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有关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学第一章微生物 ppt课件

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三 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 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 统三域学说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根瘤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TNT 有机磷 石油 重金
属
染料
六、微生物与医药的发展
头孢霉素
青霉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一)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 皮试,以防过敏。
属(genus)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具 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种组成的集体。
种(species)——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总称。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 有一定差异。
差异明显——亚种(变种); 差异小——型(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等);
编号表示 E.coli B 4.通俗名称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每年都有无数的动植物死亡,可 是千万年过去了,为什么没见堆 积如山的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请举例两种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 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 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 “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 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 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 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微生物生态学》课件

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早在17世纪,微生物学家就开始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随后,随着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 认识逐渐深入。
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者开始关注微生物在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互利共生
01
两种微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营养物质,
共同生长繁殖。
偏利共生
02
一种微生物因共生而受益,而另一种微生物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
寄生关系
03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寄主身上获取
营养,并对寄主造成一定的损害。
寄生关系
内寄生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 微生物体内,如病毒、细 菌和原生动物等。
在极地、高山等低温环境中,存在着 一些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和繁殖的微生 物,如冰川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具有 适应低温环境的特殊代谢机制和生物 化学特性。
在高盐环境下,如盐湖、盐碱地等, 存在着一些能够在高盐浓度下生存和 繁殖的微生物,如嗜盐菌等。这些微 生物具有适应高盐环境的特殊结构和 代谢机制。
生物体内环境中的微生物
生态意义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使得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得以循环利用 ,维持了生态平衡和地球上生物圈的 稳定。
微生物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
06
用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基础ppt课件

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4
微生物的相对大小
微生物大小的直观感觉
可见范围
微生物的相对大小
肉眼
真核细胞型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原核细胞型
病毒
5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
真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病毒
细 胞 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
6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食品酿造 医疗制药 作为正常菌群,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特定情况下,某些微生物可以导致疾病
UU) 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 MG)
55
支原体---特点和致病
✓ 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 无细胞壁
✓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 支原体可引起生殖道感染,不孕,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和胎儿畸形,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
支原体肺炎
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有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均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2.细胞膜
磷脂双层生物膜
3.细胞质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4.核质
核质包含染色体,是细菌的遗传物质21
请说出下面细菌的结构
核糖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22
连连看
细胞壁
核糖体
细胞膜
DNA
细胞质
肽聚糖
核质
脂质双层生物膜
23
目录
微生物简介 细菌的特点和结构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介绍 非典型病原体的概念 细菌感染与人体防御
45
革兰阴性杆菌——军团菌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体的统称。 2 填空题 按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可将其分为 _非细胞型_ 原核细胞型_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根据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的不同,呵将其
分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三类。
课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判断题
1 低温对微生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如冷藏
方法就是利用低温促进微生物发育的原理来储
藏食品的。
()
2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很多,酶是导致 食品腐败变质的根本原因。 ( )
选择题
1 烹饪中所用的葱、姜、蒜中的有机化合物 -----,对微生物有灭
课后作业
问答题 1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有哪些? 2 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可将微生物分为
(上节课)课后思考
夏天的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将食物放入冰箱 冷藏几天后也变质了,为什么?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
1、温度 根据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的不同,分类: 嗜冷性微生物、嗜温性~、嗜热性~。 高温和低温损害作用不同。低温起抵制作用,高温能杀死菌体。 2、水分 食品保存储藏中常用:干燥法 3、辐射 一般照射1~4小时即可。 4、氧气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分为:好气性微生物、兼气嫌气性~、嫌气性~。 5、化学物质 包括酸、碱及各种杀菌剂、防腐剂和植物杀菌素等。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与食品的质量变化或卫生状 况有密切关系。
发酵微生物
微生物 腐败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参与食品 的制造过程
使食品腐 败变质
引起食物中毒 和传染病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 衣原体、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和原生生物)
微生物的有关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微生物的概念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把握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对食品制作与储藏
的意义
微生物的有关知识
微生物——我们将那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体称为 ~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 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 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在生物进化历史过程中演化 形成生物种类和种群的多样 性.
几类?
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土壤中 2、水中 3、大气中
与人体关系密切的常见微生物
1、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在人的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有一层微生物附着,在正
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有益的或不可缺少的。 作用:能够增强机体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等。 注意:不能失调 2、食品细菌 食品细菌——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包括:致病性细菌、相对致病性细菌和非致病性细菌 (这些细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特点:造成食品出现特异颜色、气味、荧光、磷光以及相对致病性。 举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