离气 压梯度越大,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
赤道地区为零,向两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
3 命题探究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 如右实验。回答下题。 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右图 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白天沙石一侧升温快,水的一侧升温慢;而夜晚沙石一侧降温快,
水一侧降温慢。与海陆风(图③)的原理相同。
123
解析 答案
2.(2017·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4)判断下垫面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 (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5)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地区,多 晴朗天气,日较差大。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气温高,等压面上凸地区 气温低。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移动规律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夏至日-秋分日
90°
60°
30°
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冬至日-春分日
23.5ºN
23.5ºS
0º
66.5ºN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 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闭合环流
小结:
这个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不能,
地球时刻不停的在做自转和公转运动,物体的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考虑地球自转
假设前提: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引起因素:
2、三圈环流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赤道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盛
行
西风东南源自信风盛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东 风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分布规律 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 北半球:3撇 ;箭头指向低压 南半球:3捺; 箭头指向低压 极地东风与信风带方向一致,西风带与它们方向相反。 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下图 为“某月沿18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 “某月”可能是 ( A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该月份甲地盛行 (
D)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011·江苏)下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 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风带
分布
极地东风带 (2个)
中纬西风带 (2个)
低纬信风带 (2个)
极地高压与副极地 低压之间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 带高压之间
副热带高压与赤道 低压之间
风向
属性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干冷 温湿
北半球:东北风 干热 南半球:东南风
第三步: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 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 图所示: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 形成、分布与移动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 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 示:
第二步: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 “特征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降__水__:__甲_地__降__水_ 多, _主_要__在__冬__半_年__;__乙__地__全_年__降__水__少__。_气__温__:__乙__地___ _全_年__高__于__甲_地__;__乙__地__年_较__差__大__于__甲_地__。_。试从气 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图中季风C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B ,这类季风在 东亚地区 (地区)最为典型。
(
二)三圈环流的形成(考虑地球自转,假设地表均一)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启发:南半球的三圈环流是什么模式?
(三)六风七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2、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1002
风向平行等压线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摩
擦力的影响(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风向
1005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1010 1015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总结:大气的水平运动
理想状况:
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到低压)
高空: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等压线(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小结: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三 圈 环 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讲解
高气压
1024
B 冷
低气压
A 热
高气压
C 冷
大气垂直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影响气压的因素
• ①温度: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热力 原因)
• ②海拔:海拔高气压低,海拔高气压低。
• ③空气运动:上升气流对应低气压,下沉气流对 应高气压。(动力原因)
二.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 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 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B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3 大气环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课程标准
• 1、说出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空气的 水平运动
• 2、能够用图示表示出三圈环流及气压 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 3、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力环流
1012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2.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转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 (南半球)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力大小
1000
1005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百 帕)
风向
1000 1005
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影响,属于
)气候,夏季主要受到 )季。
变式 训练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 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 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变式 训练2
答案: 1. 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 。
(1) 图 中 甲 所 在 地 的 气 压 带 名 称 应 该 是 ____________。
(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
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开普敦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等温线 向______凸出。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南亚季风中的西南季风则
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 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 风
变式 训练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变式 训练2
(1)东亚夏季风主要来自( 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南亚夏季风 )。
变式 训练2
(2) C处夏季主要受到(
( ( )气候;D处属( )季风的影响,形成(
气候 类型 地中海 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成因 气候特征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旱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 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 风气候
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 全年高温,一 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 制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 其气候特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D
)
A.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c c
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 都是东风。 B、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 成的。 C、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AB)
( B)
6、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
A.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南北纬40°附近 B.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B
)
C.是高纬环流的组成部分之一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8、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到冷重气流之上
C
成因
副极地 低气压带
极地 高气 压带
A
D、暖轻气流爬升
D
少雨 多雨
少雨
多雨
※不同气压带控制下对气候产生怎样的 影响?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原因: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移动;
23°26´N
0°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 23°26´S 北移,冬季南移;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 风带同时移动。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是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二、是气流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 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2019年考纲: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学习目标定位:1. 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2.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节环流的形成。
3. 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点: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学习难点:季风环流的形成。
自学指导:A级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 原因:_________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2. 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天_______,冬季________。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大气活动中心(1)含义:冬夏两季,海陆上存在势力强、范围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因:__________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系列的____________。
(4)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_________和________一旦异常,就会造成气候的差异。
2. 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________随___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季风分区B级思考讨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思考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吗?为什么?思考讨论:为什么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C级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问题:请按以下顺序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提示:1.冷热不均使其动2.地球自转使其偏3.地球公转使其移4.海陆分布使其裂问题: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角度分析阐述季风环流的形成?知识结构图:1. 读下图,按要求填空:(1)A、B、C三图表示北半球的季节,A表示______季,C表示______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
成因
热力原因
气温气压
冷高压
气流 性质
下沉 干冷
极地高气压 南北纬90°附近 带(2个) 副极地低气 南北纬60°附近 压带(2个)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下沉
温湿
干热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压带(2个)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热高压
热低压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热
(2)6个风带的特征
风带
极地东风带 (2个) 中纬西风带 (2个)
分布
极地高压与副极地 低压之间
风向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属性
干冷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 带高压之间
温湿
干热
低纬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与赤道 (2个) 低压之间
第三步: “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 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 图所示: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2011· 太原模拟 ) 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 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气压带(
C )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由热力因素形成
【解析】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
信风控制。
压带应为北半球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
带,①风带为西风带,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正 确的为C项。
(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下图 为“某月沿18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 “某月”可能是 ( A.1月
A B .4 月
)
C.7月
6.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C.西南风
D.10月
D B.东北风 D.西北风 )
2011·江苏)下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 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降水:甲地降水多,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 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气 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答: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 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
第四步: “地表不均使其断”。
地球地表性不质均一,尤其是海陆分布的 特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风带被 分隔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如下图所示:
海平面气压图.swf
一月
压 带 低副 极 地 低高
低
七月
高副 热 带 高低 压 带 Nhomakorabea高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 形成、分布与移动
考点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
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
示:
第二步: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 “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1)7个气压带的特征
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