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梁启超

合集下载

第二章-梁启超

第二章-梁启超

梁启超 经历 简述
•两三岁,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经》。 •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经》。 •九岁,为人千言。 •十二岁,秀才。 •1887年,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在上海接触西学,秋季拜师康有为 (长兴学舍-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主要以办报为 变法维新运动手段。
(五)五四运动时期
1916年在北京创办《晨报》。
1922年梁启超告别报坛。
时务文体是论述时务的文体,是中国资产阶 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
梁启超 创办《时务报》 背景
时代背景 家庭环境影响
个人政治追求
创办《时务报》时代背景
甲午战败(189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国人救亡 图存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变法维新思想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了 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代表——维新派,在领导维新运 动中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中国由第一批创办近代报刊的文人办报很快蜕变为 政治家办报,并且成为近代中国报纸发展的主流。
一、 二
梁启超新会茶坑故居
梁启超的一生
一、戊戌政变前的国内生活时期 二、日本流亡时期
三、民国时期
梁启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 广东新会人熊子乡茶坑村。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梁启超(2)

梁启超(2)
译文学,梁启超认为:“我国近代之纯文学— ——若小说, 若歌曲, 皆与佛典之翻译文学 有密切关系。他进一步指出: “近代文学与大 乘经典,实有如是之微妙关系。”而且是自 鸠摩罗什翻译大乘经以后。可以说,鸠摩罗什是 佛典翻译文学之奠基人。
他还总结提出了翻译文学对一般文学的影响:
一是“国语实质之扩大”; 二是“语法及文体之变化”; 三是“文学情趣之发展”。
于这些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有关中国和印度 佛教史的,二是有关佛经翻译的,三是关于中印 文化交流的,四是关于佛经典籍考释的。1936 年
为了更好地推介梁启超对佛学的研究,中华书局又将这些 文章专门从《专集》中抽出,编为单行本刊行,这便是著
名的《佛学十八篇》。梁启超通过对佛经的深入研究,
否定了“汉明永平求法”的传说,认为佛教输入的时间 “当以汉末桓、灵以后为断”,“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 洛而在江淮。”他又提出《四十二章经》系晋人假托,并 不是中国第一部译经,这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虽 不能据以做为定论,但无疑对研究佛经翻译的起点可提供 一说。
一是佛经翻译当中直译和创造了大 量新名词,例如众生、三界、法界、世
界、因缘、果根、不生不灭、无明、刹那 等,据统计达3.5 万多个。新名词自然和新 思想、新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词语的流 传过程,不仅丰富和扩展了汉语语言,而 且也使人生产生了新的意境和追求。
二是使汉语语法和文体发生某种变化。所译佛经皆受外来 语言格式和色调的限制,流传既久,约定俗成,汉语语言即 注入了新的格调。佛经中译本和汉语相比,至少有十大不同: 佛经一般不用“之乎者也矣焉哉”;既不用骈文家之绮丽词 句,亦不采用古文家之绳墨格调;倒装句极多;善于运用提 挈句法;一句中或一段中含解释语;常复述前文;词多连缀, 含无数形容词;同格的语句,铺排叙例,动至数十;一篇之 中,散文诗歌交错;全文多为无韵的一首诗歌。及至宋代, 随着佛经数百年的传诵,汉语中也或多或少渗入了上述十个 方面的特征。梁启超指出:“自禅宗语录兴,宋儒效焉,实 为中国文学界一大革命。然此殆可谓翻译文学之直接产物 也。”这种看法符合佛典中译的历史实际。梁氏认为,以鸠 摩罗什为首的佛经翻译家,在佛经翻译中采用了通俗文体, 即当时一种革命的白话新文体,它为我国文学界开一新天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阅读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阅读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阅读河大版2年级下册第2课:《少年中国说》(作者:梁启超,1900年2月10日)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

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

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候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

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分享]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分享]

李鸿章:时势所造之英雄——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本书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是晚清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大师级的学者。

本书完成于1901年11月,即李鸿章去世不久。

本书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最早的李鸿章传记。

尽管李鸿章是梁启超的政敌,尽管康梁“公车上书”才六年,但是梁启超对李鸿章仍然持论公正,作出许多正确、深刻独到的评价。

“书中对李氏的批评,尚称公允,所记其时代的事迹,也很详尽,所以出版后,颇风行一时”(注1)。

本书《序例》共有六小段。

说明写作的目的,“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介绍所用的文体,“全仿西人传记文体”,“夹叙夹论”;表明取材的原由;强调公正评价的意愿。

《序例》虽然篇幅很短,但寓意很深,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史学文章,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反复研读。

作者在书中扼要叙述了李鸿章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所作所为,突出他对晚清四十年的重大影响,让读者对他的一生及中国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产生清晰的认识。

作者虽然不认同李鸿章为中国第一人的看法,但是他肯定地说,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无一人超过李鸿章。

“作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轻”(注2),所以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反复强调评价李鸿章应有的史学态度。

在当时西方人看来,李鸿章是晚清王朝无可替代的代表人,但作者评价李鸿章只是寻常的英雄。

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他发现同治光绪时期的重大事件多与李鸿章有关联,作者评价李鸿章时,没有脱离他所置身的复杂环境和动荡时代。

本书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中,作者依据他对中国历史和当时国情之认识,断言李鸿章是纯臣,是庸臣,而非权臣。

他认为中国当时近四十年政治上的失败,不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

他并非有意袒护李鸿章而为之解脱,因为随着中国专制政体的发展,自清雍正朝以来,一直是军机大臣掌握朝廷的实权;“明明是‘圣上’铸成的大错,也总要由‘臣下’承担责任”(注3)。

国学 第二讲 梁启超

国学 第二讲 梁启超

第四节 国学导师
小结 梁启超之死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我盼望社
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 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胡适在梁启超逝世后为其撰写挽联时于日记
中记述原由,有一段盖棺论定的评语:“任 公才高而不得有统系的训练,好学而不得良 师益友,入世太早,成名太速,自任太多, 故他的影响甚大而自身的成就甚微” 。
第二节 流亡日本 结缘国学
总体上说,距离政治越远,就与学术越近。
其政治活动又分为政论与政务,政务越多, 学术就越少;反之,纯粹政论时,学术比重 相应上升。
梁启超与黄遵宪商议开办《国学报》
饮冰室主人函文: 《国学报》纲目,体大思精。仆以为当以此作一国学史, 公谓何如? 公谓养成国民,当以保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 之。至哉斯言!恃此足以立国矣。虽然,持中国与日本校, 规模稍有不同。日本无日本学,中古之慕隋、唐,举国趋而 东;近世之拜欧美,举国又趋而西。当其东奔西逐,神影并 驰,如醉如梦。及立足稍稳,乃自觉己身在亡何有之乡,于 是乎国粹之说起。 若中国旧习,病在尊大,病在固蔽,非病在不能保守也。 今且大开门户,容纳新学。俟新学盛行,以中国固有之学, 互相比较,互相竞争,而旧学之真精神乃愈出,真道理乃益 明,届时而发挥之。彼新学者或弃或取,或招或距,或调和, 或并行,固在我不在人也。国力之弱,至于此极,吾非不虑 他人之搀而夺之也。吾有所恃,恃四千年之历史,恃四百兆 人之语言风俗,恃一圣人及十数明达之学识也。公之所志, 略迟数年再为之,未为不可。
第三节、再造共和 点燃“五四”
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二、蔡锷与护国 三、点燃“五四”
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曰: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

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能够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

知此义者能够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

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

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

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孺子共事,则无如何矣。

”(注: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

)李默然云。

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

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

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

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

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

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对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

梁启超课件ppt

梁启超课件ppt
梁启超的思想影响了一代知识分 子,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

社会改革
他积极参与社会改革,致力于推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国际名誉
梁启超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名誉,曾 被邀请到美国、欧洲等地讲学。
02 梁启超的文学思想
文学观念
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的审美价值
梁启超认为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 ,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推动社 会进步。
政治生涯
梁启超在政治上活跃,参 与戊戌变法,支持立宪运 动,并担负过国会议员。
学术成绩
学术思想
梁启超的学术思想深受康 有为影响,主张维新变法 ,提倡西学。
文学创作
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其作品文笔流畅,思想 深邃。
学术研究
梁启超在历史、哲学、文 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著述颇丰。
社会影响
思想启蒙
创作方法
梁启超提倡“文以载道”,认为 文学作品应当承载一定的思想内 涵和价值观念,而不是单纯地追
求情势和技能。
语言运用
梁启超重视语言的运用,认为文 学语言应当简练、生动、有力, 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
感。
文学批评
批评标准
梁启超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思想性、艺术性和社 会效果等方面,认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文学作品才是优 秀的。
04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全面发展
01
梁启超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道德、体能
等多方面。
科学精神
02
他提倡科学方法,认为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
键。
毕生学习
03
梁启超提倡毕生学习,认为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
要。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第一课时课件

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第一课时课件

•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 注意:如只有一方面,那么是正面或反面论证;如两 方面都具备,那么就是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
• ⑤比喻论证:化深奥为浅显,容易使人接受。
• ⑥在驳论文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 “归谬法”。
• 7、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 (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 (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述 “敬业”的必要性的? 明确: 1、什么叫敬业(敬业的含义)
2、为什么要敬业(敬业的原因)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 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用成语概括: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2、为什么要敬业?
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人类生存的需
• 第二步:看第一段。如第一段有几句话,则先看结尾的 一句,再看开头;如第一段的后面几句话是对第一句的 解释,则看第一句话。
• ①如有一句名言,然后再有一句作者的语言,那么,把 作者的语言作为论点
• ②如只有一句名言,则可以把这句名言直接作为论点。 • (注:一般情况下,名言不直接作为论点,而作为道理
大量引用经典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演讲语言方面: 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
引用孔子等人和古代典籍的名言 说理好处是:
论据)
• ③如论点直接出来,则叫作点出论点或提出论点;如论 点通过故事或名言出来,则叫作揭示论点或引出论点。
• 第三步:看结尾段。 • 例: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答:归纳论点或强调论点 • (注:如果论点在标题,第一段和结尾段,则看第一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 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疆!)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作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手抄 报,主题为近百年来的
业 杰出人物。内容自选, 报纸名称自定。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0 1
大家都知道哪些杰出人 物的事迹?

流 0 2 假若梁启超先生能看到
今天的中国,他会产生
怎样的感慨呢?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梁启超介绍 ppt课件

梁启超介绍 ppt课件
LOGO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 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 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 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
时务学堂总教习,在
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
LOGO
矢志移山亦艰苦 人才如海更纵横
—冯玉 祥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逃亡海外 退出政坛 生病逝世
主要作品 人物关系
满门才俊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故居剪影 北京故 居天津 故居广
影视形东象故居
LOGO
Page 3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 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 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 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 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 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 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 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 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 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 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 合集》。
LOGO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
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
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

梁启超生平介绍课件

梁启超生平介绍课件

院以及主治医生。 梁担心影响新医学在中国发展,病床 上写文为医院和医师辩护。梁启超允诺 死后将脑部捐献给医院。
• • • • • • •
时代特征 康有为影响 西方文化冲击 趣味主义 双重身份 自我期许 政治责任感
• • • • • • •
赋税思想 成就 目录学 图书馆学 书法 新闻学 文学 史学(宗教学,经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 和佛学 ) • 法学 • 伦理学 • 教育学
新闻学
• 梁启超从1895年与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到1922年 《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共从事办报活动27年。 • 亲自创办、主编的报纸、杂志达11种。 • 对报刊新文体上的革新:疾呼救亡,直陈时弊,介绍西学, 条理清晰,语言半文半白,有时还夹有口语、俚语,因而平 易畅达,易于表现新思想,被称为“时务文体”。在《新民 丛报》上发表的《少年中国说》等文章,在报刊体的基础上 更上一层楼,思想新,文言成分少,人称“新民体”。标志 着报刊新文体已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 • 政治家办报第一人 • 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即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 • 一曰宗旨定而高 ;二曰思想新而正 ;三曰材料富而当 ;四曰 报事确而速 • “向导国民”、“监督政府”两大天职。
赋税思想
• 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 平税政策,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便 民利民而后求富强。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中国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 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 来”,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租税尽其力于一时,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 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有 利于后代。

梁启超 PPT课件

梁启超 PPT课件
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 和文学家。戊戌维新 运动领袖之一。
维新派
•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 国家而得名,提倡资产阶级新文 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梁启超雕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1889年 1891年
1897年 1913年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原文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原文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原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原文敬业,即责任心,是对学业或工作专心致志;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中领略出趣味来。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必修2-19梁启超《论毅力》文白对照

必修2-19梁启超《论毅力》文白对照

必修2-19梁启超《论毅力》文白对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是近代政治家、学者梁启超先生语重心长的话。

他把振兴国家的重任寄托在少年身上,还为此写了很多劝戒文章。

这节课学习他的《论毅力》,会得到很多启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历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梁启超自幼多学,据说六岁时读完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两人号称“康梁”,早年鼓吹变法维新,是维新的中心人物。

变法失败后留亡日本,一方面办报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国,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8年底,赴欧洲各国游历,并写下《欧游心影录》。

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

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出版过多种学术专著。

文学创作上以政治,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合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写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

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论述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起承转合起:提出“成败之林”的话题。

承:提出中心论点——“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转:转入论证分论点A:人生历程都有逆顺,毅力至强,才能成功。

论据: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顺境,总有阻力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分论点B:逆境可以转化成顺境,条件是要有毅力。

第二讲 启蒙者梁启超PPT精品文档35页

第二讲 启蒙者梁启超PPT精品文档35页
他晚年的见解颇为一班天资低下的人所误,竞走上卫道的路上去, 故他前六七年发起“中国文化学院”时,曾有“大乘佛教为人类最高 的宗教;产生大乘佛教的文化为世界最高的文化”的谬论。此皆欧阳 竟无、林宰平、张君劢一班庸人误了他。他毕竟是个聪明人,故不久 即放弃此计画。
若他晚年无此退境,我的挽联可以说: 中国新民,生平宏愿。 神州革命,文字奇功。
• 吴其昌着重从文体改革方面探索梁成功的奥秘: 谭嗣同之文,学龚定庵,壮丽顽艳,而难通俗。 夏曾佑之文,杂以庄子及佛语,更难问世。章炳 麟之文,学王充《论衡》高古淹雅,亦难通俗。 严复之文,学汉魏诸子,精深邃密,而无巨大气 魄。林纾之文,宗诸柳州,而恬逸条畅,但只适 小品。章士钊之文,后起活泼,忽固执桐城,作 茧自缚。至于雷鸣怒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 震骇心魄,时或哀感曼鸣,长歌代哭,湘兰汉月, 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 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 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 之文如此耳!即以梁氏一人之文论,亦惟有戊戌 以前至辛亥以前(约1896-1910)如此耳。在此十 六年间,任公诚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也。
三、舆论启蒙
• 1899年,梁在其所主编的《清议报》上,用“饮 冰室主人”的笔名写文章。从1899-1904年,他 在《清议报》和后来的《新民丛报》上,以新文 体,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与专著。
• 1905年前后,作为改良派的领军人物,梁与革命 派的论战白热化。
• 黄遵宪评价他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 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 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
• 作者李伯元,少有才名,精于书画篆刻、 金石音韵,又从传教士学习英文,第一名 考取秀才,但是终生未能中举。三十岁在 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 《世界繁华报》,担任过《绣像小说》半 月刊主编,人称为“小报界鼻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4年初
鼓吹立宪
新民即对中国传统的道德、学术、风俗 进行革新。新思想、新学说、新知识成为该 报宣传的重要内容。
三、梁启超新闻作品赏析
变法通议
论中国积弱 由于防弊
论中国之将强
政论作品
论军政民政 相嬗之理
新民说
《变法通议》内容简介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时发 表的早期政论文章的结集,发表的起止日期为1896年至 1899年。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 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 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 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 臶。
•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二、梁启超新闻传播活动
(一)戊戌运动时期(1895年到1898年) 梁启超为推行变法,先行办报制造舆论。他主笔 的《万国公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开 风气之先,成为宣传维新的重要传媒。
今夫人之智愚贤不肖,不甚相远也,必谓西人皆智而 华人皆愚,西人皆贤而华人皆不肖,虽五尺之童,犹知其非。 然而西官之能任事也如彼,华官之不能任事也如此。故吾 曰:不能尽为斯人咎也,法使然也。立法善者,中人之性 可以贤,中人之才可以智。不善者反是。塞其耳目而使之 愚,缚其手足而驱之为不肖,故一旦有事,而无一人可为 用也。不此之变,而鳃鳃然效西人之一二事,以云自强, 无惑乎言变法数十年,而利未一见,弊巳百出,反为守旧 之徒,抵其隙而肆其口也。
梁启超 名字及 出生地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 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 广东新会人熊子乡茶坑村。
梁启超 家庭 成员
祖父梁维清,秀才,掌管县文教事业。 父亲梁宝瑛,字莲涧,教授于乡里。 母亲赵氏,出生于书香门第,聪颖贤惠。 妻:李惠仙,清礼部尚书李端堂妹。 妾:王桂荃,侍婢。
•1902年11月创办《新小说》月刊。
•1904年在上海创办《时报》。
(三)立宪运动时期(1905年到1914年)
190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政论》。 1910年,上海创办《国风报》。
(四)护国运动时期(1915年到1916年)
1915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大中华》杂志, 梁启超当总撰述。 梁启超在《大中华》上发表揭露二十一条要求 的文章;发表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吹响了护国运动的战斗号角。
延伸知识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 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 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 族官员。
延伸知识
资产阶级改良派诞生于维新变法时期。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张謇等。他们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区别在于资产阶级 革命派主张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 张使用非暴力。
《变法通议》内容简介
《变法通议》共有14篇,其中,《自序》、《论不变 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学校总论》、 《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女学》、 《论幼学》、《学校余论》、《论译书》、《论金银涨 落》等12篇,刊于1896年至1898年的《时务报》。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论变法后安臵守旧 大臣之法》等两篇,刊于1898年底至1899年初的《清议 报》。
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道路梗塞,运费笨重, 能广销乎?厘卡满地,抑勒逗留,朘膏削脂,有如虎狼, 能劝商乎?领事不报外国商务,国家不护侨寓商民,能 自立乎?如是则通商如不通。其稍进者曰:“欲求新政, 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然师学不讲,教习乏人,能 育才乎?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帖括,以取富贵, 趋舍异路,能俯就乎?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投闲 臵散,如前者出洋学生故事,奇才异能,能自安乎?既 欲省府州县皆设学校,然立学诸务,责在有司,今之守 令,能奉行尽善乎?如是,则兴学如不兴。
文体解放 文风自由 时务文体 结构清晰 情感充沛
《知新报》
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先是五日刊, 后改为周刊,半月刊。何廷光任经理,康广仁 主持编务,梁启超参与该报的创办与撰文工作。 1901年11月停刊。 它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
《清议报》
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刊,旬刊,冯静 如为发行人,梁启超主持,麦孟华、欧榘甲辅 助之。该报拥帝反后,鼓吹改良。1901年12月 停刊。

1 2 3

王韬(3学时) 梁启超(3学时) 黄远生(3学时) 邵飘萍(3学时) 邹韬奋(3学时) 范长江(3学时)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6

7 8 9 10

萧乾(3学时)
穆青(3学时) 范敬宜(3学时)
何平 张严平 (2学时) 詹国枢 翟惠生(2学时)
11
12
课程串讲(1学时)
第二章
梁启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倡民权 《清议报》 内容特色 衍公理 明朝局 后国耻
改革言论写法,用短评。 《清议报》 业务特色 分门别类编排稿件 刊登政治小说
《新民丛报》
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大型综合性月刊,内容分25类。1907年11月20 日,停刊,共出96期。 政治倾向:
(与《民报》论战)
鼓吹新民
自余庶政,若铁路,若轮船,若银行,若邮政,若农 务,若制造,莫不类是。盖事事皆有相因而至之端,而万 事皆同出於一本原之地。不挈其领而握其枢,犹治丝而其 之,故百举而无一效也。
今之言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事, 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则以为黄种之人,无一可语, 委心异族,有终焉之志。夫当急则治标之时,吾固非谓西 人之必不当用。虽然,则乌可以久也!中国之行新政也, 用西人者,其事多成,不用西人者,其事多败。询其故? 则曰:西人明达,华人固陋;西人奉法,华人营私也。吾 闻之日本变法之始,客卿之多,过於中国也。十年以後按 年裁减,至今一切省暑,皆日人自任其事,欧洲之人,百 不一存矣。今中国之言变法,亦既数十年,而犹然借材异 地,乃能图成,其可耻孰甚也!夫以西人而任中国之事, 其爱中国与爱其国也孰愈?夫人而知之矣。况吾所用之西 人,又未必为被中之贤者乎?
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 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 选兵不用医生,任意招募,半属流丐,体之赢壮所不知, 识字与否所不计,能用命乎?将俸极薄,兵饷极微,伤 废无养其终身之文,死亡无恤其家之典,能洁已效死乎? 图学不兴,阨塞不知,能制胜乎?船械不能自造,仰息 他人,能如志乎? 海军不游弋他国,将卒不习风波, 一旦临敌,能有功乎?如是则练兵如不练。矿务学堂不 兴,矿师乏绝,重金延聘西人,尚不可信,能尽利乎? 械器不备,化分不精,能无弃材乎?道路不通,从矿地 运至海口,其运费视原价或至数倍,能有利乎?如是则 开矿如不开。商务学堂不立,罕明贸易之理,能保富乎? 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
《时事新报》初创时主张保皇,后来又鼓吹立 宪,民国成立后成为进步党的喉舌。
延伸知识
北洋政府,也称北京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 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是当时被世界各国承认的中 华民国合法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难者曰:“子之论探本穷原,靡有遗矣,然兹 事体大,非天下才,惧弗克任,恐闻者惊怖其言以为河汉, 遂并向者一二西法而亦弃之而不敢道,奈何?子毋宁卑之 无甚高论,令今可行矣。”释之曰:不然,夫渡江者泛乎 中流,暴风忽至,握舵击楫,虽极疲顿,无敢去者,以偷 安一息,而死亡在其后也。庸医疑证,用药游移。精于审 证者,得病源之所在,知非此方不愈此疾,三年畜艾,所 弗辞已,虽曰难也,将焉避之。抑岂不闻东海之滨,区区 三岛,外受劫盟,内逼藩镇,崎岖多难,濒于灭亡,而转 环之间,化弱为强,岂不由斯道矣乎?则又乌知乎今之必 不可行也。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所 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若夫肉食官吏之不足任事,斯固然矣。虽然,吾固不 尽为斯人咎也,帖括陋劣,国家本以此取之,一旦而责以 经国之远猷,乌可得也。捐例猥杂,国家本以此市之,一 旦而责以奉公之廉耻,乌可得也。一人之身,忽焉而责以 治民,忽焉而责以理财,又忽焉而责以治兵,欲其条理明 澈,措臵悉宜,乌可得也。在在防弊,责任不专,一事必 经数人,互相牵制,互相推诿,欲其有成,乌可得也。学 校不以此教,察计不以此取,任此者弗赏,弗任者弗罚, 欲其振厉,黾勉图功,乌可得也。途壅俸薄,长官层累, 非奔竞未由得官,非贪污无以谋食,欲其忍饥寒,捐身家, 以从事于公义,自非圣者,乌可得也。
•1896 参与筹办并主编上海的《时务报》。 •1897年主持澳门的《知新报》编务。 这两报南北呼应,对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
梁启超还策划和支持了上海的《农学会报》、 《蒙学报》、《演义报》和《萃报》。
(二)新民启蒙运动时期(1899年到1904年)
•1898年在横滨创办《清议报》。 •1902年2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
《变法通议》目录
总序 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学校总论 论科举 论学会 论师范 论女学 论幼学 学校余论 论译书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 论金银涨落 论变法后安臵守旧大臣之法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