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王》知识梳理归纳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老王》知识点回顾
《老王》知识点回顾一、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字词掌握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愧kuì怍zuò:惭愧。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课文主旨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六、问题归纳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七年级课文老王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老王知识点最近,我在复习七年级的语文课文,发现老王这篇课文看似简单,却隐藏着许多知识点和思考点。
下面,我将从课文的角度,为大家介绍老王这篇课文中的知识点。
课文背景老王是一名农民,他有一副铁饭碗,每天骑着自行车到田里干活。
有一天,他到城里做生意,结识了一伙人。
在这群人的影响下,老王开始不断地思考生活的意义,最终得出了一番感悟。
知识点1:比喻在第一段中,老王形容自己的头发“像狗皮草帽一样”,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比喻是通过对另一事物的类比,来揭示某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特点。
老王通过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头发,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识点2:拟人在第二段中,老王说:“大凡我是后来认得的人,都还说我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
”这里,老王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自己的形象加分。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拥有生命的人的行为能力和特点,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3:双关语在第三段中,老王用了一个双关语:“这就像一头牛,大家都看它的屁股,只有我看它的眼睛。
”双关语是指一种语言现象,说的语言既可按常规意义理解,也可理解成另外一个意义。
老王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强调了人们视角的不同。
知识点4:倒装语序在第四段中,老王说:“人的生活不能只为了生活,它还必须有所追求。
”这里,老王采用了倒装语序,将“为了生活”和“有所追求”这两个词组的次序颠倒过来。
这种倒装语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但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巧妙。
知识点5:排比句在第五段中,老王用了一种叫做排比句的表达方式:“有生命之人,应该有生命之爱,而生命之爱就是奉献。
”排比句是指在句子中列举多个同类的词语或短语,使句子表达更加流畅、优美,充满节奏感。
老王的排比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爱的含义,使读者感受到种种情感的呼唤。
以上就是我从老王这篇课文中所发掘的知识点。
通过对比喻、拟人、双关语、倒装语序、排比句等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后深意,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老王》和《项链》复习要点
一、《老王》1、主旨:《老王》是一篇写人散文,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一家和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出老王的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等优良品德,表达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不幸者的悲悯,以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没有能够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和深刻反省。
2、写作特色:①文章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视角,用白描手法写出老王的诸多不幸:第二自然段借老王的自叙交待他生活处境艰难:是个单干户,年老,无亲无故;第三自然段从旁人的眼光写出老王生理上的不幸:“田螺眼”,周围人嘲讽他,而作者的女儿同情并伸出援助之手;第三自然段借助作者夫妇的眼光写出老王居住环境之差。
②从第五自然段开始,详细叙述“老王给我家送冰”、“送作者的丈夫默存去医院”及“临终前老王到我家送鸡蛋、香油”等细小的生活场景,着力刻画外貌、言行表现人物,也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老王”的形象:老王外表的丑陋与内心的纯朴善良,体质的羸弱多病与精神的洁净,地位的卑微与品格的高尚,文化水平的低于思想境界的高,自己的贫苦与对别人的慷慨,生活的“苦”与灵魂的“善”,在层层对比中深化人物形象。
③文章末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也许作者认为老王生活贫困,自己给予他的多是经济上的帮助,却没有更好地体会到老王为人的纯朴坦诚,这恰恰是金钱买不到的真情,是极为珍贵的,是无价的。
作者的反思表现出她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敬重,而且相比之下感到自己在生活中“占有”得太多——虽然作者也并不富裕——流露出作者的平民情怀。
3、本文的语言:平淡有味。
本文用语平淡,多用短句,但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感情。
如写老王送默存去医院,“坚决不肯拿钱”,拿钱后哑着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只言片语,写出了互相的体谅,尤其是相比之下困难得多的老王对他人的关心;但是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而且“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二、《项链》1、主旨:《项链》讲述了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舞会能够出风头,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丢失了,从而不得不花费十年光阴进行赔偿,最后方知那不过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社会人物的深切同情。
《老王》知识点总结
12.(2分)“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 13.(2分)“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 14.(4分)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 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超 过30个字)。
12.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 13.“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 14.我明白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 得到了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老王》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 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 说《洗澡》。 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 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二、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记叙 了“我”与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 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 诚。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 心、同情和尊重。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 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三、人物形象概括:
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概括。 2、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人物形象概括:
老王: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 知恩图报。 我: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 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四、结尾的含义
六、老王的“善”:
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 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 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 去世前源自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
七、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 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 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 维持生活; 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
2024年中考语文课文知识点《老王》
《老王》是一篇描写师生之间真挚情感的短篇小说,由文学家曹文轩所作。
以下是2024年中考语文课文《老王》的知识点分析,包括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等。
一、内容梗概:小说以一位小学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他对一位病重的老同事的回忆。
老同事名叫王湛,也是一位小学教师。
王湛因患病住院,儿子在外地不能常来探望,于是他寄希望于周围同事的照顾。
小说主人公便是其中之一主人公回忆了当年与老王的种种往事。
他称赞老王教书育人的才华和质朴人格。
回忆中,主人公透过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展示了老王对学生们的关爱和教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主人公讲述了老王在教书过程中的创造性方法。
例如,他给学生布置了一次上山寻迹的作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对老王的景仰,而愿意坚持去做。
最后,老王因病去世。
主人公带着敬意和缅怀的心情,参加了老王的葬礼。
整个葬礼仪式上,主人公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以及对老王在教育事业中所做的贡献。
主人公通过这件事情明白到,一个教师的生命和影响力,是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的。
二、主题思想:1.执着教育事业的责任与无私付出:老王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他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来影响学生。
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无私付出,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们。
2.学生对教师的深深敬仰: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老王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他对老王的记忆一直没有消失。
在学生们心中,老王是值得敬佩的老师,他的教育方式既有独特的魅力,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这种敬佩和感激之情在主人公的回忆中得到充分展现。
三、人物形象:1.老王:他是一位病重的老同事,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小学教师。
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的关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们。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对学生的真心关怀。
2.主人公:他是一位小学老师,也是老王的同事。
老王 复习提纲
《老王》复习提纲10.27一、作家作品: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
二、课文分析: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答: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答:也“苦”: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人?答:1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善良3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善良。
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答:“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具体表现在:1坐老王的车,照顾生意;2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3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委婉的给钱;4当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5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干油。
5、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答: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体现老王朴实善良。
6、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答: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7、看到作者如此关心一个有残疾的车夫,你有什么感受?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
但每一个幸运者都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尊重那些卑微的人那些不幸的人!。
【知识点】七年级语文《老王》总结
《老王》知识点1【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车夫老王的艰辛生活、人生经历,“我”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我”愧怍的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们”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文章结构】介绍职业,叙说身世,个人简况交往片段夏日送冰,减费带送送夫就医,不肯收钱拉人带货,生活窘迫拖病上门,送油送蛋得知死讯感念愧怍,忆昔感怀3【文学常识】杨绛(jiàng),本名杨季康,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小说《洗澡之后》杨绛的丈夫,钱钟书,代表作《围城》4【词汇11个】词汇拼音例句或注释蹬腿dēng tuǐ他一~坐起身。
捎带shāo dài 让城里回来的空车~一点货物。
肿胀zhǒng zhàng荒僻huāng pì~的山区。
取缔qǔ dì~邪教组织镶嵌xiāng qiàn滞笨zhì bèn愧怍kuì zuò毕竟是做了错事,他站在那~难安. 门框mén kuàng侮辱wǔ rǔ~人格。
遭受~。
落伍luò wǔ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5【成语12个】词拼音释义绷巴吊拷bēng bā diàokǎo 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
同“绷扒吊拷”。
降格相从jiàng gé xiāngcóng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
指屈己从人。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bùān 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欣然自得xīn rán zì dé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天缘凑合tiān yuán còuhé指事属巧合。
弱如扶病ruò rú fú bìng 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知识清单、易考题
《老王》易考题一、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3段):写“我”与老王的相识,概述老王的身世、经历及“眼瞎”的不幸遭遇。
第二部分(4~21段):写“我”与老王的交往,到老王的去世。
第一层(4~5段):写老王家境艰辛、帮“我”家送冰上楼。
老王第二层(6~16段):写“文革”期间,在“我”家最艰难的时候,老王帮“我”送冰块、送食品的感人故事。
第三层(17~21段):写老王的去世。
第三部分:(22段):写对老王的愧疚、感动与敬佩。
二、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_杨绛_,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她的丈夫钱钟书,字_默存_,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三、拼音(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áng kǒng(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zhǒng zhàng(肿胀),又青又紫。
(3)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huāng pì(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4)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dì(取缔)了。
(5)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jiàng gé(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6)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镶嵌)在mén kuàng(门框)里。
(7)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zhìbèn(滞笨)地转过身子。
(8)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wǔrǔ(侮辱)他?(9)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zuò(愧怍)。
四、课内理解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老王哪几件事?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写了以下几件事:①老王的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②真诚送冰,③送钱先生看病,④生计艰难,⑤给“我”送香油、鸡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老王》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老王》知识点梳理一、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侧面描写。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10课《老王》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总结第十课《老王》一、字音字形A版(汉字)二、文学常识1.《老王》选自《》,作者:,(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成就)。
代表作有散文《》、译作有《》等。
本文作者的丈夫,(1910~1998),(成就)现代文学研究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小说《》,学术著作《》、《》等。
多音字绷.一、字音字形B版(加点字注音)杨绛绷.带捎.个话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塌.败蹬.三轮二、词语积累塌败:。
滞笨:。
愧怍:。
翳:。
三、课后思考探究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人道关怀的体现是 , 和、、个体价值,尊重和保障法律赋予的、。
作者一家关心老王的生计,尽可能地照顾老王的生意,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而老王知恩图报,在作者一家最狼狈的时候, , 。
善良之心、 ,正是基于平等意识的“”。
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照耀社会的每个角落,保障每个个体的 ,让、的“老王”们,能够凭借 ,过上有的生活。
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虽然在“”中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者同情老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不要他减半收车费,不让他白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香油)。
“钱”在作者这方,是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的老王表示和的物质手段。
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 ,令作者既又的一幕。
《老王》复习资料
老王复习资料一、老王简介老王,原名王志昌,1932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
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拥有“牛津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和“全国作协副主席”的称号。
并且于2016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终身成就奖。
二、老王的主要作品老王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以批判现实为主,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代表作品•散文:《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生活万岁》等。
•小说:《白银时代》、《天堂蒜薹之歌》、《父亲》等。
•诗歌:《伤痕纪实》、《红灯记》等。
三、老王的思想老王的文学作品倡导美学和人道主义,强调对社会和人类的负责任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生命、人类命运等深刻的思考。
1. 人性关怀老王的文学作品时常表现出对人性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呈现出了他对人的同情和关爱。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他以极为温情的笔触描绘了蒜薹采摘者的艰苦生活,展示了深入人心的人性关怀。
2. 批判现实老王的文学创作追求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其作品既是对人类思想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他通过对快速城市化背后的人性伤害的深入揭示,直面社会现实弊端。
四、老王的成就老王的文学成就较为丰厚,其作品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获奖情况•1980年:获得首届徐志摩文学奖。
•1984年:获得人民文学奖。
•1987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16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终身成就奖。
2. 社会地位老王是中国文坛的重要成员,是《中华读书报》的主编,也曾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五、老王的影响老王的作品和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文学界、社会界和文化界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影响力。
1. 文学意义老王的文学创作无疑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其作品和思想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意义老王的作品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体现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引发读者深度的反思和思考。
老王课文知识点梳理
老王课文知识点梳理老王课文是一篇经典的散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本文将对老王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
一、人物描写在老王课文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例如,老王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他热爱大自然,勤劳耐劳,乐于助人。
他的儿子小王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孩子,他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勤劳、善良、智慧等美好品质的赞美。
二、自然环境描写老王课文中还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例如,课文中描绘了一片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的田野,以及清澈的小溪和蜿蜒的小路。
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
三、智慧与努力老王课文中强调了智慧和努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课文中,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一种新的农具,使农田的耕种更加高效。
这一情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家庭和谐老王课文中还展示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
在课文中,老王和小王之间有着亲密的父子关系,他们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
通过这个家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的力量。
五、感恩与奉献在老王课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感恩和奉献的精神。
老王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对自然充满感恩之情。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田丰收,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粮食。
通过这个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感恩和奉献的力量,同时也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总结起来,老王课文通过对人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以及对智慧、努力、家庭和谐、感恩与奉献等主题的探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故事。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 复习要点
10 老王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惶(huáng)恐瞎(xiā)掉取缔(dì)凭(píng)
凑合(còu he)镶(xiāng)嵌门框(kuàng)伛(yǔ)
翳(yì)骷髅(kūlóu)捎(shāo)攥(zuàn)
滞(zhì)笨侮(wǔ)辱愧怍(zuò)荒僻(pì)
塌(tā)败
二、文学常识
《老王》是作家杨绛的作品,选自《杨绛散文》。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老王的身世、为人,以及我们的交往,赞扬了老王苦境中的善良品质,表现了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四、知识点
1、人物刻画细致感人
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作者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人物的性格、举止、心理、窘境表现得细致形象。
尤其是在最后一次见面——送鸡蛋时,通过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病入膏肓、神情憔悴的主人公,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2、说说对同情的思考。
老王课文知识点总结
老王课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价值老王课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书以俗民生活为主题,用丰富的寓言、故事、道理和哲思来表现,体裁较为灵活多样。
所有文章都写的深刻浅显,热情真挚,感人肺腑。
二、散文特色老王课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形式上吸收了古代散文的大成,如《文心雕龙》、《管子》、《韩非子》等,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内容上,它吸取了孟子、庄子各家思想精华,与荀子、韩非子、管子的思想浓郁融合。
《老王课文》融会贯通,思维严密,文艺价值高。
三、教育意义老王课文是一部薪火相传、醒世导心的文化经典。
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的道德建设和心灵熏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鼓励人们勇于担当,励志向上,回归自然,务实进取,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四、社会影响老王课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它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艺术价值老王课文以寓言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文章中既有宏大的哲学思想,也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
全书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写实与寓言、议论与抒情、悲愤与风趣相结合。
文章风格活泼生动,语言清新率真,明快而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思想内涵老王课文的思想内涵丰富多彩,全书以俗民生活为主题,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着自己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七、语言艺术老王课文在语言艺术上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他的语言生动鲜明,质朴自然,锤炼有力,表达清晰。
行文流畅,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文学风格老王课文的文学风格鲜明,独具特色。
全文寓情于理,戏言于严,故事与道理相得益彰,讲究生活品质与美学情感的统一。
《老王》 知识清单
《老王》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老王》的作者是杨绛。
杨绛(1911 年 7 月 17 日—2016 年 5 月 25 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她的作品风格平和、质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当时,作者夫妇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受了很多迫害。
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作者仍然关注着像老王这样的普通人的命运,展现出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三、主要人物老王,是一个以蹬三轮为生的穷苦人。
他孤苦伶仃,眼睛不好,一只田螺眼,另一只眼也有毛病。
四、人物形象1、生活贫苦老王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没有什么亲人,居住条件也很差。
2、为人老实厚道他送冰时,愿意给作者家送的冰比别人的大一倍,价钱却相同。
3、心地善良送作者丈夫去医院时,他坚决不肯收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作者家钱不够。
4、知恩图报在他临死前,还给作者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
五、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回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展现了老王的善良和不幸,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反思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和关爱。
六、写作特色1、以小见大通过描写作者与老王之间的日常交往,反映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2、语言质朴作者运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如“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的病容,却毫无修饰,真实而感人。
3、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表现出老王对作者的关心。
4、对比手法作者的身份和老王的身份形成对比,作者一家的生活状况和老王的生活状况形成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七、重点语句分析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这句话看似平淡,却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关系的融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知识盘点
10 老王一、文学常识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剧作家、评论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小说《洗澡》、《我们仨》,散文《干校六记》等。
二、重点字词1.重点字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笨(zhì)镶.嵌(xiāng)愧怍.(zuò)惶.恐(huáng)2.多音字méi(没用) chéng(乘车没乘mò(没落) shèng(千乘之国)3.形近字载载客榻下榻怍愧怍裁裁缝蹋糟蹋作作用戴戴帽塌塌陷昨昨天筐箩筐缔取缔讴讴歌诓诓骗蹄蹄子呕呕吐框门框啼啼哭枢枢纽眶眼眶谛谛听伛伛偻4.重点词塌败:塌陷破败。
伛:弯(腰)曲(背)。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体悟:体验和领会。
失群:(人或动物)离开集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主顾:顾客。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欣然:愉快地。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追忆:回忆。
捉摸:猜测,预料。
三、重点句子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剖析:这两句话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我”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们是主雇关系。
一个“常”字交代了“我”照顾老王的生意,这也是老王对“我”感激不尽的原因之一。
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基点存在差异,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的状态,所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无话找话的“说着闲话”。
2.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七年级下册课文老王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课文老王知识点《老王》是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农民工老王的故事,文章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一、人物描写《老王》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来描写老王,比如老王的背弯得像一面山墙,手像一对弯弯的镰刀等,这些细节描写让老王的形象更加鲜明。
二、城市与农村的对比课文中采用了城市和农村的对比手法,突出了老王这个农民工的生活状态与城市里的白领们的巨大差距。
通过对城市与农村的对比,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农民工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三、劳动与收入老王是一个农民工,他的收入非常低,每天的工作量却非常大。
课文中提到了老王和其他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以及他们的工作强度,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
四、社会不公问题文章中通过呈现老王的生活来反映社会不公问题。
老王虽然身体力行地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始终活在贫困之中。
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五、高质量的劳动和生活态度老王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工作中非常认真,有高质量的工作态度。
他从不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通过对老王的描写,文章传递了劳动与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七年级下册《老王》的课文通过精细的人物描写、城市与农村的对比、劳动与收入、社会不公问题、高质量的劳动和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和潜在的可能性。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用心品味这篇课文,从中汲取教益,引发思考和自我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知识点梳理复习资料
一、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2、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
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二、人物形象概括:
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2、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3.结尾的含义。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和对老王的无比同情与敬爱。
三、老王的“苦”与“善”。
1、老王的“苦”(1—4段):
(1)生活艰苦
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2)精神凄苦
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老王的“善”: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苦:逻辑顺序。
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
四、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
五、重点语段阅读:
(一)阅读第1~7段,完成下列习题。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
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测,表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也不被人重视。
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直到眼睛瞎掉,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
2、“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
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幽默风趣。
3、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剖析:此句通过语言表现了老王淳朴、善良、讲仁义的性格特征。
“我送钱先生看
病,不要钱”,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老王的善良,“哑着嗓子”“悄悄”“还不大放心”等词语再现了老王淳朴、憨厚的性格,读后令人感动。
(二)阅读8—16段,完成下列问题。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9)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10)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2)他只说:“我不吃。
”
(13)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1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15)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16)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概括8—16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表现老王始终不忘他人,知恩图报的善良无私。
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
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3、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理由。
明确:用“镶嵌”更好些,因为“镶嵌在门框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更可以强调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读后令人如见其状。
4、“十个还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什么说“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呢?
明确:鸡蛋的个数有限,可老王寄寓在鸡蛋里的情谊却是无限的。
写出了“我”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体现了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
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的好处是?
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6、他只说:“我不吃。
”
明确: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
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中的邻居,表现了老王无上的善良。
7、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明确: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知恩图报,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
8、从上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明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
”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9、“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中“害怕”包含什么意思?
明确:一是被老王的可怕样子吓着了;二是对老王健康状况极为担心。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11、以善良体察善良是选文的一大特色。
从选文中看,“老王”和“我”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
明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他平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我”的善良表现在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而给了钱,担心他摔倒,老王走后,为没能想到请他喝口茶而自责,心上不安。
12、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明确: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1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像老王这样的人?
明确: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同情、关爱他们。